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0273发布日期:2021-10-19 22:0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盛装试剂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2.试剂盒是生物化学领域广泛使用的检测试剂载体,现有的试剂盒有玻璃材质也有pcv材质,无论哪种材质制成的试剂盒,试剂盒的密封性是首先要被考虑的。
3.已知的试剂盒包括相互结合的试剂盒体和盖,所述盖中安装有密封材料以实现对试剂盒体的密封,且密封材料与盖分体形成,工厂在生产试剂盒时,需要安排专人将密封材料安装至盖中;一般的,试剂盒的体积较小,相应的,盖以及用于安装在盖中的密封材料体积更小,因而,密封材料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均要求较高,操作人员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够将密封材料安装至盖中,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试剂盒在被操作中,密封材料有可能从盖中脱落,操作人员需要重复安装动作,将密封材料再次安装至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剂盒,其中密封件的制造和安装精度被大幅降低,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具体的技术方案:
5.一种试剂盒,包括相互结合的试剂盒体和盖,所述试剂盒体用于容纳试剂,盖包括相互结合的盖体和密封件,试剂盒体包括柱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试剂出口设置在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末端具有第一末端面,盖体和密封件一体形成,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至少之一,其中,第一密封部与主体的内壁结合,第二密封部与第一末端面结合。
6.整体上看,密封件为空心的环状体,或密封件为实心的环状体。
7.当盖与试剂盒体结合时,密封件不会密封试剂出口。
8.进一步的,试剂盒体还包括设置在主体上的颈部以及设置在颈部的外螺纹,盖与所述外螺纹结合。
9.试剂盒体还包括与颈部相邻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并限制盖。
10.主体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试剂盒的固定部;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固定腔,固定部被设置在固定腔中;固定部为从主体的侧壁向固定腔中延伸的锥体,且锥体不超出固定腔。
11.所述密封件和盖体一体形成,操作人员将不再需要将密封件向盖体安装,也不必担心密封件脱落的问题,密封件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可被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的立体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沿其长度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中密封件的立体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中盖的立体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试剂盒中密封件的立体图。
18.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试剂盒中其中一种密封件的立体图。
19.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试剂盒中另一种密封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1.[实施例一]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沿其长度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0023]
试剂盒100包括相互结合的试剂盒体1和盖2,试剂被容纳在试剂盒体1中,试剂盒体 1包括柱状的主体10、设置在主体上的颈部11、与颈部11相邻设置的支撑部12以及设置在颈部11的外螺纹13,所述主体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0a和第二端部10b,试剂出口14设置在第一端部10a,第一端部10a的末端具有第一末端面10c,颈部11被设置在与试剂出口 14相邻的位置,可以认为颈部11被设置在第一端部10a。
[0024]
如图所示,主体10的第二端部10b设置有用于固定试剂盒100的固定部16,具体的,当定义第一端部10a为第二端部10b的上方时,用于容纳试剂的腔体10e的下方(第二端部10b)设置有固定腔15,固定部16被设置在固定腔15中,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6为从主体 10的侧壁向固定腔15中延伸的锥体,且锥体16不超出固定腔15,也就是说,锥体16可以被固定腔15保护而不会被损坏。当然,固定部16还可以是其他可以与外部部件配合的形状或结构,例如,固定部16为设置在固定腔15中的肋条,或位于固定腔15中的磁性部件。
[0025]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中密封件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试剂盒中盖的立体图。
[0026]
盖2包括一体形成的盖体21和密封件22,密封件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密封部221 和第二密封部222,所述第一密封部221用于与主体10的内壁10d结合,第二密封部222用于与第一末端面10c结合,整体上看,密封件22为环状体。所述主体10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体形,但出口14一般为圆形,密封件22为圆环体,第一密封部 221为空心圆环,或者说,当密封件22与主体10结合时,第一密封部221仅与主体10/出口 14的内壁10d结合,但第一密封部221不会密封出口14,第二密封部222从第一密封部221 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0027]
