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灌装封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3466发布日期:2022-03-16 15:3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灌装封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眼液灌装封尾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管灌装封尾装置。


背景技术:

2.灌装封尾机可将各种糊状、膏状、粘度流体以及液体等物料顺利准确地注入至软管中,并完成管内热风加热、封尾等操作。因此,灌装封尾机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大管径塑管、复合管的灌装封尾加工。
3.在滴眼液的生产中,现有软管灌装封尾装置在对软管灌装完成后,容易出现软管封尾失误的情况,这会导致内部储存的流体流入软管,造成大规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灌装封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软管灌装封尾装置容易出现封尾失误,造成大规模污染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管灌装封尾装置,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靠近所述转动盘竖直中心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靠近转动盘竖直中心线的一侧安置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内侧表面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滴眼液软管,所述滴眼液软管的顶部外侧安置有注液座,且所述注液座的底部外侧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座的左右两侧安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滴眼液软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靠近滴眼液软管一侧连接有封尾座,所述转动盘外侧四周开设有检测槽,且所述转动盘的左部外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转动盘的后侧底部安置有第一滑板,所述转动盘的右侧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板。
6.优选的,所述转动盘与所述电机之间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气缸之间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夹持座与所述防滑垫之间粘合连接,且所述防滑垫的外表面与所述滴眼液软管的外表面相贴合。
8.优选的,所述滴眼液软管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注液口的竖直中心线相互重合,且所述注液口与所述注液座之间相互连通。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注液座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呈垂直状分布。
10.优选的,所述封尾座沿所述滴眼液软管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且所述封尾座共设置有两个。
11.优选的,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四周安置有限位座,且所述限位座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转动盘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限位装置。
12.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安置座、液压缸、推板和卡板,所述安置座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所述液压缸,且所述液压缸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所述推板,所述推板的顶部外侧安置
有所述卡板。
13.优选的,所述卡板与所述推板之间一体化连接,且所述卡板与所述连通槽之间呈卡合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管灌装封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盘进行转动,能使夹持座带动滴眼液软管移动至固定座一侧,而后通过电机进行工作,能使第一气缸带动夹持座进行转动,这使得滴眼液软管能向检测槽一侧进行旋转,并进行倒向放置,而后第一气缸继续工作,使夹持座对滴眼液软管进行挤压,通过摄像头的拍摄,能对挤压滴眼液软管后开口处是否有滴眼液溢出来判断滴眼液软管是否封尾失误。
16.2、本实用新型转动盘能带动滴眼液软管移动至第一滑板顶部,第一滑板能对不合格品进行运输,若滴眼液软管检测不合格,则夹持座会松开滴眼液软管,使滴眼液软管落入第一滑板上,使第一滑板对滴眼液软管进行运输,若滴眼液软管检测合格,则转动盘能带动滴眼液软管移动至第二滑板的顶部,使第二滑板对滴眼液软管进行运输,这使得设备能在正常运作过程中对检测完成的滴眼液软管进行分类,这能避免检测完成的滴眼液软管发生混淆。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缸进行工作,能使推板带动卡板进行上移,这使得卡板能卡入转动盘内侧的连通槽内,而连通槽外侧的限位座能与卡板进行贴合,这使得卡板的卡合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通过卡板的卡合,能有效避免转动盘在暂停旋转的过程中因外界因素发生位移,对滴眼液软管的注液、封尾、检测造成影响,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加工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软管灌装封尾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软管灌装封尾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转动盘;2、电机;3、第一气缸;4、夹持座;5、防滑垫;6、滴眼液软管;7、注液座;8、注液口;9、支撑板;10、第二气缸;11、封尾座;12、检测槽;13、固定座;14、摄像头;15、第一滑板;16、第二滑板;17、限位座;18、连通槽;19、限位装置;1901、安置座;1902、液压缸;1903、推板;1904、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软管灌装封尾装置,该软管灌装封尾
装置包括转动盘1、电机2、第一气缸3、夹持座4、防滑垫5、滴眼液软管6、注液座7、支撑板9、第二气缸10和封尾座11,
