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3499发布日期:2022-02-08 11:3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板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品包装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板折叠箱。


背景技术:

2.市场上现有的硬体折叠箱都是采用硬连接件(例如合页、插板配件等)连接箱体的各个面,不仅需要不同尺寸的板材,而且需要大量的硬连接配件。
3.将多种尺寸的板材组装成箱体并通过硬连接连接各个板材的过程非常复杂,配件和不同尺寸的板材造价也比较高,而且,将现有的硬体折叠箱整体张开和收纳后均比较厚重。
4.另外,在使用过程中,不同顾客会要求制作不同尺寸的箱体,若是单独订做,在订单数量较少时,制作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复合板折叠箱,不再使用硬连接件,能够减少折叠箱的重量和造价,简化装配过程,同时降低成本。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板折叠箱。
8.所述复合板折叠箱采用复合板材折叠而成;
9.所述复合板材包括:硬质层以及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软连接层;
10.所述硬质层上开有多个折叠槽;
11.所述折叠槽两侧的复合板材能够折叠形成夹角,并且折叠槽两侧的复合板材通过折叠槽处的软连接层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13.所述折叠槽为v型槽,即横截面形状为v型的长槽,所述v型槽的顶点位于硬质层的外表面上;
14.所述复合板材沿着折叠槽向内弯折,进而形成复合板折叠箱;
15.其中,所述硬质层构成复合板折叠箱的内侧面,所述软连接层构成复合板折叠箱的外侧面。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17.所述复合板折叠箱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底板、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第八侧板、第九侧板、第十侧板、第十一侧板、第十二侧板、第十三侧板;
18.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底板、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相邻板连接处的硬质层上分别开有折叠槽;
19.第十侧板、第八侧板、第十一侧板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相邻板连接处的硬质层上分别开有折叠槽;
20.第十二侧板、第九侧板、第十三侧板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相邻板连接处的硬质层
上分别开有折叠槽;
21.第八侧板的下边缘与底板的上边缘的连接处的硬质层上开有折叠槽,第九侧板的上边缘与底板的下边缘的连接处的硬质层上开有折叠槽。
2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23.所述底板以及所有侧板的形状均为矩形;
24.所述底板的长度与第八侧板、第九侧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底板宽度与第三侧板的长度、第五侧板的长度相同;
25.所述第八侧板的宽度、第九侧板的宽度与第三侧板的宽度、第五侧板的宽度相同;
26.所述第十侧板、第十一侧板的长度与第八侧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侧板的宽度与第十侧板、第十二侧板的长度相同;
27.所述第九侧板的宽度与第十二侧板、第十三侧板的长度相同;
28.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第二侧板的长度、第三侧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与第十侧板的厚度加上第三侧板的厚度相同;
29.所述第七侧板的长度、第六侧板的长度、第五侧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六侧板的宽度与第十一侧板的厚度加上第五侧板的厚度相同。
3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31.所述第一侧板、第七侧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区域;
32.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为魔术贴或四合扣;
33.所述第十二、十三侧板的底端内表面,所述第十、十一侧板的顶端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区域;
34.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为魔术贴或四合扣。
3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36.所述第十、十一、十二、十三侧板上均设置有开口朝外的凹槽,每个凹槽形成半个手提孔,所述凹槽的开口端位于侧板的边缘,所述凹槽设置在远离第八侧板或第九侧板的一端上;
37.所述凹槽的形状为u型;
38.在所述第三侧板、第五侧板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手提孔,手提孔的形状为多种形状;
39.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不大于第三侧板上的手提孔左边缘到第三侧板的左边缘之间的距离;
40.所述第七侧板的宽度不大于第五侧板上的手提孔右边缘到第五侧板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
4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42.所述复合板折叠箱进一步包括:盖板、接舌、第三连接区域;
43.所述盖板的上端与第九侧板的下端相连,所述盖板的长度、宽度分别与底板的长度、宽度相同;
44.所述接舌与盖板的下端中部连接;
45.所述接舌的形状为梯形,梯形的下底与盖板的下端连接;
46.所述接舌的内表面上和第八侧板上边缘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区域;
47.所述第三连接区域为魔术贴或四合扣。
4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49.所述硬质层采用:硬塑料板、竹木纤维板、复合板、碳纤维板或金属板;
