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热装置及自热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2504发布日期:2022-04-02 05:33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热装置及自热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自热功能的自热装置。
2.本发明涉及一种罐子,尤其是一种具有自热功能的自热罐。


背景技术:

3.目前,市面上出现各种带有自热功能的饮料瓶或罐头,这些自热产品能快速加热饮料或食品,早期如2002年8月28日公开的,专利号为 zl01108742.0的“自带加热器的食品罐头包装”,它的主要功能是靠罐头自身连接的加热器将食品加热,实现了吃、喝热食品的功能,但是该产品的加热需要用火,既不方便也不安全。随着技术改进,2007年1月10日公开的,专利号为zl200520115899.8的“一种自热饮料瓶”,将发生化学放热反应的内胆设置于瓶体内腔中,并向上延伸,提高热量传递速度,但是该产品的结构设置,会导致所能加热的空间受到压缩,大幅减小了盛装饮料或食品的容量。除此之外,现有的自热容器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如何保证运输或携带过程中安全性的问题,如何提高盛装饮料或食品的容量,以及如何保证加热过程的安全加热问题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保证运输和携带过程安全性的自热装置。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热装置,包括罐本体,该罐本体包括上罐体和下罐体,上罐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下罐体内部设有加热腔,下罐体上开设有与上罐体下端开口对接的罐开口,下罐体通过罐开口套设于上罐体下端开口处,并与上罐体形成周向转动配合;
6.罐本体的上部或中部设有储液腔;
7.下罐体的内壁处凸设有支撑台,该支撑台位于储液腔下方,支撑台上设有沿罐本体周向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该导向斜面上相对低处为起始位置,导向斜面上的相对高处为刺破位置;
8.支撑台处还架设有可沿导向斜面移动的破口单元,该破口单元位于储液腔的下方,该破口单元的上部凸设有用于刺破储液腔的尖刺部;
9.下罐体的加热腔内安置有加热单元;
10.罐本体上设有与加热腔相连通的排气孔;
11.所述破口单元与上罐体之间设有用于引导破口单元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导轨机构。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储液腔内储存有水,架设于支撑台上的破口单元受导轨机构限制且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通过转动下罐体,破口单元在导向斜面上由低处向高处移动,由于破口单元在导轨机构的限制下,只能在竖直方向运动,因此该破口单元受导向斜面的作用由下向上运动,而破口单元上的尖刺部刺破储液腔,使得储液腔内的液体流出,液体浸泡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为内存储有化学剂的加热包,而加热单元内的化学物质与液体
接触后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发热,进而对受热罐体进行加热。其中,排气孔用于防止下罐体的加热腔压力过高,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本发明在运输和携带过程中,只要不转动下罐体,就不会使得破口单元上升,也就不会刺破储液腔,这样就能保证运输和携带过程的安全。
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凸设于上罐体内表面的限位块,及开设于破口单元上、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槽,该限位块插入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和限位槽组成的导轨机构,可以用于控制破口单元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运动,同时阻止破口单元绕下罐体周向转动,而且在导向斜面的配合下,破口单元只有上升足够大的高度后,才能移动到刺破位置,进而刺破储液腔,因此能有效避免因为误转动导致的储液腔被刺破。
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的刺破位置处凸设有第一阻挡块,破口单元上凸设有与第一阻挡块相配合的第二阻挡块;所述限位槽的最低位置设有供限位块退出的下开口,限位块可通过下开口退出限位槽、以解除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导轨机构配合,当破口单元处于刺破位置时,该限位块退出限位槽的下开口。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使得破口单元在导向斜面上滑动,破口单元从起始位置滑移到刺破位置的过程,即破口单元从低处上升至高处,此时尖刺部刺破位于上方的储液腔,从而让储液腔内的液体顺利流出。下罐体转动时,破口单元会随之一起转动,并在导向斜面上由低处滑移至高处,当破口单元移动至刺破位置时,破口单元上限位块退出限位槽,从而解除破口单元的周向限制,此时支撑台处第一阻挡块因下罐体转动而移动至第二阻挡块,紧接着第一阻挡块顶靠并推动第二阻挡块一起转动,而破口单元因为已经解除了导向机构配合,故破口单元会一起发生转动,则破口单元上的尖刺部会随之划破储液腔,进而使得储液腔上的破口更大,快速增大储液腔的出液量,使得发热反应能最大化。
