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压缩收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2917发布日期:2022-04-27 12:1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垃圾压缩收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压缩收储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城市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会污染环境,垃圾腐烂会产生异味并滋生大量的细菌、霉菌等,对城市生活的人们身心健康产生恶劣的影响,城市生活产生的垃圾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人们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投放地点后,垃圾收集车如何高效的将垃圾进行处理并运输至垃圾处理站成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3.传统垃圾收集车缺少压缩处理装置,垃圾收集车的车厢利用率较低,申请公布号为cn203222281u公布的一种新型垃圾运输车,在倒入垃圾时对垃圾进行了抖动处理,垃圾箱底部设有震动器,通过所设的震动器,可以在填装垃圾的时候对垃圾箱进行震荡,使得需要运输的垃圾填装更加紧凑,增加一次运输的垃圾量,车的一侧设有扶梯,从垃圾收集车的顶部位置倒入垃圾,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合推广使用,对但仍具有一下不足之处:垃圾处理缺少压缩处理,对垃圾收集车的车厢利用率较低,且垃圾投入口设在垃圾收集车的顶部,工作人员需要爬扶梯上去倒垃圾,较为不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压缩收储车,可以无需爬扶梯倾倒垃圾,工作人员站在地上就可将垃圾倒入压缩舱中,且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后提高了垃圾收集车的运输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第一收集舱1、隔板2、第二收集舱3、第一舱门4、第二舱门5、侧门6、压缩舱 7、压缩舱底板8、第三油缸9、第四油缸10、底板11,所述第一收集舱 1设在第二收集舱3上端,且第一收集舱1与第二收集舱3之间设有隔板 2,所述第一收集舱1右端设有第一舱门4,所述第二收集舱3右端设有第二舱门5,所述压缩舱7前端设有侧门6,所述压缩舱底板8焊接在压缩舱7的底部,且压缩舱底板8下端与第三油缸9及第四油缸10相连接,所述底板11上设有第三油缸9及第四油缸10。
6.进一步的,所述压缩舱7内部设有第一油缸71、第一推杆72、第一推板73,第一油缸71与第一推杆72相连接,第一推杆72上设有第一推板73,所述压缩舱7内部还设有第二油缸76、第二推杆75、第二推板 74,第二油缸76与第二推杆75相连接,第二推杆75上设有第二推板74
7.进一步的,所述压缩舱底板8上设有第一螺纹凹槽81及第二螺纹凹槽82,所述第一螺纹凹槽81与第一螺柱92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螺纹凹槽82与第二螺柱102相互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油缸9上设有第三推杆91,所述第三推杆91上设有第一螺柱92,所述第一螺柱92与第一螺纹凹槽81相互配合,所述第四油缸10上设有第四推杆101,所述第四推杆101上设有第二螺柱 102,所述第二螺柱102与第二螺纹凹槽82相互配合。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垃圾收集处理时,工作人员将垃圾由侧门6倒入压缩舱7中,压缩舱7上侧门6的位置较低,工作人员可以站在地上将垃圾由侧门6倒入压缩舱7,压缩舱7中设有纵向压缩及横向压缩装置,首先纵向压缩工序,第一油缸71驱动第一推杆72,第一推杆72带动第一推板73将垃圾进行纵向压缩处理,然后横向压缩工序,第二油缸76驱动第二推杆75,第二推杆75带动第二推板74将垃圾进行横向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垃圾由第二舱门5推送至第二收集舱3中,持续几次工作循环后,第二收集舱3中堆满了垃圾,这时第三油缸9上驱动第三推杆91,第三推杆91推动压缩舱7,同时,第四油缸10上驱动第四推杆 101,第四推杆推动推动压缩舱7,压缩舱7上升至第一收集舱1位置,压缩舱7继续压缩工序并将压缩后的垃圾由第一舱门4推送至第一收集舱 1中,重复几次工作循环后,第一收集舱1也堆满了垃圾,垃圾收集车将压缩后的垃圾运往垃圾处理站。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智能垃圾压缩收储车可对垃圾进行收集并压缩处理,提高了垃圾收集车的存储空间利用率,且垃圾倾倒的投入口设在较低的位置,工作人员无需爬扶梯到车顶投放垃圾,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上的安全性,压缩舱的升降功能使得垃圾收集舱上部空间得到了有效使用,垃圾的堆放空间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对应的正视方向的剖视图。
14.图3是图1对应的右视图。
15.图4是图2对应的a部位的放大图。
16.图5是图3对应的b部位的放大图。
17.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收集舱1、隔板2、第二收集舱3、第一舱门4、第二舱门5、侧门6、压缩舱7、压缩舱底板8、第三油缸9、第四油缸 10、底板11、第一油缸71、第一推杆72、第一推板73、第二推板74、第二推杆75、第二油缸76、第一螺纹凹槽81、第二螺纹凹槽82、第三推杆91、第一螺柱92、第四推杆101、第二螺柱102。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看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垃圾压缩收储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收集舱1、隔板2、第二收集舱3、第一舱门4、第二舱门5、侧门6、压缩舱7、压缩舱底板8、第三油缸9、第四油缸10、底板11,所述第一收集舱1设在第二收集舱3上端,且第一收集舱1与第二收集舱3之间设有隔板2,所述第一收集舱1 右端设有第一舱门4,所述第二收集舱3右端设有第二舱门5,所述压缩舱7前端设有侧门6,所述压缩舱底板8焊接在压缩舱7的底部,且压缩舱底板8下端与第三油缸9及第四油缸10相连接,所述底板11上设有第三油缸9及第四油缸10。
19.所述压缩舱7内部设有第一油缸71、第一推杆72、第一推板73,第一油缸71与第一推杆72相连接,第一推杆72上设有第一推板73,所述压缩舱7内部还设有第二油缸76、第二推杆75、第二推板74,第二油缸 76与第二推杆75相连接,第二推杆75上设有第二推板74,所述压缩舱底板8上设有第一螺纹凹槽81及第二螺纹凹槽82,所述第一螺纹凹槽81 与第一螺柱92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螺纹凹槽82与第二螺柱102相互配合,所述第三油缸9上设有第三推杆91,所述第三推杆91上设有第一螺柱92,所述第一螺柱92与第一螺纹凹槽81相互配合,所述第四油缸10 上设有第四推杆101,所述第四推杆101上设有第二螺柱102,所述第二螺柱102与第二螺纹凹槽82相互配合。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垃圾收集处理时,工作人员将垃圾由侧门6倒入压缩舱7中,压缩舱7上侧门6的位置较低,工作人员可以站在地上将垃圾由侧门6倒入压缩舱7,压缩舱7中设有纵向压缩及横向压缩装置,首先纵向压缩工序,第一油缸71驱动第一推杆72,第一推杆72带动第一推板73将垃圾进行纵向压缩处理,然后横向压缩工序,第二油缸76驱动第二推杆75,第二推杆75带动第二推板74将垃圾进行横向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垃圾由第二舱门5推送至第二收集舱3中,持续几次工作循环后,第二收集舱3中堆满了垃圾,这时第三油缸9上驱动第三推杆91,第三推杆91推动压缩舱7,同时,第四油缸10上驱动第四推杆 101,第四推杆推动推动压缩舱7,压缩舱7上升至第一收集舱1位置,压缩舱7继续压缩工序并将压缩后的垃圾由第一舱门4推送至第一收集舱 1中,重复几次工作循环后,第一收集舱1也堆满了垃圾,垃圾收集车将压缩后的垃圾运往垃圾处理站。
21.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