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0929发布日期:2022-01-08 01:2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瓶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钢瓶生产过程中,对于各个工艺不同生产线之间会有高低落差,亦或者在同一生产线上需要避让上方装置形成的低洼处而产生高低落差。对于现有技术生产中,通常由工人将钢瓶从低处搬运至高处,来继续加工。这样的工作模式,生产效率低下;在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瓶损伤,造成产品瑕疵报废,无法保证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钢瓶生产中生产线高低落差时,钢盘搬运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方便钢瓶从低处输送至高处,提高工作效率。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包括:
6.第一支撑架,连接前物流线,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设置有下滑板;
7.第二支撑架,连接后物流线;
8.交叉翻架,包括一个承托钢瓶的承托部、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与一背部;
9.所述交叉翻架第二端部铰接连接于第二支撑架,所述交叉翻架以铰接处为圆心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交叉翻架最低工作位置时,交叉翻架的承托部与下滑板对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气缸,驱动所述交叉翻架运动,所述交叉翻架上设置有感应开关。
10.进一步的,所述交叉翻架的承托部为平滑的弧形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交叉翻架的承托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块。
12.进一步的,所述交叉翻架的第一端部为弧形结构。
13.进一步的,所述交叉翻架的背部为弧形结构。
14.进一步的,定义下滑板靠近前物流线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末端,所述前端高度大于末端高度。
15.进一步的,所述下滑板为高低可调结构。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底部设置有防滑橡胶套。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高度与第二支撑架高度均可调节。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侧面与第二支撑架侧面均设置有扩展插件。
19.有益效果:
20.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第一支撑架连接前物流线,钢瓶由前物流线滚入第一支撑架的下滑板上,由下滑板滚入处于最低工作位置的交叉翻架中,交叉翻架上的感应开关检测到重物压迫自动开启,交叉翻架由驱动气缸的驱动下进行举升,位于交叉翻架承托部的钢瓶滚入第二支撑架进入后物流线,继续进行加工。全程无需工人手工操作,实现了自动化从低到高的提升作业,减轻了
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
21.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22.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23.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24.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的交叉翻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含义:
27.1、第一支撑架,2、下滑板,3、第二支撑架,4、交叉翻架,41、承托部,42、第一端部,43、第二端部,44、背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9.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0.本技术是针对目前钢瓶生产加工领域,对于生产线上产生高低落差时,传统工作模式,只能由工人手工由低处搬运至高处,这样的工作模式,对于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在搬运过程中,更容易产生钢瓶的损坏。
31.本技术通过支撑架上设置下滑板,将钢盘滑入交叉翻架中,而后交叉翻架进行旋转运动,将钢瓶举升至高处,再由交叉翻架的承托部滚向第二端部,进入第二支撑架,进入后物流线,整个过程,无需工人手工搬运,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
32.实施例
33.一种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包括:
34.第一支撑架1,连接前物流线,所述第一支撑架1顶部设置有下滑板2;
35.第二支撑架3,连接后物流线;
36.交叉翻架4,包括一个承托钢瓶的承托部41、第一端部42、第二端部43与一背部44;
37.所述交叉翻架4第二端部43铰接连接于第二支撑架3,所述交叉翻架4以铰接处为圆心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交叉翻架4最低工作位置时,交叉翻架4的承托部41与下滑板2对接,所述第二支撑架3上设置有驱动气缸,驱动所述交叉翻架4运动,所述交叉翻架4上设置有感应开关,当检测到重物压迫时自动开启。
38.如图所示的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第一支撑架1连接前物流线,钢瓶由前物流线滚入第一支撑架1的下滑板2上,由下滑板2滚入处于最低工作位置的交叉翻架4中,交叉翻架4上的感应开关检测到重物压迫自动开启,交叉翻架4由驱动气缸的驱动下进行举升,位于交叉翻架4承托部41的钢瓶滚入第二支撑架3进入后物流线,继续进行加工。全程无需工人手工操作,实现了自动化从低到高的提升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
39.具体的,所述交叉翻架4的承托部41为平滑的弧形结构。
40.所述交叉翻架4为平滑的弧形结构,与所承托的钢瓶形状更加贴合,保证了承托稳定性。
41.具体的,所述交叉翻架4的承托部41设置有缓冲橡胶块。
42.在交叉翻架4的承托部41设置缓冲橡胶块,减小钢瓶下落对于交叉翻架4的冲击,有效保证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43.具体的,所述交叉翻架4的第一端部42为弧形结构。
44.所述交叉翻架4第一端部42为弧形结构,更加符合交叉翻架4的运动轨迹,减少了不必要的运动空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45.具体的,所述交叉翻架4的背部44为弧形结构。
46.所述交叉翻架4的背部44为弧形结构,减少了交叉翻架4下落时所需的空间,与第二支撑架3的结构相错开。
47.具体的,定义下滑板2靠近前物流线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末端,所述前端高度大于末端高度。
48.具体的,所述下滑板2为高低可调结构。
49.所述下滑板2的前端高于末端,且高低可调,根据工作环境需求,及时调整下滑板2的高度,使钢瓶更加流畅进入交叉翻架4,减少钢瓶对于交叉翻架4的冲击,延长工作寿命。
50.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3底部设置有防滑橡胶套。
51.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架1高度与第二支撑架3高度均可调节。
52.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架1侧面与第二支撑架3侧面均设置有扩展插件。
53.针对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3底部设置防滑橡胶套,有效保证自动从低到高的提升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与此同时,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3高度可调,可根据不同高度生产线,及时调整以适配,极大增加了适用范围。而在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3侧面设置有扩展插件,可通过增加插件来适应更多的柱状产品的提升需求。
54.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