1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凸设于破口单元上的限位块,及架设于上罐体内表面上、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槽,该限位块插入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机构的其他结构设置方式,保证能顺利,实现破口单元能在导向斜面上滑动,破口单元从起始位置滑移到刺破位置的过程,即破口单元从低处上升至高处,此时尖刺部刺破位于上方的储液腔,从而让储液腔内的液体顺利流出。
1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的刺破位置处凸设有第一阻挡块,破口单元上凸设有与第一阻挡块相配合的第二阻挡块;
20.所述限位槽的最高位置设有供限位块退出的上开口,限位块可通过上开口退出限位槽、以解除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导轨机构配合,当破口单元处于刺破位置时,该限位块退出限位槽的上开口。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样使得破口单元在导向斜面上滑移,从而在刺破位置脱离导轨机构的限制,随着破口单元一起转动,使得破口单元上的尖刺部也随之划开储液腔表面,使得储液腔上打开更大的缺口,快速增大储液腔的出液量,使得发热反应能最大化。
2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斜面为向上隆起的圆弧面。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向上隆起的圆弧面能加快破口单元在导向斜面上滑移时上升的速度,使得下罐体转动角度不变的情况下,破口单元能快速靠近储液腔,提高破口的速度。
2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斜面包括沿顺时针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斜面、及沿逆时
针方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斜面,第一导向斜面的起始位置和第二导向斜面的起始位置相重合。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低位置的起始位置处于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之间,破口单元架设于两导向斜面,无论破口单元往左边还是往右边移动,都能实现破口单元的上升,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2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或第二导向斜面均为向上隆起的圆弧面。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向上隆起的圆弧面能加快破口单元在导向斜面上滑移时上升的速度,使得下罐体转动角度不变的情况下,破口单元能快速靠近储液腔,提高破口的速度。
28.进一步设置为:上罐体的内壁处凸设有自上向下延伸、且环绕上罐体周向设置的储液挡边,该储液挡边与上罐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储水空间,该储水空间的下方设有朝向破口单元的方向设有出液口,该出液口的表面覆盖有供尖刺部刺破用的保护膜;其中储液挡边、上罐体内表面和保护膜围绕形成所述的储液腔。
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储液挡边,使得储液挡边、上罐体内表面和保护膜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即储液腔。该储液腔位于尖刺部的上方,从而保证破口单元上尖刺部可以准确且顺利地刺破储液腔上保护膜,保证破口操作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储液挡边是环绕上罐体周向设置,从而形成了一道防护屏障,如果整体翻到了,下罐体内的液体也会被储液挡边阻挡,防止高温或强碱液体从下罐体的加热腔内流出,造成安全隐患。
3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孔开设于上罐体的上部,所述储液挡边表面设有向下凹陷、且用于连接排气孔和加热腔的排气通道。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液腔的底部周缘与凸台表面形成密封配合,因此当罐体打翻后,储液腔阻挡了液体到排气孔的必经之路,则液体只有漫过储液腔后才能抵达排气孔,而实际工作状态下,储液腔和加热包反应后是不会有太多剩余,因此在储液腔和凸台间的密封配合下,也就不容易造成液体的流出。其中,至于如何实现储液腔和凸台表面之间的密封配合,可以采用胶水固定,或者通过外力挤压的硬密封。该硬密封配合,具体是通过上罐体插入下罐体内的尺寸配合,保证储液腔被上罐体的局部表面抵压在该凸台上,进而保证储液腔的相对固定,保证破口单元在划破储液腔时更加顺利。
