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尘导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5156发布日期:2021-09-29 03:3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尘导料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尘导料槽。


背景技术:

2.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常用的物料输送设备,它可广泛的应用于冶金、煤炭、交通、电力、建材、化工、轻工、粮食和机械等行业,在电力企业是用于输送煤的重要运输设备。其中,导料槽主要安装于带式输送机的受料处,可使从漏斗落下的物料在达到带速之前集中到输送带的中部,约束物料不往外撒落。在输送物料的过程中,由于物料转运点存在高差,在落料时,物料对输送带有一定的冲击,产生大量悬浮状的粉尘颗粒,虽然目前在导料槽上设有抑尘帘,但是抑尘帘仅仅是将灰尘压制在导料槽内,灰尘无处落身,只能落在物料上,由于输送带的移动以及物料的高差,使得灰尘再次扬起,粉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3.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抑尘帘降尘时存在的灰尘会二次扬起、粉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抑尘导料槽,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抑尘帘降尘时存在的灰尘会二次扬起、粉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抑尘导料槽,包括:
6.导料槽本体,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下端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上表面密封接触,所述导料槽本体的上方与漏料斗连通;
7.第一挡尘帘,悬挂设置在所述导料槽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挡尘帘的边缘与所述导料槽本体的内壁和输送带均接触;
8.喷水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尘帘的上方、用于将水喷洒至所述第一挡尘帘的表面。
9.优选地,所述导料槽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挡尘帘的上端穿过的条形孔和下端与所述条形孔的侧壁密封连接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包括与所述导料槽本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箱体和与所述箱体上端可拆卸连接的盖体,所述第一挡尘帘的上端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喷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箱上方的容纳箱、设置在所述容纳箱内部的滴灌管和设置在所述滴灌管下方的水分扩散层,所述容纳箱的底部和所述盖体上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挡尘帘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尘帘的上方。
11.优选地,所述导料槽本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组件和设置在所述侧板组件上方的盖板,所述盖板呈拱形,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边缘与所述拱形的两端平齐,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孔和用于对所述通孔进
行密封的门板,所述门板与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
12.优选地,所述侧板组件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挡尘帘,所述第二挡尘帘悬挂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挡尘帘的边缘与所述导料槽本体和输送带均接触。
13.优选地,所述侧板组件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后端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封板,所述封板包括第二隔板和上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边缘密封连接的橡胶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盖板和所述侧板组件均密封连接,所述橡胶板与输送带密封接触。
14.优选地,两个所述封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挡尘帘,两个所述第一挡尘帘均与所述封板平行。
15.优选地,所述导料槽本体内部设置有正料板,所述正料板的上端与所述侧板组件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正料板与所述导料槽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正料板与所述侧板组件之间夹角的调节组件。
16.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侧板组件螺纹连接的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抵在所述正料板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料槽本体的外部。
