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0713发布日期:2021-11-03 13:3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
3.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9132550a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玻璃运输线上料机构,包括玻璃运输线、底座、转轴、锥齿轮一、减速电机、传动盘一、固定块、横轴、传动盘二、锥齿轮二、横板、气缸、安装板、电动吸盘,所述转轴下端通过轴承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锥齿轮一套装在转轴下部,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末端固接一个传动盘一,两个固定块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一根横轴,所述横轴的左端向左伸出左侧固定块且末端固接一个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相啮合,横轴相对于传动盘一的位置装配一个传动盘二,且传动盘一与传动盘二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气缸活塞杆向下穿过横板后末端固接一个安装板,安装板下端面四个顶角处分别安装一个电动吸盘。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动吸盘降低了运输玻璃所需要的人力,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当中,玻璃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因为碰撞而造成损坏,造成原料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玻璃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运输装置,通过设置承载板和固定板实现对于玻璃的固定操作,增加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玻璃发生损坏的可能性,防止原料被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玻璃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架,所述运输架上设置有若干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均呈l型结构,所述承载板远离运输架一侧均铰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均固定设置有两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固定板呈直角结构,且所述固定块一侧均滑移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固定块贯穿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板与对应的连接凹槽滑移配合,所述运输架一侧固定有立杆,所述立杆一侧设置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一侧开设有若干辅助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承载板保证了能够在玻璃的两侧提供稳定的夹持作用力,让玻璃能够稳定的被固定在中间位置,增加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稳定性,防止玻璃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玻璃的损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设置固定块和连接板进一步的增加了对于玻璃的固定操作,增加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的可能性,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通过设置立杆和辅助杆,进一步增加了对于玻璃的固定操作,保证了辅助杆能够从上方对玻璃提供稳定的作用力。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架上表面滑移设置有若干运输块,所述运输架上表面开设有若干运输凹槽,且所述运输凹槽对称分布于运输架上表面的两侧,所述运输块分别与对应的运输凹槽滑移配合,所述运输凹槽内均转动设置有运输丝杆,所述运输丝杆贯穿对应的运输块且与之螺纹配合,所述承载板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运输块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过设置运输块和运输凹槽,保证了设备能够实现对于各种尺寸玻璃的运输操作,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了设备的操作难度,让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增加了设备的适用范围,增加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块上表面均开设有承载凹槽,所述运输块上表面均设置有运输弹簧,所述运输弹簧一端与对应的承载板固接,所述运输弹簧的另一端与运输块固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承载凹槽保证了对于承载板的稳定支撑,降低了设备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通过设置运输弹簧,防止玻璃在运输的过程中往两侧发生倾斜,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了设备的安全隐患。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一侧滑移设置有辅助块,所述立杆一侧均开设有辅助凹槽,所述辅助块与辅助凹槽滑移配合,且辅助凹槽内转动设置有辅助丝杆,所述辅助丝杆贯穿对应的辅助块且与之螺纹配合,所述辅助杆与辅助块铰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块和辅助丝杆,保证了辅助杆能够实现对于各种尺寸玻璃的固定操作,增加了设备的适用范围,保证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在运输玻璃的过程中玻璃损坏的可能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与物料接触部分均设置有承载橡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承载橡胶,增加了玻璃与承载板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承载板对玻璃的边缘造成损坏,让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降低了生产成本。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架下表面四边角处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运输架的一侧均转动设置有万向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万向轮,让设备的运输更加便捷,保证了设备能够进行任何角度的转弯与运输,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降低了设备的操作难度,让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架下表面四边角处均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下表面开设有支撑凹槽,所述支撑杆与对应的支撑凹槽滑移配合,所述支撑凹槽内均设置有支撑弹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凹槽和支撑弹簧,保证了设备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稳定,增加了设备的避震效果,进一步降低玻璃受到损坏的可能性,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2.(1)通过设置承载板和固定板实现对于玻璃的固定操作,增加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玻璃发生损坏的可能性,防止原料被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3.(2)通过设置运输块和运输凹槽,增加了设备的适用范围,让设备能够适应更多尺
寸的物料,让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增加了设备的适用范围,保证了设备在运输玻璃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给玻璃提供稳定的作用力。
24.(3)通过设置辅助块和辅助丝杆,保证了辅助杆能够对各种尺寸物料提供支撑力,保证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降低了玻璃受到损坏的可能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运输架的截面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稳定凹槽;
27.图3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固定板;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立杆的轴侧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立柱的截面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支撑弹簧。
30.附图标记:1、运输架;2、运输块;3、运输凹槽;4、运输丝杆;5、运输电机;6、承载板;7、稳定凹槽;8、承载橡胶;9、固定板;10、固定块;11、连接凹槽;12、连接板;13、承载凹槽;14、运输弹簧;15、立杆;16、辅助块;17、辅助凹槽;18、辅助丝杆;19、辅助电机;20、限位板;21、辅助杆;22、辅助口;23、立柱;24、支撑凹槽; 25、支撑杆;26、支撑弹簧;2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2.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玻璃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架1,运输架1呈矩形结构,运输架1上表面滑移设置有若干运输块2,运输架1上表面两侧均开设有若干运输凹槽3,运输块2分别与对应凹槽滑移配合,运输凹槽3内均转动设置有运输丝杆4,运输丝杆4 贯穿对应侧的运输块2且与之螺纹配合,运输架1一侧固定有若干运输电机5运输电机5 的输出轴分别与对应的运输丝杆4同轴固定。运输块2上均铰接有承载板6,承载板6均呈l型结构,且承载板6一侧均开设有稳定凹槽7,稳定凹槽7与物料接触部分均设置有承载橡胶8。
33.运输块2上表面均开设有承载凹槽13,承载凹槽13与承载板6一侧形状契合,且运输块2上均设置有运输弹簧14,运输弹簧14的一端与对应的运输块2固接,运输弹簧 1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承载板6固接。
34.参见附图1和附图3,承载板6远离运输架1的一侧均铰接有两固定板9,固定板9 一侧均固定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均与固定板9呈直角设置,且固定块10贯穿开设有连接凹槽11,连接凹槽11内均滑移设置有连接板12。
35.参见附图1和附图4,运输架1一侧固定有立杆15,立杆15与运输架1互相垂直,立杆15一侧滑移设置有辅助块16,且立杆15一侧开设有辅助凹槽17,辅助块16与辅助凹槽17滑移配合,辅助凹槽17内转动设置有辅助丝杆18,辅助丝杆18贯穿辅助块16且与之螺纹配合,立杆15一侧固定有辅助电机19,辅助电机19的输出轴与辅助丝杆18同轴固定,辅助块16上固定有限位板20,辅助块16上铰接有辅助杆21,且辅助杆21一侧开设有若干辅助口22。
36.参见附图1和附图5,运输架1下表面四边角处均固定有立柱23,立柱23下表面均开设有支撑凹槽24,且支撑凹槽24内均滑移设置有支撑杆25,支撑凹槽24内均设置有支撑弹簧26,支撑弹簧26的一端与支撑凹槽24固接,支撑弹簧26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25固接,
且支撑杆25远离运输架1的一侧转到设置有万向轮27。
3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运输玻璃的时候,先将玻璃通过两个承载板6控制住,随后通过翻折固定块10和移动连接板12实现对于玻璃的固定,最后通过调整辅助杆 21配合辅助口22实现对于玻璃的支撑,通过上述设备实现对于玻璃的固定操作,增加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玻璃发生损坏的可能性,防止原料被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玻璃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