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8686发布日期:2021-11-15 19:0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仓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2.根据中国专利号cn202010824434.9,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四向车密集仓储系统的作业效能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考虑到四向车密集库在建设初期和正常运作期间的不同,建立了系统效能评估的近似模型和理论模型,分别应用在密集库初建和运作的两个阶段。区别于传统计算方法,应用在四向车密集仓储系统的作业性能评估方法融合仓储设备的精细速度模型并区分新型重载四向车在空载与满载状态下的运行特性,贴合密集库实际运作特点。其中,近似评估方法简便快捷,有效避免解析计算的复杂性,减少企业对仓库初期规划评估所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利于推广和工程应用。
3.根据中国专利号cn201811231299.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集仓储系统复合作业的调度路径优化方法,属于密集仓储系统配置优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复合作业中升降机和子母穿梭车配合完成的仓储作业方式作为对象,以复合作业总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复合作业过程相应的数学模型;2、利用步骤1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复合作业中的待入库和待出库货物的调度顺序采用混合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确定复合作业中完成调度的最优调度方案。该方法设计合理,有效的解决了多任务对下的复合作业,提高了仓储系统出入库作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4.根据中国专利号cn201910950803.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包括固定板、第一运输板车、传送机、工作台、第二运输板车和货架,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有声光报警器,且固定板的下端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固定有烟雾传感器,所述传送机的上端前后对称位置分别固定有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所述工作台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plc控制器和计数器,所述货架的左端固定有温湿度传感器。本发明通过设置声光报警器、烟雾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plc控制器、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计数器,解决了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没有自动计数功能人工计数耗时耗力且没有烟雾自动提醒和没有检测温湿度功能实用性不佳的问题。
5.但是现有的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6.存在内端不便于进行内端立体式的传导输送作业,不方便进行内端的功能分区,易产生内端的连接管理混乱,不便于进行整体式的操作控制目的,所以需要一种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以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包括
第一安放部件,所述第一安放部件的侧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传输部件,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侧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安放部件,所述第二安放部件的侧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部件,所述第一传输部件的侧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安放部件;
9.所述第一安放部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横板架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在第一安放部件的内端一侧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侧端位置与横板架相固定连接,所述横板架的侧端位置与第二连接结构相固定连接;
10.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包括活动结构和轨道柱,所述轨道柱设在第一传输部件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轨道柱的上端位置与活动结构相滑动连接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稳固块、连接框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设在第一连接结构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位置与连接框架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架的侧端位置与稳固块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架的顶部位置与第一支撑架相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活动结构包括控制结构、连接缆线、液压伸缩杆、连接插杆、支撑导块、垫板架、液压气缸、转动轴架和电动机,所述控制结构安装在活动结构的内端一侧,所述控制结构的侧端位置通过连接缆线与液压气缸相连通设置,所述液压气缸的上端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架,所述转动轴架的上端位置与电动机相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架的前端位置与连接插杆相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气缸的底部位置与垫板架相固定连接,所述垫板架的侧端上部位置与支撑导块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导块与液压伸缩杆相伸缩连接设置。
13.优选的,所述垫板架与轨道柱相连接,且液压伸缩杆与控制结构相电性连接设置。
14.优选的,所述连接缆线可进行拉伸,且内置在控制结构的内端,且控制结构通过连接缆线与液压气缸相电性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电动机通过转动轴架带动连接插杆进行转动连接设置。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采用对称设置,且均与连接框架相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采用格栅式设计。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放部件、第二安放部件和第三安放部件的顶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发明通过安装第一安放部件,第一安放部件的内端由第一连接结构、横板架和第二连接结构组成,通过第一连接结构、横板架和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设置,可帮助进行支撑连接工作,方便进行相互的组合设置,且第一连接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架、稳固块、连接框架和第二支撑架组成,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设置,可帮助进行物件的放置工作,方便进行内端的存储工作,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采用格栅设计,更好的帮助进行底部的透气工作,且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通过稳固块、连接框架进行固定,方便进行内端的组合连接,帮助进行整体的安装架设工作。
20.本发明通过安装第一传输部件,第一传输部件的内端由活动结构和轨道柱组成,活动结构可在轨道柱上进行运动,实现单方向的调节运动工作,方便进行调控目的,活动结构的内端由控制结构、连接缆线、液压伸缩杆、连接插杆、支撑导块、垫板架、液压气缸、转动轴架和电动机组成,通过控制结构的驱动,可通过连接缆线的传达,带动液压气缸进行运行,实现转动轴架、连接插杆位置的升降操控工作,内端的电动机可控制转动轴架进行转
动,使得连接插杆进行转动,且控制结构通过液压伸缩杆作用在支撑导块、垫板架上,使得垫板架在轨道柱上进行运行调节,帮助进行多重位置的改变工作,方便进行连接传输任务。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主体的侧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第一安放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第一传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活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活动结构的侧视图;
29.图8为本发明的主体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

