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复卷机的放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2438发布日期:2023-01-04 07:1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割复卷机的放卷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复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切割复卷机的放卷机构。


背景技术:

2.切割复卷机又名切割复卷机,一般用于云母带、纸张、薄膜的复卷分切,起到一切为二的作用,常用于将宽幅的卷材分切,更为后续的再次分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按其工作流程依次可分为放卷机构、分切机构和复卷机构三个主要的部分,目前切割复卷机的放卷机构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放卷机构其高度通常都是固定的,在往放卷机构上放卷料的时候往往需要人工借助堆高车或叉车进行辅助上卷,上卷速度慢工作效率低,2、放卷机构中的放卷轴一般采用气胀轴,当要上卷时,需要把气胀轴拿下来,穿到卷料的纸筒中,再将气胀轴连同卷料一同放上放卷机构上,其操作繁琐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切割复卷机的放卷机构,通过机架上设置有气缸,气缸活动连接翻转架,翻转架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与第二夹紧装置,当放卷机构需要上卷时,控制气缸使翻转架向下翻转,第一夹紧装置与第二夹紧装置夹紧卷料,再控制气缸使翻转架向上翻转,完成上卷工序,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减少劳动力,还加快了上卷速度。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切割复卷机的放卷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翻转架,所述机架连接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铰接在所述翻转架上,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与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一磁粉制动器,所述第一磁粉制动器连接有第一无轴夹头,所述第二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二磁粉制动器,所述第二磁粉制动器连接有第二无轴夹头,所述第一无轴夹头与所述第二无轴夹头相对设置。
6.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磁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一磁粉制动器上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滑座后端面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中间设置有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座,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滑座连接。
7.优选地,所述翻转架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在所述翻转架上。
8.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磁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磁粉制动器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滑座后端面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中间设置有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座,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座与所述第二滑座连接。
9.优选地,所述翻转架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在所述翻转架上。
10.优选地,所述翻转架设置有平整调节辊,所述平整调节辊转动连接在第三滑座与第四滑座,所述第三滑座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四滑座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11.优选地,所述翻转架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扣,所述第一固定扣与所述机架通过第一插销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扣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扣,所述第二固定扣与所述活塞杆通过第二插销活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活动连接翻转架,翻转架上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与第二夹紧装置,翻转架通过液压油缸伸缩实现翻转架向下翻转与向上翻转,从而带动第一夹紧装置与第二夹紧装置的翻转,解决切割复卷机需要借助辅助工具上卷的问题,第一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二电机,通过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可以调节第一无轴夹头与第二无轴夹头之间的距离,然后控制液压油缸把翻转架向下翻转到卷料的纸筒位置,再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调节第一无轴夹头与第二无轴夹头相对向卷料的纸筒方向移动,使第一无轴夹头与第二无轴夹头伸入纸筒中夹紧纸筒,然后控制液压油缸把翻转架向上翻转带动卷料升高到其工作位置,即可完成上卷工序,使用第一无轴夹头与第二无轴夹头对卷料进行夹紧,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减少劳动力,还加快了上卷速度。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切割复卷机总体图;
15.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切割复卷机剖面图;
16.图3是本实施例所述放卷机构正视图;
17.图4是本实施例所述放卷机构后视图。
