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匣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2129发布日期:2021-10-09 12:1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机匣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匣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2.高压压气机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高压压气机转子和静子机匣。静子机匣为中空的锥筒形,静子机匣的内部设置有多级静子叶片,静子机匣的外部安装有大量的附件及管路,所以静子机匣的内部和外部都没有设置吊装接口或安装接口。静子机匣划分为前静子机匣、后静子机匣两段,其中前静子机匣为对开式结构,包括两个对开机匣1,每个对开机匣1为二分之一锥筒构型,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轴向两端的两个周向安装边11和位于轴线的两侧的两个轴向安装边12,两个周向安装边11和两个轴向安装边1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6,两个周向安装边11用于与前静子机匣的相邻零部件相连接,两个轴向安装边12用于两个对开机匣1之间的连接。
3.在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的装配工艺中,两个对开机匣1之间的对接安装非常关键,也是重要瓶颈之一。由于高压压气机的转子叶片与静子叶片必须沿轴线间隔排列,且转子叶片与静子叶片之间的间隙较小,导致装配对开机匣1时,对位置精度的要求较高,必须将对开机匣1从垂直于发动机轴线的方向上推到指定位置,否则会导致对开机匣1中的静子叶片与压气机转子叶片发生碰撞,而由于对开机匣1的周向安装边11的外侧端面13和轴向安装边12的对接端面14都是安装配合面,而且对开机匣1的内部和外部都没有设置安装接口,导致难以对对开机匣1进行有效的夹持以及进一步地进行位置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匣装配工装,能实现对不同规格的机匣的有效夹持,且不影响机匣的安装配合面。
5.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机匣装配工装,包括: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持臂、下夹持臂和支撑件,所述上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分别用于与所述机匣的两个周向安装边的内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上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相连接,其中,所述上夹持臂或所述下夹持臂与所述支撑件的连接位置能够上下调节,或者所述上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与所述支撑件的连接位置能够分别上下调节;以及支撑装置,通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夹持机构相连接。
6.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或纵向安装槽,所述上夹持臂或/和所述下夹持臂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所述安装孔或所述纵向安装槽。
7.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螺杆件和与所述螺杆件螺纹连接的螺套件,所述螺杆件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所述上夹持臂或/和所述下夹持臂与所述螺套件相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件通过纵向导向装置可移动地连接,其中,所述上夹持臂或/和所述下夹持臂与所述螺套件之间的连接或所述螺杆件
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连接为可转动地连接。
8.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持臂或/和所述下夹持臂包括一对侧臂,用于分别夹持在所述机匣的轴线的两侧。
9.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持臂或/和所述下夹持臂配置有多个不同规格的夹持爪,所述夹持爪用于与所述机匣的所述周向安装边相连接,根据所述机匣的半径选择对应规格的所述夹持爪安装在所述上夹持臂或/和所述下夹持臂上。
10.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持臂或/和所述下夹持臂包括至少一对夹持爪,所述夹持爪用于与所述机匣的所述周向安装边相连接,每对所述夹持爪之间的距离或/和角度可调。
11.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包括销或凸台,用于连接到所述机匣的所述周向安装边的部分安装孔,所述销或所述凸台伸入所述安装孔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深度。
12.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夹持机构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升降或/和平移。
13.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可上下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相连接,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导向部,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上的第一导向配合部可移动地配合,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还设置有第二导向部,与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的第二导向配合部可移动地配合,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升降行程小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升降行程。
14.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或/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能相对于所述底座向至少一个方向平移,并对应设置有平移导向装置。
15.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压力缸和多个第一立柱,所述压力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升降,所述第一立柱提供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部,所述压力缸和所述第一立柱至少部分被容纳于所述底座的内部。
