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切换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25308发布日期:2022-01-22 14:2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胶带切换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密封条加工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了胶带切换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密封条用于填补车身组成部件间的各种缝隙,起到减震、防水、防尘、隔音等作用,提高驾乘体验的舒适感。密封条成型后,需要在密封条上沿其长度方向贴一层胶带,胶带通常通过热压的方式贴合在密封条上。
3.在贴胶过程中,密封条持续输送,胶带也通过胶带输送机构持续输送并被压合在密封条上,但一卷胶带的长度有限,在一卷胶带用完后,就需要更换新的胶带,此时就需要将整个贴胶设备停机,然后将新的胶带和原有的胶带端部对接在一起,首先对接时需要对齐两卷胶带的端部,对齐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其次对接所需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停机的时间,由于密封条是挤出成型后就直接输送至贴胶设备处,因此若要暂停密封条的输送,也就需要暂停密封条的挤出工序,而停机时间越长,不仅影响加工效率,也会导致一定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胶带切换对接装置,以解决胶带切换时需要花费时间,且需要停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胶带切换对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输送机构、切换机构和对接机构;输送机构包括牵引组件、缓冲组件和放卷组件,放卷组件设有两组,缓冲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至少两个安装块,安装块上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机架上位于相邻两个安装块之间均沿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均转动连接有缓冲轮,导向轮、缓冲轮外壁均设有供胶带卡入的环形槽;切换机构包括切换组件和检测组件,切换组件位于缓冲组件和放卷组件之间,切换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支撑台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支撑台,第一支撑台位于靠近牵引组件的一侧,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支撑台竖向运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二支撑台和第一支撑台上表面平齐时,第二支撑台和第一支撑台端部相抵,第二支撑台和第一支撑台相抵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切刀,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上方均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压块;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胶带端部的红外感应器以及用于检测第二支撑台竖向运动距离的距离感应器;对接机构包括压合组件,压合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相接处正上方的热压块,机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热压块竖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
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8.首先,缓冲组件的设置,胶带输送过程中,依次通过导向轮-缓冲轮-导向轮(以安装块只设置两个为例),而胶带受到缓冲轮的自重,随缓冲轮向下运动,则相当于在缓冲轮和导向轮之间存储了部分胶带。当胶带需要对接时,通过压块压住胶带的后端,一方面便于胶带对接,另一方面限制胶带后端运动,而牵引设备继续牵引胶带,则胶带拉动缓冲轮向上运动,这部分胶带继续输送完成贴胶工作,而不影响后续对胶带的对接,即不需要将整个设
备停机。
9.其次,在缓冲组件设计的尺寸占地限制下,缓冲组件所能延缓的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胶带的对接。本方案从以下方面减少胶带对接所花费的时间:
