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吸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4910发布日期:2021-12-22 23:0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吸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搬运工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吸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人力搬运瓷砖或者玻璃板等需要使用双手将玻璃板的两侧抓紧再进行搬运,搬运过程较为困难和费力。
3.根据玻璃板表面光滑的特性,市场上出现了真空吸附式的辅助搬运设备,目前这种设备一般包括吸盘和抽真空泵,将吸盘贴合在玻璃板的表面上,启动电源,令真空泵将吸盘与玻璃板之间的空间抽至真空状态,在压强的作用下,玻璃板被“吸附”在该辅助搬运设备上,人们手持该辅助搬运设备即可对玻璃板进行搬运,搬运时更加方便省力。
4.目前真空吸附式的辅助搬运设备上还设置有用于泄压的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包括控制按钮、驱动杆、控制塞以及压缩弹簧组件,驱动杆滑动设置在设备主体内,控制按钮和控制塞设置在驱动杆的两端,压缩弹簧组件套设在驱动杆上;设备主体内沿垂直于吸盘吸附面的方向开设有一个泄压孔,泄压孔连通吸盘与玻璃板之间的密封空间,当泄压孔被堵住后吸盘与玻璃板之间形成密封,而控制塞的环形外侧壁与泄压孔的环形内壁贴合并挤压接触,用以将泄压孔封堵;驱动杆沿泄压孔的开口方向滑动设置,操作人员按压控制按钮使得驱动杆朝吸盘方向移动,控制塞脱离泄压孔,使得吸盘不在吸附玻璃板,而当操作人员松开控制按钮时,由于压缩弹簧组件产生使驱动杆朝远离吸盘移动的力,控制塞重新进入到泄压孔内,使设备工作使能够将玻璃板吸附住。
5.但是目前控制按钮的设计问题(控制按钮凸出于设备表面),操作人员在握持设备进行搬运时,很容易误触到控制按钮,而导致玻璃板与设备吸盘脱离,玻璃板落地砸碎,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误操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吸附搬运装置。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真空吸附搬运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真空吸附搬运装置,包括机座和吸盘,所述机座上开设有与吸盘和玻璃板之间的密封空间连通的泄压孔,所述机座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释放组件,所述释放组件包括驱动杆和密封塞、所述密封塞插接配合在泄压孔内,所述驱动杆沿泄压孔的开口方向设置,并且驱动杆的一端与密封塞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一控制组件、第二控制组件以及联动组件;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滑动设置在机座上;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滑动设置在机座上;所述联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按钮和驱动杆接触,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移动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驱动杆沿泄压孔的开口方向移动,使密封塞脱离泄压孔;所述第二控制按钮能够移动至指定位置使联动组件固定在机座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机构通过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来进行吸盘
与玻璃板的吸附与脱离,第一控制按钮移动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驱动杆沿泄压孔的开口方向移动,使密封塞脱离泄压孔;第二控制按钮能够移动至指定位置使联动组件固定在机座上,联动组件失去联动作用,若不先移除第二控制按钮的锁定状态第一控制按钮则失效,起到了良好的防误操作作用。