27.转动盘1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电机2,且电机2靠近转动盘1的竖直中心线一侧连接有第一气缸3,第一气缸3靠近转动盘1竖直中心线的一侧安置有夹持座4,夹持座4的内侧表面连接有防滑垫5,滴眼液软管6设置于防滑垫5的内侧表面,滴眼液软管6的顶部外侧安置有注液座7,且注液座7的底部外侧设置有注液口8,注液座7的左右两侧安置有支撑板9,且支撑板9靠近滴眼液软管6软管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的靠近滴眼液软管6一侧连接有封尾座11,转动盘1外侧四周开设有检测槽12,且转动盘1的左部外侧设置有固定座13,且固定座13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摄像头14。
28.由此,将需要加工的滴眼液软管6安置在两夹持座4的内侧后,通过第一气缸3进行工作,能使夹持座4向滴眼液软管6一侧进行移动,这使得夹持座4能贴合在滴眼液软管6外侧,夹持座4的内壁表面连接有橡胶材质的防滑垫5,这能提升夹持座4对滴眼液软管6的夹持稳定性,注液座7能通过顶部安置的升降装置进行下移,这能使注液口8移动至滴眼液软管6的内侧,从而能使设备对滴眼液软管6内部注入滴眼液,滴眼液注入完成后,注液座7会带动注液口8进行上移,这时注液座7两侧的封尾座11能移动至滴眼液软管6的开口处,封尾座11能通过支撑板9固定在注液座7的外部两侧,这使得封尾座11能通过注液座7对滴眼液软管6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第二气缸10进行工作,能使封尾座11向滴眼液软管6的开口处进行移动,并对滴眼液软管6开口处进行夹持,封尾座11内部设置有加温元件,通过加温元件的加热,能使封尾座11的温度上升,而上升温度的封尾座11与塑料材质的滴眼液软管6接触后,能对滴眼液软管6进行密封封尾,封尾结束后,通过转动盘1进行转动,能使夹持座4带动滴眼液软管6移动至固定座13一侧,而后通过电机2进行工作,能使第一气缸3带动夹持座4进行转动,这使得滴眼液软管6能向检测槽12一侧进行旋转,并进行倒向放置,而后第一气缸3继续工作,使夹持座4对滴眼液软管6进行挤压,通过摄像头14的拍摄,能对挤压滴眼液软管6后开口处是否有滴眼液溢出来判断滴眼液软管6是否封尾失误,这能避免封尾失误的滴眼液软管6内的滴眼液在后续工步中溢出,对其他滴眼液软管6造成污染的情况发生。
29.请参阅图1、2所示,转动盘1的后侧底部安置有第一滑板15,且转动盘1的右侧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板16,检测完成后,转动盘1继续进行转动,这使得转动盘1能带动滴眼液软管6移动至第一滑板15顶部,第一滑板15能对不合格品进行运输,若滴眼液软管6检测不合格,则夹持座4会松开滴眼液软管6,使滴眼液软管6落入第一滑板15上,使第一滑板15对滴眼液软管6进行运输,若滴眼液软管6检测合格,则转动盘1能带动滴眼液软管6移动至第二滑板16的顶部,使第二滑板16对滴眼液软管6进行运输,这使得设备能在正常运作过程中对检测完成的滴眼液软管6进行分类,这能避免检测完成的滴眼液软管6发生混淆。
30.请参阅图1、图4和图5所示,转动盘1的顶部四周安置有限位座17,且限位座17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18,转动盘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限位装置19。
31.其中,请参阅图4、5所示,限位装置19包括安置座1901、液压缸1902、推板1903和卡板1904,安置座1901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液压缸1902,且液压缸1902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推板1903,推板1903的顶部外侧安置有卡板1904,卡板1904与推板1903之间为一体化,且卡板1904与连通槽18之间呈卡合连接。
32.由此,转动盘1在转动暂停后,通过安置座1901顶部的液压缸1902进行工作,能使
推板1903带动卡板1904进行上移,这使得卡板1904能卡入转动盘1内侧的连通槽18内,而连通槽18外侧的限位座17能与卡板1904进行贴合,这使得卡板1904的卡合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通过卡板1904的卡合,能有效避免转动盘1在暂停旋转的过程中因外界因素发生位移,对滴眼液软管6的注液、封尾、检测造成影响,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加工稳定性。
33.工作过程:该软管灌装封尾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需要加工的滴眼液软管6安置在两夹持座4的内侧后,通过第一气缸3进行工作,能使夹持座4向滴眼液软管6一侧进行移动,这使得夹持座4能贴合在滴眼液软管6外侧,夹持座4的内壁表面连接有橡胶材质的防滑垫5,这能提升夹持座4对滴眼液软管6的夹持稳定性;
34.然后,注液座7能通过顶部安置的升降装置进行下移,这能使注液口8移动至滴眼液软管6的内侧,从而能使设备对滴眼液软管6内部注入滴眼液,滴眼液注入完成后,注液座7会带动注液口8进行上移,这时注液座7两侧的封尾座11能移动至滴眼液软管6的开口处,封尾座11能通过支撑板9固定在注液座7的外部两侧,这使得封尾座11能通过注液座7对滴眼液软管6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第二气缸10进行工作,能使封尾座11向滴眼液软管6的开口处进行移动,并对滴眼液软管6开口处进行夹持,封尾座11内部设置有加温元件,通过加温元件的加热,能使封尾座11的温度上升,而上升温度的封尾座11与塑料材质的滴眼液软管6接触后,能对滴眼液软管6进行密封封尾;
35.接着,在封尾结束后,通过转动盘1进行转动,能使夹持座4带动滴眼液软管6移动至固定座13一侧,而后通过电机2进行工作,能使第一气缸3带动夹持座4进行转动,这使得滴眼液软管6能向检测槽12一侧进行旋转,并进行倒向放置,而后第一气缸3继续工作,使夹持座4对滴眼液软管6进行挤压,通过摄像头14的拍摄,能对挤压滴眼液软管6后开口处是否有滴眼液溢出来判断滴眼液软管6是否封尾失误,这能避免封尾失误的滴眼液软管6内的滴眼液在后续工步中溢出,对其他滴眼液软管6造成污染的情况发生;
36.随后,检测完成后,转动盘1继续进行转动,这使得转动盘1能带动滴眼液软管6移动至第一滑板15顶部,第一滑板15能对不合格品进行运输,若滴眼液软管6检测不合格,则夹持座4会松开滴眼液软管6,使滴眼液软管6落入第一滑板15上,使第一滑板15对滴眼液软管6进行运输,若滴眼液软管6检测合格,则转动盘1能带动滴眼液软管6移动至第二滑板16的顶部,使第二滑板16对滴眼液软管6进行运输,这使得设备能在正常运作过程中对检测完成的滴眼液软管6进行分类,这能避免检测完成的滴眼液软管6发生混淆;
37.最后,转动盘1在转动暂停后,通过安置座1901顶部的液压缸1902进行工作,能使推板1903带动卡板1904进行上移,这使得卡板1904能卡入转动盘1内侧的连通槽18内,而连通槽18外侧的限位座17能与卡板1904进行贴合,这使得卡板1904的卡合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通过卡板1904的卡合,能有效避免转动盘1在暂停旋转的过程中因外界因素发生位移,对滴眼液软管6的注液、封尾、检测造成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