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茨风机气力吹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9918发布日期:2022-02-12 14:1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罗茨风机气力吹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力吹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罗茨风机气力吹料系统。


背景技术:

2.气源设备的功能是将自身的机械能传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压力差而在输送管道内流动,为气力除灰系统提供动力源。气力除灰系统对气源设备有特殊要求,如效率高,风量、风压要满足输送物料的要求,风压变化时对风量的影响要小等等。小苏打的生产过程中气力除灰系统常用的气源设备有空气压缩机、鼓风机(如离心式、罗茨式和水环真空泵等)。
3.小苏打母液综合利用项目混盐生产工序中,滤碱机所使用的配套吹料设备为罗茨风机。实际应用中天气较冷时缓冲罐的罐壁产生较大量的冷却水,而这部分冷却水在罗茨风机故障时容易倒灌入罗茨风机中导致罗茨风机发生重大损坏,此为制约设备平稳生产的重大因素。
4.在传统的设计中罗茨风机与缓冲罐位置布置在同一标高上,真空滤碱机放置在高于罗茨风机标高的地方,工艺送风路线为低进高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罗茨风机工作中产生大量热量,此热量在缓冲罐中进行汇集,遇冷后在缓冲罐罐壁上产生大量冷却水,继而在缓冲罐中堆积。罗茨风机在工作过程中往真空滤碱机系统内送风,罗茨风机跳闸或故障停机时,缓冲罐中的冷却水倒灌进入罗茨风机,当罗茨风机启动时造成罗茨风机工作腔内憋压,骨架油封损坏,然后冷却水进入油箱中,导致罗茨风机润滑不良而损坏,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罗茨风机气力吹料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罗茨风机气力吹料系统,包括罗茨风机机组,所述罗茨风机机组通过送风管固定并连通有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通过提升管固定并连通有真空滤碱机,所述罗茨风机机组位于所述缓冲单元顶部,所述缓冲单元位于所述真空滤碱机顶部,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顶部固定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通过法兰与所述送风管固接并连通,所述缓冲罐侧壁固定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通过法兰与所述提升管固接并连通,所述缓冲罐内壁固定安装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将所述缓冲罐内腔分隔为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连通,所述进风管上安装有防潮组件。
7.优选的,所述防潮组件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进风管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内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层和干燥剂层。
8.优选的,所述分隔组件包括与所述缓冲罐内壁固定连接的横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横板位于所述缓冲罐顶部,所述第二斜板位于所述缓冲罐底部,所述第一斜板一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另一端与第二斜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斜板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连接处与所
述缓冲罐设有风道。
9.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板两侧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三角形凸条。
10.优选的,所述缓冲罐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固接并连通有储液罐,所述排液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板底端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阀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风口接近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连接处。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为长条孔,长条孔两侧短边与所述缓冲罐内壁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5.罗茨风机机组作为气源设备,将自身的机械能传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压力差而在送风管内流动,罗茨风机机组产生的气流气压和流速是不稳定的,无法直接应用于真空滤碱机,风力进入进气腔后,在进气腔和出气腔内流动并不断与罐壁、分隔组件产生碰撞,从进气腔进入出气腔的气流经缓冲后气压变得平稳、流速变得稳定,然后经提升管进入真空滤碱机进行作业。
