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废弃余料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9671发布日期:2021-11-10 09:3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废弃余料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废弃余料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
3.传统的废弃余料收纳装置,在废弃余料进行收纳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灰尘等杂质并出现扬尘外溢的现象,且在废弃余料收纳完毕后,不便于对废弃余料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废弃余料收纳装置,可以实现能够在对废弃余料进行收纳的过程中,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便于对废弃余料进行处理,操作降低人员的体力消耗。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建筑工程用废弃余料收纳装置,包括收纳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框内壁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扭簧,所述收纳框通过第一转轴配合扭簧与密封板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收纳框的上端开设有两个弹性槽,两个所述弹性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销,所述收纳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收纳框通过第二转轴与引导框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引导框位于收纳框的外侧,操作人员首先将废弃余料从收纳框的上端,通过密封板倒入收纳框的内部进行收纳,当废弃余料进入收纳框的内部后,密封板通过第一转轴配合扭簧能够自动进行闭合密封,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当废弃余料收纳完毕进行处理时,能够通过拉杆打开引导框,对收纳框内部的废弃余料直接向外界导出,无需将收纳装置整体进行倾倒,提高废弃余料处理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可以实现能够在对废弃余料进行收纳的过程中,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便于对废弃余料进行处理,操作降低人员的体力消耗。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呈一种倾斜状安装结构,两个所述密封板的一端相互贴合,当废弃余料从密封板倒入收纳框的内部时,通过倾斜状安装结构,便于废弃余料的进料,提
高废弃余料的收纳效率。
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为一种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当密封板之间相互闭合后,通过密封层,提高密封板闭合后的密封性,保障密封板对收纳框内部的防尘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框的底部呈一种倾斜状结构,所述引导框底部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与收纳框底部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当对收纳框内部的废弃余料向外界导出时,引导框的一端将与地面之间相贴合,且与收纳框底部的倾斜角度保持一致,便于收纳框内部的废弃余料向外界导出,提高废弃余料的处理效率。
12.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框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销与限位槽之间相匹配,当引导框进行收纳时,通过限位销对引导框进行固定限位,提高引导框收纳后的稳定性。
13.3.有益效果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本方案操作人员首先将废弃余料从收纳框的上端,通过密封板倒入收纳框的内部进行收纳,当废弃余料进入收纳框的内部后,密封板通过第一转轴配合扭簧能够自动进行闭合密封,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当废弃余料收纳完毕进行处理时,能够通过打开引导框,对收纳框内部的废弃余料直接向外界导出,无需将收纳装置整体进行倾倒,提高废弃余料处理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可以实现能够在对废弃余料进行收纳的过程中,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便于对废弃余料进行处理,操作降低人员的体力消耗。
16.(2)密封板呈一种倾斜状安装结构,两个密封板的一端相互贴合,当废弃余料从密封板倒入收纳框的内部时,通过倾斜状安装结构,便于废弃余料的进料,提高废弃余料的收纳效率。
17.(3)密封板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为一种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当密封板之间相互闭合后,通过密封层,提高密封板闭合后的密封性,保障密封板对收纳框内部的防尘效果。
18.(4)收纳框的底部呈一种倾斜状结构,引导框底部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与收纳框底部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当对收纳框内部的废弃余料向外界导出时,引导框的一端将与地面之间相贴合,且与收纳框底部的倾斜角度保持一致,便于收纳框内部的废弃余料向外界导出,提高废弃余料的处理效率。
19.(5)引导框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限位销与限位槽之间相匹配,当引导框进行收纳时,通过限位销对引导框进行固定限位,提高引导框收纳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框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框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连接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收纳框、2第一转轴、3扭簧、4密封板、401密封层、5弹性槽、6弹簧、7限位柱、8拉杆、9限位销、10第二转轴、11引导框、110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
29.请参阅图1

3,一种建筑工程用废弃余料收纳装置,包括收纳框1,其特征在于:收纳框1内壁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2,第一转轴2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扭簧3,收纳框1通过第一转轴2配合扭簧3与密封板4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收纳框1的上端开设有两个弹性槽5,两个弹性槽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弹簧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柱7,限位柱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拉杆8,拉杆8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销9,收纳框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10,收纳框1通过第二转轴10与引导框11之间构成转动连接,引导框11位于收纳框1的外侧,操作人员首先将废弃余料从收纳框1的上端,通过密封板4倒入收纳框1的内部进行收纳,当废弃余料进入收纳框1的内部后,密封板4通过第一转轴2配合扭簧3能够自动进行闭合密封,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当废弃余料收纳完毕进行处理时,能够通过拉杆8打开引导框11,对收纳框1内部的废弃余料直接向外界导出,无需将收纳装置整体进行倾倒,提高废弃余料处理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可以实现能够在对废弃余料进行收纳的过程中,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便于对废弃余料进行处理,操作降低人员的体力消耗。
30.请参阅图2,密封板4呈一种倾斜状安装结构,两个密封板4的一端相互贴合,当废弃余料从密封板4倒入收纳框1的内部时,通过倾斜状安装结构,便于废弃余料的进料,提高废弃余料的收纳效率,密封板4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层401,密封层401为一种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当密封板4之间相互闭合后,通过密封层401,提高密封板4闭合后的密封性,保障密封板4对收纳框1内部的防尘效果,收纳框1的底部呈一种倾斜状结构,引导框11底部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与收纳框1底部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当对收纳框1内部的废弃余料向外界导出时,引导框11的一端将与地面之间相贴合,且与收纳框1底部的倾斜角度保持一致,便于收纳框1内部的废弃余料向外界导出,提高废弃余料的处理效率。
31.请参阅图3,引导框11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1101,限位销9与限位槽1101之间相匹配,当引导框11进行收纳时,通过限位销9对引导框11进行固定限位,提高引导框11收纳后
的稳定性。
32.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首先将废弃余料从收纳框1的上端,通过密封板4倒入收纳框1的内部进行收纳,当废弃余料进入收纳框1的内部后,密封板4通过第一转轴2配合扭簧3能够自动进行闭合密封,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当废弃余料收纳完毕进行处理时,能够通过拉杆8打开引导框11,对收纳框1内部的废弃余料直接向外界导出,无需将收纳装置整体进行倾倒,提高废弃余料处理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可以实现能够在对废弃余料进行收纳的过程中,避免灰尘等杂质出现外溢的现象,便于对废弃余料进行处理,操作降低人员的体力消耗。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