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6465发布日期:2022-05-17 13:3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矿用千斤顶。


背景技术:

2.液压千斤顶是一种通过液压油将千斤顶内部的刚性顶举件柱塞向上运动顶起重物的起重设备。现有的液压千斤顶在工作时,液压油沿液压口进入千斤顶本体,通过在液压腔内逐步形成压力将活塞顶起,使得活塞向上进行顶升运动,最终将重物顶起,液压千斤顶的驱动力是由液压系统提供的,在液压系统运行时,通过液压油在液压腔内逐步形成压力将活塞顶起,而内部液压油的流向需要靠单向阀控制,而现在技术的液压千斤顶内部的单向阀仅仅靠一个由重力驱动的挡板式结构,这种设计在某种使用角度下可能会发生液压油流向混乱的问题,从而导致千斤顶失去液压油带来的顶升力,且目前常见的千斤顶只能竖直向上进行顶升工作,这种设计只是用在千斤顶受竖直压力时,而当千斤顶需要将某个重物的一侧向上顶升时,此时所受的压力方向将倾斜,如果长时间在这种受力情况下工作,会对千斤顶的顶出轴产生极大地损耗,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
3.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千斤顶,能完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矿用千斤顶。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矿用千斤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滑动连接有一个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个顶升头,所述顶升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向板,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套筒内滑动连接有一个加压杆,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一端转动连接在加压杆远离第二套筒的一端,所述连接套的内部套接有一个加压把手,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泄压板,所述泄压板转动连接在底座顶部。
6.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油管道和第二过油管道,所述第一过油管道和第二过油管道的其中一端均与第二套筒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油管道与第二过油管道远离第二套筒的一端均与第一套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油管道与第二过油管道为上下设置,所述第一过油管道位于第二过油管道的下方。
7.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筒为内外双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为第一储油腔体,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腔为第二储油腔体,所述第一储油腔体的内腔与第一过油管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储油腔体的内腔与第二过油管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储油腔体的底部开设有一个泄压管道,所述泄压管道分别与第一储油腔体和第二过油管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泄压管道内设置有一个泄压阀。
8.可选的,所述顶升杆的外表面直径与第一储油腔体的内表面直径相等且在同一轴
心线上,所述顶升杆滑动连接于第一储油腔体的内表面,所述顶升杆的顶部开设有一个带有螺纹的通槽。
9.可选的,所述顶升头靠近通槽一端的外表面直径与通槽的内表面直径相等,所述顶升头一侧的外表面有与通槽内表面相适配的螺纹,所述顶升头螺纹连接于通槽内,所述转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铰接块,所述顶升头一侧的外表面与第一铰接块的内表面相适配,所述顶升头转动连接于第一铰接块的内部,所述顶升头与第一铰接块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二套筒为一个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底部与第一过油管道、第二过油管道的接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球形阀,两个所述球形阀均为竖直放置,且两个所述球形阀的方向相反。
11.可选的,所述加压杆的外表面直径与第二套筒的内表面直径相等且在同一轴心线上,所述加压杆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的内表面。
12.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铰接块,所述连接杆一端的外表面与第二铰接块的内表面相适配,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第二铰接块的内部,所述连接杆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第二铰接块的内表面。
13.可选的,所述连接套为一个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连接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铰接槽,所述加压杆与连接杆一端的外表面均与铰接槽的内表面相适配,所述加压杆与连接杆靠近铰接槽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铰接槽的内表面,所述加压把手的外表面直径与连接套的内表面直径相等,所述加压把手套接于连接套的内表面。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液压千斤顶的驱动力是由液压系统提供的,在液压系统运行时,通过液压油在液压腔内逐步形成压力将活塞顶起,而内部液压油的流向需要靠单向阀控制,而现在技术的液压千斤顶内部的单向阀仅仅靠一个由重力驱动的挡板式结构,这种设计在某种使用角度下可能会发生液压油流向混乱的问题,从而导致千斤顶失去液压油带来的顶升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弹簧的球形阀,通过弹簧的弹力对各腔体接口进行密封,相比于传统的靠重力控制的板状单向阀,在结构简单的基础上实现了在任何使用角度都能正常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油串路导致千斤顶失去作用的情况。