3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罐体上靠近开口的内壁处凸设有沿下罐体周向设置的环形凸起,上罐体的外周壁处开设有供环形凸起卡设用的环形凹槽;或者,上罐体的外周壁处凸设有沿上罐体周向设置的环形凸起,下罐体上靠近开口的内壁处开设有供环形凸起卡设用的环形凹槽。
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的相互配合,使得下罐体能套设于上罐体的下段,且下罐体和上罐体之间实现周向自由转动,及轴向的限位配合,工艺上简单方便,使用上简单安全。其中下罐体可以由塑料制成,装配前通过加热实现下罐体开口处的软化,从而方便下罐体环形凸起或环形凹槽顺利套设于上罐体的环形凹槽或环形凸起处,待温度下降后,下罐体变硬并且失去弹性,则下罐体就无法从上罐体上退出了。
3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罐体的表面凸设有覆盖下罐体表面的隔热片。
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热腔设置于下罐体上,为了方便握持,避免烫手,因此在下罐体表面设置隔热片。
3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片沿下罐体周向和/或径向排列。
3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统一排列方向,保证散热更加稳定、快速。
3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保证运输和携带过程安全性的自热罐。
39.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热罐,采用前述的自热罐,该自热罐还包括受热罐体,该受热罐体架设于所述上罐体的上端开口处。
4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了方便食品或饮料的加热,则在上罐体的上端开口处架设受热罐体,受热罐体内盛放食品或饮料,可以实现对食品或饮料的快速加热。
附图说明
4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破口套环处于起始位置。
4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下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下罐体的剖视图。
4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破口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4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破口套环的俯视图。
4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上罐体的剖视图。
4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上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4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下罐体、刺破单元、连接杆和限位块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51.实施例一: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罐本体,该罐本体包括上罐体11和下罐体12,上罐体1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下罐体12内部设有加热腔121,下罐体12上开设有与上罐体11下端开口对接的罐开口,下罐体12通过罐开口套设于上罐体11下端开口处,并与上罐体11形成周向转动、且轴向限位配合。上罐体11的内壁处凸设有自上向下延伸、且环绕上罐体11周向设置的储液挡边111,该储液挡边111与上罐体11 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储水空间2(即一个封闭的储水腔室),该储水空间2 的下方设有朝向破口单元的方向设有出液口21,该出液口21的表面覆盖有供尖刺部刺破用的保护膜22;其中储液挡边111、上罐体11内表面和保护膜22围绕形成所述的储液腔。下罐体12的内壁处凸设有支撑台122,该支撑台122位于上罐体11下端开口的下方,支撑台122上设有沿下罐体12周向、且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4,该导向斜面4上相对低处为起始位置411,导向斜面4上的相对高处为刺破位置412。导向斜面4包括沿顺时针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斜面421、及沿逆时针方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斜面 422,第一导向斜面421和第二导向斜面422均为向上隆起的圆弧面。第一导向斜面421的起始位置411和第二导向斜面422的起始位置411相重合。最低位置的起始位置411处于第一导向斜面421和第二导向斜面422 之间,破口单元架设于两导向斜面,无论破口单元往左边还是往右边移动,都能实现破口单元的上升,方便使用者的操作。如图所示,导向斜面4有 5组,5组导向斜面4首尾依次相连、且环绕下罐体12内周壁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中5组导向斜面4平均设置。其中,每个导向斜面4 都由对应的第一导向斜面421和第二导向斜