10.原有的胶带在输送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准备好补充备用的胶带,放卷组件设有两组,补充备用的胶带放置在第二组放卷组件后,将胶带的端部放置到第二支撑台上,并使得胶带的端部和第二支撑台设置第一切刀的一端端部平齐,放置补充备用胶带的过程不影响原有胶带的输送,且工作人员可以在原有胶带的使用过程中任意时间来放置补充备用胶带,而不必须在观测到原有胶带用完后再放置,而事先放置好补充备用的胶带,减少了对接时所需的时间。
11.原有的胶带即将用完时,通过红外感应器检测到胶带的末端,依此判断是否需要切换新的胶带,需要切换胶带时,通过第二支撑台向下运动,第一切刀切断还位于第一支撑台上的胶带末端,位于第二支撑台上的补充备用胶带的端部和原有的胶带末端接续,通过距离感应器判断第二支撑台向下运动的距离,使得第二支撑台和第一支撑台上表面平齐。然后通过对接组件的热压块将位于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上的胶带端部热压在一起,完成胶带的接合。
12.上述过程中,胶带只要位于压块下方,即可一定程度上保持胶带的对齐程度,而后续工作人员放置补充备用胶带时,只需要在第二支撑台上调整位置即可,而完全不影响第一支撑台上原有胶带的使用过程,在对接时就只需要向下滑动第二支撑台即可,减少了对接时调整胶带位置所需花费的时间。
13.上述方案,从两个方面提高了加工效率:在整个设备不停机的情况下,再减少对齐胶带后对接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1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16.图3为图1中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放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1中切换组件、对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图5的右视图。
2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放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切换机构的正视图。
2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缓冲组件的正视图。
24.在图中:1、胶带;11、导向轮;12、滑轨;13、缓冲轮;14、滑块;15、安装块;16、环形槽;17、气压块;18、气压件;21、放置辊;22、胶带筒;23、滚轮;24、连接杆;25、驱动辊;26、辊筒;27、限位槽;28、卡块;31、红外感应器;32、接收板;33、距离感应器;41、第二支撑台;42、第一切刀;43、第一支撑台;44、限位板;45、限位块;46、支撑板;47、压块;48、支撑架;49、滑杆;50、凹槽;51、冷却喷头;52、竖板;61、热压块;62、滑板;63、导向块;64、卷轴;65、第二切刀;66、粘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胶带切换对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输送机构、切换机构以及对接机构。
28.输送机构包括牵引组件、缓冲组件以及放卷组件,牵引组件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牵引设备,例如牵引带,只要可以实现牵引胶带1输送的功能即可。牵引组件、缓冲组件、切换机构以及放卷组件沿胶带1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胶带1储存在放卷组件处,胶带1在放卷组件处松开后,依次通过切换机构、缓冲组件和牵引组件,然后通过牵引组件牵引胶带1运动,实现胶带1的输送。
29.结合图3所示,缓冲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在机架上的安装块15,本实施例中,以三个安装块15为例,安装块15上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11,机架上位于相邻两个安装块15之间均沿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块14,即滑块14设有两个,机架上设有供滑块14滑动的滑轨12,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便于滑块14相对滑轨12滑动,可在滑块14上转动连接若干转轮,转轮滚动连接在滑轨12上。滑块14上均转动连接有缓冲轮13。导向轮11、缓冲轮13外壁均设有供胶带1卡入的环形槽16,通过环形槽16对胶带1进行限位,避免胶带1脱离导向轮11、缓冲轮13。
30.结合图4所示,放卷组件设有两组,放卷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放置辊21和与放置辊21传动连接的驱动辊25,驱动辊25转动连接在机架上,驱动辊25用于驱动放置辊21转动。驱动辊25和机架之间安装有扭簧,通过扭簧的设置,便于驱动辊25转动后回位。为避免在驱动辊25回位时,放置辊21随之转动回位,放置辊21上套设有安装环,放置辊21和安装环之间安装有单向轴承,安装环和驱动辊25通过现有技术中常规的传动方式连接。放置辊21用于安装胶带筒22,具体的,放置辊21和胶带筒22的安装方式选用现有技术,例如通过键连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只要使得放置辊21可以带动胶带筒22一起转动即可。