16.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托架、顶板,以及与所述托架和所述顶板相连接的多个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提供所述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托架和所述顶板之间。
17.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压力缸、多个第一立柱和水平框架,所述压力缸的缸体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水平框架与所述压力缸的活塞杆和所述多个第一立柱相连接,所述第一立柱提供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部,所述托架与所述水平框架之间通过滑块和滑轨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滑轨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机匣的轴线。
18.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托架和所述顶板相连接的螺柱,所述螺柱设置在所述托架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内螺纹件和连接件,所述内螺纹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并与所述螺柱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夹持机构相连接,并提供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部,其中,所述螺柱与所
述托架和所述顶板之间的连接或所述内螺纹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连接为可转动地连接。
19.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向部或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部包括直线轴承。
20.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为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底座立柱,所述底座立柱提供第一导向部,与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的第一导向配合部可移动地配合,所述移动机构至少部分被容纳于所述框架结构内部。
21.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配重块、多个脚轮和多个调节支脚,所述配重块用于防止所述机匣装配工装倾倒,所述脚轮用于使所述机匣装配工装移动或锁定,所述调节支脚用于调节所述机匣装配工装的角度。
22.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匣装配工装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夹持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升降或/和平移。
23.在所述的机匣装配工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匣装配工装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上夹持臂或/和所述下夹持臂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连接位置的调节。
24.该机匣装配工装通过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分别与对开机匣的两个周向安装边的内侧相连接,既能实现对对开机匣的有效夹持和支撑,又不影响对开机匣与相邻零部件的安装配合面,即周向安装边的外侧端面和轴向安装边的对接端面,通过调节上夹持臂或下夹持臂与支撑件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轴向长度的对开机匣,或者通过分别调节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与支撑件的连接位置,不但可以调节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轴向长度的对开机匣,还可以调节对开机匣相对于支撑装置的高度,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平台。该机匣装配工装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夹持可靠,且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26.图1是某型号发动机的对开机匣的示意图。
27.图2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机匣装配工装夹持对开机匣的立体示意图。
28.图3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机匣装配工装夹持对开机匣的剖视示意图。
29.图4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机匣装配工装的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30.图5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机匣装配工装的第一升降机构的移除压力缸的示意图。
31.图6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机匣装配工装的第二升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32.图7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机匣装配工装的第二升降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33.图8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机匣装配工装的底座和压力缸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需要注意的是,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
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3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机匣装配工装2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夹持机构3和支撑装置4。夹持机构3包括上夹持臂31、下夹持臂32和支撑件33,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分别用于与对开机匣1的两个周向安装边11的内侧可拆卸地连接,即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分别与两个周向安装边11的内侧端面15相对,支撑件33与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相连接,其中,上夹持臂31或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能够上下调节,或者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能够分别上下调节。支撑装置4通过支撑件33与夹持机构3相连接。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方位词“上下”和“纵向”是指与图2和图3中所示的对开机匣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水平”是指与图2和图3中所示的对开机匣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接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接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接。
