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撕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7579发布日期:2021-11-16 00:1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撕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用于撕膜的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撕膜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一些复杂的产品都是通过各个不同的生产厂家分开生产,最后通过装配厂家将各个零部件装配起来,以形成完整的产品,这样能大大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现有一种显示屏幕,包括背光源和显示模组,在显示屏幕装配之前,会在背光源表面粘贴有保护膜,以避免运输过程中背光源表面的刮伤的情况,到了装配工厂,需要将背光源上的保护膜撕掉;为了提高撕膜效率,保护膜通常包括保护部,以及突出背光源表面的撕手部,撕手部一体出现于保护部的一侧,进而方便人工通过撕手部撕掉背光源上的保护膜。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知,通过人工的方式撕掉背光源的保护膜,较为麻烦,降低了背光源和显示模组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对背光源表面的保护膜的撕除效率,以提高背光源和显示模组的装配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撕膜机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撕膜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撕膜机构,包括机架,以及用于撕膜的撕膜组件,所述撕膜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端的夹持气缸、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所述夹持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连接座,所述第一夹持块固定于连接座一端,所述第二夹持块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撕手部放置于第二夹持块上端面上,然后运行夹持气缸,使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将保护膜夹持住,只需对背光源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就能轻易的实现撕膜的功能,有效的提高了撕膜效率。
9.优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端且用于固定背光源的固定组件,以及驱使所述夹持气缸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带有多个孔的安装座,以及与所述安装座上的孔连通的气源,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端,所述安装座上的孔贯穿所述安装座上端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未撕膜的背光源贴靠于安装座上表面,使得撕手部一端位于第二夹持块上端面上,然后通过气源将安装座上的孔的气体排掉,进而外界大气将背光源压紧于安装座,运行夹持气缸,使得第一夹持块朝第二夹持块处靠拢,直到将撕手部相对固定于夹持气缸,改变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使得夹持气缸移动,进而实现撕膜作业,简单高效,进一步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11.优选的,所述夹持气缸通过基座安装于机架的上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撕膜气缸,以及安装于所述撕膜气缸活塞杆上的衔接座,所述夹持气缸安装于所述衔接座上,所述第二夹持块固定于所述衔接座一侧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持气缸将撕手部相对固定于夹持气缸后,运输撕膜气缸,使得夹持气缸带动保护膜远离背光源,实现撕膜作业,简单易操作。
13.优选的,所述机架上端安装有呈水平设置的x相丝杆滑台,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x相丝杆滑台中的滑台上,所述夹持气缸的活塞杆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具有一定夹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x相丝杆滑台的存在,方便放置背光源,避免出现在放置背光源的过程中,撞击到第一夹持块,导致安全事故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撕膜完成后,背光源可以直接通过x相丝杆滑台运输到下一道工序,显著的提高了显示屏幕的加工效率;同时,由于夹持气缸的活塞杆长度方向与安装座上表面具有一定夹角,较好地满足撕膜机构的空间需求。
15.优选的,所述夹持气缸的活塞杆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座上表面的夹角呈45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撕膜的力度较为均衡,继而提高保护膜与背光源的分离效果。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一连接部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二夹持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一夹持部能够抵触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所抵触的面均呈水平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背光源放置于安装座上,保护膜处于水平位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抵触的面均呈水平设置,能更好的夹持住撕手部;另一方面,也能增大撕手部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积。
19.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还安装有y相丝杆滑台,所述y相丝杆滑台的长度方向与所述x相丝杆滑台的长度方向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撕膜气缸安装于所述y相丝杆滑台中的滑台。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y相丝杆滑台的存在,能实现调整撕手气缸的位置,进而针对背光源尺寸规格不同导致的撕手部位置不同的情况做出有效应对,显著的提高了该撕膜机构的适用性。
