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2710发布日期:2021-10-16 10:1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纸箱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


背景技术:

2.在生产车间的流水线工作中,当将产品组装完成并装入纸箱后,检验人员需要对产品进行抽检,看是否有零部件漏装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3.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在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抽检时,工作人员需要将纸箱的本体1一侧的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与第三盖板4完全打开,从而对内部产品进行检测,待检测完毕后,再将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与第三盖板4互相叠合拼接,并通过胶带将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第三盖板4与本体1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纸箱的封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对产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整块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打开,检测完毕之后再将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与本体通过胶带进行固定,由于纸箱的体积较大,在对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打开的时候操作不方便,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纸箱打开进行检测,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包括本体,一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一侧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互相平行,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三盖板互相垂直,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三盖板互相垂直,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第三盖板处设置有第一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与所述第一盖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切割缝,所述第二盖板靠近所述第三盖板处设置有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二翻折板与所述第二盖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切割缝。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只需沿着第一切割缝将第一翻折板与第一盖板分离,沿着第二切割缝将第二翻折板与第二盖板分离,并将第一翻折板、第二翻折板与第三盖板均向靠近本体外侧壁的一侧翻折,即可将纸箱打开一部分,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检测,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翻折板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翻折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两端,所述第二翻折板与所述第一翻折板一一对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盖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翻折板,工作人员在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检测时,可以从纸箱两侧的任一侧将纸箱打开进行检测,提高操作的便捷性,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11.可选的,所述第一翻折板与所述第二翻折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盖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翻折板的宽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盖板被覆盖于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靠近本
体的一侧,当工作人员沿着第一切割缝与第二切割缝将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进行翻折后,由于第三盖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翻折板,则可之间将第三盖板进行翻折,降低第三盖板在翻折过程中受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干涉的概率,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第一翻折板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翻折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磁铁嵌设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翻折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铁互相吸合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翻折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磁铁嵌设的第二凹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纸箱进行封闭时,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合,使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在叠合时更加紧密,从而提高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在叠合时的稳定性,提高结构强度。
