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0747发布日期:2021-11-22 17:1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织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
3.

背景技术:

4.织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起来,最后形成布,将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需要借助特定的织机,包括腰机、斜织机、立织机、罗织机、提花机
……
都是为了提高织布的效率和织布的形式而不断改进发明的。
5.在线织成布后,需要对布进行传输,从而方便对布进行整理收集。
6.现有的布的传动机构在对布进行传动时,无法持续保持布面的平整性,从而需要在后续加工时,人工对布面的平整性进行调整,从而增加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8.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提供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解决了需要人工对布面的平整性进行调整的问题。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包括:支撑板、斜向去皱组件和横向去皱组件;所述斜向去皱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斜向去皱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转动辊、第一电机、传动盘;所述横向去皱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横向去皱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辊、皮带轮、第二电机、连接板、连接杆、从动辊、放置板、滑动杆、拉簧;其中,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转动辊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传动盘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动辊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皮带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放置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放置板滑动连接,所述拉簧套接于所述滑动杆的表面,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辊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从动辊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板两侧的所述第一从动辊的倾斜方向相反。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从动辊之间,所述传动盘与所述第一从动辊接触,并且传动盘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套,所述传动盘通过橡胶套与第一从动辊接触。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辊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转动辊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且第二转动辊上的结构相同,多个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辊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两端与所述放置板和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辊之间,并且从动辊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从动辊上的结构相同。
1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水平去皱组件,所述水平去皱组件包括定位板、第三转动辊、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电机。
16.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转动辊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转动辊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三转动辊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固定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
1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四电机、主动辊、联动辊,所述第四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主动辊固定于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联动辊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并且联动辊位于所述主动辊的上方。
1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滑动槽、升降板、螺纹杆、螺纹板。
19.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板固定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
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由支撑板的左侧放入面料,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输出端旋转,使得两个第一电机带动两组第一转动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可以由布面的中部向支撑板的两侧拉动布面,使得布面更加平整,然后再由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动辊输送布面的同时配合从动辊向下推动布面,从而使得布面处于绷紧状态,使得布面更加平整,第三电机带动两组第三转动辊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带动布面向支撑板的两侧移动,达到对褶皱的布面进行处理,此传动机构由多个角度多布面进行平整处理,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传动后布面的平整性,达到提升布质量。
21.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支撑板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支撑板,2、斜向去皱组件,21、安装板,22、第一转动辊,23、第一电机,24、传动盘,3、横向去皱组件,31、第二转动辊,32、皮带轮,33、第二电机,34、连接板,35、连接
杆,36、从动辊,37、放置板,38、滑动杆,39、拉簧,4、水平去皱组件,41、定位板,42、第三转动辊,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第三电机,5、传动组件,51、第四电机,52、主动辊,53、联动辊,6、限位组件,61、第一限位板,62、第二限位板,63、滑动槽,64、升降板,65、螺纹杆,66、螺纹板。
24.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6.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支撑板的侧视图。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包括:支撑板1、斜向去皱组件2和横向去皱组件3;所述斜向去皱组件2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斜向去皱组件2包括安装板21、第一转动辊22、第一电机23、传动盘24;所述横向去皱组件3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横向去皱组件3包括第二转动辊31、皮带轮32、第二电机33、连接板34、连接杆35、从动辊36、放置板37、滑动杆38、拉簧39;其中,所述安装板2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第一转动辊22与所述安装板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3固定于所述安装板21上,所述传动盘24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23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动辊31与所述支撑板1转动连接,所述皮带轮32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辊3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33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放置板37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滑动杆38与所述放置板37滑动连接,所述拉簧39套接于所述滑动杆38的表面,所述连接板34与所述滑动杆3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5固定于所述连接板34上,所述从动辊36与所述连接杆35的一端转动连接。