17.优选地,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侧板、设置在所述侧板下端的防溢裙板和设置在所述防溢裙板面向所述导料槽本体内部的一侧的防护板,所述防溢裙板的下端向所述导料槽本体内部弯曲且与输送带挤压接触,所述防护板倾斜设置,所述防护板下端与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防护板上端与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
18.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抑尘导料槽,包括导料槽本体、第一挡尘帘和喷水装置,其中导料槽本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设置在带式输送机的受料处,且下端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上表面密封接触,导料槽本体的上方与漏料斗连通,经漏料斗输送的物料在导料槽本体内部落在输送带上,产生的悬浮状粉尘颗粒位于导料槽内部,可以防止粉尘颗粒向周围扩散。第一挡尘帘悬挂设置在导料槽本体的内部,且第一挡尘帘的边缘与导料槽本体的内壁和输送带均接触,喷水装置设置在第一挡尘帘的上方,用于将水喷洒至第一挡尘帘的表面,将第一挡尘帘打湿,以对粉尘颗粒进行吸附、积聚和湿润,至自动落至输送带的物料上,湿润的粉尘颗粒无法再次扬起。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抑尘帘降尘时存在的灰尘会二次扬起、粉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问题。
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抑尘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抑尘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喷水装置和第一挡尘帘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抑尘导料槽沿输送带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抑尘导料槽沿与输送带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剖视图;
27.图6是图5中i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
29.1、导料槽本体;2、输送带;3、漏料斗;4、第一挡尘帘;5、安装箱;6、安装板;7、容纳箱;8、滴灌管;9、水分扩散层;10、侧板组件;11、盖板;12、第一隔板;13、门板;14、第二挡尘帘;15、封板;16、第二隔板;17、橡胶板;18、正料板;19、螺柱;20、侧板;21、防溢裙板;22、防护板;23、供水系统;24、耐磨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尘导料槽,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抑尘帘降尘时存在的灰尘会二次扬起、粉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问题。
32.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33.参照图1~6,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抑尘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尘导料槽包括导料槽本体1、第一挡尘帘4和喷水装置,其中导料槽本体1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设置在带式输送机的受料处,且下端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2上表面密封接触,导料槽本体1的上方与漏料斗3连通,经漏料斗3输送的物料在导料槽本体1内部落在输送带2上,产生的悬浮状粉尘颗粒位于导料槽内部,可以防止粉尘颗粒向周围扩散。第一挡尘帘4悬挂设置在导料槽本体1的内部,且第一挡尘帘4的边缘与导料槽本体1的内壁和输送带2均接触,喷水装置设置在第一挡尘帘4的上方,用于将水喷洒至第一挡尘帘4的表面,将第一挡尘帘4打湿,以对粉尘颗粒进行吸附、积聚和湿润,至自动落至输送带2的物料上,湿润的粉尘颗粒无法再次扬起。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抑尘帘降尘时存在的灰尘会二次扬起、粉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问题。
34.本实施例中,在导料槽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条形孔和安装箱5,条形孔可供第一挡尘帘4的上端穿过,安装箱5的下端与条形孔的侧壁密封连接。安装箱5包括与导料槽本体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箱体和与箱体上端可拆卸连接的盖体,盖体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以保证盖体与箱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在箱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挡尘帘4的安装支架,第一挡尘帘4的上端与箱体内的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
35.第一挡尘帘4包括若干根三元乙丙橡胶材质的棱柱条和两个用于将棱柱条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板,棱柱条的外接圆的直径为6毫米左右,棱柱条相互平行设置在竖直面内,两个固定板对棱柱条的上端进行夹持并利用螺柱19和螺母固定在一起。上述安装支架包括两个长度方向与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安装板6,安装板6的两端均与箱体固定连接,两个
安装板6之间的距离小于螺柱19的长度,在安装板6的上边缘设置有凹槽,螺柱19的端部可嵌置于凹槽内以使螺柱19可搭接固定在安装板6上,即第一挡尘帘4与箱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盖体与箱体之间也为可拆卸连接,在导料槽本体1的外部即可对第一挡尘帘4进行更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惯性碰撞和挡尘帘的吸咐功能,使粉尘颗粒被阻隔在第一挡尘帘4上,在实际使用中与迷宫式挡尘帘对比,导料槽内部的正压明显降低,且导料槽出口处的粉尘浓度明显降低。