15.可选的,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翻折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磁铁互相吸合的第三磁铁,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三磁铁嵌设的第三凹槽;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二翻折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磁铁互相吸合的第四磁铁,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四磁铁嵌设的第四凹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向靠近本体外侧壁的一侧进行翻折时,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三磁铁的互相吸合,以及第二磁铁与第四磁铁的互相吸合,使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在翻折后吸附于本体的外侧壁上,降低在检测过程中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翻折对检测造成干扰的概率。
17.可选的,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上均套设有橡胶垫。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与第四磁铁上均套设有橡胶垫,在对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与第四磁铁安装时,通过橡胶垫增大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与第四磁铁在安装时的摩擦,降低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与第四磁铁在安装过程中发生脱落的概率,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第二翻折板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舌,所述第三盖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插舌插接的第一插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完成后对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进行封闭后,将第二翻折板上的第一插舌插接于第一插槽内,使第二翻折板在叠合于第一翻折板上时与第一翻折板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提高第二翻折板与第一翻折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结构强度。
21.可选的,所述第一翻折板靠近所述第一插槽处转动连接有第二插舌,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插舌转动的转动槽,且所述转动槽与所述第一插槽互相连通,所述第一插舌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插舌插接的第二插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二翻折板盖合于第一翻折板后,将第一翻折板上的第二插舌插接于第二插槽内,进一步对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之间的连接,降低第二翻折板从第一翻折板上脱离的概率。
23.可选的,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槽。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槽,在需要对纸箱进行搬运的过程中,或者需要对纸箱进行翻转的时候,便于使用者通过握持槽处对整个纸箱进行施力,从而提高对纸箱搬运的便捷性。
25.可选的,所述本体上靠近所述握持槽处设置有包边,所述包边沿所述握持槽周向设置。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体上靠近握持槽的位置设置有包边,通过包边,一方面加强握持槽处的结构强度,降低在握持过程中,由于握持槽处受力不够而导致握持槽处发生断裂的概率,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包边,提高使用者的握持舒适感。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在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只需沿着第一切割缝将第一翻折板与第一盖板分离,沿着第二切割缝将第二翻折板与第二盖板分离,并将第一翻折板、第二翻折板与第三盖板均向靠近本体外侧壁的一侧翻折,即可将纸箱打开一部分,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检测,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29.2.在将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向靠近本体外侧壁的一侧进行翻折时,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三磁铁的互相吸合,以及第二磁铁与第四磁铁的互相吸合,使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在翻折后吸附于本体的外侧壁上,降低在检测过程中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翻折对检测造成干扰的概率;
30.3.在将第二翻折板盖合于第一翻折板后,将第一翻折板上的第二插舌插接于第二翻折板与本体连接处的第二插槽内,进一步对第一翻折板与第二翻折板之间的连接,降低第二翻折板从第一翻折板上脱离的概率。
附图说明
31.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纸箱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爆炸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插舌与第二插舌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握持槽;12、包边;13、第三磁铁;14、第三凹槽;15、第四磁铁;16、第四凹槽;17、转动槽;2、第一盖板;3、第二盖板;4、第三盖板;5、第一翻折板;51、第一切割缝;52、第一磁铁;53、第一凹槽;54、第一插槽;55、第二插舌;551、第一段;552、第二段;6、第二翻折板;61、第二切割缝;62、第二磁铁;63、第二凹槽;64、第一插舌;65、第二插槽;7、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2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参照图2,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包括本体1,本技术实施例中本体1的横截面呈矩形。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握持槽11,本技术实施例中握持槽11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于本体1的两个侧壁上。本体1上靠近握持槽11的位置通过胶水粘连有包边12,且包边12沿着握持槽11开设的方向周向设置。通过在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握持槽11,在使用者对纸箱进行搬运的过程中,通过握持槽11以提高对纸箱搬运的便捷性。在握持槽11上粘连有包边12,降低由于握持槽11的边缘过于锋利而将使用者的手割伤的概率,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38.参照图2,本体1的一侧一体延伸有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与第三盖板4,第一盖板