反过来说,密封件22还可以被描述为,所述密封件22为圆环体,第二密封部222为具有缘部222a和空缺部222b的圆环,第一密封部221为从缘部222a向着远离缘部222a突出的突起,当密封件22被安装时,第一密封部221与主体10的内壁10d结合,第二密封部222 与主体10的第一末端面10c结合,同时,出口14与空缺部222b相对,即出口14不会被密封件22密封。
[0028]
所述第一密封部221设置成空心状或第二密封部222设置所述空缺部222b,均能使得出口14不会被密封件22密封,由此带来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密封件22的整体用料可大幅
减少,从而降低密封件22的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密封件22的结构得以简化,使得密封件22 更容易被生产出来,从而降低密封件22的生产成本。
[0029]
盖体21包括盖部211以及从盖部211延伸的延伸部212,密封件22位于盖部211和延伸部212形成的腔体中,空缺部222b与盖部211相对,延伸部212的侧壁形成有用于与外螺纹13结合的内螺纹213,当盖2与试剂盒体1结合时,支撑部12用以支撑盖2,并限制盖2 的继续运动,从而确保盖2与试剂盒体1的稳定结合;同时,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部221 与主体内壁10d结合,第二密封部222在盖部211的压迫下与主体10的第一末端面10c紧密结合,出口14与盖部211相对,即出口14被盖部211密封,最终,盖2与试剂盒体1之间形成良好密封。
[0030]
由于盖体21与密封件22一体形成,因而,密封件22可随着盖体21的打开而与主体10 脱离结合,优选的,盖体21与密封件22可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形成,可先注塑出盖体21,然后再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将密封件22与盖体21注塑为一体,且密封件22由弹性材料制成。
[0031]
更优选的,密封件22被先注塑出来,然后密封件22与盖体21的模具结合,通过二次注塑实现二者一体成型,相对于先注塑盖体21的方式,此种先注塑密封件22的方式更能简化模具结构,提升注塑效率。
[0032]
当盖2被注塑完成后,沿密封件22的径向,密封件22的外缘与延伸部212之间具有间隙g,或者说,密封件22的外径小于盖部211的直径,还可以是,密封件22的外径小于盖体21的内径。当盖2与试剂盒体1结合时,第二密封部的外缘222a被盖部211和第一末端面10c挤压而发生径向变形,所述间隙g为第二密封部的外缘222a的径向变形提供空间,假设不设置所述间隙g,在盖2与试剂盒体1结合的过程中,盖2可能会被第二密封部的外缘 222a反向挤压,因而,盖2不能与试剂盒体1紧密结合,进而导致试剂泄漏;同时,间隙g 的设置还有助于密封件22与盖体21的二次注塑,在进行密封件22与盖体21的二次注塑时,所述间隙g为盖体21的模具进入提供空间。
[0033]
如上所述,盖体21与密封件22一体形成,操作人员将不再需要将密封件22向盖体21 安装,也不必担心密封件22脱落的问题,无论是密封件22的制造精度还是安装精度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当盖2与主体10结合时,第一密封部221在出口14的周围密封,第二密封部 222在盖体21的压力作用下紧贴第一末端面10c,且盖体21与出口14相对,从而实现盖2 对主体10的良好密封。
[0034]
[实施例二]
[0035]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试剂盒中密封件的立体图。
[0036]
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2的空缺部222b被取消,所述第二密封部222为一实心整体,此时,密封件22整体为实心环状体,第一密封部221仍然从第二密封部222的一个侧面延伸,当盖2被注塑完成后,沿密封件22的径向,密封件22与延伸部212之间仍然具有间隙g,且当盖2与试剂盒体1结合时,第一密封部221仍然用于在出口14的周围密封,第二密封部 222仍然在盖体21的压力作用下紧贴第一末端面10c,此时,虽然出口14与第二密封部222 相对,但盖体21与密封件22一体形成,所述密封件22与盖体21不再需要被安装,同时,密封件22也不会从盖体21脱落,最终,盖2能够实现对主体10的良好密封。
[0037]
[实施例三]
[0038]
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2的第一密封部221和第二密封部222其中之一被取消,但密
封件 22仍然与盖体21一体形成。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试剂盒中其中一种密封件的立体图;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试剂盒中另一种密封件的立体图。
[0039]
如图7a所示,当密封件22仅具有第一密封部221时,所述第一密封部221与出口14的周围抵接,实现出口14圆周方向被密封,同时,盖部211与第一末端面10c抵接,即使试剂从出口14流出,但由于第一密封部221与盖体21一体形成,沿盖体21的径向,第一密封部 221与盖体21之间不存在缝隙,因而,试剂也不会泄漏,主体10被盖2良好密封。
[0040]
如图7b所示,当密封件22仅具有第二密封部222时,所述第二密封部222与第一末端面10c抵接,并在盖部211与第一末端面10c的挤压下径向延伸,因而,第二密封部222与第一末端面10c紧密贴合;同样的,由于第二密封部222与盖体21一体形成,二者之间也不会存在缝隙,在盖部211的挤压下,第二密封部222与第一末端面10c之间也紧密贴合,因而,试剂不会泄漏,主体10被盖2良好密封。
[0041]
本实施例中,即使密封件22仅具有第一密封部221和第二密封部222其中之一,但由于密封件22与盖体21一体形成,不仅使得密封件22不再需要被操作人员向着盖体21安装,也不必担心密封件22会从盖体21脱落,同时,密封件22能够实现与主体10的良好密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