36.实施中,上述喷水装置包括容纳箱7、滴灌管8和水分扩散层9,其中,容纳箱7固定设置在安装箱5的上方,容纳箱7的底部和安装箱5的盖体上均设置有沿第一挡尘帘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开口,开口设置在第一挡尘帘4的上方。水分扩散层9位于滴灌管8的下方,且两者均设置在容纳箱7内部,并位于开口的上方。滴灌管8的两端与供水系统23连接,滴灌管8的侧壁上具有若干个出水口,经出水口流出的水分落在水分扩散层9,在水分扩散层9的作用下不断扩散、均布,使得水分均匀落至第一挡尘帘4上。
3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水分扩散层9包括两层不绣钢丝网与设置在两个不锈钢丝网之间的波纹板和多孔海绵,波纹板设置多个,多个波纹板在竖直面内平行重叠设置,在相邻波纹板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的孔隙以供水流通。
38.本实施例中,导料槽本体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组件10和设置在侧板组件10上方的盖板11,盖板11和侧板组件10之间通过法兰盘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方便拆卸、检修。盖板11呈拱形,提高了盖板11的强度,可以减少盖板11上表面的积尘和积水,有利于提高盖板11的使用寿命。拱形的拱高为100~120毫米,具体可设计为110毫米。在盖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隔板12,第一隔板12的下边缘与拱形的两端平齐,第一隔板12的设置将导料槽本体1内部的上方空间隔成多个小室,可以起到对内部含尘气体的扩容作用和粉尘沉降作用,有利于提高抑尘效果。在第一隔板12与侧板组件10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方便盖板11与侧板组件10之间的定位安装。该定位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第一隔板12下边缘、与侧板组件10配合的卡槽。在盖板11上设置有通孔和用于对通孔进行密封的门板13,门板13与通孔可拆卸连接,上述通孔可作为检修口,也可用作弃料口。
39.实施中,在侧板组件10沿输送带2的输送方向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挡尘帘14,即第二挡尘帘14位于导料槽主体的出口端,可防止导料槽本体1内部的粉尘颗粒逸出。第二挡尘帘14的结构与第一挡尘帘4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第二挡尘帘14悬挂设置在盖板11的下方且第二挡尘帘14的边缘与导料槽本体1和输送带2均接触。
40.实施中,在侧板组件10沿输送带2的输送方向的后端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封板15,封板15位于漏料斗3远离第二挡尘帘14的一侧,两个封板15之间具有间距。封板15包括第二隔板16和上端与第二隔板16的下边缘密封连接的橡胶板17,第二隔板16与盖板11和侧板组件10均密封连接,橡胶板17的下端沿输送带2的输送方向弯曲,且与输送带2挤压接触,两个封板15、输送带2、两个侧板组件10及盖板11组成一个腔室,相对于漏料斗3出口处因旋流形成的正压相比,该腔室内的压强较低,可对正压进行缓冲,可避免粉尘颗粒的逸出,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41.进一步地,在两个封板15之间设置有第一挡尘帘4,两个第一挡尘帘4之间具有间距,且均与封板15平行,可以改变气流的方向,减弱气流冲击。
42.本实施例中,在导料槽本体1内部还设置有正料板18,正料板18的上端与侧板组件
10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输送带2的输送方向平行,正料板18与导料槽本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正料板18与侧板组件10之间夹角的调节组件,通过调节正料板18的倾斜角度,引导经漏料斗3流出的物料落在输送带2的中心位置,防止因物料冲击和物料偏心造成的输送带2跑偏。在正料板18远离侧板组件10的一面设置有耐磨板24,减少对正料板18的磨损,有利于延长正料板18的使用寿命。
43.实施中,上述调节组件包括与侧板组件10螺纹连接的螺柱19,螺柱19的一端抵在正料板18上,另一端延伸至导料槽本体1的外部,需要调节正料板18的倾斜角度时,在导料槽本体1的外部旋转螺柱19,即可使螺柱19相对于侧板组件10移动,螺柱19与正料板18接触的一端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正料板18发生转动。
44.实施中,上述侧板组件10包括侧板20、防溢裙板21和防护板22,防溢裙板21和防护板22均设置在侧板20的下端,且防护板22设置在防溢裙板21面向导料槽本体1内部的一侧。防溢裙板21的下端向导料槽本体1内部弯曲且与输送带2挤压接触,用于防止粉尘的外溢和防止撒料,减少职业健康危害,防护板22倾斜设置,防护板22下端与侧板20之间的距离大于防护板22上端与侧板20之间的距离,防护板22用于承载物料的冲击,引导物料避免物料与防溢裙板21直接接触,起到防止防溢裙板21驮料。在防溢裙板21与防护板22之间形成燕尾型间隙,在防溢裙板21与防护板22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容量的通道,该通道具有缓冲导料槽内含尘气体正压和容纳一定量的物料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少粉尘外溢和防止撒料。具体地,侧板20与防护板22的夹角范围可以为15度~20度。
45.防溢裙板21采用橡胶或天然橡胶复合而成,质地柔软,对输送带2接触力小,耐磨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防溢裙板21的下端向导料槽本体1内部弯曲,使防溢裙板21始终与输送带2严密接触,保证该导料槽的密封性,能在输送带2跑偏段恢复正常运行后具有自复位功能。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