2、第二盖板3与第三盖板4均可翻折连接于本体1上。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均设置有一个,第三盖板4设置有两个,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呈互相平行设置,第一盖板2与第三盖板4呈互相垂直设置,第二盖板3与第三盖板4也呈互相垂直设置。
39.参照图2,第一盖板2上一体连接有第一翻折板5,第一翻折板5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盖板2上的两侧靠近第三盖板4处,第一翻折板5与第一盖板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切割缝51。第二盖板3上一体连接有与第一翻折板5一一对应的第二翻折板6,第二翻折板6与第二盖板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切割缝61。第一翻折板5的宽度与第二翻折板6的宽度相同且第一翻折板5与第二翻折板6相互叠合以对纸箱进行封闭。
40.参照图2,第三盖板4的宽度小于第一翻折板5的宽度,在工作人员沿着第一切割缝51将第一翻折板5与第一盖板2分离以及沿着第二切割缝61将第二翻折板6与第二盖板3分离时后,由于第三盖板4的宽度小于第一翻折板5,工作人员可在第一翻折板5与第二翻折板6向靠近本体1的外侧壁的一侧翻折后,将第三盖板4向靠近本体1的外侧壁的一侧进行翻折,降低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对第三盖板4翻折时发生干涉的概率,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41.参照图3,第一翻折板5上靠近第二翻折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铁52,第一翻折板5上开设有供第一磁铁52安装的第一凹槽53。第一磁铁52上套设有橡胶垫7,并通过胶水将固定于第一磁铁52上。在对第一磁铁52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将粘连有橡胶垫7的第一磁铁52嵌设于第一凹槽53内,通过橡胶垫7增大第一磁铁52与第一凹槽53之间的摩擦,降低第一磁铁52从第一凹槽53内脱离的概率,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42.参照图3,第二翻折板6上远离第一翻折板5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铁52互相吸合的第二磁铁62,第二翻折板6上开设有供第二磁铁62嵌设的第二凹槽63。第二磁铁62上套设有橡胶垫7,通过胶水对橡胶垫7与第二磁铁62进行固定。在对第二磁铁62进行安装的时候,将第二磁铁62与橡胶垫7一同嵌设于第二凹槽63内,从而提高第二磁铁62的安装稳定性。
43.参照图3和图4,本体1上靠近第一翻折板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磁铁52互相吸合的第三磁铁13,本体1上开设有供第三磁铁13安装的第三凹槽14。第三磁铁13上套设并通过胶水固定有橡胶垫7,将套设有橡胶垫7的第三磁铁13嵌设于第三凹槽14内,从而实现第三磁铁13的固定。
44.参照图3和图4,本体1上靠近第二翻折板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磁铁62互相吸合的第四磁铁15,本体1上开设有供第四磁铁15安装的第四凹槽16。第四磁铁15上也套设有橡胶垫7,通过胶水将橡胶垫7固定于第四磁铁15上,在将橡胶垫7与第四磁铁15一同嵌入第四凹槽16内,从而将第四磁铁15固定于第四凹槽16内,提高第四磁铁15的安装稳定性与便捷性。
45.参照图3和图4,在需要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沿着第一切割缝51将第一翻折板5向靠近本体1外侧壁处翻折,使第一翻折板5上的第一磁铁52与本体1上第三磁铁13互相吸合。沿着第二切割缝61将第二翻折板6向靠近本体1外侧壁处翻折,使第二翻折板6上的第二磁铁62与本体1上的第四磁铁15互相吸合。一方面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三盖板4翻出,便于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检测;另一方面便于对翻折后的第一翻折板5与第二翻折板6进行固定,降低在检测过程中第一翻折板5与第二翻折板6翻转从而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的概率,提高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
46.参照图3和图4,第二翻折板6远离本体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第一插舌64,第一插舌
64与第二翻折板6呈互相垂直设置,第三盖板3上开设有供第一插舌64插接的第一插槽54。
47.参照图3和图4,第一翻折板5与本体1的连接处一体连接有第二插舌55,第一翻折板5上开设有供第二插舌55转动的转动槽17,且转动槽17与第一插槽54互相连通。第二插舌55包括第一段551与第二段552,第一段551与第二段552呈互相垂直设置,第一段551一体连接于本体1上靠近转动槽17处,且第一段551与第二段552在转动槽17内转动,第一插舌64上开设有供第二段552插接的第二插槽65。
48.参照图3和图4,在对纸箱内的产品完成检测,需要对纸箱进行封闭时,先将第三盖板4向靠近本体1内侧壁处翻折,然后将第二翻折板6向靠近本体1内侧壁处翻折,使第二翻折板6盖合于第三盖板4上,同时将第二翻折板6上的第一插舌64插接于第一插槽54内。再将第一翻折板5向靠近本体1内侧壁的方向翻折,使第一翻折板5盖合于第二翻折板6上,使得第一磁铁52与第二磁铁62互相吸合,最后将第二插舌55的第二段552插接于第二插槽65内,并通过胶带将第一翻折板5与本体1进行粘连,从而实现对纸箱的封闭。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检测的纸箱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对纸箱内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时,通过第一切割缝51将第一翻折板5向靠近本体1外侧壁的方向翻折,使第一翻折板5上的第一磁铁52与本体1上的第三磁铁13互相吸合,从而使第一翻折板5吸附于本体1的外侧壁上。再沿第二切割缝61将第二翻折板6向靠近本体1外侧壁的方向翻折,使第二翻折板6上的第二磁铁62与本体1上的第四磁铁15互相吸合,从而使第二翻折板6吸附于本体1的外侧壁上。最后将第三盖板4向靠近本体1外侧壁的方向进行翻折,即看见纸箱内的产品从而进行检测。
50.在完成检测后,先将第三盖板4向靠近本体1内侧壁的方向翻折,再依次将第二翻折板6与第一翻折板5向靠近本体1内侧壁的方向翻折,并通过第一插舌64、第二插舌55、第一磁铁52与第二磁铁62对第一翻折板5与第二翻折板6进行固定,最后通过胶带将第一翻折板5与本体1进行粘连固定,从而完成对纸箱的封闭,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