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3565发布日期:2021-10-30 08:4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航空箱。


背景技术:

2.当前,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作为长途运输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备受青睐。但是受限于飞机有限货仓的影响,货物如果不能很好的堆放,将会造成空间的浪费,传统的货架并不能适应不同包装规格的货物,且相邻货物之间由于大小不一,会形成很大的空间浪费。另外,在货物的装卸运输上,传统使用的是用拖车拖载,要先将货物搬上拖车再拖上飞机,或者将卸下的货物先搬上拖车再拖出飞机,此种情况下,涉及野蛮操作,装卸环节多,造成货物破损、受潮、变形,对货物安全运输有极大隐患,而且对于指定货物的运输效率也造成影响。
3.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航空箱,包括可相互匹配但是相对独立的上盖、底托盖和可折叠围板,当需要填装货物时,将可折叠围板撑开后立于上盖和底托盖之间,可形成密闭用于储物的腔体;当货物取出后,将可折叠围板折叠后平摊于底托盖内,并通过上盖将底托盖套设,达到收纳的目的。
5.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便携式航空箱,包括可相互套设的上盖和底托盖,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托盖之间设置有可折叠围板;所述可折叠围板撑开后立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托盖之间,可形成密闭用于储物的腔体;所述可折叠围板折叠后平摊于所述底托盖内,并可通过所述上盖将所述底托盖套设。
7.优选的,沿所述底托盖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所述底托盖的侧壁之间形成可供所述可折叠围板竖立的固定槽。
8.优选的,沿所述底托盖的底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防损条,所述防损条分别与所述支撑条相互垂直。
9.优选的,所述防损条包括第一防损条和第二防损条,在所述第一防损条与所述底托盖之间夹持有第一捆绑扎带,在所述第二防损条与所述底托盖之间夹持有第二捆绑扎带。
10.优选的,还包括拉手带,所述拉手带为一根首尾相连的帆布带,被夹持于所述第一防损条、所述第二防损条和所述底托盖之间,未被夹持的部分形成拉手。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捆绑扎带和所述第二捆绑扎带为方扣铁扣魔术贴绑带,可将所述可折叠围板撑开后的箱体或折叠后的箱体进行捆绑收紧。
12.优选的,相邻所述支撑条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排水孔,用于将积存于所述底托盖内的液体排出。
13.优选的,所述可折叠围板的任一一组对称边可沿其中轴线向内折叠形成折叠后的围板,便于收纳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托盖之间。
14.优选的,所述上盖、所述底托盖和撑开后的所述可折叠围板均为立方体,在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托盖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包角铁。
15.优选的,所述上盖、所述底托盖和所述可折叠围板均选用新型环保pp蜂窝板材。
16.优选的,所述防损条为聚丙乙烯材质。
17.优选的,所述防损条、所述支撑条分别通过铆钉或胶水与所述底托盖固定。
18.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航空箱,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航空箱,包括可相互匹配但是相对独立的上盖、底托盖和可折叠围板,当需要填装货物时,将可折叠围板撑开后立于上盖和底托盖之间,可形成密闭用于储物的腔体;当货物取出后,将可折叠围板折叠后平摊于底托盖内,并通过上盖将底托盖套设,达到收纳的目的。本便携式航空箱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而且在底托盖设置拉手带和防损条,可免去拖车运输的麻烦;多个便携式航空箱之间可相互堆叠,可有效的防止货物包装的破损、受潮、撞击、变形等并合理利用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带有捆绑扎带和拉手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收纳后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可折叠围板折叠后摆放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捆绑扎带和拉手带安装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可折叠围板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支撑条安装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航空箱的固定槽结构示意图。
28.图示标记:
[0029]1‑
上盖、2

底托盖、3

可折叠围板、4

支撑条、5

固定槽、6

防损条、61

第一防损条、62

第二防损条、7

第一捆绑扎带、8

第二捆绑扎带、9

拉手带、10

排水孔、11

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如图1

3所示,一种便携式航空箱,包括可相互套设的上盖1和底托盖2,在所述上盖1与所述底托盖2之间设置有可折叠围板3;所述可折叠围板3撑开后可立于所述上盖1和所述底托盖2之间,可形成密闭的用于储物的腔体;所述可折叠围板3可以折叠后平摊于所述底托盖2内,并可通过所述上盖1将所述底托盖2套设,达到收纳的目的。
[0032]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化,如图7和8所示,沿所述底托盖2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撑条4,所述支撑条4与所述底托盖2的侧壁之间形成可供所述可折叠围板3竖立的固定槽5。具体的,所述支撑条4通过铆钉11或胶水与固定于所述底托盖2上,作为承载货物的加
强筋;固定槽5用于与撑开后的所述可折叠围板3的底部配合,用于卡接所述可折叠围板3,使其保持撑开的形体,便于从上方向内部装填货物。
[0033]
所述上盖1、所述底托盖2和所述可折叠围板3均选用新型环保pp蜂窝板材,pp蜂窝板材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耐磨损和防潮湿的特性。
[0034]
如图1和2所示,沿所述底托盖2的底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防损条6,所述防损条6分别与所述支撑条相互垂直;所述防损条6为聚丙乙烯材质,用于与地面接触,并可相对地面在外力的作用下滑行,达到移动货物的目的,所述防损条6通过铆钉11或胶水与固定于所述底托盖2上。
[0035]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防损条6包括第一防损条61和第二防损条62,在所述第一防损条61与所述底托盖2之间夹持有第一捆绑扎带7,在所述第二防损条62与所述底托盖2之间夹持有第二捆绑扎带8,所述第一捆绑扎带7和所述第二捆绑扎带8分别用于将所述可折叠围板撑开后的箱体或折叠后的箱体进行捆绑收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捆绑扎带7和所述第二捆绑扎带8为方扣铁扣魔术贴绑带。
[0036]
为了便于移动航空箱,如图2和5所示,还包括拉手带9,所述拉手带9为一根首尾相连的帆布带,被夹持于所述第一防损条61、所述第二防损条62和所述底托盖2之间,未被夹持的部分形成拉手。具体的,为了确保拉手带9的受力均匀,所述拉手带9应通过一组相互对称的防损条夹持,未夹持的部分可便于手的牵引。
[0037]
在上述的拉手带9和捆绑扎带的安装方式上,本实施例优选在底托盖2底侧先布置捆绑扎带,然后布置拉手带9,最后布置防损条6,防损条6通过铆钉11与所述底托盖2铆接,铆钉依次贯穿防损条6、拉手带9和捆绑扎带,最后与底托盖2固定。
[0038]
如图8所示,为了防止航空箱内装填的货物有液体的泄漏和雨水渗入,在相邻所述支撑条4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排水孔10,用于将积存于所述底托盖内的液体排出,所述排水孔10的直径不小于5mm,且数量依所述底托盖2的大小而定,数量越多,排水效果越好。
[003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6所示,所述可折叠围板3的任一一组对称边可沿其中轴线向内折叠形成折叠后的围板,便于收纳于所述上盖1与所述底托盖2之间。
[0040]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盖1、所述底托盖2和撑开后的所述可折叠围板3均为立方体,包括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等,在所述上盖1和所述底托盖2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包角铁。
[0041]
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