27.由外接电源为第一电机23和第二电机33提供电源,并且外接电源与第一电机23和第二电机33之间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从动辊22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从动辊22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板1的两侧,所述支撑板1两侧的所述第一从动辊22的倾斜方向相反。
28.第一从动辊22优选为四个,两个为一组分布在支撑板1的两侧,并且每一组的转动方向不一致。
29.所述第一电机2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从动辊22之间,所述传动盘24与所述第一从动辊22接触,并且传动盘24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套,所述传动盘24通过橡胶套与第一从动辊22接触。
30.橡胶套用于增加传动盘24与第一从动辊2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电机23带动传动盘24旋转的同时可以带动第一从动辊22旋转。
31.所述第二转动辊31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转动辊31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板1上,并且第二转动辊31上的结构相同,多个皮带轮32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32.一个第二转动辊31旋转会带动多个第二转动辊31同步旋转。
33.所述第二电机3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辊31固定连接,所述拉簧39的两端与所
述放置板37和所述滑动杆38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辊36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辊31之间,并且从动辊36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从动辊36上的结构相同。
34.拉簧39用于拉动从动辊36向下移动,从而由从动辊36配合第二转动辊31对布进行向下的推动,使得布处于绷紧状态。
35.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去皱组件4,所述水平去皱组件4包括定位板41、第三转动辊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三电机45。
36.由外接电源为第三电机45提供电源,并且第三电机45和外接电源之间设置有控制开关。
37.所述定位板4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第三转动辊42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转动辊42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板1的两侧,所述第一齿轮43固定于所述第三转动辊42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45固定于所述定位板41上,所述第二齿轮44固定于所述第三电机45的输出端。
38.支撑板1两侧的第三转动辊42分成两组,每一组之间的第三转动辊42通过传动带进行连接,使得一个第三转动辊42旋转时一组第三转动辊42会同步旋转,并且通过第二齿轮44带动两个第一齿轮43旋转,两个第一齿轮43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两组的第三转动辊42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以向支撑板1的两侧拉动布,使得布面平整。
39.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5,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第四电机51、主动辊52、联动辊53,所述第四电机5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主动辊52固定于所述第四电机51的输出端,所述联动辊53与所述支撑板1转动连接,并且联动辊53位于所述主动辊52的上方。
40.传动组件5是由支撑板1的一端对布进行拉动,并且由联动辊53配合主动辊52对布进行一次压制,从而使得布更加平整,由外接电源为第四电机51提供电源,并且第四电机51和外接电源之间设置有控制开关,传动组件5可以向右拉动布,使得布由支撑板1的左侧进入支撑板1的内部,然后由支撑板1的右侧移出。
41.本发明提供的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对布面进行传动时,将面料放置由支撑板1的左侧将面料放置在第一从动辊22上,然后由控制开关打开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33、第三电机45,第一电机23的输出端旋转会带动传动盘24旋转,传动盘24旋转会带动第一转动辊22旋转,第二电机33旋转会带动第二转动辊31旋转,第二转动辊31旋转会带动皮带轮32旋转,皮带轮32旋转会带动多个转动辊31旋转,然后由拉簧39拉动滑动杆38向下移动,滑动杆38向下移动会带动连接板34向下移动,连接板34向下移动会带动连接杆35向下移动,连接杆35向下移动会带动从动辊36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从动辊36配合第二转动辊31对布面进行交错压制,从而使得布面处于绷紧状态,第三电机45旋转会带动第二齿轮44旋转,第二齿轮44旋转会带动第一齿轮43旋转,第一齿轮43旋转会带动第三转动辊42旋转,第三转动辊42旋转会带动传动带旋转,传动带旋转会带动多个第三转动辊42旋转,从而使得支撑板1两侧的两组第三转动辊42向两侧拉动布面。
4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支撑板1的左侧放入面料,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33和第三电
机45的输出端旋转,使得两个第一电机23带动两组第一转动辊22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可以由布面的中部向支撑板1的两侧拉动布面,使得布面更加平整,然后再由第二电机33带动第二转动辊31输送布面的同时配合从动辊36向下推动布面,从而使得布面处于绷紧状态,使得布面更加平整,第三电机45带动两组第三转动辊42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带动布面向支撑板1的两侧移动,达到对褶皱的布面进行处理,此传动机构由多个角度多布面进行平整处理,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传动后布面的平整性,达到提升布质量。
43.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4,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4.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织造过程中提高布面平整性的传动辊机构,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6,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第一限位板61、第二限位板62、滑动槽63、升降板64、螺纹杆65、螺纹板66。
45.第一限位板61和第二限位板62之间的距离与布的厚度相同,使得存在轻微的褶皱都无法通过第一限位板61和第二限位板62。
46.所述第一限位板6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第二限位板62与所述支撑板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63开设于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升降板64与所述第二限位板62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65与所述升降板64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板66固定于所述螺纹杆65螺纹连接。
47.第一限位板61和第二限位板62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根据生产布的厚度进行调节。
48.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第一限位板61和第二限位板6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时,旋转螺纹杆65,螺纹杆65旋转会使得螺纹杆65向上移动,螺纹杆65向上移动会带动升降板64向上移动,升降板64向上移动会带动第二限位板62向上移动,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一限位板61和第二限位板62之间的距离进行限位。
49.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限位板61和第二限位板62对布面进行限位,使得布面存在褶皱时,第一限位板61和第二限位板62会对褶皱处进行限位,使得布的褶皱处无法经过第一限位板61和第二限位板62的连接处,从而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布褶皱的问题。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