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轮罐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5915发布日期:2021-10-16 10:2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轮罐耳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立井提升容器用导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滚轮罐耳。


背景技术:

2.滚轮罐耳为一种立井提升容器用导向装置,其结构由底座、摆转臂、滚轮、缓冲器组成;滚轮罐耳结合我国矿山特点为目前运行中的提升容器更换新型滚轮导向装置提供了便利条件,广泛应用于矿山、煤炭等工业生产部门。
3.现有技术中的滚轮罐耳的滚轮总成中轮胎压装到轮毂上,并通过轴承与轴保持相对转动,轴与摆臂的连接通常为螺母锁紧方式或轴端挡板固定方式。上述滚轮总成与摆臂的连接方式,容易使滚轮总成产生松动,且在运行过程中有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滚轮罐耳。
5.本技术提供一种滚轮罐耳,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摆臂和缓冲装置以及安装在摆臂上的滚轮总成;所述滚轮总成包括轮毂、轮胎、轴承以及滚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轮毂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夹紧组件与所述摆臂相连接;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所述第一夹紧块焊接在所述摆臂上;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半圆弧形开口;所述第一夹紧块的两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夹紧块可拆卸连接。
6.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滚轮轴上套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固定环;所述轴向固定环为带有开口的圆环状结构,其开口处通过螺栓锁紧连接。
7.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中空的弹簧筒;所述弹簧筒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轴与所述摆臂相铰接,另一端设有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铰接在第二连接销轴上,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销轴与所述底座相铰接;所述调整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弹簧推杆;所述弹簧推杆远离所述调整螺杆的一端伸至所述弹簧筒内;所述弹簧筒内设有多片碟形弹簧;所述调整螺杆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8.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筒包括筒体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筒体两端的弹簧筒底座和弹簧筒端盖。
9.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轮毂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通过夹紧螺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相互夹紧时,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的外边缘形成一圈夹紧所述轮胎的环状空间。
10.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轮胎的内圈为锥面。
11.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滚轮轴与所述轴承相连接的部分设有密封毡圈。
12.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铰接座;所述摆
臂通过第三连接销轴与所述铰接座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接销轴上开设有润滑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滚轮罐耳通过设置由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组成的夹紧组件,且在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分别开设半圆弧形的开口,在使用时,滚轮轴穿过两个半圆弧形开口形成的圆柱状通孔,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将滚轮轴夹紧,从而将滚轮轴与摆臂固定连接,有效防止滚轮总成产生松动,进而能够有效杜绝滚轮总成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掉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滚轮罐耳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滚轮罐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滚轮罐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滚轮罐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9.1、底座;2、摆臂;11、铰接座;22、第三连接销轴;23、润滑孔;3、缓冲装置;31、筒体;32、弹簧筒底座;33、弹簧筒端盖;34、弹簧推杆;35、碟形弹簧;36、调整螺杆;37、锁紧螺母;38、第一连接销轴;39、第二连接销轴;4、滚轮总成;41、轮毂;42、轮胎;43、轴承;44、滚轮轴;45、夹紧螺栓;5、夹紧组件;51、第一夹紧块;52、第二夹紧块;6、轴向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1.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滚轮罐耳,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摆臂2和缓冲装置3,摆臂2上安装有滚轮总成4,滚轮总成4包括轮毂41、轮胎42、轴承43以及滚轮轴44,轮胎42夹紧安装到轮毂41上,轮毂41与轴承43相连接,滚轮轴44的一端与轴承43相连接,另一端贯穿摆臂2,并通过至少一个夹紧组件5与摆臂2相连接;摆臂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臂板,为方便描述,将靠近滚轮总成4一侧的臂板记作第一臂板,远离滚轮总成4一侧的臂板记作第二臂板;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两组夹紧组件5,其中一组夹紧组件5设置在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之间,并与第一臂板相连接,另外一组夹紧组件5设置在第二臂板远离第一臂板的一侧,并与第二臂板相连接。