50.所述软连接层采用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制成:软塑材料、橡塑材料、布基材料;
51.硬质层和软连接层通过粘接方式或通过共挤挤塑工艺连成一体,形成复合板材;
52.在所述硬质层的内表面还设置有发泡塑料层;
53.在所述软连接层的外表面设置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上印刷图案或文字。
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软连接结构,不再使用硬连接件,减轻了折叠箱的重量和造价,而且简化了装配过程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55.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中不带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56.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中不带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57.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中带有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58.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中带有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59.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中复合板材结构示意图;
60.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中另一种复合板材结构示意图:
61.其中: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底板;5——第五侧板;6——第六侧板;7——第七侧板;8——第八侧板;9——第九侧板;10——第十侧板;11——第十一侧板;12——第十二侧板;13——第十三侧板;14——盖板;15——接舌;16——折叠槽;17——硬质层;18——软连接层;19——发泡塑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6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板折叠箱,所述复合板折叠箱采用复合板材折叠而成,如图5所示,所述复合板材包括:硬质层17以及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软连接层18;硬质层17和软连接层18通过粘接方式或通过共挤挤塑工艺连成一体,形成复合板材。优选的,当大规模制作时采用共挤挤塑工艺,当小批量生产时,采用粘接工艺,起到降低制作成本的作用。在所述硬质层17上开有多个折叠槽16,折叠槽16两侧的复合板材能够折叠形成夹角,并且折叠槽16两侧的复合板材通过折叠槽16处的软连接层18连接。
64.所述硬质层17可采用:硬塑料板、竹木纤维板板或复合板、碳纤维板、金属板。其中硬塑料板可以采用:塑料中空板、聚苯乙烯(ps)中空板、聚碳酸酯(pc)中空板、聚丙烯(pp)中空板、聚丙烯(pp)原料掺和聚乙烯(pe)原料中空板、钙塑板、万通板。
65.所述软连接层18采用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制成:软塑材料、橡塑材料、布基材料。其中,软塑材料包括:塑料篷布、聚氯乙烯(pvc)与纤维贴复合材料的刀刮布、聚乙烯(pe)类塑
料、聚氨酯涂层的涤纶塑料。橡塑材料包括:pet/pte/ptr/pu)。布基材料包括:聚乙烯与纱布纤维热复合材料、聚氨酯基布。
66.优选的,所述折叠槽为v型槽,即横截面形状为v型的长槽,v型槽的顶点位于硬质层17的外表面上。复合板材能够沿着折叠槽16向内弯折,进而形成复合板折叠箱。此时,所述硬质层17一侧为复合板折叠箱的内侧面,所述软连接层18构成复合板折叠箱的外侧面。
67.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在所述硬质层17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发泡塑料层19。
68.折叠成箱体后,在箱体内放置物品时,发泡塑料层19能够对物品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避免物品与硬质层17直接接触,防止碰撞、摩擦造成物品损坏。
69.进一步的,可以在所述软连接层18的外表面设置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上可以根据需要印刷图案或文字,起到美化所述复合板折叠箱外观的作用。
70.本实用新型复合板折叠箱的实施例如下:
71.【实施例一】
72.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为不带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不带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包括: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底板4、第五侧板5、第六侧板6、第七侧板7、第八侧板8、第九侧板9、第十侧板10、第十一侧板11、第十二侧板12、第十三侧板13。
73.具体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底板4、第五侧板5、第六侧板6、第七侧板7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相邻板连接处的硬质层上分别开有折叠槽16;第十侧板10、第八侧板8、第十一侧板11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相邻板连接处的硬质层17上分别开有折叠槽16;第十二侧板12、第九侧板9、第十三侧板13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相邻板连接处的硬质层17上分别开有折叠槽16;第八侧板8的下边缘与底板4的上边缘的连接处的硬质层17上开有折叠槽16,第九侧板9的上边缘与底板4的下边缘的连接处的硬质层17上开有折叠槽16。
74.使用时,将折叠槽16的两条边向内折叠并吻合在一起,这样位于折叠槽16两侧的板即形成一定的夹角。优选的,所述折叠槽16的角度为90度,在折叠槽16处折叠后,软连接层18将折叠槽16两侧的板材连接起来。软连接层18起到将复合板折叠箱所有的侧板或底板4之间以软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作用,省去了连接部件,减轻了复合板折叠箱的重量。