面422组成。
52.本实施例中,破口单元位于储液腔的下方,该破口单元为中心开口的破口套环3,该破口套环3架设于支撑台122上,且破口套环3上端面开设有用于刺破保护膜22的尖刺部31。破口套环3的周壁上凸设有用于架设于导向斜面4上的导向块32,该导向块32的数量为5个,且各导向块 32环绕破口套环3周向等分布置。静止状态下,在重力作用下,导向块 32处于第一导向斜面421和第二导向斜面422中间的起始位置411。
53.在下罐体12的加热腔121底部还安置有加热包(未画出),加热包安置于下罐体12的底部。同时上罐体11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孔112,排气孔 112靠近上罐体11的上端开口处,储液挡边111表面设有向下凹陷、且用于连接排气孔112和加热腔121的排气通道13。
54.在破口套环3与上罐体1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破口套环3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导轨机构,破口套环3在导轨机构的作用下只做升降移动,而无法绕罐本体周向转动。如图9所示,导轨机构包括凸设于上罐体11内表面的限位块113,及开设于破口套环3中心开口内侧、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槽33,该限位块113插入限位槽33内、且与限位槽33滑动配合。当然,其中限位块113和限位槽33的位置可以互换,即限位块113凸设于破口套环3,而限位槽33开设于上罐体11内表面上。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13是通过一根连接杆5实现与限位槽33的配合,此处,连接杆5一端与储液挡边111固定,另一端向下延伸至限位槽33所在位置、以供限位块113固定安装。这样安装不仅合理利用了内部空间,而且能有效避开刺破单元的工作路径。
55.本实施例中,支撑台122的刺破位置412处凸设有第一阻挡块431,破口套环3上凸设有与第一阻挡块431相配合的第二阻挡块(本实施例即导向块32)。限位槽33的最低位置设有供限位块113退出的下开口331,限位块113可通过下开口331退出限位槽33、以解除限位块113与限位槽 33之间的导轨机构配合。当破口套环3处于刺破位置412时,该限位块 113退出限位槽33的下开口331。该结构使得破口套环3在导向斜面4上滑移,从而在刺破位置412脱离导轨机构的限制,随着破口套环3一起转动,使得破口套环3上的尖刺部31也随之划开保护膜22表面,使得储水空间2上打开更大的缺口,快速增大储水空间2的出液量,使得发热反应能最大化。
56.本实施例中,如图2、3、4所示,下罐体12的内壁处还凸设有环绕下罐体12周向设置的凸台14,储水空间2的底部周缘架设于该凸台14 上,从而使得储水空间2在下罐体12内的稳定,同时通过上罐体11插入下罐体12内的尺寸配合,可以保证储水空间2被上罐体11的局部表面抵压在凸台14上部,使得储水空间2和凸台14间紧紧抵靠,进而保证储水空间2保持相对固定,以使破口套环3在划破储水空间2时更加顺利。其中,储水空间2和凸台14都是环绕下罐体12内侧的周向360度设置,因此当储水空间2底部周缘抵压在凸台14表面的时候,可以在下罐体12内侧形成360度的密封挡水屏障,从而避免多余液体抵达排气孔112。除了本实施例中储水空间2底部抵压凸台14表面实现硬密封配合外,还可以通过密封胶水来实现储水空间2和凸台14间的密封配合,以及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来实现彼此密封,此处不做赘述。
57.本实施例中,下罐体12上靠近开口的内壁处凸设有沿下罐体12周向设置的环形凸起123,上罐体11的外周壁处开设有供环形凸起123卡设用的环形凹槽114。其中下罐体12为塑料材料制成,装配前通过加热实现下罐体12开口处的软化,从而方便下罐体12环形凸起
123顺利套设于上罐体11的环形凹槽114处,待温度下降后,下罐体12变硬并且失去弹性,则下罐体12就无法从上罐体11上退出了。当然,下罐体12和上罐体11 间的转动配合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即上罐体11的外周壁处凸设有沿上罐体11周向设置的环形凸起,下罐体12上靠近开口的内壁处开设有供环形凸起卡设用的环形凹槽。
58.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为一种自热罐,该自热罐包括实施例一提及的自热装置,及安装于该自热装置上方的受热罐体(未画出),该受热罐体架设于自热装置中上罐体11的上端开口处。受热罐体与自热装置的关系,可以固定,也可以可拆卸。
59.实际使用时,受热罐体内盛放食品或饮料,然后将受热罐体放置于上罐体的上端开口处。通过旋转上罐体11和下罐体12,使得刺破位置412 刺破储水空间2封口的薄膜,然后液体流出并与下罐体12内预先储存的加热包反应并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对食品或饮料的快速加热。该装置非常适合外出旅游,或者在野外探险越野的时候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