22.夹紧组件5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紧块51和第二夹紧块52,第一夹紧块51固定焊接在摆臂2的相应的臂板上,第一夹紧块51和第二夹紧块52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半圆弧形的开口,两个半圆弧形开口对接在一起可形成供滚轮轴44插入的圆柱状通孔;第一夹紧块51的两端以及第二夹紧块5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将螺栓穿过相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将第一夹紧块51和第二夹紧块52连接。
23.在使用时,将滚轮轴44穿过两个半圆弧形开口形成的圆柱状通孔,拧紧螺栓将第一夹紧块51和第二夹紧块52固定连接,第一夹紧块51和第二夹紧块52将滚轮轴44夹紧,夹紧组件5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滚轮总成产生松动,从而能够有效杜绝滚轮总成在运行过程
中发生掉落。
24.进一步的,滚轮轴44上套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固定环6;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两个轴向固定环6,两个轴向固定环6位于摆臂2的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之间,且分布在位于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之间夹紧组件5与第二臂板之间;轴向固定环6为带有开口的圆环状结构,其开口处通过螺栓锁紧连接。
25.在安装时,将螺栓松开后,将滚轮轴44穿过轴向固定环6,锁紧螺栓,将滚轮轴44固定在轴向固定环6内,轴向固定环6的设置用于限制滚轮轴44的轴向位置,防止滚轮总成在轴向窜动。
26.进一步的,缓冲装置3包括弹簧筒、调整螺杆36、弹簧推杆34、碟形弹簧35以及锁紧螺母37;弹簧筒中空,其上端通过第一连接销轴38与摆臂2相铰接,下端设有调整螺杆36;调整螺杆36铰接在第二连接销轴39上,并通过第二连接销轴39与底座1相铰接;弹簧推杆34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弹簧推杆34的封闭端伸至弹簧筒内部;弹簧筒内设有多片碟形弹簧35,碟形弹簧35位于弹簧筒的顶端与弹簧推杆34的封闭端之间;调整螺杆36的自由端自弹簧推杆34的开口端插入并与弹簧推杆34螺纹连接,调整螺杆36靠近第二连接销轴39的一端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37。
27.在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维护调整时,松开锁紧螺母37,转动弹簧推杆34,筒体31在调整螺杆36的作用下,相应地向上或向下移动,当筒体31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弹簧推杆34,拧紧锁紧螺母37,此时,锁紧螺母37与弹簧推杆34顶紧。用户在初次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维护调整时,均可通过上述螺纹连接关系调整滚轮罐耳的倾角。
28.进一步的,弹簧筒包括筒体3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筒体31两端的弹簧筒底座32和弹簧筒端盖33;弹簧推杆34通过轴承与弹簧筒端盖33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筒底座32和弹簧筒端盖33分别通过螺纹与筒体31装配连接,弹簧筒的分体式设计便于在磨损后实现快速更换安装。
29.请进一步参考图4,轮毂4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通过夹紧螺栓45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相互夹紧时,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的外边缘形成一圈用于夹紧所述轮胎42的环状空间。优选的,所述轮胎42的内圈为锥面,相应的由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构成的轮毂41的外圈也为锥面。
30.在安装时,首先将轮胎42套在第一分体的外部,再将第二分体插入轮胎42,拧紧夹紧螺栓45,使得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固定,此时,轮毂41外圈所形成的环状空间会夹紧轮胎42的内圈,并通过摩擦力将轮胎42与轮毂41固定。轮胎42与轮毂41的装配方式既方便工厂装配,又便于用户后期更换轮胎,有效降低滚轮罐耳的使用成本。
31.进一步的,所述滚轮轴44与所述轴承43相连接的部分设有密封毡圈,可有效防尘防污,提高轴承43的使用寿命。
3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铰接座11;所述摆臂2通过第三连接销轴22与所述铰接座11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接销轴22上开设有润滑孔23。润滑孔23的设置方便用户在滚轮罐耳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有效延长滚轮罐耳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滚轮罐耳,通过将滚轮总成与摆臂通过夹紧组件连接固定后再用轴向固定环固定轴向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滚轮总成易发生松动的问题,此外在防
止滚轮总成轴向窜动的同时,还能有效杜绝滚轮总成在运行中发生掉落;缓冲装置以及滚轮总成均由方便拆装的各零部件组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零部件替换性差的问题,各零部件可轻松拆卸和替换,大大降低了用户整体更换滚轮罐耳的概率,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3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