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4972发布日期:2021-10-16 09:3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


背景技术:

2.被褥,睡觉时覆盖身体的棉被,一般用布或绸缎做面,用布做里子,内装棉花、丝棉或羽绒等,睡觉时盖在身上的保暖御寒品。而在棉被生产过程中,涉及棉被制成后需要套上内胆套的工序,即当棉被制成后,需要将棉被传送至内胆套区,进行绗缝。
3.过程中,需要吊挂架进行传送,现有技术中,由于吊挂架比较单一,其夹持力度过松或夹持力度过紧,过松易导致棉被传送过程中脱落,掉至底面上,脏且不说,需要人工进行再次悬挂操作或移送,耗时费力,过紧易导致棉被上料时难以夹持,进不去夹子内部,需人工处理,耗时费力,不但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棉被上料时,吊挂架夹子过松或过紧,导致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包括悬挂轮、吊杆,所述吊杆顶端竖直转动连接于悬挂轮,所述吊杆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夹持装置;
7.所述夹持装置包括“o型”的支撑架、支撑杆,所述支撑架顶部、支撑杆顶部与吊杆底端一体式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竖直转动有轴承,所述支撑杆底端通过销轴竖直转动有被夹,所述被夹左端担置于轴承上。
8.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底部一体式连接有楔形块。
9.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右侧面呈下凸弧形状,左侧面呈斜面状。
10.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右侧顶部与轴承的交点为p,左侧顶部与轴承的交点为q;
11.所述楔形块在p点的弧形切线与轴承在p点的切线重合;
12.所述楔形块的斜面经过q点、轴承轴心,即楔形块左侧底部、q点、轴承轴心三点一线。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位于左侧、支撑杆位于右侧,两者顶部之间呈三角状,且三角拐点之间一体式连接有加强杆a。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顶部呈三角状且三角拐点之间一体式连接有加强杆b,所述加强杆a一端一体式连接于支撑杆,另一端一体式连接于加强杆b中间。
15.进一步地,所述被夹包括前挡板、后挡板,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底部之间前端通过衔接板a一体式连接,右侧之间通过衔接板b一体式连接,左侧与顶部之间呈开口状,所述衔接板a与衔接板b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衔接板a右端部与衔接板b底端部留有间隔,所述衔接板b中下部开设有条形槽且条形槽底部呈开口状。
17.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与条形槽呈连通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传统吊挂架结构,采用旋转轴承,使得棉被上料时,易塞入被夹中,同时在轴承上设置楔形块,棉被悬挂时因重力下落,带动轴承旋转,使得楔形块顺时针旋转、抵至棉被上,防止其掉落地面,省时省力,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低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右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被夹的主视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被夹a

