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9351发布日期:2022-01-12 04:3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


背景技术:

2.路沿石是指用石料或者混凝土浇注成型的条块状物体用在路面边缘的界石,路沿石也称道牙石或路边石、路牙石,路沿石是在路面上区分车行道、人行道、绿地、隔离带和道路其他部分的界线,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和保证路面边缘整齐的作用,但是在安装路沿石的过程中,并不容易,路沿石的施工过程中,路沿石运到施工现场后,需要沿路边安装,就位,精确定位,这就需要人工来进行,而路沿石的尺寸,长度多数为1m,宽度为10cm、12cm、15cm,高度为20cm、30cm,40cm等,如果利用大型机械,所产生的高额费用往往是远远超出预算的,而且起重机械体积很大使用不便,难以应对各种狭小的施工场地情况。
3.目前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搬运,但是由于路沿石表面平滑,很难用手去搬运,且人工多数搬不动,更不能顺畅的安装就位,同时人工搬运需要施工者不停地弯腰发力,不仅费力不方便,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荷。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包括握把一、动力臂一以及连接部一,所述握把一的右端倾斜设置有动力臂一,所述动力臂一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一,所述第二支臂包括握把二、动力臂二以及连接部二,所述握把二的底端对称固定有一对动力臂二,所述一对动力臂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部二,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底部均设置有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均焊接有固定板。
8.优选的,所述握把一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套一,所述握把二的两端均设置有保护套二。
9.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一共为三个,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滑垫。
10.优选的,所述握把一、动力臂一以及连接部一为一体成型,所述握把二、动力臂二以及连接部二为一体成型。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总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对称,所述位于夹持部顶部的一对固定板的形状为“l”型,另一对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长方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通过两位施工者分别手持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将顶部的固定板对准路沿石贴合,防止操作过程中因两人配合不当导致路沿石倾斜倒地不便
夹起,用固定板夹持好路沿石,即可移动路沿石以及对其安装调整,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呈钝角结构,方便操作者操作与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操作者的体力,且夹持部纵向平行,能够最大化将操作者施加的力转化成对路沿石的夹持力,更加方便夹持路沿石,对路沿石能够有足够的挤压力防止路沿石滑脱,并且本实用新型,便于现场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容易制作,选取材料为常见物料,节约成本,保护套一与保护套二保证施工者的双手同时还能增加施工者与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滑脱落,且本实用新型不会对路沿石造成损伤,方便安装调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第二支臂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16.图3为图1所示第一支臂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17.图4为图1所示第一支臂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18.图5为图1所示第二支臂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19.图中:1、第一支臂;101、握把一;102、动力臂一;103、连接部一;104、保护套一;2、第二支臂;201、握把二;202、动力臂二;203、连接部二;204、保护套二;3、连接件;4、固定板;5、夹持部;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包括第一支臂1、第二支臂2、以及连接件3,所述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2通过连接件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1包括握把一101、动力臂一102以及连接部一103,所述握把一101的右端倾斜设置有动力臂一102,所述动力臂一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一103,所述第二支臂2包括握把二201、动力臂二202以及连接部二203,所述握把二201的底端对称固定有一对动力臂二202,所述一对动力臂二2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部二203,所述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2的底部均设置有夹持部5,两个所述夹持部5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均焊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材质为钢板,与夹持部5之间采用电弧焊焊接,动力臂一102与连接部一103之间呈钝角结构,动力臂二202与连接部二203之间呈钝角结构,所述动力臂一102通过连接件3转动连接于一对动力臂二202的中间位置处,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2的材料为钢管,可用其他常见材料例木头或铁等替换。
22.所述握把一101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套一104,所述握把二201的两端均设置有保护套二204,所述保护套一104与保护套二204的材质相同,具体为橡胶。
23.所述夹持部5的数量一共为三个,所述两对固定板4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滑垫6,所述防滑垫6均与固定板4的形状相贴合。
24.所述握把一101、动力臂一102以及连接部一103为一体成型,所述握把二201、动力
臂二202以及连接部二203为一体成型。
25.所述固定板4的总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对称,所述位于夹持部5顶部的一对固定板4的形状为“l”型,另一对所述固定板4的形状为长方形。
26.工作原理:操作人员使用时,只需要2人一组,分别手持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2,将顶部的固定板4对准路沿石贴合,防止操作过程中因两人配合不当导致路沿石倾斜倒地不便夹起,用固定板4夹持好路沿石,即可移动路沿石以及对其安装调整,保护套一104与保护套二204保证施工者的双手同时还能增加施工者与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2的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滑脱落。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包括第一支臂(1)、第二支臂(2)、以及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2)通过连接件(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1)包括握把一(101)、动力臂一(102)以及连接部一(103),所述握把一(101)的右端倾斜设置有动力臂一(102),所述动力臂一(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一(103),所述第二支臂(2)包括握把二(201)、动力臂二(202)以及连接部二(203),所述握把二(201)的底端对称固定有一对动力臂二(202),所述一对动力臂二(2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部二(203),所述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2)的底部均设置有夹持部(5),两个所述夹持部(5)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均焊接有固定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握把一(101)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套一(104),所述握把二(201)的两端均设置有保护套二(2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5)的数量一共为三个,所述固定板(4)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滑垫(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一(101)、动力臂一(102)以及连接部一(103)为一体成型,所述握把二(201)、动力臂二(202)以及连接部二(203)为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的总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对称,所述位于夹持部(5)顶部的一对固定板(4)的形状为“l”型,另一对所述固定板(4)的形状为长方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沿石人工夹持搬运工具,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包括握把一、动力臂一以及连接部一,所述握把一的右端倾斜设置有动力臂一,所述动力臂一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一,所述第二支臂包括握把二、动力臂二以及连接部二,所述握把二的底端对称固定有一对动力臂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位施工者手持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用固定板夹持好路沿石,即可移动路沿石以及对其安装调整,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呈钝角结构,方便操作者操作与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操作者的体力,并且本实用新型,便于现场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容易制作,选取材料为常见物料,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东 李凤春 丁琼 姜海洋 马建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4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