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靠辊收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9585发布日期:2022-01-12 00:5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靠辊收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收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靠辊收卷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更新,自动收卷机产品也在建筑、桥梁、车辆制造、集装箱生产、机械制造等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自动收卷机种类繁多,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在整个装备行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内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项产业,不管是在战略性上,还是基础性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自动收卷机的生产能力是可以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在制造业的水平发展。
4.在薄状材料中常用的复卷机,收卷材料在收卷时,整体较为松软,表面容易出现不平整,影响成卷质量,由此,目前对收卷的研究改进方向也在此处不断进行更新。
5.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一种薄膜收卷装置,包括收卷支架、收卷电机及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接近辊和收卷钢管芯,所述接近辊的两端通过第一带坐轴承与收卷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收卷钢管芯通过钢管铁芯支架与收卷支架固定连接,且固定后的收卷钢管芯的圆心与接近辊的圆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带坐轴承靠近收卷钢管芯的侧面设有激光发射接收器,所述钢管铁芯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激光发射接收器相对应的三棱镜。本发明通过激光发射接收器和三棱镜实现接近辊和收卷钢管芯之间两端的距离测试,并通过油压及时调整接近辊和收卷钢管芯的平行度,从而达到将薄膜压紧在线处理而不影响薄膜质量。
6.其对薄膜卷的收卷平整度进行了改善,但是,其零部件过多,结构复杂,且需要利用到各种电子器件,容易出现失效偏差,难以满足需求。
7.专利文献1 cn204999380u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双靠辊收卷设备,可以提高收卷平整度。
9.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靠辊收卷设备,具有:支撑单元,两个所述支撑单元相对设置;
10.及收卷单元,设置在两个支撑单元之间,包括:固定座;收卷辊,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座上;
11.及滑动单元,包括:滑轨,至少两个滑轨平行的设置在同一个支撑单元上;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滑块与固定座相连接并带动固定座沿滑轨运动;
12.及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辊,两个从动辊平行的设置在两个支撑单元之间且位于收卷单元下方,所述从动辊与收卷在收卷辊上的收卷材料表面进行贴合配合。
13.在数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相连接的气缸与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支撑单元上,所
述气缸的输出端与固定座相连接,所述气缸的运动方向与固定座沿滑轨的运动方向一致。
14.在数个实施方式中,固定座包括主体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15.在数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气缸接头,所述气缸接头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
16.在数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辊座,所述辊座延伸至主体部,所述辊座用以固定所述收卷辊。
17.在数个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部一侧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支撑单元相接触。
18.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滑块与主体部相连接,所述导向块位于两个滑块之间。
19.本发明通过从动单元与滑动单元的配合,在收卷单元进行收卷时随收卷直径的增大,自动的向上侧移动,并由气缸进行调压排气,保持压力稳定,且两个从动辊接触面积大,其切入点始终保持不变,有利于收卷盘面的整齐,提高收卷质量。
附图说明
20.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择实施例的阐述目的,而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且不应认为是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21.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双靠辊收卷设备的侧面透视结构;
22.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双靠辊收卷设备的前视结构;
23.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固定座的放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因此,以下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本文使用的术语旨在解释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发明。
27.例如,“在某一方向”、“沿某一方向”、“平行”、“正交”、“中心”、“相对”、“前后左右”等表示相对或绝对配置的表述,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如此配置,还表示具有公差、或具有可得到相同功能程度的角度或距离而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28.实施例1
29.如图1-3所示,本双靠辊收卷设备,主要包括支撑单元100、收卷单元、滑动单元、从动单元与气缸510部件,支撑单元100用以固定滑动单元、从动单元以及气缸510,由收卷单元配合从动单元进行材料的收卷,最后由滑动单元随收卷直径的扩大实现收卷单元的自动抬升,并由气缸510实现压力平衡配合。
30.具体的,共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100,支撑单元100为墙板结构,实现支
撑固定效果。
31.收卷单元相应的设置在两个支撑单元100之间,其包括固定座210以及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座210上的收卷辊220,
32.滑动单元相应的设置在收卷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其包括滑轨310与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310上的滑块320,两个滑轨310平行的设置在同一个支撑单元100上,滑块320与固定座210相连接并带动固定座210沿滑轨310运动。
33.从动单元相应的设置在两个支撑单元之间且位于收卷单元的下方位置,其包括两个平行的设置在两个支撑单元100之间的从动辊410,从动辊410与收卷在收卷辊220上的收卷材料10表面进行贴合配合。从动辊410的圆心位置在相邻滑轨的中心线位置偏内侧,在收卷过程中,收卷材料10的最外层与两个从动辊310上的切入点处在气缸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稳定压力的贴合。
34.气缸510通过底座520固定设置在支撑单元100上,由调压阀实现排气过程,气缸510是竖直设置的,且输出端朝下,底座520将气缸510的缸体部分环绕在内并与支撑单元螺栓连接固定。
35.固定座210主要包括主体部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3、第三连接部214,所述第一连接部212与第二连接部213分别设置在主体部21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接部214与第二连接部213相连接,构成大体呈十字状的结构,即主体部211的宽度是要大于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的宽度,且四者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实现对称结构。
36.第一连接部采用矩形部的结构,在第一连接部212上设置有气缸接头201,气缸接头212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部进行连接,另一端则延伸至第一连接部的上方位置,其内设置有一插槽,由此实现气缸接头201与气缸510的输出端相连接,即气缸510的输出轴插入气缸接头201内进行固定。
37.第二连接部采用一个矩形部结合一个等腰梯形部的结构,矩形部与主体部进行连接,等腰梯形部与第三连接部进行连接,在第二连接部213上设置有辊座202,辊座202与第二连接部螺栓连接,所述辊座202延伸至主体部211,所述辊座202用以连接所述收卷辊220,辊座202内有一插孔,供收卷辊220插入连接,再与电机进行驱动连接,由电机驱动收卷辊转动,同时在支撑单元上开设一个长孔20,供电机通过以及沿长孔20的上下直线运动。
38.两个滑块320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主体部211的背面两侧位置,即位于第一连接部的212与辊座202的左右两侧,滑块320与滑轨310构成直线滑轨的结构,具有稳定运动、间隙小、精度高的特点。
39.且如图3,第三连接部214采用矩形状的结构,与等腰梯形部的上底面平齐,在第三连接部214的背面一侧设置有导向块203,导向块203采用矩形块状的结构即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导向块203与支撑单元100相接触,其位于两个滑块320之间的位置,为了方便理解,导向块203在图中以虚线示意,表示位于其背面,由导向块填补第三连接部与支撑单元之间的间隙,提高连接与滑动稳定效果。
40.当然,还可以在主体部211的中部位置再增加一个导向块203,填补主体部211中部与支撑单元之间的间隙,运动更为稳定。
41.本发明的示出的例子,表示的实施例和特殊的形式已经在附图和前述说明中详细示出和说明,同样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别的特征的说明
不意味着那些特别的特征必需限制与那一个实施例。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被用于与其它实施例的特征组合使用,其可以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无论是否明确地如此说明。示例性的实施例已经得以示出和说明,所有的变化和改进落入本发明的精神中且期望得以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