31.驱动辊25外侧套设有辊筒26,辊筒26固定在机架上,驱动辊25上固定有连接杆24,连接杆24远离驱动辊2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23,连接杆24的长度方向和驱动辊25的轴线不重合且不平行,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4固定在驱动辊25的端面,连接杆2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驱动辊25的轴线。为避免胶带1脱离滚轮23,滚轮23外壁设有环形的限位槽27。
32.本实施例中,以胶带1从放置辊21的左下侧脱离后,从滚轮23下侧通过为例,驱动辊25和放置辊21的转向相同,安装环和驱动辊25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胶带1从滚轮23下侧通过,则需要滚轮23的轴线低于放置辊21的轴线,或在放置辊21和滚轮23之间设置位置较高的导向辊,进而使得通过滚轮23的胶带1呈正v字型,以便给滚轮23提供向上的拉力。
33.辊筒26和驱动辊25之间设有用于对驱动辊25转动阻力进行调节的调节件,本实施例中,调节件包括安装在辊筒26内壁或辊筒26端面上的电磁铁(图中未示出)以及供电磁铁通电的电源,辊筒26选用铁质,即电磁铁通电后对辊筒26有吸引固定作用,为便于电磁铁安装,本实施例中,电磁铁安装在辊筒26端面,且电磁铁的吸附面朝向驱动辊25并和驱动辊25外壁接触。机架上固定有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磁铁、电源组成串联的电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则改变电源给电磁铁供电的电流大小,进而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强度。
34.结合图5所示,切换机构包括切换组件和检测组件,切换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
第一支撑台43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支撑台4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台41沿竖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支撑台41竖向运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气缸或液压缸。第一支撑台43位于靠近缓冲组件的一侧,第一支撑台43靠近缓冲组件的一端上侧固定有限位板44,限位板44下端开设有凹槽50,凹槽50和第一支撑台43上表面之间形成供胶带1通过的通道,且凹槽50用于对胶带1进行限位。
35.第二支撑台41和第一支撑台43上表面平齐时,第二支撑台41和第一支撑台43端部相抵,第二支撑台41和第一支撑台43相抵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切刀42,即第二支撑台41竖向滑动时,可带动第一切刀42滑动切断位于第一支撑台43上的胶带1。
36.结合图2所示,第一支撑台43、第二支撑台41上方均沿竖向滑动连接有压块47,具体的,第一支撑台43、第二支撑台41上均固定有呈l字型的支撑架48,支撑架48下端固定有竖向的滑杆49,压块47滑动连接在滑杆49上,第一支撑台43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支撑台43上的压块47竖向滑动的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气缸或液压缸。
37.切换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二支撑台41和检测组件之间的限位件,限位件用于对胶带1末端进行限位固定,限位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板46以及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限位块45,限位块45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支撑板46朝向限位块45的一侧表面,胶带1末端通过支撑板46和限位块45之间时,通过限位块45的滑动固定胶带1末端。机架上固定有用于驱动限位块45滑动的第四驱动件,第四驱动件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气缸或液压缸。实际加工过程中,限位件和检测组件之间的距离在设备整体的有限空间内需设置尽可能的大,以避免检测组件检测到胶带1末端后,限位件有充足时间对胶带1末端进行限位。
38.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胶带1端部的红外感应器31以及用于检测第二支撑台41竖向运动距离的距离感应器33,具体的,红外感应器31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上还固定有和红外感应器31相对设置的接收板32,胶带1从红外感应器31和接收板32之间通过。距离感应器33固定在机架上,距离感应器33位于第二支撑台41的下方。
