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线速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7586发布日期:2022-01-22 12:0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线速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线速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自动化加工领域里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线体,而不同粗细的线体以及其不同的缠绕方式对于其自动化加工的时候的限制都是不同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很统一的问题就是出线速度的控制,对于哪些处于同一半径的线体而言,只要一直往出线的一侧推,使得其出线时的位置一就可以了,最难的是处在不同的半径的线体,由于其出线的半径不同,导致单位时间的出线量不同,且该出线量无法计算,导致其出线速度完全不一样,难以进行控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维持出线速度在一定范围且结构相对简单的出线速度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出线速度在一定范围且结构相对简单的出线速度控制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线速度控制装置,包括出线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出线机构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转筒,用于带动所述转筒转动的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转筒内的铜线;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支撑架、摆动机构以及控制传感器;所述支撑架一端上设置有方形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上设置有两根水平设置的第一限位杆,所述控制传感器在所述支撑架上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机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控制传感器的底部,所述摆动机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框且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侧上,所述摆动机构上设置有两根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杆,所述铜线从两根所述第一限位杆和两根所述第二限位杆之间穿过与后续的机器连接;设置在所述转筒内的所述铜线并不一直处在同一半径上,当出线时所述铜线的半径小于或者大于初始出线的半径,在转筒同样的转动速度下出线量会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导致所述出线机构和所述控制机构之间的线长会减少或增加,从而会带动所述第二限位杆摆动,从而带动所述摆动机构摆动,最后通过所述控制传感器获知到摆动的角度,然后对所述转筒的转速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使得出线速度一直在设定速度上下波动。
5.优选地,所述控制传感器包括编码器和感应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侧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编码器底部与所述摆动机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侧与所述编码器电连。
6.优选地,所述编码器上还环绕设置有一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摆动机构连接,可通过所述扭簧使得所述摆动机构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直处于所述限位框的一侧上。
7.本实用新型的出线速度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8.本实用新型的出线速度控制装置,包括出线机构和控制机构,出线机构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转筒,用于带动转筒转动的电机以及设置在转筒内的铜线;控制机构包括
支撑架、摆动机构以及控制传感器;支撑架一端上设置有限位框,限位框上设置有两根水平设置的第一限位杆,控制传感器在支撑架上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摆动机构一端转动连接在控制传感器的底部,摆动机构另一端穿过限位框且设置在两根限位杆的一侧上,摆动机构上设置有两根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杆,铜线从两根第一限位杆和两根第二限位杆之间穿过与后续的机器连接。通过设置控制机构,从而能够通过判断出线机构的出线速度的变化来对转筒的转速进行实时调整,从而能够将出线速度一直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从而实现了维持出线速度的设计目的。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速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速度控制装置的控制机构的主视图;
11.图中标号:1、控制机构,2、出线机构,3、铜线,11、支撑架,12、摆动机构,13、限位框,14、编码器,15、感应器,16、扭簧,21、基座,22、转筒,121、第二限位杆,131、第一限位杆。
1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4.参照图1至图2,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速度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
15.一种出线速度控制装置,包括出线机构2和控制机构1,所述出线机构2和控制机构1电连。
16.出线机构2包括基座21、设置在基座21上的转筒22,用于带动转筒22转动的电机以及设置在转筒22内的铜线3;设置在转筒22内的铜线3并不都处在同一半径上。
17.控制机构1包括支撑架11、摆动机构12以及控制传感器。支撑架11一端上设置有方形的限位框13,限位框13内设置有两根水平设置的第一限位杆131,通过两根第一限位杆131将限位框13内侧通孔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限位杆131和第二限位杆121之间的限位框13一侧上开有入线口。控制传感器包括编码器14和感应器15。编码器14设置在支撑架11下侧与支撑架14固定连接,编码器14底部与摆动机构12一端转动连接,感应器15设置在支撑架11上侧与编码器14电连。可通过编码器14来获取到摆动机构12转动的角度,并将角度信息传输给到感应器15。摆动机构12另一端穿过限位框13且设置在两根第一限位杆131的上侧上,摆动机构12上设置有两根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杆121,摆动机构12前端还设置有一用于配重的圆球。铜线3从两根第一限位杆131和两根第二限位杆121之间穿过与后续的机器连接。编码器14上环绕设置有一扭簧16,扭簧16一端与摆动机构12连接,可通过扭簧16使得摆动机构12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直处于限位框13的一侧上。
18.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时候,控制机构1设置在出线机构2的左侧,摆动机构12在扭簧16的作用下在初始状态时候摆动在限位框13的最左侧上,然后通过调试,通过调整扭簧16亦或者出线机构2和控制机构1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方式,使得后续的机器的加工速度与设定的出线速度一致并运行的时候,出线时铜线3的半径大致处于转筒22内铜线3平均半径时,摆动机构12大致处在限位框13的中间,此时扭簧16的力以及铜线3给予摆动机构的力处
于一个平衡点。
19.此时,当运行的铜线3的半径大于平均半径的时候,铜线3的出线量会增加,由于此时铜线3没法给予摆动机构12足够的向右偏向的力,在扭簧16的作用下,摆动机构12会向左摆,从而导致编码器14内实测的角度会减少,从而通过感应器15驱动转筒22加速,由于出线速度=2π*(铜线3所处半径)/卷筒22转速,虽然半径增加了,但是由于转速也增加了,从而使得出线速度还是会在设定速度的上下波动。
20.当运行的铜线3的半径小于平均半径的时候,铜线3的出线量会减少,由于此时铜线3会给予摆动机构12向右偏向的力,摆动机构12会向右摆,从而导致编码器14内实测的角度会增加,从而通过感应器15驱动转筒22减速,由于出线速度=2π*(铜线3所处半径)/卷筒22转速,虽然半径减少了,但是转速也减少了,从而使得出线速度会在设定速度的上下波动。
21.通过设置控制机构1,从而能够通过判断出线机构2的出线速度的变化来对转筒22的转速进行实时调整,从而能够将出线速度一直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从而实现了维持出线速度的设计目的,且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