a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挂架夹持棉被的实施例图,图中10为棉被。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挂架夹持棉被传送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27.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包括悬挂轮1、吊杆2,所述吊杆2顶端竖直转动连接于悬挂轮1,所述吊杆2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夹持装置;
28.所述夹持装置包括“o型”的支撑架3、支撑杆4,所述支撑架3顶部、支撑杆4顶部与吊杆2底端一体式连接,所述支撑架3底部竖直转动有轴承5,所述支撑杆4底端通过销轴6竖直转动有被夹7,所述被夹7左端担置于轴承5上,采用轴承5,改变传统的滑动结构为滚动结构,使得棉被10更加容易塞入被夹7中。
29.所述轴承5底部一体式连接有楔形块8;所述楔形块8右侧面呈下凸弧形状,左侧面呈斜面状,当棉被10上料时,下凸弧形状的右侧面使得棉被更加顺滑的塞入被夹7中,提高其灵活度。
30.所述楔形块8右侧顶部与轴承5的交点为p,左侧顶部与轴承5的交点为q;所述楔形块8在p点的弧形切线与轴承5在p点的切线重合;所述楔形块8的斜面经过q点、轴承5轴心,即楔形块8左侧底部、q点、轴承5轴心三点一线,这样的结构使得轴承5原始状态时,楔形块8底部朝向呈向左下倾斜,使得棉被10更加容易进入被夹7中。
31.所述支撑架3位于左侧、支撑杆4位于右侧,两者顶部之间呈三角状,且三角拐点之间一体式连接有加强杆a11;所述支撑架3顶部呈三角状且三角拐点之间一体式连接有加强杆b12,所述加强杆a11一端一体式连接于支撑杆4,另一端一体式连接于加强杆b12中间,这样的结构使得吊挂架韧性增强,不易变形。
32.所述被夹7包括前挡板71、后挡板72,所述前挡板71与后挡板72底部之间前端通过衔接板a73一体式连接,右侧之间通过衔接板b74一体式连接,左侧与顶部之间呈开口状,所
述衔接板a73与衔接板b74之间通过弹簧9连接,这样使得被夹7具有加持力的同时,能够随时复位;
33.所述衔接板a73右端部与衔接板b74底端部留有间隔75,所述衔接板b74中下部开设有条形槽76且条形槽76底部呈开口状;所述间隔75与条形槽76呈连通状,这样便于被夹7的旋转,不会磕碰到支撑杆4,阻碍被夹7旋转。
34.所述吊杆2下端部一体式连接有球形重锤20,便于稳定吊挂架,减小吊挂架前后左右的晃动幅度,有利于缩短棉被10的上料时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6.(一)上料时,棉被10顺着楔形块8右侧的弧形面顺利滑入被夹7中;
37.(二)上料完毕后,棉被10由于重力下垂、下移,移动过程中,棉被10带动轴承5顺时针旋转,使得楔形块8旋转至上方,刚好抵在棉被10的左侧面上,使得棉被10紧紧的夹在被夹7中,不易脱落。


技术特征:
1.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包括悬挂轮(1)、吊杆(2),所述吊杆(2)顶端竖直转动连接于悬挂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2)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o型”的支撑架(3)、支撑杆(4),所述支撑架(3)顶部、支撑杆(4)顶部与吊杆(2)底端一体式连接,所述支撑架(3)底部竖直转动有轴承(5),所述支撑杆(4)底端通过销轴(6)竖直转动有被夹(7),所述被夹(7)左端担置于轴承(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5)底部一体式连接有楔形块(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8)右侧面呈下凸弧形状,左侧面呈斜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8)右侧顶部与轴承(5)的交点为p,左侧顶部与轴承(5)的交点为q;所述楔形块(8)在p点的弧形切线与轴承(5)在p点的切线重合;所述楔形块(8)的斜面经过q点、轴承(5)轴心,即楔形块(8)左侧底部、q点、轴承(5)轴心三点一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位于左侧、支撑杆(4)位于右侧,两者顶部之间呈三角状,且三角拐点之间一体式连接有加强杆a(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顶部呈三角状且三角拐点之间一体式连接有加强杆b(12),所述加强杆a(11)一端一体式连接于支撑杆(4),另一端一体式连接于加强杆b(12)中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夹(7)包括前挡板(71)、后挡板(72),所述前挡板(71)与后挡板(72)底部之间前端通过衔接板a(73)一体式连接,右侧之间通过衔接板b(74)一体式连接,左侧与顶部之间呈开口状,所述衔接板a(73)与衔接板b(74)之间通过弹簧(9)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a(73)右端部与衔接板b(74)底端部留有间隔(75),所述衔接板b(74)中下部开设有条形槽(76)且条形槽(76)底部呈开口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75)与条形槽(76)呈连通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子内胆套悬挂吊架,包括悬挂轮、吊杆,所述吊杆顶端竖直转动连接于悬挂轮,所述吊杆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O型”的支撑架、支撑杆,所述支撑架顶部、支撑杆顶部与吊杆底端一体式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竖直转动有轴承,所述支撑杆底端通过销轴竖直转动有被夹,所述被夹左端担置于轴承上。由本实用新型结构可知,改变传统吊挂架结构,采用旋转轴承,使得棉被上料时,易塞入被夹中,同时在轴承上设置楔形块,棉被悬挂时因重力下落,带动轴承旋转,使得楔形块顺时针旋转、抵至棉被上,防止其掉落地面,省时省力,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低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胜 李前兵 张志刚 王军 杨玉丽 刘晓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自然风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5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