39.结合图6所示,对接机构包括压合组件和冷却组件,压合组件包括沿竖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台43、第二支撑台41对接处正上方的热压块61以及用于储存粘接带66(选用铝箔纸)的卷轴64,卷轴64的轴线和热压块61的滑动方向垂直。机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热压块61竖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具体的,机架上沿竖向滑动连接有滑板62,热压块61固定在滑板62上,第二驱动件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气缸或液压缸,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和滑板62连接,第二驱动件通过驱动滑板62在机架上竖向滑动,进而带动热压块61竖向运动。热压块61位于第一支撑台43、第二支撑台41相接处的正上方,热压块61的宽度和限位板44上的凹槽50宽度相等或大于凹槽50的宽度。热压块61上固定有电加热棒,通过电加热棒给热压块61加热,以便于完成热压。
40.卷轴64转动连接在滑板62上,滑板62上固定有用于驱动卷轴64转动的电机,滑板62上固定有用于对粘接带66限位导向的导向块63,导向块63用于将粘接带66导向至热压块61下方,具体的,导向块63上开设有供胶带1通过的导向槽,导向槽的水平高度和热压块61下端平齐,为避免导向块63下端和第一支撑台43、第二支撑台41发生干涉,导向块63在竖向上的投影和第一支撑台43、第二支撑台41均不重合。滑板62上沿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二切刀65,滑板62上固定有用于驱动第二切刀65竖向滑动的第五驱动件,第五驱动件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气缸或液压缸,第二切刀65位于导向块63和热压块61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切
刀65和热压块61侧面相贴。
41.冷却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台43上的冷却喷头51以及用于给冷却喷头51通入冷却气体的气源,气源具体选用现有技术中的高压风机或高压气泵,冷却喷头51的出气端倾斜朝向第一支撑台43上表面,胶带1对接完成后,通过冷却喷头51喷出的冷却气体对胶带1进行冷却。
42.具体使用时,将胶带筒22安装在放置辊21上,将胶带1的端部拉出,使得胶带1依次通过导向辊、滚轮23下侧、第一支撑台43、第一支撑台43上的限位板44后进入缓冲组件,胶带1在缓冲组件内的安装为:依次通过导向轮11-缓冲轮13-导向轮11-缓冲轮13-导向轮11,胶带1通过缓冲组件后,使得胶带1通入牵引组件或和牵引组件连接,进而使得牵引组件可以牵引胶带1运动。胶带1装配完成后,胶带1受到缓冲轮13的自重,随缓冲轮13向下运动,则相当于在缓冲轮13和导向轮11之间存储了部分胶带1。
43.胶带1通过牵引组件被牵引运动时,胶带1对滚轮23产生向上的拉力,胶带1对滚轮23的拉力带动滚轮23向上运动,滚轮23通过连接杆24带动驱动辊25相对辊筒26转动。驱动辊25和放置辊21传动连接,则通过驱动辊25转动,带动放置辊21转动,进而通过放置辊21带动胶带筒22转动松开胶带1,使得胶带1可以被牵引运动。
44.放置辊21转动一次,松开一段胶带1后,滚轮23受到胶带1向上的拉力减小,滚轮23受自重和扭簧作用向下偏转复位,待松开的胶带1使用完重新张紧后,滚轮23受到胶带1向上的拉力,重复前述过程。
45.为限制每次松开胶带1的长度,工作人员根据实际胶带1的输送情况选择通过调节件调节驱动辊25和辊筒26之间的转动阻力,具体的,在保持电源的电流不变的前提下,调节滑动变阻器上的拨块的位置,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进而调节电源通入电磁铁内的电流,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强度,当电磁铁的磁力强度逐渐增大时,电磁铁对驱动辊25的吸附力度也逐渐增大,进而增大驱动辊25的转动阻力。当胶带1给予滚轮23的拉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即牵引组件保持一定范围内的牵引速度牵引胶带1时,驱动辊25的转动阻力越大,滚轮23所能带动驱动辊25转动的范围越小,则驱动辊25能带动放置辊21转动的范围也较小,进而使得单次松开的胶带1长度较短。相应的,驱动辊25和辊筒26之间的阻力逐渐变小,则单次松开胶带1的长度则会增大。
46.一卷胶带1在输送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准备好补充备用的胶带1,放卷组件设有两组,将补充备用的胶带筒22安装在第二组放卷组件上后,将补充备用的胶带1的端部放置到第二支撑台41上的压块47正下方,并使得胶带1的端部和第二支撑台41设置第一切刀42的一端端部平齐,放置补充备用胶带1的过程不影响原有胶带1的输送。
