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套与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及凝胶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6178发布日期:2022-02-19 14:2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泵套与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及凝胶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凝胶泵,尤其涉及一种泵套与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及凝胶容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民的卫生意识逐渐增强,自动洗手机也随即兴起。自动洗手机包括机体和液瓶,使用前,需要先将液瓶安装至机体上。部分自动洗手机的液瓶是倒置式的,即液瓶的出液口(出液口处设有按压式泵体)位于瓶底处,而非瓶顶处。
3.作为现有技术,按压式泵体内部包括活塞,按压活塞(使泵腔体积减小)会使泵体出液,放松活塞后,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在活塞复位的过程中(泵腔体积增大),泵体抽取瓶体内的液体以作暂存,为下一次出液作准备。
4.在活塞复位的过程中(泵腔体积增大),由于泵体抽取了瓶内的液体,为使瓶内气体压强保持平衡,瓶体需要设置补气孔。部分瓶体的补气孔安装在瓶身或瓶顶,即设在液面未没过的位置。但由于瓶身或瓶顶等位置较为暴露,容易沾上灰尘等污染物,该污染物可经补气孔进入瓶内,污染洗手液,不利于洗手液的长期储存、使用。若不在瓶体设置补气孔,则需要采用软质、易于形变的瓶体,此类瓶体在出液后会凹陷,以平衡内、外气压,从而影响瓶体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泵套,其能避免泵体泵出的液体混有气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其能够避免在瓶体设置补气孔或采用软质的瓶体,另外,其能避免泵体泵出的液体混有气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凝胶容器,其能够避免在瓶体设置补气孔或采用软质的瓶体,另外,其能避免泵体泵出的液体混有气泡。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7.泵套,用于套设在泵体外,所述泵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的内侧壁设有凹入区域,所述凹入区域设有出气口,所述凹入区域不延至所述套体的内侧壁顶部边缘环状区域,所述套体的非凹入区域开设有进液口。
8.具体地,所述套体设有管状套,所述管状套的内侧壁设有液流槽,所述液流槽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9.具体地,所述凹入区域相对所述套体内侧壁的非凹入区域的凹入深度为0.2mm-0.6mm。
10.具体地,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套体的前侧上部,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套体的后侧,所述液流槽设于所述管状套的后侧内壁。
11.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包括泵体和泵套,所述泵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固定地套设在泵体外,所述泵体设有补气孔,所述套体内侧壁设有凹入区域,所述凹入区域设
有出气口,所述套体的内侧壁与所述泵体的外侧壁适配而贴合,所述凹入区域与所述泵体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将所述补气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泵体设有抽液口,所述套体的非凹入区域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凝胶泵设有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将所述抽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液流通道彼此独立。
12.具体地,所述泵体设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的端部设有所述抽液口,相应地,所述套体设有管状套,所述管状套套设于所述抽液管,所述管状套的内侧壁设有液流槽,所述液流槽与所述抽液管的外侧壁共同构成所述液流通道。
13.具体地,所述凹入区域不延至所述套体的内侧壁顶部边缘环状区域,所述内侧壁顶部边缘环状区域与所述泵体的外壁贴合,从而形成液密封。
14.具体地,所述凹入区域相对其余内壁区域的凹入深度为0.2mm-0.6mm,所述补气孔的直径为0.2mm-1.4mm。
15.具体地,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套体的前侧上部,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套体的后侧,所述液流槽设于所述管状套的后侧内壁。
