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类产品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6296发布日期:2021-12-18 02:0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壶类产品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壶类产品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用于包装保温壶的包装组件包括利用卡纸折叠成矩形的下卡座座和上卡座,下卡座的上侧形成一个用于固定保温壶底部的下凹位,上卡座的下侧形成一个用于固定保温壶顶部的上凹位。当壶类产品还包括有加热底座、内胆或炖盅等与壶体高度不同的配件时,该卡纸包装组件难以对配件进行固定。
3.现有另一种用于包装带有加热底座的热水壶的包装结构,其在包装纸箱内设置两块隔板而使矩形的内部空间分隔出位于角落的三角区域和依着三角区域的梯形区域,空间最大的区域用于放置热水壶,空间较小的梯形区域用于放置底座,空间最小的三角区域用于放置底座的走线和电源。虽然该种包装结构形成了壶体和配件的放置空间,但各个部件仍有活动空间而并非紧固在各自的放置空间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配件有效固定的壶类产品包装组件。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类产品包装组件,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包装件和第二包装件,第一包装件和第二包装件之间形成壶体容纳位;第一包装件与第二包装件之间还形成至少一个配件容纳位,配件容纳位形成于第一包装件的下定位结构和第二包装件的上定位结构之间;下定位结构为朝下凹陷的下定位凹位或向上延伸的下定位凸起,上定位结构为朝上凹陷的上定位凹位或向下延伸的上定位凸起。
6.由上述方案可见,除壶体容纳位外,第一包装件和第二包装件之间还通过凹位或凸起形成适合配件高度的配件容纳位,高度较大的配件可以通过两个凹位固定,高度较小的配件且具有开口的配件可采用凸起定位。因此,壶类产品上不同高度的配件均能有效地被固定在第一包装件与第二包装件之间。
7.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包装件与第二包装件之间还形成手柄容纳位,手柄容纳位从壶体容纳位的外周向外延伸;手柄容纳位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配件容纳位。
8.由上可见,手柄容纳位的伸出将会占用第一包装件和第二包装件的不少空间,但由于手柄容纳位相对于壶体容纳位宽度较小,手柄容纳位的相对两侧与包装件的外周边之间形成空白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手柄容纳位两侧的空白区域作为配件容纳位,从而使包装组件更紧凑,有效减少包装体积。
9.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包装件的外轮廓呈矩形,第一包装件具有分别处于两个对角位置上的第一角落和第二角落,壶体容纳位靠近第一角落设置,手柄容纳位沿靠近第二角落的方向伸出。
10.由上可见,此设置使矩形的包装组件的面积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利用,进一步减少包装组件的体积。
11.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包装件的上侧设有向下凹陷的手柄下端容纳槽,手柄下端容纳槽对应于手柄容纳位设置,和/或第二包装件的下侧设有朝上凹陷的手柄上端容纳槽,手柄上端容纳槽对应于手柄容纳位设置。
12.由上可见,根据壶体上手柄的设置高度,可以选择在第一包装件和第二包装件上设置对应的容纳槽以对手柄进行定位。
13.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至少一个配件容纳位包括底座容纳位;底座容纳位对应的下定位结构为下定位凹位,底座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结构为上定位凹位。
14.由上可见,底座体积较大,且竖立后具有一定高度,为提高定位效果,包装组件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定位凹位对底座进行固定。
15.进一步的方案是,底座容纳位对应的下定位凹位和/或上定位凹位在水平方向上沿直线延伸。
16.由上可见,底座一般具有较薄的厚度,将定位凹位设置为细长状不仅能对底座有效固定,还能减少包装组件的使用空间而进一步减小包装组件的体积。
17.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包装件的上侧设置有凹陷的电源放置槽。
18.由上可见,将第二包装件顶部的闲置空间作为电源放置槽,在不增大包装组件体积的前提下完成了电源和电线的固定。
19.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包装件上形成连通于底座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凹位与电源放置槽之间的走线通道。
2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走线通道包括走线缺口,底座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凹位通过走线缺口连通至第二包装件的外周以及上侧。
21.由上可见,此设置使底座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凹位和电源放置槽之间的走线不会凸伸至包装组件之外,有效保护电线,且设置处于第二包装件外周的走线缺口能降低包装难度,提高保证效率。