47.原有的胶带1即将用完时,胶带1的末端脱离放卷组件,当胶带1末端运动通过红外感应器31后,红外感应器31不再能感应到胶带1,判断为原有的胶带1即将用完,此时人工或通过程序控制驱动第二支撑台41下滑,同时驱动第一支撑台43上的压块47下滑,第一支撑台43上的压块47压住原有的胶带1,同时驱动限位块45滑动,使得限位块45对胶带1末端进行限位,第一切刀42切断还位于第一支撑台43上的胶带1末端,位于第二支撑台41上的补充备用胶带1的端部和原有的胶带1末端接续。距离感应器33感应第二支撑台41下滑的距离,当第二支撑台41上表面和第一支撑台43上表面平齐后,第二支撑台41停止下滑。此时滑动限位块45使之复位,松开被切下的胶带1末端,并对胶带1末端收集待后续处理。
48.工作人员事先将粘接带66的端部插入导向槽内,在两组胶带1的端部接合后,驱动滑板62向下滑动,在热压块61即将靠近胶带1时,驱动卷轴64转动,卷轴64上的粘接带66松开,粘接带66被导向热压块61下方,以避免热压块61还距离胶带1较远时,粘接带66松开后发生一定下垂的问题,而铝箔纸作为粘接带66,具有一定的硬度,在距离胶带1较近时,可以较好的将粘接带66导入到胶带1和热压块61之间,此时即使粘接带66端部有一定的下垂,也会垂落在胶带1上,不会影响粘接。
49.随着热压块61的下滑,热压块61将粘接带66压合在胶带1上,通过电加热棒对热压块61加热,完成热压,使得压合效果更好。压合完成后,向下滑动第二切刀65,切断粘接带66,第二切刀65位于导向块63和热压块61之间,则切断后,粘接带66的端部还位于导向槽内,不需要工作人员再次调整。压合完成后,第二切刀65、滑板62均向上滑动复位。第一支撑台43上的压块47向上滑动复位,胶带1继续被牵引输送。
50.上述胶带1切换对接过程中,第一支撑台43上的压块47压住原有胶带1的后端,对胶带1的后端进行限位固定,而牵引组件继续牵引胶带1,则胶带1拉动缓冲轮13向上运动,缓冲轮13和导向轮11之间存储的这部分胶带1继续输送完成胶带1后续的贴胶工作,而不影响前述的胶带1切换对接过程。滑块14位于滑轨12的最下端时,滑块14和安装块15之间的竖直距离越大,则可以存储的胶带1越长,或者设置的安装块15、滑块14数量越多,胶带1在通过导向轮11、缓冲轮13时拐弯缠绕的长度也就越长,根据实际对接所需的时间,来设置安装块15、滑块14的数量或位置。
51.胶带1完成一次切换对接后,继续准备下一卷待更换的胶带1。实际使用过程中,检测组件的水平高度可设置高于切换组件的水平高度(根据实际加工情况可在检测组件和切换组件之间设置用于对胶带1导向的导向轴),工作人员在放置补充备用胶带1时,补充备用胶带1可先不通过检测组件,以避免影响检测组件对原有胶带1的检测。当工作人员来更换下一卷胶带1时,可以在此时通过移动拉扯已经完成对接的胶带1,将放卷组件处的胶带1拉出多余的部分,使得胶带1不再阻碍第二支撑台41向上滑动复位,并将拉扯出的多余的胶带1搭设到检测组件上,而减小拉扯胶带1导致的胶带1不再张紧的影响,同时使得该卷胶带1通过检测组件进行检测。
52.实施例2
53.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调节件的设置不同,具体的,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件包括安装在辊筒26上且沿辊筒26径向运动的卡块28,卡块28朝向驱动辊25的一端位于辊筒26内,具体的,辊筒26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螺纹通孔,卡块28螺纹连接在螺纹通孔内,卡块28朝向驱动辊25的一端固定有摩擦垫,摩擦垫选用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橡胶垫。旋动卡块28,使得卡块28带动摩擦垫逐渐靠近驱动辊25,使得摩擦垫逐渐发生变形,则卡块28对驱动辊25的抵紧力度逐渐增大,则驱动辊25的转动阻力逐渐增大。
54.实施例3
55.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支撑台41的设置不同,具体的,结合图8所示,机架上沿竖向滑动连接有竖板52,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驱动竖板52竖向滑动,进而实现带动第二支撑台41竖向运动。第二支撑台41沿横向滑动连接在竖板52上,具体的,胶带1在第二支撑台41、第一支撑台43上时,胶带1呈水平状态输送,第二支撑台41的滑动方向和胶带1的输送方向垂直,则第二支撑台41复位时,先横向滑动,使得第二支撑台41不再位于胶
带1的正下方后,再通过竖板52带动第二支撑台41向上运动复位,本实施例中的设置,相比实施例1,不需要工作人员拉扯胶带1来避免胶带1干涉第二支撑台41复位。
56.实施例4
57.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检测组件的设置不同,具体的,结合图9所示,检测组件的红外感应器31和接收板32设有两组,限位件也设有两组,两组红外感应器31、两组限位件分别和两组放卷组件一一对应,原有的胶带1通过其中一组放卷组件、一组红外感应器31、接收板32之间后进行输送,工作人员准备补充备用胶带1时,将补充备用胶带1通过另一组放卷组件、另一组红外感应器31、接收板32之间后放置到第二支撑台41上,在胶带1完成一次切换对接后,再启动另一组的红外感应器31。
58.实施例5