10.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转动杆和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穿设在转动杆侧壁上的两端之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位于转动杆的外侧并转动连接在机座内;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与转动杆的一端抵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杆远离密封塞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移动并带动转动杆的对应抵接端转动,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同时朝反向转动并带动驱动杆移动,使所述密封塞脱离泄压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组件通过按压第一控制按钮使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转动杆的另一端带动驱动杆移动并使密封塞离开泄压孔,从而达到对吸盘的泄压作用。
12.可选的,述第二控制按钮位于转动杆上和第一控制按钮抵接的一端的转动轨迹上,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朝向转动杆的一侧开设有沿移动方向排列的锁定槽与活动槽;当所述第二控制按钮移动至锁定槽与驱动杆对应时,锁定槽的槽底与转动杆接触,所述转动杆固定在机座上;当所述第二控制按钮移动至活动槽移动至活动槽与驱动杆对应时,转动杆与活动槽之间形成有供转动杆转动的间隙。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槽和活动槽起到锁定转动杆和解锁转动杆的作用,结构简单便可实现上述两种功能。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按钮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朝向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所述转动杆的端部位于弧形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的设置使得第一控制按钮与转动杆的抵接过程更加稳定,第一控制按钮不易于转动杆之间出现滑移的现象。
16.可选的,所述转动杆和驱动杆抵接的一端开设有抵接槽,所述驱动杆位于抵接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槽的设置使得驱动杆与转动杆的抵接过程更加稳定,驱动杆不易于转动杆之间出现滑移的现象。
18.可选的,所述驱动杆远离转动杆抵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驱动杆的一端与密封塞连接;所述释放组件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挤压弹簧和抵接套,所述抵接套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挤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杆和抵接套连接;所述机座上设置有抵接环,所述连接杆穿过抵接环内侧并且所述抵接套与抵接环的一端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组件的设置使得密封塞能够主动复位将泄压孔进行封堵。
20.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第二控制按钮的轴向插接配合于机座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起到导向作用,减少第二控制按钮出现偏移的情况而导致无法锁定。
22.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上还设置有沿第二控制按钮的轴向滑动设置在机座内的抵接块,当所述密封塞离开泄压孔后,所述抵接块与机座内壁抵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在挤压弹簧未被完全挤压前与机座内壁抵接,用
于保护挤压弹簧难以被过度受压而产生弹性疲劳。
24.可选的,所述机座内还设置有真空泵,所述机座内于真空泵和控制机构之间形成有隔离腔。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工作时产生不少热量,隔离腔起到一个良好的散热作用,避免设备内部温度局部过高。
26.可选的,所述机座上设置有把手,所述隔离腔位于把手内,所述把手上开设有连通隔离腔的连通孔。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通孔用于连接外界和隔离腔,起到进一步导热作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机座;11、把手;111、隔离腔;112、连通孔;12、真空泵;13、电池模块;14、插接座;15、抵接环;16、压力表;2、吸盘;31、驱动杆;311、连接杆;32、弹性组件;321、挤压弹簧;322、抵接套;33、密封塞;4、泄压孔;51、第一控制按钮;511、按压部;512、抵接部;52、转动杆;521、抵接槽;522、配合槽;53、铰接轴;61、第二控制按钮;611、锁定槽;612、活动槽;62、第二控制弹簧;7、导向块;8、抵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真空吸附搬运装置,参照图1、图2,包括机座1和吸盘2,机座1上设置有便于手持的把手11,机座1内设置有真空泵12、电池模块13以及控制机构,机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吸盘2与玻璃板之间的密封空间内的压力的压力表16。将吸盘2的吸附面贴在玻璃板上,吸盘2与玻璃板之间形成有密封空间,控制电池模块13使真空泵12工作,真空泵12将吸盘2与玻璃板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吸盘2与玻璃板吸附在一起,便于搬运;而控制组件则用于控制吸盘2与玻璃板分离。
