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平衡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3319发布日期:2022-03-05 01:3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平衡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扶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平衡端板。


背景技术:

2.自动扶梯由梯路和两旁的扶手组成;其主要部件有梯级、牵引链条及链轮、导轨系统、主传动系统、驱动主轴、梯路张紧装置、扶手系统、梳板、扶梯骨架和电气系统等;梯级在乘客入口处作水平运动,以后逐渐形成阶梯;在接近出口处阶梯逐渐消失,梯级再度作水平运动;这些运动都是由梯级主轮、辅轮分别沿不同的梯级导轨行走来实现的,且驱动主轴包括电动机、减速装置、制动器及中间传动环节等,电动机的转子铁芯是由若干个转子冲片压叠而成,再在其两端设置平衡端板压紧定型。
3.但现有的平衡端板通过圆螺母配合转子轴上的螺纹牙,对两侧的平衡端板进行端面顶紧,实现锁紧目的;然而,随着转子不同动作,圆螺母会逐渐松动,而使压紧作用失效,从而转子铁芯与平衡端板易松变形,影响转子动作,进而影响电机的效率。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平衡端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平衡端板,解决了现有的平衡端板锁紧结构较为简单,导致平衡端板容易松动影响电动机工作效率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平衡端板,包括驱动轴、固定环和平衡端板本体,所述驱动轴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转子铁芯,且所述驱动轴圆周侧壁套设有两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的平衡端板本体,所述平衡端板本体相反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结构相同的连接板;
7.两个所述平衡端板本体相反的一侧均设有结构相同且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增重装置,且所述驱动轴两端均螺纹套设有结构相同的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与同侧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固定装置。
8.优选的,所述增重装置包括螺纹槽、第一增重杆、第二增重杆和第三增重杆,两个所述平衡端板本体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的螺纹槽,且所述螺纹槽内均螺纹安装有第一增重杆,所述第一增重杆远离同侧所述螺纹槽一端均螺纹安装有结构相同的第二增重杆,且所述第二增重杆远离同组所述第一增重杆一端均螺纹安装有结构相同的第三增重杆。
9.优选的,所述第一增重杆、第二增重杆和第三增重杆靠近同侧所述平衡端板本体一端均呈螺纹杆状,且所述第一增重杆远离同侧所述平衡端板本体一端均开设有与同侧所述第二增重杆一端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二增重杆远离同侧所述第一增重杆一端均开设有与同侧所述第三增重杆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
10.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和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环靠近转子铁芯一端内壁均开设有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远离转子铁芯一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结构相同且
呈对称分布固定块,且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呈l型,两个所述连接板远离转子铁芯一侧均开设有与同侧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匹配的固定槽,且同组两个所述固定槽远离转子铁芯一侧与同侧所述固定块水平段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固定块圆周侧壁与固定槽内壁均安装有防滑垫。
11.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活动槽、弹簧和限位杆,且同组两个所述固定槽远离转子铁芯一侧内壁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结构相同的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远离转子铁芯一端与同侧所述活动槽相对的一侧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结构相同的弹簧,同侧两个所述固定块水平段均与同侧所述限位杆相匹配的限位槽。