38.该机匣装配工装2通过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分别与对开机匣1的两个周向安装边11的内侧相连接,既能实现对对开机匣1的有效夹持和支撑,又不影响对开机匣1与相邻零部件的安装配合面,即周向安装边11的外侧端面13和轴向安装边12的对接端面14,通过调节上夹持臂51或下夹持臂5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上夹持臂51和下夹持臂52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轴向长度的对开机匣1,或者通过分别调节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不但可以调节上夹持臂51和下夹持臂52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轴向长度的对开机匣1,还可以调节对开机匣1相对于支撑装置4的高度,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平台5。该机匣装配工装2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夹持可靠,且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至图4,支撑件33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安装孔34,上夹持臂31与支撑件33固定连接,下夹持臂32通过调整螺栓35连接到安装孔34,或者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固定连接,上夹持臂31通过调整螺栓35连接到安装孔34。由此,可以通过旋转调整螺栓35,实现上夹持臂31或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上下调节,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操作。
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3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安装孔34,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均通过调整螺栓35连接到安装孔34,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可以连接到相同的安装孔34,也可以分别连接到不同的安装孔34。由此,可以通过旋转调整螺栓35,实现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分别调节,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操作。
41.夹持机构3还可以设置顶紧件,例如螺钉39,螺钉39从支撑件33的螺孔30中伸出,沿上下方向顶紧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由此,可以使该机匣装配工装2对对开机匣1的夹持更加稳定可靠。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3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纵向安装槽(未图示),上夹持臂31与支撑件33固定连接,下夹持臂32通过紧固件(未图示)连接到该安装槽,或者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固定连接,上夹持臂31通过紧固件(未图示)连接到该安装
槽。由此,可以通过调整上夹持臂31或下夹持臂32在该安装槽中的连接位置,实现上夹持臂31或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上下调节,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操作。
4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3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纵向安装槽(未图示),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均通过紧固件(未图示)连接到该安装槽,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可以连接到相同的安装槽,也可以分别连接到不同的安装槽。由此,可以通过调整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在该安装槽中的连接位置,实现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分别调节,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操作。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3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螺杆件(未图示)和与该螺杆件螺纹连接的螺套件(未图示),螺杆件与支撑件33相连接,上夹持臂31与支撑件33固定连接,下夹持臂32与该螺套件可转动地连接并可在该螺套件的带动下纵向移动,或者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固定连接,上夹持臂31与该螺套件可转动地连接并可在该螺套件的带动下纵向移动。由此,可以通过调节螺套件在螺杆件上的位置,实现上夹持臂31或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上下调节,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操作。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3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螺杆件(未图示)和与该螺杆件螺纹连接的螺套件(未图示),螺杆件与支撑件33相连接,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均与该螺套件可转动地连接并可在该螺套件的带动下纵向移动,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可以通过螺套件连接到相同的螺杆件的两端,该螺杆件的两端的螺纹旋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也可以分别连接到不同的螺杆件。由此,可以通过调节螺套件在螺杆件上的位置,实现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分别调节,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操作。
