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衬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2537发布日期:2022-04-30 19:4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衬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缓冲衬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衬角。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对零部件的包装所采用的缓冲衬角多为海洋球、填充盒、缓冲纸、充气袋等等,但是上述的缓冲衬角尚且不能满足对于外观不规则的精密件、产品表面清洁度/光滑度要求高的精密件、易碎不耐磨的零件等的包装或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缓冲衬角。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缓冲衬角,所述缓冲衬角为半包裹结构,其内部具有若干个凸起结构,相邻设置的所述凸起结构通过凹槽结构连接,所述凹槽结构相对于所述缓冲衬角的外部呈现为支撑结构。
6.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所述缓冲衬角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连接的多个侧面,在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上均设有多个凸起结构。
7.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若干个所述凸起结构所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8.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设置在同一所述侧面上的若干个所述凸起结构所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9.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不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梯形结构。
10.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所述缓冲衬角的内部倒角的角度为60
°‑
90
°

11.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所述缓冲衬角的内部倒角的角度为75
°‑
85
°

12.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所述缓冲衬角为一体成型结构。
13.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14.进一步地,上述的缓冲衬角,其中,所述缓冲衬角由纸塑制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6.本技术可适用于外观不规则的精密件、产品表面清洁度/光滑度要求高的精密件、易碎不耐磨的零件、规格单一和数量多的零件包装和运输使用,可用于保护零件,减免外力作用对零件的伤害等。
17.在本技术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凸起结构贴合内包装外壁,设置在外部的支撑结构贴合外包装内壁,通过结构的变形以及回弹进行传导、分解外力,可以有效地起到减振、保护等作用。
18.由于本技术中的所述缓冲衬角为半包裹结构,即,不是封闭的结构,其单面具有一
个开口,该缓冲衬角可与纸箱的边角进行连接,嵌套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以纸箱的一角三棱四边作为传导力的路径,以内包装和外包装的相邻面作为开始和终结;而所述缓冲衬角是传导力的媒介,有着起承转合的用途,此方式对于精密件的保护作用显著,凸显了所述缓冲衬角的卸力作用。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0.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衬角的正面图;
21.图2:如图1所示结构的背面图;
22.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内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缓冲衬角的正面图;
24.图5:如图4所示结构的背面图;
25.图6:本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衬角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缓冲衬角10,所述缓冲衬角10为半包裹结构,其内部具有若干个凸起结构101,相邻设置的所述凸起结构101通过凹槽结构103连接,所述凹槽结构103相对于所述缓冲衬角的外部呈现为支撑结构102。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外观不规则的精密件、产品表面清洁度/光滑度要求高的精密件、易碎不耐磨的零件、规格单一和数量多的零件包装和运输使用,可用于保护零件,减免外力作用对零件的伤害等。
2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凸起结构101贴合内包装外壁,设置在外部的支撑结构102贴合外包装内壁,通过结构的变形以及回弹进行传导、分解外力,可以有效地起到减振、保护等作用。
30.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衬角10由纸塑制成,纸塑是由塑胶与牛皮纸复合而成,通常塑胶层采用pp聚丙烯为基材的pp扃丝编织布,牛皮纸则采用精制复合专用牛皮纸,二者通过熔融塑料热复膜粘合而成,牛皮纸淋膜布经制袋成型的。因此,上述纸塑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和缓冲性能,能够满足精密件等的包装或运输使用需求。
31.当然,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缓冲衬角10的长度通常不大于120mm,其宽度通常不大于80mm,由于所述缓冲衬角10距离太长,会造成传导距离过长,容易出现断裂现象。
32.其中,所述缓冲衬角10包括底面11以及与所述底面11连接的多个侧面12,在所述底面11和所述侧面12上均设有多个凸起结构101。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面11优选为一个,所述侧面12优选为两个,本实施例外部整体呈现三角体结构。
34.其中,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缓冲衬角10为半包裹结构,即,不是封闭的结构,其单面具有一个开口,该缓冲衬角10可与内包装的边角进行连接,嵌套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以内包装的一角三棱三面(见图3所示)作为传导力的路径,以内包装和外包装的相邻面作为开始和终结。而所述缓冲衬角10是传导力的媒介,有着起承转合的用途。此方式对于精密件的保护作用显著,凸显了所述缓冲衬角10的卸力作用。
35.如图3所示,其示意了内包装上的一角三棱三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角;2-最短棱;3-中间棱;4-最长棱;5-最小面;6-中间面;7-最大面。本实施例仅示意图了所述内包装为立方体的其中一个使用场景,仅为示例,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
36.可选地,设置在所述底面11上的所述凸起结构101所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该凸起结构101可以更好地贴合被包裹的零件。
37.可选地,设置在同一所述侧面12上的所述凸起结构101所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同上所述,该设置可以保证凸起结构101更好地贴合被包裹的零件。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101优选地包括:不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梯形结构。通过上述不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梯形结构组合使用,本实施例整体采用了三角体结构稳固,不宜变形的特性;同时,力量传导距离短,传递速度快。
39.可选地,所述缓冲衬角10的内部倒角的角度为60
°‑
90
°
,所述内部倒角的设置用于适配待包装的零件使用。
40.进一步地优选地,所述缓冲衬角10的内部倒角的角度为75
°‑
85
°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缓冲衬角10的内部倒角的角度为70
°‑
80
°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缓冲衬角10的内部倒角的角度为75
°‑
80
°

41.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结构102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104,该弯折部104用于将两个相邻的支撑结构102进行连接,该弯折部104与相邻设置的支撑结构102的连接形成的结构为非直角结构,通过所述弯折部104的设置更利于安装和使用所述缓冲衬角10,并且可以更好地将作用力分解和传递。
4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批量化加工生产,所述缓冲衬角10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上述的一体成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也较高,还具有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如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等优势。
43.实施例二
44.如图4和图5所述,本实施例所述缓冲衬角10优选地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为轴对称结构,上述实施例一的缓冲衬角10与本实施例的缓冲衬角10可以配合使用,以实现对零件的包装和运输等。
45.其中,涉及的其他技术特征见上文实施例一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46.如图6所示,可将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不同的缓冲衬角10配合使用,以实现纸箱等外包装n对包装有零件的内包装m进行包装等,所述缓冲衬角10是传导力的媒介,有着起承转合的用途,通过设置所述缓冲衬角10对于精密件的保护作用显著,更凸显了纸塑结构的卸力作用。
47.本技术可适用于外观不规则的精密件、产品表面清洁度/光滑度要求高的精密件、易碎不耐磨的零件、规格单一和数量多的零件包装和运输使用,可用于保护零件,减免外力作用对零件的伤害等。在本技术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凸起结构贴合内包装外壁,设置在外
部的支撑结构贴合外包装内壁,通过结构的变形以及回弹进行传导、分解外力,可以有效地起到减振、保护等作用。由于本技术中的所述缓冲衬角为半包裹结构,即,不是封闭的结构,其单面具有一个开口,该缓冲衬角可与内包装的边角进行连接,嵌套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以内包装(如纸箱等)的一角三棱三面作为传导力的路径,以内包装和外包装的相邻面作为开始和终结;而所述缓冲衬角是传导力的媒介,有着起承转合的用途,此方式对于精密件的保护作用显著,凸显了所述缓冲衬角的卸力作用。
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