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扯性能强的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3999发布日期:2022-02-09 13:5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扯性能强的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拉扯性能强的输送带。


背景技术:

2.输送带,英文名conveying belt,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由于各种使用所面对的工况不同,为了适应上述情况,因而人们对输送带的材料、结构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中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为cn211443781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拉输送带的办法,其包括抗拉层、覆盖层和底层,所述抗拉层包括骨架层和胶层,所述骨架层包括两层径向编织层和三层纬向编织层,所述径向编织层设置于相邻两层纬向编织层之间,所述径向编织层与纬向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且所述径向编织层与纬向编织层之间设置有若干道绑绳,以通过绑绳将径向编织层与纬向编织层编织成一体,该输送带可减少空气干燥时强度降低的情况,从而提升输送带的抗拉强度,但是该专利仍有不足之处,其输送带结构复杂,材质过多,提高了生产、使用成本,此外,其输送距离固定,不能灵活调整,不利于后续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拉扯性能强的输送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扯性能强的输送带,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支架左端上侧转动连接有从动辊,所述第一支架右侧设置有便拆支架,所述便拆支架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右端上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转轴的前端贯穿第二支架并固定连接有从动盘,所述第二支架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轴前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所述第二支架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输送带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输送带对应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均通过若干内六角螺栓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机。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输送带内部设置有第一编织网。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二输送带内部设置有第二编织网。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驱动盘左侧通过皮带连接在从动盘右侧。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第一支架上侧、便拆支架上侧及第二支架上侧均转动连接有若干托带轮。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从动辊左侧通过第二输送带连接在驱动辊右侧。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中,相应的第一编织网与第二编织网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固定相连,以便各输送带结构整体性更强,更能适应被货物拉扯的工作环境,同时托带轮可以达到托举输送带的效果,避免其被过度拉扯,降低使用寿命,此外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头端均为可转动的设计,以便各输送带运行时更加贴合从动辊以及驱动辊表面。
20.2、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控制面板即可控制电机以合适的速度运转,实现运输不同货物的效果,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输送带,根据运输距离的需求,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叠加连接多个便拆支架,以及在第二输送带中连接多个第一输送带即可便捷的达到延长输送距离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拉扯性能强的输送带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拉扯性能强的输送带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23.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例说明:
25.1、第一支架;2、便拆支架;3、第二支架;4、从动辊;5、驱动辊;6、从动盘;7、驱动盘;8、电机;9、控制面板;10、第一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2、第一编织网;13、第二编织网;14、第一连接件;15、第二连接件;16、内六角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拉扯性能强的输送带,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输送带10和第二输送带11,第一支架1左端上侧转动连接有从动辊4,从动辊4用于左侧支撑输送带,第一支架1右侧设置有便拆支架2,便拆支架2与第一支架1之间利用固定板及螺栓相连,便于安装与拆卸,便拆支架2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架3,第二支架3位输送带的驱动端,第二支架3右端上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辊5,利用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实现利用驱动辊5驱动输送带的目的,驱动辊5转轴的前端贯穿第二支架3并固定连接有从动盘6,从动盘6用于传递电机8的转动能量,第二支架3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机8用于动力源作用,电机8驱动轴前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7,驱动盘7用于传递电机8的转动能量,第二支架3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9,控制面板9用于控制电机8的转速等,第一输送带10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第一连接件14余第二连接件15可以便于第一输送带10的叠加,第二输送带11对应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5及第一连接件14,上述便于第一输送带10余第二输送带11的便捷连接,第一连接件14与第二连接件15之间均通过若干内六角螺栓16连接,内六角螺栓16可以维持输送带表面的光滑,便于使用,此外第一连接件14与第二连接件15的头端均为可转动的设计,以便各输送带运行时更加贴合从动辊4以及驱动辊5表面。
29.控制面板9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机8,上述即可实现控制端余动力源的有机结合,第一输送带10内部设置有第一编织网12,第一编织网12具有一定韧性,以保证抗拉扯性能,第二输送带11内部设置有第二编织网13,第二编织网13与第一编织网12起到相同的作用,驱动盘7左侧通过皮带连接在从动盘6右侧,上述用于连接动力源与驱动端,第一支架1上侧、便拆支架2上侧及第二支架3上侧均转动连接有若干托带轮,托带轮可以达到托举输送带的效果,避免其被过度拉扯,降低使用寿命,从动辊4左侧通过第二输送带11连接在驱动辊5右侧,上述即可实现输送带的完整安全运行。
30.工作原理:第一输送带10与第二输送带11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输送带,设备通电,利用控制面板9即可控制电机8以合适的速度运转,进而通过皮带利用驱动盘7即可驱使从动盘6转动,从而达到驱使驱动辊5转动的目的,最终上述环形输送带即可在从动辊4及各托带轮的支撑作用下,实现运输货物的效果,而在各输送带中,相应的第一编织网12与第二编织网13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4及第二连接件15固定相连,以便各输送带结构整体性更强,更能适应被货物拉扯的工作环境,同时托带轮可以达到托举输送带的效果,避免其被过度拉扯,降低使用寿命,此外根据运输距离的需求,在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3之间叠加连接多个便拆支架2,以及在第二输送带11中连接多个第一输送带10即可便捷的达到延长输送距离的效果。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