5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图10所示,缓冲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滑块14上的气压块17。气压块17内设有空腔,空腔连通有气压件18,具体的,气压件18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气泵等可以使得高压气体流动的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每个滑块14上均固定有一个气压块17,气压件18分别和每个气压块17均连通,也可以相邻两个滑块14之间共同固定一个气压块17,例如本实施例中,气压块17固定在两个滑块14之间,气压件18只需和一个气压块17连通即可。
60.胶带1对接时,第一支撑台43上的压块47压住胶带1后端,此时人工或通过程序控制气压件18抽取空腔内的气体,则气压块17重量减小,更便于滑块14上滑,避免胶带1拉动缓冲轮13向上运动的力度过大对胶带1造成影响。对接完成后,控制气压件18向空腔内充入高压气体,则气压块17重量增大,带动滑块14下滑张紧胶带1。
61.实施例6
6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设有第一控制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带动驱动辊25转动的电机,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滚轮23上的限位槽27的下侧槽壁内,压力传感器、电机均和第一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用于控制电机的启闭。具体的,当胶带1对滚轮23的拉力增大后,压力传感器接收到的压力信号达到设定阈值后,信号传递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驱动辊25正向转动,放置辊21上的胶带1松开后,胶带1对滚轮23的拉力减小,第一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驱动辊25反向转动复位后关闭。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辊25转动,减小了胶带1需要对滚轮23提供的拉力,进而避免胶带1损坏。
63.实施例7
6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设有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通过plc程序等控制的控制器。本实施例中,红外感应器31、距离感应器33、电机、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均和第二控制器信号连接。设定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每次的运动行程均为定值,即启动一次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或第五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运动设定的行程距离后,就关闭。
65.第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接收红外感应器31的检测信号后,第二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启动,具体的,胶带1末端通过红外感应器31和接收板32之间后,红外感应器31无法再感应到胶带1,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器后,第二控
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启动,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撑台43上的压块47下滑压住第一支撑台43上的胶带1,同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四驱动件驱动限位块45滑动对胶带1末端进行限位,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支撑台41下滑,完成胶带1的切换。
66.第二支撑台41下滑到和第一支撑台43上表面平齐后,距离感应器33接收到第二支撑台41的距离信号,将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滑板62下滑,具体的,当第二支撑台41和第一支撑台43上表面平齐后,此时第二支撑台41和距离感应器33之间的距离为s,距离感应器33检测的距离信号为s时,将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滑板62下滑,滑板62带动热压块61下滑进行热压工作。第二控制器设定热压时间,记为t秒,t秒后,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五驱动件驱动第二切刀65下滑,切断粘接带66后复位,同时控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复位。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6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