16.罗茨风机机组位于缓冲单元顶部,缓冲单元位于真空滤碱机顶部,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罗茨风机机组工作中产生大量热量,此热量在缓冲罐中进行汇集,遇冷后在缓冲罐罐壁上产生大量冷却水,继而在缓冲罐中堆积,罗茨风机机组在工作过程中往真空滤碱机系统内送风,罗茨风机机组跳闸或故障停机时,由于罗茨风机机组位于缓冲单元顶部,缓冲罐中的冷却水无法倒灌进入罗茨风机机组,使得罗茨风机机组运行稳定,减少了罗茨风机机组因损坏产生的维修保养费用和操作工人的监护运行及安全生产费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罗茨风机气力吹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缓冲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第一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第二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罗茨风机机组;2、送风管;3、缓冲罐;4、提升管;5、真空滤碱机;6、进风管;7、出风管;8、进气腔;9、出气腔;10、横板;11、第一斜板;12、第二斜板;13、第一通风口;14、第二通风口;15、空气过滤器;16、活性炭吸附层;17、干燥剂层;18、排液管;19、储液罐;20、控制阀;21、液位传感器;22、三角形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罗茨风机气力吹料系统,包括罗茨风机机组1,罗茨风机机组1通过送风管2固定并连通有缓冲单元,缓冲单元通过提升管4固定并连通有真空滤碱机5,罗茨风机机组1位于缓冲单元顶部,缓冲单元位于真空滤碱机5顶部,缓冲单元包括缓冲罐3,缓冲罐3顶部固定安装有进风管6,进风管6通过法兰与送风管2固接并连通,缓冲罐3侧壁固定安装有出风管7,出风管7通过法兰与提升管4固接并连通,缓冲罐3内壁固定安装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将缓冲罐3内腔分隔为进气腔8和出气腔9,进气腔8与出气腔9连通,进风管6上安装有防潮组件。
27.罗茨风机机组1作为气源设备,将自身的机械能传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压力差而在送风管2内流动,罗茨风机机组1产生的气流气压和流速是不稳定的,无法直接应用于真空滤碱机5,风力进入进气腔8后,在进气腔8和出气腔9内流动并不断与罐壁、分隔组件产生碰撞,从进气腔8进入出气腔9的气流经缓冲后气压变得平稳、流速变得稳定,然后经提升管4进入真空滤碱机5进行作业。
28.罗茨风机机组1位于缓冲单元顶部,缓冲单元位于真空滤碱机5顶部,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罗茨风机机组1工作中产生大量热量,此热量在缓冲罐3中进行汇集,遇冷后在缓冲罐3罐壁上产生大量冷却水,继而在缓冲罐3中堆积,罗茨风机机组1在工作过程中往真空滤碱机系统内送风,罗茨风机机组1跳闸或故障停机时,由于罗茨风机机组1位于缓冲单元顶部,缓冲罐中的冷却水无法倒灌进入罗茨风机机组1,使得罗茨风机机组1运行稳定,减少了罗茨风机机组1因损坏产生的维修保养费用和操作工人的监护运行及安全生产费用。
29.进一步优化方案,防潮组件包括空气过滤器15,空气过滤器15与进风管6底端固定连接,空气过滤器15内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层16和干燥剂层17。活性炭吸附层16和干燥剂层17可以吸附缓冲罐3内气体中的水分,避免罗茨风机机组1跳闸或故障停机时,缓冲罐3内的水分随气体反冲到罗茨风机机组1内,对罗茨风机机组1造成损伤。
30.进一步优化方案,分隔组件包括与缓冲罐3内壁固定连接的横板10、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横板10位于缓冲罐3顶部,第二斜板12位于缓冲罐3底部,第一斜板11一端与横板10固定连接,第一斜板11另一端与第二斜板12固定连接,横板10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3,第二斜板12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4,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连接处与缓冲罐3设有风道。罗茨风机机组1产生的气流气压和流速是不稳定的,无法直接应用于真空滤碱机5,风力进入进气腔8后,与横板10和进气腔8内壁产生碰撞,然后从第一通风口13向下流动,再经风道进入缓冲罐3底部,然后从第二通风口14进入出气腔9,使气流经缓冲后气压变得平稳、流速变得稳定,然后经提升管4进入真空滤碱机5进行作业。
31.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斜板11两侧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三角形凸条22,气流在沿第一斜板11流动时,三角形凸条22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第一斜板11可作为冷凝板,使热空气上的水分在第一斜板11侧面上冷凝,而三角形凸条22增加了冷凝面积,提高冷凝效果。
32.进一步优化方案,缓冲罐3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液管18,排液管18固接并连通有储液
罐19,排液管18上安装有控制阀20,冷却水沿第一斜板11和缓冲罐3内壁流入缓冲罐3底部,并在缓冲罐3底部产生淤积,冷却水达到一定量之后,可能会对气流造成阻挡,此时,可开启控制阀20,通过排液管18将冷却液排入储液罐19内。
33.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斜板11底端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21,液位传感器21与控制阀20电性连接,控制阀2为电磁阀,当冷却水达到液位传感器21位置之后,液位传感器21发送信号控制控制阀20开启,将冷却液排入储液罐19内,实现排液的自动化,免去了人工开启的麻烦。
34.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通风口14接近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连接处,冷却液从第一斜板11侧面流下后,从第二通风口14流入缓冲罐3底部,可以防止冷却液在第一斜板11和第二斜板12连接处淤积。
35.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均为长条孔,长条孔两侧短边与缓冲罐3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面积较大,方便气流通过。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