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玻片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4654发布日期:2022-02-12 11:4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载玻片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载玻片存放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玻片仓。


背景技术:

2.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东西的玻璃片或石英片,制作时,先将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再将盖玻片放置其上,用作观察。
3.载玻片存放需要载玻片存放仓,普通的载玻片存放仓种类不同,规格也很多,但普通的载玻片存放仓无法与机械手配合使用。为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带有样本的载玻片的插入可以借助机械手系统,发明专利《玻片盒》(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0624620 a)公开了一种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的玻片盒,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1、玻片插入不方便;2、插入的玻片还是会滑出玻片盒;3、操作人员不容易在短时间内确定载玻片在载玻片仓中的准确位置;4、不具有定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载玻片仓。该载玻片仓载玻片插入方便,且插入的载玻片不会滑出,实现载玻片在载玻片仓的准确定位,便于操作人员对所插入的载玻片进行对位,且具有定位功能,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时稳定性较好。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载玻片仓,包括由左侧板、右侧板、上面板和下底板组成的矩形框,左侧板、右侧板内侧分别对称设有若干个左条形板、若干个右条形板,每个左条形板、每个右条形板尾端均开有倒角ⅰ,左侧板、右侧板外侧上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槽、右定位槽,左侧板、右侧板外侧下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沟槽、右定位沟槽,左侧板、右侧板外侧后端均刻有数字标号,左侧板、右侧板前端分别设有用于夹紧载玻片的左夹爪、右夹爪以及与左夹爪、右夹爪限位配合的左限位凸块、右限位凸块。
7.作为优化,上面板尾端开有倒角ⅱ,下底板尾端开有倒角ⅲ。
8.作为优化,倒角ⅰ为燕尾型,包括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之间的夹角为110-145度。
9.作为优化,左定位沟槽和右定位沟槽均为弧形槽。
10.作为优化,左夹爪与左侧板之间的角度为5-20度,右夹爪与右侧板之间的角度为5-20度。
11.作为优化,左限位凸块和右限位凸块均为弧形结构。
12.作为优化,上面板和下底板后端还开有对称的定位孔。
13.作为优化,上面板前端设有上凸板和上凹槽,下底板前端设有下凹槽。
14.作为优化,还包括识别标签,识别标签设置于上面板的上凹槽内。
15.作为优化,左侧板、右侧板内侧分别对称设有11个左条形板、11个右条形板。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设计科学,载玻片插入方便,且插入的载玻片不会滑出,实现载玻片在载玻片仓的准确定位,便于操作人员快速确定载玻片在载玻片仓中的准确位置,且具有定位功能,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时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载玻片仓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载玻片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载玻片仓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载玻片仓的上面板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载玻片仓的右侧板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1中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为左侧板、2为右侧板、3为上面板、4为下底板、5为左条形板、6为右条形板、7为倒角ⅰ、71为倒角面ⅰ、72为倒角面ⅱ、8为左定位槽、9为右定位槽、10为左定位沟槽、11为右定位沟槽、12为左夹爪、13为右夹爪、14为左限位凸块、15为右限位凸块、16为数字标号、17为倒角ⅱ、18为倒角ⅲ、19为定位孔、20为上凸板、21为上凹槽、22为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参考图1、图2,载玻片仓,包括由左侧板1、右侧板2、上面板3和下底板4组成的矩形框,左侧板1、右侧板2内侧分别对称设有11个左条形板5、11个右条形板6,每个左条形板5、每个右条形板6尾端均开有倒角ⅰ7,方便载玻片插入,且不会触碰到人体,不存在划伤等风险,左侧板1、右侧板2外侧上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槽8、右定位槽9,左侧板1、右侧板2外侧下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沟槽10、右定位沟槽11,便于将载玻片仓定位,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更稳定,左侧板1、右侧板2外侧后端均刻有数字标号16,便于操作人员快速确定载玻片在载玻片仓中的准确位置,左侧板1、右侧板2前端分别设有用于夹紧载玻片的左夹爪12、右夹爪13以及与左夹爪12、右夹爪13限位配合的左限位凸块14、右限位凸块15,左夹爪12、右夹爪13的设计,插入后可以夹紧载玻片,再结合左限位凸块14、右限位凸块15,可实现插入的载玻片不会滑出,实现载玻片在载玻片仓的准确定位,提高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28.参考图1,上面板3尾端开有倒角ⅱ17,下底板4尾端开有倒角ⅲ18;方便顶层和底层载玻片的插入,且不会触碰到人体,不存在划伤等风险。
29.参考图1、图5、图6,倒角ⅰ7为燕尾型,包括倒角面ⅰ71和倒角面ⅱ72,倒角面ⅰ71和倒角面ⅱ72之间的夹角为110-145度;便于加工、且载玻片在插入时可实现左条形板和右条形板上最大支撑面积,稳定性较好,另外,方便中间层载玻片的插入,且不会触碰到人体,不存在划伤等风险。
30.参考图1,左定位沟槽10和右定位沟槽11均为弧形槽;加工方便,且便于定位载玻片仓。
31.参考图1、图5,左夹爪12与左侧板1之间的角度为5-20度,右夹爪13与右侧板2之间的角度为5-20度;使用方便、夹紧效果较好。
32.参考图1、图2、图4,左限位凸块14和右限位凸块15均为弧形结构;便于将载玻片进一步限位,加工方便,且具有美观性。
33.参考图1、图2、图3,上面板3和下底板4后端还开有对称的定位孔19;便于将载玻片仓快速定位,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更稳定。
34.参考图2,上面板3前端设有上凸板20,下底板4前端设有下凹槽22;提高使用便利性。
35.具体的,上面板3的上凹槽21内设置有用于识别10个载玻片上样本信息的识别标签。
36.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特点和原理如下:
37.通过于左侧板、右侧板内侧分别对称设置11个左条形板、11个右条形板,11个左条形板和11个右条形板形成可插入10个载玻片的插槽,每个左条形板、每个右条形板尾端均开有倒角ⅰ,倒角ⅰ为燕尾型,包括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之间的夹角为110-145度,通过以上倒角ⅰ结构的设置,使得载玻片在插入时可实现左条形板和右条形板上最大支撑面积,稳定性较好,另外,方便中间层载玻片的插入,且不会触碰到人体,不存在划伤等风险;上面板尾端开有倒角ⅱ,下底板尾端开有倒角ⅲ,通过倒角ⅱ和倒角ⅲ结构的设置,方便顶层和底层载玻片的插入,且不会触碰到人体,不存在划伤等风险。
38.通过于左侧板、右侧板外侧分别设置左定位槽、左定位沟槽、右定位槽和右定位沟槽,且左定位沟槽和右定位沟槽均为弧形槽;加工方便,且便于定位载玻片仓;上面板和下底板后端还开有对称的定位孔,便于将载玻片仓快速定位,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时更稳定;通过于左侧板、右侧板外侧后端均刻有数字标号,不同的数字编号便于操作人员快速确定带有样本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仓中的准确位置;通过左夹爪、右夹爪的设计,插入后可以夹紧载玻片,再结合左限位凸块、右限位凸块,可实现插入的载玻片不会滑出,实现载玻片在载玻片仓的准确定位,提高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39.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