第一安放部件、2

第二安放部件、3

第三安放部件、4

第一传输部件、5

第二传输部件、6

第一连接结构、7

横板架、8

第二连接结构、9

第一支撑架、10

稳固块、11

连接框架、12

第二支撑架、13

活动结构、14

轨道柱、15

控制结构、16

连接缆线、17

液压伸缩杆、18

连接插杆、19

支撑导块、20

垫板架、21

液压气缸、22

转动轴架、23

电动机、24

防护壳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4.实施例1
35.请参阅图1

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自动化密集仓储系统,包括第一安放部件1,第一安放部件1的侧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传输部件5,第二传输部件5的侧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安放部件2,第二安放部件2的侧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部件4,
第一传输部件4的侧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安放部件3,通过第一安放部件1、第二安放部件2、第三安放部件3、第一传输部件4和第二传输部件5的结构设置,可帮助形成立体的网络空间,更好的进行集成化的生产连接工作,方便进行仓储传输工作;
36.第一安放部件1包括第一连接结构6、横板架7和第二连接结构8,第一连接结构6设在第一安放部件1的内端一侧位置,第一连接结构6的侧端位置与横板架7相固定连接,横板架7的侧端位置与第二连接结构8相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安放部件1内端第一连接结构6、横板架7和第二连接结构8的结构设置,可方便进行安装连接工作,第一连接结构6、横板架7和第二连接结构8之间通过固定,可帮助进行整体的固定,帮助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能,防止出现倾斜;
37.第一传输部件4包括活动结构13和轨道柱14,轨道柱14设在第一传输部件4的内端底部位置,轨道柱14的上端位置与活动结构13相滑动连接设置,通过第一传输部件4内端活动结构13和轨道柱14的结构设置,可帮助进行内端的连接传输工作,方便进行相互的组合设置。
38.第一连接结构6包括第一支撑架9、稳固块10、连接框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2设在第一连接结构6的内端底部位置,第二支撑架12的上端位置与连接框架11相固定连接,连接框架11的侧端位置与稳固块10相固定连接,连接框架11的顶部位置与第一支撑架9相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架9、稳固块10、连接框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的结构设置,可帮助进行整合式的连接工作,方便进行放置的任务,实现支撑处理工作,且第一支撑架9、稳固块10、连接框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均采用加固处理,方便进行整体的稳定连接。
39.活动结构13包括控制结构15、连接缆线16、液压伸缩杆17、连接插杆18、支撑导块19、垫板架20、液压气缸21、转动轴架22和电动机23,控制结构15安装在活动结构13的内端一侧,控制结构15的侧端位置通过连接缆线16与液压气缸21相连通设置,液压气缸21的上端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架22,转动轴架22的上端位置与电动机23相固定连接,转动轴架22的前端位置与连接插杆18相固定连接,液压气缸21的底部位置与垫板架20相固定连接,垫板架20的侧端上部位置与支撑导块19相固定连接,支撑导块19与液压伸缩杆17相伸缩连接设置,通过控制结构15、连接缆线16、液压伸缩杆17、连接插杆18、