22.进一步的方案是,至少一个配件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结构为上定位凸起;电源放置槽设置在上定位凸起的正上方。
23.由上可见,由于上定位凸起用于固定高度较小的炖盅而不需要掏空第二包装件进行设置,因此上定位凸起的上方的闲置空间设置成电源放置槽能提高空间利用率,不增大包装组件体积的前提下对更多配件进行包装收纳。
24.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至少一个配件容纳位包括壶内容器容纳位;壶内容器容纳位对应的下定位结构为下定位凹位,壶内容器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结构为上定位凸起,或壶内容器容纳位对应的下定位结构为下定位凸起,壶内容器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结构为上定位凹位。
25.由上可见,由于如炖盅的壶内容器具有开口且高度较小,利用定位凹位和定位凸起能更有效地对壶内容器的两端固定。
26.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壶体容纳位的正上方,第二包装件的上侧设有配件放置凹位。
27.由上可见,配件放置凹位用于放置外周尺寸与壶体相近的壶盖以及小尺寸的茶漏。
28.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包装件在配件放置凹位的底壁设有连通至壶体容纳位的插
装通孔。
29.由上可见,插装通孔用于供茶漏穿过并进入壶体内,不仅实现对茶漏进行定位,还能减小包装空间,减小包装组件的体积。
30.进一步的方案是,配件放置凹位包括沿自下往上呈阶梯状布置的茶漏放置位和壶盖放置位。
31.由上可见,由于壶盖与茶漏外尺寸不同,配件放置凹位设置为阶梯状能同时对壶盖与茶漏有效固定。
32.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包装件的上侧还设有印刷件放置凹槽,配件放置凹位形成于印刷件放置凹槽的槽底。
33.由上可见,印刷件面积大且薄,设置在第二包装件的最顶部能尽量减少对中部空间布置的影响。
34.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包装件的上侧设有底部放置凹位,第二包装件的下侧设置有顶部放置凹位,壶体容纳位形成于底部放置凹位与顶部放置凹位之间,顶部放置凹槽为环形凹槽。
35.由上可见,壶顶具有壶口而呈周壁状,环形凹槽能对壶顶有效定位,且能减小第二包装件的高度。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壶类产品包装组件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壶类产品包装组件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壶类产品包装组件实施例的剖视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壶类产品包装组件实施例中第一包装件的结构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壶类产品包装组件实施例中第二包装件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壶类产品包装组件实施例中第二包装件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42.图7为本实用新型壶类产品包装组件实施例中第一包装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对养生壶产品上各个部件进行包装固定的包装组件。养生壶主要包括具有手柄的壶体91、具有电源和电线的底座92、作为壶内容器的炖盅93、壶盖94和茶漏95。另外,还需要对如产品说明书的印刷件进行包装。壶体91、炖盅93、壶盖94以及茶漏95均具有圆形的外轮廓。壶体91的顶部具有壶口,壶口的一侧具有壶嘴;壶盖94的外径与壶体91大致相等,茶漏95具有更小的外径,炖盅93的外径和高度都比壶体91小。底座92呈扁平状,底座92的外周具有与壶体91轮廓匹配的弧形轮廓。
44.本实施例包括作为下固定座的第一包装件1和作为上固定座的第二包装件2,第一包装件1和第二包装件2均采用泡沫材料制成,通过在第一包装件1和第二包装件2上形成定位结构以对产品各部件进行固定。壶体91、底座92的主体以及炖盅93均固定在第一包装件1和第二包装件2之间,壶盖94、茶漏95以及底座92的电源和部分电线固定在第二包装件2上。另外,印刷件也固定在第二包装件2上。
45.再结合图4和图5,第一包装件1的上侧设有朝下凹陷的底部放置凹位11、第一下定
位凹位12、第二下定位凹位13以及手柄下端容纳槽16,第一下定位凹位12、第二下定位凹位13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定位凹位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下定位结构。
46.第二包装件2的下侧设有朝上凹陷的顶部放置凹位21、上定位凹位22、上定位凸起23和手柄上端容纳槽26。上定位凹位22和上定位凸起23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定位结构。
47.第一包装件1和第二包装件2配合时,底部放置凹位11和顶部放置凹位21在高度方向上对齐而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和容纳壶体91的壶体容纳位,第一下定位凹位12和上定位凹位22在高度方向上对齐而二者之间形成容纳和固定底座92的底座容纳位,第二下定位凹位13和上定位凸起23在高度方向上对齐而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和固定炖盅93的壶内容器容纳位,手柄下端容纳槽16和手柄上端容纳槽26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对齐而二者形成用于容纳和固定手柄的手柄容纳位。其中,底座容纳位和壶内容器容纳位均为本实用新型的配件容纳位。