21.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部,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端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设置有多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端,所述安装座上的孔为设置于所述吸附部上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吸附部上端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间隔设置的吸附部,使得第二夹持块能伸入相邻吸附部之间的缝隙,进而方便对撕手部的夹持。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撕手气缸、夹持气缸、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配合使用,能显著减少人工操作强度,同时提高背光源的撕膜效率;
25.2.通过x相丝杆滑台和y相丝杆滑台的配合使用,能有效针对不同规格大小的背光源产品顺利进行撕膜作业。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撕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用来撕膜组件。
28.图3是用来展示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局部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撕膜组件;21、夹持气缸;22、连接座;3、第一夹持块;31、第一连接部;32、第一夹持部;4、第二夹持块;41、第二连接部;42、第二夹持部;5、安装座;51、安装部;52、吸附部;53、缝隙区域;6、驱动组件;61、撕膜气缸;62、衔接座;7、基座;8、x相丝杆滑台;9、y相丝杆滑台;10、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撕膜机构。参照图1、图2,一种撕膜机构包括机架1、用于撕膜的撕膜组件2、用于固定背光源的固定组件、用于驱使撕膜机构移动的驱动组件6,撕膜组件2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端的夹持气缸21、第一夹持块3和第二夹持块4,机架1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基座7,基座7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用于安装撕膜组件2。
32.驱动组件6包括安装于基座7一侧上的撕膜气缸61,以及安装于撕膜气缸61活塞杆上的衔接座62,夹持气缸21通过螺栓安装于衔接座62上,同时,第一夹持块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一夹持部32,第一夹持部32一体成型于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且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夹持部32具有一定的夹角,第一连接部31通过连接座22安装于夹持气缸21的活塞杆上,第一连接部31通过螺栓固定于连接座22;第二夹持块4包括第二连接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2一体成型于第二连接部41的一端,第二连接部41通过螺栓安装于衔接座62的一侧。
33.在装配情形下,先将背光源通过固定组件相对固定于机架1,同时保护膜的撕手部被放置于第二夹持部42上端面,启动夹持气缸21,控制第一夹持块3朝第二夹持块4靠拢,直到第一夹持部32将撕手部压紧于第二夹持部42上端面,然后运行撕膜气缸61,带动夹持气缸21远离背光源,换言之,保护膜被迫与背光源分离,进而通过这种机械式机构实现撕膜作业,减少了人工操作,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
34.固定组件包括带有多个孔的安装座5,以及与安装座5上的孔连通的气源(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气源包括但不局限于真空发生器;安装座5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端的安装部51,以及吸附部52,吸附部52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部51上端,且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上的孔设置于吸附部52上,且该孔命名为通气孔10,该通气孔10自吸附部52上端面朝下开设,气源与通气孔10连通,在装配情形下,将背光源放置于吸附部52上端,通过气源使得通气孔10内的气体被抽走,意味着背光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紧于吸附部52,简单易操作。
35.参照图2、图3,更优的,吸附部5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吸附部52间隔并排设置,使得相邻吸附部52之间具有缝隙区域53,第二夹持块4能够接纳入缝隙区域53内,继而方便夹持撕手部;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气缸21的活塞杆长度方向与安装座5的上表面具有一定夹角,该夹角优选是45度,以满足该撕膜机构的空间结构紧凑的要求;同时,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42所抵接的面均呈水平设置,以提高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42与撕手部的接触面积。
36.回看图1、图3,为了提高背光源的机动性,机架1上端安装有x相丝杆滑台8,x相丝杆滑台8沿机架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安装部51通过螺栓安装于x相丝杆滑台8中的滑台上,
进而上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的背光源,可以直接通过x相丝杆滑台8输送到撕膜作业处,减少了人工运输成本;同时,基座7上端安装有y相丝杆滑台9,y相丝杆滑台9的延伸方向与x相丝杆滑台8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撕膜气缸61通过螺栓安装于y相丝杆滑台9中的滑台上,通过y相丝杆滑台9可以调节撕膜气缸61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背光源上的撕手部位置不同的前景,显著的提高了该撕膜机构的适用性。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撕膜机构的实施原理为:上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的背光源放置于吸附部52上端面,吸附部52在气源的帮助下降背光源相对固定于安装座5上,驱动x相丝杆滑台8,使得安装座5运输到撕膜作业处,此时第二夹持部42在撕膜气缸61的帮助下提前进入到相应的两个吸附部52之间的缝隙区域53中,背光源上表面的保护膜的撕手部自动伸入第二夹持部42上端面,然后运行夹持气缸21,驱使第一夹持部32将撕手部压紧于第二夹持部42,最后再次运行撕膜气缸61,使得保护膜脱离背光源,实现撕膜功能,简单易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同时提高了将背光源的保护膜撕掉的效率。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