支撑导块19、垫板架20、液压气缸21、转动轴架22和电动机23的结构设置,方便进行内端的传输工作,方便进行仓储的连接传输任务,实现立体化的运输连接工作,且控制结构15、连接缆线16、液压伸缩杆17、连接插杆18、支撑导块19、垫板架20、液压气缸21、转动轴架22和电动机23通过操控连接,可实现精细化的操控工作,方便与物件连接,实现多重方向的位移处理工作,控制结构15、连接缆线16、液压伸缩杆17、连接插杆18、支撑导块19、垫板架20、液压气缸21、转动轴架22和电动机23的内部均通过电性连接,通过总成进行控制,实现内端机械化的操控,提高整体运行的稳定性能,控制结构15、连接缆线16、液压伸缩杆17、连接插杆18、支撑导块19、垫板架20、液压气缸21、转动轴架22和电动机23帮助实现仓储运行,使得内端实现智能化的操控。
40.垫板架20与轨道柱14相连接,且液压伸缩杆17与控制结构15相电性连接设置,通过内端的连接控制,方便进行内端的电路操作控制,方便进行整体的调节目的。
41.连接缆线16可进行拉伸,且内置在控制结构15的内端,且控制结构15通过连接缆线16与液压气缸21相电性连接,通过内端的结构设置,方便进行组合,连接缆线16可进行拉伸,方便进行伴随运动,防止产生运动阻碍的现象。
42.电动机23通过转动轴架22带动连接插杆18进行转动连接设置,通过内端的连接设置,可实现连接插杆18的驱动调节,方便进行与物件的连接,便于进行传输任务。
43.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12采用对称设置,且均与连接框架11相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12采用格栅式设计,通过内端的结构设置,方便进行支撑安放作业,提高整体的安放效率。
44.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通过安装内端的第一安放部件1、第二安放部件2、第三安放部件3、第一传输部件4和第二传输部件5,帮助进行整体的连接架设,实现内端立体网络的构建,通过第一传输部件4和第二传输部件5的结构设置,可帮助进行传输工作,通过操控,实现第一传输部件4和第二传输部件5的多方位的调节,帮助将第一安放部件1、第二安放部件2和第三安放部件3上的物件进行传输处理,方便进行整体的整合式的传输连接工作。
45.实施例2
4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第一安放部件1、第二安放部件2和第三安放部件3的顶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架24。
47.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通过防护壳架24的连接设置,可实现第一安放部件1、第二安放部件2和第三安放部件3的顶部位置的防护工作,实现顶部位置的阻隔处理工作,且防护壳架24的结构设置,方便进行顶部位置的防护,有利于物件的保护工作。
48.工作原理:使用者将第一安放部件1、第二安放部件2、第三安放部件3、第一传输部件4和第二传输部件5进行组合连接,实现相互的安装架设工作,帮助进行整体的组合操控工作,第一安放部件1内端的第一连接结构6、横板架7和第二连接结构8可帮助进行物件的放置,实现物件的堆积工作,方便进行存储,以及后续的传输任务,第一连接结构6内端的第一支撑架9、第二支撑架12帮助进行具体的支撑连接,实现安放的目的,稳固块10和连接框架11可帮助进支撑连接,增强相互间的稳定性,活动结构13可通过控制结构15的操控,实现液压伸缩杆17的运动,带动支撑导块19、垫板架20在轨道柱14上进行滑动连接工作,帮助进行横向方向的调节,控制结构15通过连接缆线16与液压气缸21的连通,可带动液压气缸21进行伸缩,改变上端连接插杆18、转动轴架22和电动机23的位置,且电动机23的驱动,可实现转动轴架22、连接插杆18的转向任务,帮助进行调节控制,控制结构15内端面的连接缆线16可进行内置收集,采用弹性材质设置,可进行拉伸收缩任务,方便根据活动结构13位置的改变,进行适应性的变化,从而帮助进行整体的仓储管理工作。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