12.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环均呈圆台状,且两个所述固定环内壁均开设有螺纹,且两个所述平衡端板本体位于转子铁芯两侧,所述驱动轴两端均开设有与同侧所述固定环相匹配的螺纹牙。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增重装置的设置,通过添加或减少第一增重杆、第二增重杆和第三增重杆的数量,起到调节两组平衡端板本体重量的作用,达到平衡转子铁芯的效果,防止转子铁芯运转时产生振动,产生噪音且降低驱动轴的损耗,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5.2、通过固定装置和限位结构的设置,驱动轴两端螺纹套设有固定环,起到初步固定两个平衡端板本体的作用,且通过固定块和固定槽卡合,达到进步固定平衡端板本体的效果,固定块表面和固定槽内壁安装有防滑垫,防止固定块与固定槽松动,且增大了固定块与固定槽之间的摩擦力,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且防止平衡端板本体与转子铁芯产生松动,使压紧作用失效,导致转子铁芯和平衡端板本体变形,影响电动机的使用效果,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6.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新颖,不仅设有增重装置,便于调节装置的平衡度,还设有固定装置和限位结构,起到固定锁紧平衡端板本体的作用,防止平衡端板本体与转子铁芯松动,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增重装置的爆炸图。
21.图中标号:1、驱动轴;2、固定环;3、平衡端板本体;4、转子铁芯;5、第一增重杆;6、第二增重杆;7、第三增重杆;8、连接板; 9、固定槽;10、固定块;11、限位杆;12、弹簧;13、活动槽;14、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平衡端板,包括驱动轴1、固定环2和平衡端板本
体3,驱动轴1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转子铁芯4,且驱动轴1圆周侧壁套设有两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的平衡端板本体3,平衡端板本体3相反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结构相同的连接板 8;
24.两个平衡端板本体3相反的一侧均设有结构相同且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增重装置,且驱动轴1两端均螺纹套设有结构相同的固定环2,两个固定环2与同侧连接板8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固定装置。
25.参照图2-4,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9和固定块10,两个固定环2 靠近转子铁芯4一端内壁均开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远离转子铁芯4 一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固定块10,且两个固定块10均呈l型,两个连接板8远离转子铁芯4一侧均开设有与同侧两个固定块10相匹配的固定槽9,且同组两个固定槽9远离转子铁芯4一侧与同侧固定块10水平段之间设有限位结构,固定块 10圆周侧壁与固定槽9内壁均安装有防滑垫。
26.限位结构包括活动槽13、弹簧12和限位杆11,且同组两个固定槽9远离转子铁芯4一侧内壁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活动槽13,活动槽13内均滑动安装有结构相同的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远离转子铁芯4一端与同侧活动槽13相对的一侧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结构相同的弹簧12,同侧两个固定块10水平段均与同侧限位杆11相匹配的限位槽。
27.两个固定环2均呈圆台状,且两个固定环2内壁均开设有螺纹,且两个平衡端板本体3位于转子铁芯4两侧,驱动轴1两端均开设有与同侧固定环2相匹配的螺纹牙。
28.该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将两个平衡端板本体3置于驱动轴1上,同时,工作人员将固定环2螺纹套设在驱动轴1上,驱动轴1上开设有与固定环2内螺纹相匹配的螺纹牙,便于限制固定环2移动的作用,且当固定环2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固定块10与固定槽9卡合,达到进一步固定平衡端板本体3的效果,同时固定块10水平段两侧均呈圆弧状,因此,固定块10向固定槽9内移动时,固定块10将限位杆 11推至同侧的活动槽13内,便于固定块10彻底进入固定槽9内,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且限位杆11在弹簧12的作用下雨限位槽卡合,达到进一步固定固定块10的效果,起到固定平衡端板本体3 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9.增重装置包括螺纹槽14、第一增重杆5、第二增重杆6和第三增重杆7,两个平衡端板本体3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的螺纹槽14,且螺纹槽14内均螺纹安装有第一增重杆5,第一增重杆5远离同侧螺纹槽14一端均螺纹安装有结构相同的第二增重杆6,且第二增重杆6远离同组第一增重杆5一端均螺纹安装有结构相同的第三增重杆7。
30.第一增重杆5、第二增重杆6和第三增重杆7靠近同侧平衡端板本体3一端均呈螺纹杆状,且第一增重杆5远离同侧平衡端板本体3 一端均开设有与同侧第二增重杆6一端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第二增重杆6远离同侧第一增重杆5一端均开设有与同侧第三增重杆7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当平衡端板本体3安装完毕后,进行测试时,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第一增重杆5、第二增重杆6和第三增重杆7数量,达到调节转子铁芯4平衡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