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前述螺杆件设置为可转动地连接到支撑件33,前述螺套件可以设置为与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一体或分体的结构,通过螺杆件的转动驱动螺套件纵向移动,以实现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调节。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前述螺杆件设置为与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相连接,将前述螺套件设置为与支撑件33相连接。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调节方式实现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调节,例如上夹持臂31通过紧固件连接到设置在支撑件33上的纵向安装槽,下夹持臂32通过调整螺栓35连接到设置在支撑件33上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孔34,等等。
49.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之间可以设置纵向导向装置,例如,在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上分别设置沿纵向延伸的导向槽与导向销,或导向槽与导向凸台,或沿纵向延伸的滑轨与滑块,或者通过设置多个前述的螺杆件,使前述螺杆件和螺套件同时起到位置调节和导向的作用,或者设置其他常见的导向装置。由此,可以避免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在上下调节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旋转。
50.继续参照图2至图4,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包括一对侧臂35,用于分别夹持在对开机匣1的轴线的两侧。由此,可以使该机匣装配工装2对对开机匣1的夹持更加稳定可靠。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配置有多个不同规格的夹持爪36,夹持爪36用于与对开机匣1的两个周向安装边11相连接,根据对开机匣1的半径选择对
应规格的夹持爪36安装在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机匣装配工装2的通用性,降低成本。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包括至少一对夹持爪36,夹持爪36用于与对开机匣1的两个周向安装边11相连接,每对夹持爪36之间的距离或/和角度可调,例如,夹持爪36可旋转地连接到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或者夹持爪36连接到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上的直线形或曲线形的长槽37且夹持爪36在长槽37中的位置或/和角度可调,或者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未图示),根据对开机匣1的半径,夹持爪36选择其中一个连接孔与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相连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机匣装配工装2的通用性,降低成本。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的其中一个配置有多个不同规格的夹持爪36,另一个包括距离或/和角度可调的成对的夹持爪36。
54.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包括销或凸台38,用于连接到对开机匣1的周向安装边11的部分安装孔16,该销或凸台38伸入安装孔16的长度小于安装孔16的深度,即该销或凸台38不会凸出于周向安装边11的外侧端面13。由此,既能实现对对开机匣1的稳定夹持,又可以避免影响对开机匣1与相邻零部件的对接。
55.参照图2和图3,支撑装置4包括底座6和移动机构7,移动机构7设置在底座6上并与夹持机构3相连接,移动机构7可带动夹持机构3相对于底座6升降或/和平移,从而实现对对开机匣1的高度或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或/和将对开机匣1推进到安装位置,有利于提高对开机匣1的位置精度,避免转子和静子发生磕碰,并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和安全性。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升降”是指沿着与图2和图3中所示的对开机匣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移动。
57.参照图2、图3以及图5至图7,移动机构7包括第一移动机构8和第二移动机构9,第一移动机构8分别与底座6和第二移动机构9可上下移动地连接,第二移动机构9与夹持机构3相连接,底座6设置有第一导向部61,与设置在第一移动机构8上的第一导向配合部81可移动地配合,第一移动机构8还设置有第二导向部82,与设置在第二移动机构9上的第二导向配合部91可移动地配合,其中第二移动机构9的升降行程小于第一移动机构8的升降行程。由此,可以先通过第一移动机构8大幅度地调整对开机匣1相对于支撑装置4的高度,再通过第二移动机构9对对开机匣1的高度进行微调。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59.第一移动机构8或/和第二移动机构9能相对于底座6向至少一个方向平移,并对应设置有平移导向装置80,从而实现对对开机匣1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或/和将对开机匣1推进到安装位置,有利于提高对开机匣1的位置精度,避免转子和静子发生磕碰,并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和安全性。
60.第一导向部61与第一导向配合部81可以分别设置为导向槽与导向销,或导向槽与导向凸台,或滑块与滑轨,或其他常见的导向装置。第二导向部82与第二导向配合部91,以及平移导向装置80的结构与此类似。
61.可选地,第二导向部82或第二导向配合部91包括直线轴承,以使第二移动机构9能
够在存在偏载的情况下顺畅地升降。
62.第一移动机构8包括压力缸83和多个第一立柱84,压力缸83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机构8升降,第一立柱84提供第一导向配合部81,压力缸83和第一立柱84至少部分被容纳于底座6的内部。由此,可以实现对开机匣1的高度的快速调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进一步简化该机匣装配工装2的结构以及节省空间。
63.第一移动机构8还包括水平框架89,水平框架89与压力缸83的活塞杆832和多个第一立柱84相连接,压力缸83的缸体831与底座6相连接,压力缸83通过推动水平框架89使第一移动机构8相对于底座6升降。