48.由于壶体91外轮廓为圆形且上端具有壶口和壶嘴,底部放置凹位11为圆形凹槽,且底部放置凹槽11设置通孔119以增强缓冲效果,顶部放置凹位21为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的一侧具有朝外周伸出的用于容纳壶嘴的扩展空间219。
49.手柄下端容纳槽16与底部放置凹槽11连通并从底部放置凹槽11的外周沿直线向外延伸,手柄上端容纳槽26与顶部放置凹位21连通并从顶部放置凹位21的外周沿直线向外延伸。
50.第一下定位凹位12和上定位凹位22均为水平方向上沿直线延伸的长形槽,第一下定位凹位12的槽底具有与底座92外轮廓匹配的弯曲底面,上定位凹位22的槽顶具有与底座92外轮廓匹配的弧形顶面。
51.第二下定位凹位13为内径较小且深度较小的圆形凹位,上定位凸起23为圆柱体,上定位凸起23用于伸入炖盅93的入口内以实现定位(图3示)。此设置适合于与直径较小且高度较小的炖盅93配合。
52.再参见图6,第二包装件2的上侧设有朝下凹陷的配件放置凹位24、电源放置槽27和印刷件放置凹槽29,配件放置凹位24用于放置壶盖94和茶漏95,电源放置槽27用于放置电源和部分电线,印刷件放置凹槽29用于收纳产品说明书。
53.再结合图3,为了减小包装组件的体积增大空间利用率,配件放置凹位24设置在壶体容纳位的正上方,且配件放置凹位24的底壁设有连通至壶体容纳位的插装通孔240。为适配壶盖94和茶漏95,配件放置凹位24具有圆形的内轮廓,且配件放置凹位24具有沿自下往上呈阶梯状布置的茶漏放置位245和壶盖放置位244,茶漏放置位245的内径小于壶盖放置位244的内径,且茶漏放置位245的周壁面具有与茶漏95匹配的漏斗面部分。茶漏95放置到配件放置凹位24后,茶漏95可穿过插装通孔240伸入处于壶体容纳位的壶体91内。另外,见图3,此设置方式使壶体容纳位对应的顶部放置凹位21位于茶漏放置位245的外周,二者之间沿水平布置,此设置能减小第二包装件1的厚度,包装组件更紧凑,减小包装组件的体积。
54.电源放置槽27为长方形凹槽,电源放置槽27设置在上定位凸起23的上方。由于上定位凸起23用于固定高度较小的炖盅93而不需要掏空第二包装件2进行设置,因此上定位凸起23的上方的闲置空间设置成成电源放置槽27能提高空间利用率,不增大包装组件的前提下对更多配件进行包装收纳。
55.由于电源放置槽27用于容纳底座92的电源和部分电线,因此需要在第二包装件2
上设置有连通于底座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凹位22与电源放置槽27之间的走线通道28,走线通道28包括走线缺口281和走线槽282,走线缺口281设置在第二包装件2的外周,上定位凹位22通过走线缺口281连通至第二包装件2的外周以及上侧。走线槽282凹陷地设置在位于第二包装件2的上侧,走线槽282的宽度与电线相符,走线槽282的延伸两端分别连通至电源放置槽27和走线缺口281,且走线槽282上与电源放置槽27连通的出口宽度逐渐增大且设置下坡。
56.印刷件放置凹槽29为宽度较大但深度较小的水平延伸的通槽,印刷件放置凹槽29位于配件放置凹位24和走线缺口281的正上方,配件放置凹位24形成在印刷件放置凹槽29的槽底。另外,第二包装件2的外周还设置有扣手凹位25。
57.以下结合图2和图7对本包装组件对壶体91、底座92和炖盅93的容纳位的布置进行说明。由于第一包装件1和第二包装件2的外轮廓均为长方形,又由于壶体91外轮廓较大且具有手柄,因此,壶体容纳位100占用空间较大,且依附于壶体容纳位100的手柄容纳位600也使壶体91需要更长的包装空间,因此,本包装组件将壶体容纳位100和手柄容纳位600大致沿对角方向设置。如图7所示,第一包装组件1具有分别处于两个对角位置上的第一角落101和第二角落102,壶体容纳位100靠近第一角落101设置,而手柄容纳位600沿靠近第二角落102的方向伸出。
58.由于第一包装件1的轮廓为长方形,当手柄容纳位600大致沿对角方向设置,第一包装件1于手柄容纳位600靠近短边103的一侧则形成较为方正的第一空间105,轮廓呈圆形的壶内容器容纳位300则设置在第一空间105内;另外,第一包装件1于手柄容纳位600靠近长边104的一侧形成较为狭长的第二空间106,底座容纳位200则设置在第二空间106内。
59.本实施例中,由于底座92具有较大的长度也有一定的厚度,相对地,炖盅93直径较小,因此,手柄容纳位600的延伸方向稍微倾斜于对角方向设置以预留更多的位置用于放置底座92。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炖盅内径较大而底座长度较小,手柄容纳位的延伸方向可平行于第一包装件的对角方向,或朝靠近底座容纳位的方向倾斜。
60.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基于壶类产品的壶体、底座、壶内容器、壶盖以及其他配件而对包装空间进行改进,从而获得一种对壶类产品各部件进行有效定位的、且结构紧凑的包装组件。
61.其他实施例中,用于固定壶内容器的下定位凹位和上定位凸起可反置为下定位凸起和上定位凹位。
62.其他实施例中,壶内容器容纳位对应的上定位结构和/或下定位结构的外轮廓为多边形。
63.其他实施例中,底座容纳位对应的下定位凹位的底面和/或上定位凹位的顶面为平面。
64.其他实施例中,若壶类产品的配件不包括茶漏,第二包装件上侧的配件放置凹位不设置插装通孔。
65.其他实施例中,针对配件较少的壶类产品,第一包装件和第二包装件之间可仅设置一个配件容纳位;相反地,针对配件更多的壶类产品,第一包装件和第二包装件之间可设置三个或以上的配件容纳位。
66.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
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