36.参照图1、图2,把手11内部于真空泵12与控制机构之间形成有隔离腔111,隔离腔111起到散热作用,而把手11上还开设有若干连通隔离腔111的连通孔112,连通孔112使隔离腔111与外界连通,便于热量的散发。机座1内固定安装有插接座14,电池模块13沿垂直于吸盘2吸附面的方向插接配合于插接座14上并与插接座14电连接,使得电池模块13能够方便的从机座1上拆下。
37.参照图2、图3,控制机构包括释放组件、第一控制组件、第二控制组件和联动组件,释放组件直接控制吸盘2与玻璃板分离,第一控制组件直接驱动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带动控制释放组件工作,而第二控制组件直接控制第一控制组件工作,起到保险作用,减少工作人员误操作的情况。
38.参照图1,现规定沿垂直于吸盘2的吸附面方向,把手11远离吸盘2方向为上方,吸
盘2远离把手11方向为下方。
39.参照图3、图4,释放组件包括同轴的驱动杆31、弹性组件32以及密封塞33,密封塞33固定在驱动杆31的下端,驱动杆31沿上下放方向滑动设置在机座1上。机座1上开设有与吸盘2和玻璃板之间的密封空间连通的泄压孔4,泄压孔4的开口方向向下设置,密封塞33与泄压孔4插接配合,并且密封塞33的外圆周侧壁与泄压孔4的内圆周侧壁挤压接触,密封塞33起到了封堵作用。通过上下移动驱动杆31,能够实现封堵或者打开泄压孔4。
40.参照图3、图4,驱动杆31下端固定连接有同轴的连接杆311,连接杆311的下端与密封塞33固定连接,弹性组件32包括挤压弹簧321和抵接套322,抵接套322活动套设在连接杆311于密封塞33和驱动杆31之间,挤压弹簧321同样套设在连接杆311上,挤压弹簧321的两端分别与抵接套322和驱动杆31下端固定连接。机座1上于泄压孔4处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和泄压孔4同轴的抵接环15,抵接环15和抵接套322的上端抵接,使得驱动杆31在向下移动并使密封塞33脱离泄压孔4后,受到挤压弹簧321带来的方向作用力,密封塞33能够重新将泄压孔4封堵。
41.参照图3、图5,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按钮51,联动组件包括转动杆52和与驱动杆31垂直的铰接轴53,铰接轴53沿垂直方向固定穿设在转动杆52中间位置的侧壁上,并且铰接轴53的两端延伸至转动杆52的外侧,铰接轴5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机座1的内壁上。第一控制按钮51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在机座1上,第一控制按钮51设置在转动杆52的下方,第一控制按钮51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按压部511和抵接部512,抵接部512的上端开设有弧形槽,转动杆52的一端位于弧形槽内与抵接部512抵接,转动杆52的另一端开设有抵接槽521,驱动杆31的上端位于抵接槽521内与抵接槽521内壁抵接,当第一控制按钮51向上移动,转动杆52与第一控制按钮51抵接的一端向上转动,另一端向下转动并带动驱动杆31向下移动,使得密封塞33脱离泄压孔4。
42.参照图3、图5,第二控制组件位于转动杆52的上方,包括第同轴的第二控制按钮61和第二控制弹簧62,第二控制按钮61呈圆柱状并沿垂直于驱动杆31的轴向滑动设置在机座1上,第二控制弹簧62设置在第二控制按钮61远离被按压的一端,第二控制弹簧62相对于和第二控制按钮61连接的一端与机座1内壁抵接,第二控制弹簧62起到复位作用。第二控制按钮61位于转动杆52上和第一控制按钮51抵接的一端的转动轨迹上,第二控制按钮61的下侧分别沿轴向开设有连通的锁定槽611与活动槽612,锁定槽611槽底深度小于活动槽612槽底的深度。转动杆52的上侧还开设有配合槽522,沿轴向朝一侧移动第二控制按钮61至锁定槽611与配合槽522对应,锁定槽611槽底和配合槽522槽底抵接,转动杆52固定在机座1上无法转动,起到锁定作用,继续移动第二控制按钮61使活动槽612与配合槽522对应,活动槽612槽底与配合槽522槽底之间形成有供转动杆52转动的间隙,转动杆52能够转动并控制驱动杆31。
43.参照图3、图5,第二控制按钮61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块7,导向块7沿第二控制按钮61的轴向插接配合于机座1内,起到导向纠偏作用。第二控制按钮61上还固定连接有沿第二控制按钮61的轴向滑动设置在机座1内的抵接块8,当密封塞33离开泄压孔4后,抵接块8与机座1内壁抵接,使得第二控制弹簧62不会被过度压缩。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