16.凝胶容器,包括瓶体和所述的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所述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固定地设于所述瓶体的瓶口。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在泵体抽液的过程中(弹簧复位,活塞外伸),泵体内腔体积增大,从而抽入瓶体内的凝胶(凝胶依次经过进液口、液流通道、抽液管进入泵体内腔),与此同时,外界空气依次经过补气孔、气流通道、出气口进入瓶体内,以平衡瓶体内、外气压,因而,瓶体无需采用软质、易于形变的材质,瓶体在出液后不会产生凹陷。另外,补气孔设于泵体,而非设于瓶身或瓶顶等较为暴露的位置,可避免灰尘等污染物沾在补气孔处,从而避免该污染物经该补气孔进入瓶内,污染洗手液,从而有利于洗手液的长期储存、使用。
19.由于出气口与进液口分布在套体的前、后两侧,外界空气经出气口进入瓶体而形成的气泡处于套体的前侧,而进液口只会抽取处于套体后侧的凝胶,因而进液口不会抽取套体前侧形成的气泡,从而避免将该气泡抽入泵体,从而避免泵体的出液混有气泡。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凝胶泵与瓶体的组合状态视图;
21.图2为图1的局部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凝胶泵与瓶体的分解状态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凝胶泵的立体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套体的半剖切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凝胶泵的半剖切视图,其中活塞处于内收状态;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凝胶泵的半剖切视图,其中活塞处于外伸状态。
27.图中:1、套体;11、出气口;12、进液口;13、管状套;131、液流槽;14、凹入区域;15、非凹入区域;2、泵体;21、补气孔;22、抽液口;23、活塞;24、抽液管;25、弹簧;3、瓶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9.参考图1至图7,泵套,用于套设在泵体2外,泵套包括套体1,套体1的内侧壁设有凹入区域14,凹入区域14设有出气口11。凹入区域14不延至套体1的内侧壁顶部边缘环状区域(图5中标号c所在的环状区域)。该内侧壁顶部边缘环状区域用于与泵体2的外侧壁贴合,从而形成液密封。套体1的非凹入区域15开设有进液口12。
30.具体地,见图5,套体1设有管状套13,管状套13的内侧壁设有液流槽131,液流槽131与进液口12连通。
31.具体地,见图5,凹入区域14相对套体1内侧壁的非凹入区域15的凹入深度为0.2mm-0.6mm。
32.具体地,见图5,出气口11设于套体1的前侧上部(以图5中方向d为前方),进液口12设于套体1的后侧,液流槽131设于管状套13的后侧内壁。
33.见图6,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包括泵体2和泵套,泵套包括套体1,套体1固定地套设在泵体2外,泵体2设有补气孔21。套体1内侧壁设有凹入区域14,凹入区域14设有出气口11。套体1的内侧壁与泵体2的外侧壁适配而贴合,凹入区域14与泵体2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气流通道(参考图6中a处),气流通道将补气孔21与出气口11连通。泵体2设有抽液口22,套体1的非凹入区域15开设有进液口12。凝胶泵设有液流通道(参考图6中b处),液流通道将抽液口22与进液口12连通,气流通道与液流通道彼此独立。
34.具体地,见图6,泵体2设有抽液管24,抽液管24的端部设有抽液口22,相应地,套体1设有管状套13(见图5),管状套13套设于抽液管24,在本实施例中,管状套13的顶端内壁设有十字定位插销(见图5中管状套13的顶端内壁),该十字定位插销定位地插入抽液口22,只起定位连接作用,十字定位插销与抽液管24的顶端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液体能够通过该间隙进入抽液口22、抽液管24,继而进入泵体2内腔。管状套13的内侧壁设有液流槽131,液流槽131与抽液管24的外侧壁共同构成液流通道(参考图6中b处)。
35.具体地,见图5,凹入区域14不延至套体1的内侧壁顶部边缘环状区域(图5中标号c所在的环状区域),内侧壁顶部边缘环状区域与泵体2的外壁贴合,从而形成液密封。
36.具体地,见图5,凹入区域14相对其余内壁区域的凹入深度为0.2mm-0.6mm,使得气流通道的径向厚度较小(即凹入区域14与泵体2的外壁之间间隙较薄),从而使得气流通道既可供气体流动,又能限制粘稠的凝胶的流动。补气孔21的直径为0.2mm-1.4mm,在本实施中,补气孔21的直径为0.8mm,补气孔21的直径较小,进一步限制粘稠的凝胶穿过补气孔21,从而避免凝胶经补气孔21外泄。
37.具体地,结合图5、图6,出气口11设于套体1的前侧上部,进液口12设于套体1的后侧,液流槽131设于管状套13的后侧内壁。在泵体2抽液的过程中(从图6所示状态转变为图7所示状态,弹簧25复位,活塞23外伸),泵体2内腔体积增大,从而抽入瓶体3内的凝胶(凝胶依次经过进液口12、液流通道(即图6中b处)、抽液管24进入泵体2内腔),与此同时,外界空气依次经过补气孔21、气流通道(即图6中a处)、出气口11进入瓶体3内,以平衡瓶体3内、外气压,因而,瓶体3无需采用软质、易于形变的材质,瓶体3在出液后不会产生凹陷。另外,补
气孔21设于泵体2,而非设于瓶身或瓶顶等较为暴露的位置,可避免灰尘等污染物沾在补气孔21处,从而避免该污染物经该补气孔21进入瓶内,污染洗手液,从而有利于洗手液的长期储存、使用。
38.由于出气口11与进液口12分布在套体1的前、后两侧,外界空气经出气口11进入瓶体3而形成的气泡处于套体1的前侧,而进液口12只会抽取处于套体1后侧的凝胶,因而进液口12不会抽取套体1前侧形成的气泡,从而避免将该气泡抽入泵体2,从而避免泵体2的出液混有气泡。
39.见图1至图4,凝胶容器,包括瓶体3和的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气、液流道分离倒置式凝胶泵固定地设于瓶体3的瓶口。
4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