64.第一移动机构8还包括托架85、顶板86,以及与托架85和顶板86相连接的多个第二立柱87,第二立柱87提供第二导向部82,第二立柱87和第二移动机构9设置在托架85和顶板86之间。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该机匣装配工装2的结构以及节省空间。
65.第一移动机构8还包括与托架85和顶板86相连接的螺柱88,螺柱88设置在托架85和顶板86之间,第二移动机构9包括内螺纹件93和连接件94,内螺纹件93与连接件94相连接并与螺柱88螺纹连接,连接件94与夹持机构3相连接并提供第二导向配合部91。
66.可选地,将第二导向配合部91设置为直线轴承,将第二立柱87设置为与之配合的导轨,以使第二移动机构9能够在存在偏载的情况下顺畅地升降。
67.托架85与水平框架89之间通过滑块801和滑轨802可移动地连接,滑轨802的方向垂直于对开机匣1的轴线。由此,可以通过托架85带动第二立柱87、螺柱88以及第二移动机构9相对于底座6水平移动,进而通过与第二移动机构9相连接的夹持机构3带动对开机匣1相对于底座6水平移动,实现对对开机匣1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的调整,或/和将对开机匣1稳定地推进到安装位置。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螺纹件93与连接件94之间的连接为可转动地连接并可带动连接件94上下移动。由此,通过驱动内螺纹件93旋转,即可带动连接件94和夹持机构3升降,进而调整对开机匣1的高度,通过内螺纹件93与螺柱88之间的螺纹传动可以实现对对开机匣1的高度的精确的微调,通过第二导向配合部91与第二导向部82的导向,可以避免连接件94和夹持机构3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旋转,使对开机匣1平稳地升降。
69.可选地,设置与内螺纹件93一体或与内螺纹件93相连接的施力把手或手轮95,以便于驱动内螺纹件93旋转。
7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螺柱88与托架85和顶板86之间的连接为可转动地连接,由此,通过驱动螺柱88旋转,即可带动内螺纹件93、连接件94和夹持机构3升降,进而调整对开机匣1的高度,内螺纹件9可以设置为与连接件94一体或分体的结构,通过内螺纹件93与螺柱88之间的螺纹传动可以实现对对开机匣1的高度的精确的微调,通过第二导向配合部91与第二导向部82的导向,可以避免连接件94和夹持机构3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旋转,使对开机匣1平稳地升降。
71.可选地,设置与螺柱88一体或与螺柱88相连接的施力把手或手轮(未图示),以便于驱动螺柱88旋转。
72.参照图2、图3和图8,底座6为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底座立柱62,底座立柱62提供第一导向部63,与设置在移动机构7上的第一导向配合部81可移动地配合,移动机构7至少部分被容纳于该框架结构的内部。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该机匣装配工装2的结构以及节省空
间。
73.底座6包括配重块63、多个脚轮64和多个调节支脚65,配重块63用于增加底座6的负载,防止该机匣装配工装2倾倒,脚轮64用于使该机匣装配工装2移动或锁定,调节支脚65用于调节该机匣装配工装2的角度,从而调节对开机匣1的倾斜角度。由此,可以提高对开机匣1的位置精度,避免转子和静子发生磕碰,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和安全性。
74.下面结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介绍采用该机匣装配工装2装配对开机匣1的过程:
75.1、根据对开机匣1的半径,选择对应规格的夹持爪36装配在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或/和调节成对的夹持爪36之间的距离或/和角度;
76.2、调节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使上夹持臂31与下夹持臂32的销或凸台38的外端之间的纵向距离小于对开机匣1的两个内侧端面15之间的距离,通过脚轮64将机匣装配工装2移动到对开机匣1的存放位置,通过移动机构7调整夹持机构3的高度,使夹持机构3靠近对开机匣1;
77.3、调节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将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分别连接到对开机匣1的两个周向安装边11的内侧,将对开机匣1夹持在夹持机构3上;
78.4、通过脚轮64将夹持着对开机匣1的机匣装配工装2移动到安装平台5附近,通过第一移动机构8调节对开机匣1的高度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通过第二移动机构9对对开机匣1的高度进行微调;
79.5、通过移动机构7带动对开机匣1向安装位置的方向水平移动,待接近安装位置时,通过第二移动机构9对对开机匣1的高度进行微调,通过调节支脚65调节对开机匣1的倾斜角度,再通过移动机构7将对开机匣1推进到安装位置;
80.6、将对开机匣1与相邻的零部件对接,在大部分安装孔16内安装好紧固件后,调节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缩短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之间的距离,使上夹持臂31和下夹持臂32与对开机匣1分开,移开机匣装配工装2,在剩余的安装孔16内安装紧固件,完成对开机匣1与相邻的零部件的连接;
81.7、重复步骤2

6完成另一半对开机匣1与相邻的零部件的连接,以及两半对开机匣1之间的对接。
82.将以上过程反向操作即可实现对开机匣1的拆卸。
83.前述的上夹持臂31或/和下夹持臂32与支撑件33的连接位置的调节、夹持机构3相对于底座6的升降或/和平移、机匣装配工装2的移动等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人工操作,也可以通过控制器(未图示)来控制,例如,前述螺套件或螺杆件或调整螺栓35的转动、螺柱88或内螺纹件93的转动、托架85的移动、脚轮64的转动等运动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电机驱动,或/和压力缸83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可以设置在机匣装配工装2上,也可以与机匣装配工装2的前述电机或/和压力缸83远程连接。
84.控制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硬件处理器,诸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专用集成电路(asic)、应用特定指令集成处理器(asip)、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物理处理单元(ppu)、微控制器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高级risc机(arm)、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能够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的任
何电路或处理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85.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