75.优选的,所述底板4以及所有侧板的形状均为矩形,所述底板4的长度与第八侧板8、第九侧板9的长度相同,所述底板4宽度与第三侧板3的长度、第五侧板5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八侧板8的宽度、第九侧板9的宽度与第三侧板3的宽度、第五侧板5的宽度相同;所述第十侧板10、第十一侧板11的长度与第八侧板8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侧板3的宽度与第十侧板10、第十二侧板1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九侧板9的宽度与第十二侧板12、第十三侧板13的长度相同;实际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底板、侧板的长度、宽度的数值上增加或者减少一个或多个复合板材的厚度的数值,这些均采用现有计算方法即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76.折叠后,第八侧板8、第九侧板9、第三侧板3、第五侧板5与底板4一起构成了不带盖板14的复合板折叠箱的所有面。
77.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1的长度、第二侧板2的长度、第三侧板3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侧板2的宽度与第十侧板10的厚度加上第三侧板3的厚度(即复合板材的厚度的2倍)相同,同理,所述第七侧板7的长度、第六侧板6的长度、第五侧板5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六侧板6的宽度与第十一侧板11的厚度加上第五侧板5的厚度相同(即复合板材的厚度的2倍)。
78.所述第一侧板、第七侧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为魔术贴或四合扣。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为魔术贴时,第一、七侧板上的第一连接区域均为毛面或勾面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为四合扣时,第一、七侧板上的第一连接区域均为凸起或按扣中的一种。
79.所述第十二、十三侧板的底端内表面,所述第十、十一侧板的顶端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为魔术贴或四合扣,所述第十、十一、十二、十三侧板上的第二连接区域相对于底板4的中心对称,如果第一连接区域为魔术贴的毛面,则第二连接区域为魔术贴的勾面,如果第一连接区域为魔术贴的勾面,则第二连接区域为魔术贴的毛面;如果第一连接区域为四合扣的凸起部分,则第二连接区域为四合扣的按扣部分,如果第一连接区域为四合扣的按扣部分,则第二连接区域为四合扣的凸起部分。
80.将所述第一侧板1向内折叠后,其上的第一连接区域能够与第十、十二侧板上的第二连接区域粘接在一起,将所述第七侧板7向内后,其上的第一连接区域与第十一、十三侧板上的第二连接区域粘接在一起,使得第三、五、八、九侧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8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十、十一、十二、十三侧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开口朝外的凹槽,每个凹槽形成半个手提孔,所述凹槽的开口端位于侧板的边缘,所述凹槽设置在远离第八侧板8或第九侧板9的一端上。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形状为u型。
82.在所述第三侧板3、第五侧板5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手提孔,手提孔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形状,优选为椭圆形。
83.所述第一侧板1的宽度不大于第三侧板3上的手提孔左边缘到第三侧板3的左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七侧板7的宽度不大于第五侧板5上的手提孔右边缘到第五侧板5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
84.折叠成箱体后,第十侧板10、第十二侧板12位于第三侧板3的内侧,且均与第三侧板3平行,第十侧板10、第十二侧板12上的凹槽围合成一个完整的提手孔,与第三侧板3上的提手孔重叠,这样手能够依次穿过第三侧板3上的提手孔、第十侧板10、第十二侧板12围合成的提手孔后,将折叠箱提起来。同理,折叠后的第十一侧板11、第十三侧板13位于第五侧板5的内侧,且均与第五侧板5平行,第十一侧板11、第十三侧板13上的凹槽围合成一个完整的提手孔,与第五侧板5上的提手孔重叠,这样手能够依次穿过第五侧板5上的提手孔、第十一侧板11、第十三侧板13围合成的提手孔后,将折叠箱提起来。这样就方便了用户从两个侧面提起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便于搬动折叠箱。
85.【实施例二】
86.所述复合板折叠箱为带有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如图3和图4所示,带有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与不带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的区别之处在于,带有盖板的复合板折叠箱进一步包括:盖板14、接舌15、第三连接区域。
87.所述盖板14的上端与第九侧板9的下端相连,所述盖板14的长度、宽度分别与底板4的长度、宽度相同。所述接舌15与盖板14的下端中部连接。优选的,所述接舌15的形状为梯形,梯形的下底与盖板14的下端连接。
88.优选的,在所述接舌15的内表面上和第八侧板8上边缘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区域。所述第三连接区域为魔术贴或四合扣。所述第三连接区域为魔术贴时,接舌15和第八侧板8上的第三连接区域中的一个为魔术贴的毛面,另一个为魔术贴的勾面;所述第
三连接区域为四合扣时,接舌15和第八侧板8上的第三连接区域中的一个为凸起部分,另一个为按扣部分。
89.折叠好并盖好后,盖板14位于底板4的上方,且与底板4平行,所述接舌15和第八侧板8上的第三连接区域起到将盖板14与第八侧板8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90.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板材上进行切割,切割后进行折叠装配即可形成折叠箱,因此同一种尺寸的板材即可满足多种尺寸箱体的需求,而不再需要根据每种箱体的尺寸制作出不同的板材了。
9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3.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