18.图中:1-机架,2-翻转架,3-第一导轨,4-第二导轨,5-第一滑座,6-第一固定板,7-第一磁粉制动器,8-第一无轴夹头,9-第一散热风扇,10-第二滑座,11-第二固定板,12-第二磁粉制动器,13-第二无轴夹头,14-平整调节辊,15-第二散热风扇,16-第三滑座,17-第三滑块,18-第一滑块,19-第二滑块,20-第四滑座,21-第四滑块,22-第一固定扣,23-第一插销,24-液压油缸,25-活塞杆,26-第二固定扣,27-第二插销,28-第一电机,29-第一丝杆,30-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座,31-第二电机,32-第二丝杆,33-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如图1所示,一种切割复卷机的放卷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翻转架2,机架1连接有液压油缸24,液压油缸24设置有活塞杆25,活塞杆25的端部铰接在翻转架2上,翻转架2上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与第二夹紧装置,第一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一磁粉制动器
7,第一磁粉制动器7连接有第一无轴夹头8,第二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二磁粉制动器12,第二磁粉制动器12连接有第二无轴夹头13,第一无轴夹头8与第二无轴夹头13相对设置,需要放卷的卷料是夹持在第一无轴夹头8与第二无轴夹头13之间,翻转架2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扣22,第一固定扣22与机架1通过第一插销23活动连接,第一固定扣22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扣26,第二固定扣26与活塞杆25通过第二插销27活动连接,翻转架2设置有平整调节辊14,平整调节辊14转动连接有第三滑座16与第四滑座20,第三滑座16设置有第三滑块17,第三滑块17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3上,第四滑座20设置有第四滑块21,第四滑块21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4上;第一磁粉制动器7以及第二磁粉制动器12的设置,能降低在放卷时第一无轴夹头8以及第二无轴夹头13的转动惯性,达到控制放卷速度、张力平衡稳定的作用,令卷料不容易发生松弛。
21.第一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一滑座5,第一滑座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6与第一磁粉制动器7连接,第一磁粉制动器7上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扇9,第一滑座5后端面设置有第一滑块18,第一滑块18中间设置有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座30,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座30与第一滑座5连接,翻转架2设置有第一电机28,第一电机28连接有第一丝杆29,第一丝杆29与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座30转动连接,第一滑块18滑动连接有第一导轨3,第一导轨3连接在翻转架2上,当第一电机28启动时,第一电机28转动带动第一丝杆29转动,第一丝杆29转动带动第一丝杆螺母座30在第一丝杆29上移动,第一丝杆螺母固定座30带动第一滑座5在第一导轨3上移动,第一滑座5移动带动第一磁粉制动器7与第一无轴夹头8移动,第一电机28的正反转可以控制第一滑座5在第一导轨3上左右移动,从而使第一无轴夹头8可以左右移动来调节距离,第二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二滑座10,第二滑座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1与第二磁粉制动器12连接,第二磁粉制动器12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15,第二滑座10后端面设置有第二滑块19,第二滑块19中间设置有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座33,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座33与第二滑座10连接,翻转架2设置有第二电机31,第二电机31连接有第二丝杆32,第二丝杆32与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座33转动连接,第二滑块19滑动连接有第二导轨4,第二导轨4连接在翻转架2上,第二夹紧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夹紧装置一样,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8与第二电机31,可以调节第一无轴夹头8与第二无轴夹头13在第一导轨3与第二导轨4上左右移动,夹紧卷料,操作简单,节省工作时间,
2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架1上设置有液压油缸24,液压油缸24活动连接翻转架2,翻转架2上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与第二夹紧装置,翻转架2通过液压油缸24伸缩带动活塞杆25伸缩实现翻转架2向下翻转与向上翻转,从而带动第一夹紧装置与第二夹紧装置翻转,在上料时,可驱动翻转架2向下翻转,令第一无轴夹头8与第二无轴夹头13高度降低,便于卷料安装到第一无轴夹头8与第二无轴夹头13之间,当安装完毕卷料后,再驱动翻转架2向上翻转,解决切割复卷机需要借助辅助工具上卷的问题,第一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一电机28,第二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二电机31,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8与第二电机31,可以调节第一无轴夹头8与第二无轴夹头13之间的距离,然后控制液压油缸24把翻转架2向下翻转到卷料的纸筒位置,再控制第一电机28与第二电机31调节第一无轴夹头8与第二无轴夹头13相对向卷料的纸筒方向移动,使第一无轴夹8头与第二无轴夹头13伸入纸筒中夹紧纸筒,然后控制液压油缸24把翻转架2向上翻转带动卷料升高到其工作位置,即可完成上卷工序,使用第一无轴夹头8与第二无轴夹头13对卷料进行夹紧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减少劳动力,还加快
了上卷速度。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