16.2、目前常见的千斤顶只能竖直向上进行顶升工作,这种设计只是用在千斤顶受竖直压力时,而当千斤顶需要将某个重物的一侧向上顶升时,此时所受的压力方向将倾斜,如果长时间在这种受力情况下工作,会对千斤顶的顶出轴产生极大地损耗,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通过在顶升头上增加转动连接的转向板,可以使转向板在竖直平面进行大于一百八十度的转动,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倾斜的转向板分解所承载重物的非竖直向下的压力,有效保护顶升杆,避免顶升杆长期受到向一侧的力而发生形变或磨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升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101-第一过油管道,102-第二过油管道,103-第二铰接块,2-第一套筒,201-第一储油腔体,202-第二储油腔体,3-顶升杆,301-通槽,4
‑ꢀ
顶升头,5-转向板,501-第一铰接块,6-第二套筒,601-球形阀,7-加压杆,8
‑ꢀ
连接杆,9-连接套,901-铰接槽,10-加压把手,11-泄压板,110-泄压管道,111
‑ꢀ
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3.如图1-4所示,一种矿用千斤顶,它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内滑动连接有一个顶升杆3,顶升杆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个顶升头4,顶升头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向板5,第一套筒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套筒6,第二套筒6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第二套筒6 内滑动连接有一个加压杆7,第二套筒6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连接杆8,连接杆8 转动连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连接杆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套9,连接套 9一端转动连接在加压杆7远离第二套筒6的一端,连接套9的内部套接有一个加压把手10,第一套筒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泄压板11,泄压板11转动连接在底座1顶部,加压把手10可以加长力臂的长度,操作人员对加压杆7施加压力时更省力,踩踏泄压板11可以使千斤顶内的压力卸除。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座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油管道101和第二过油管道102,第一过油管道101和第二过油管道102的其中一端均与第二套筒6的内腔相连通,第一过油管道101与第二过油管道102远离第二套筒6的一端均与第一套筒2的内部相连通,第一过油管道101与第二过油管道为上下设置,第一过油管道101位于第二过油管道102的下方,第一过油管道101与第二过油管道102的内部灌装的均为专用的液压油,具体型号可自行选择。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套筒2为内外双腔体结构,第一套筒2的内腔为第一储油腔体201,第一套筒2的外腔为第二储油腔体202,第一储油腔体201的内腔与第一过油管道101的内腔相连通,第二储油腔体202的内腔与第二过油管道102的内腔相连通,第一储油腔体201的底部开设有一个泄压管道110,泄压管道110分别与第一储油腔体201和第二过油管道102的内腔相连通,泄压管道110内设置有一个泄压阀111。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顶升杆3的外表面直径与第一储油腔体201的内表面直径相等且在同一轴心线上,顶升杆3滑动连接于第一储油腔体201的内表面,顶升杆3的顶部开设有一个带有螺纹的通槽301,由于顶升头4与转向板5直接承受重物的重力,长时间工作二者会受到严重的磨损,且由于压力会导致转向头4与转向板5发生形变,将顶升头4与通槽301设置为螺纹连接,在长期使用后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更换。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顶升头4靠近通槽301一端的外表面直径与通槽301的内表面直径相等,顶升头4一侧的外表面有与通槽301内表面相适配的螺纹,顶升头4螺纹连接于通槽301内,转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铰接块501,顶升头4一侧的外表面与第一铰接块501的内表面相适配,顶升头4转动连接于第一铰接块501的内部,顶升头4与第一铰接块501 通过销轴转动连接,通过在顶升头4上增加转动连接的转向板5,可以使转向板 5在竖直平面进行大于一百八十度的转动,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倾斜的
转向板5分解所承载重物的非竖直向下的压力,有效保护顶升杆3,避免顶升杆 3长期受到向一侧的力而发生形变或磨损。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套筒6为一个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第二套筒6的内腔底部与第一过油管道101、第二过油管道102的接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球形阀601,两个球形阀601均为竖直放置,且两个球形阀601的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弹簧的球形阀601,通过弹簧的弹力对各腔体接口进行密封,相比于传统的靠重力控制的板状单向阀,在结构简单的基础上实现了在任何使用角度都能正常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油串路导致千斤顶失去作用的情况。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加压杆7的外表面直径与第二套筒6 的内表面直径相等且在同一轴心线上,加压杆7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6的内表面。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铰接块103,连接杆8一端的外表面与第二铰接块103的内表面相适配,连接杆 8转动连接于第二铰接块103的内部,连接杆8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第二铰接块 103的内表面。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套9为一个中空的圆柱体结构,连接套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铰接槽901,加压杆7与连接杆8一端的外表面均与铰接槽901的内表面相适配,加压杆7与连接杆8靠近铰接槽901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铰接槽901的内表面,加压把手10的外表面直径与连接套9的内表面直径相等,加压把手10套接于连接套9的内表面。
32.综上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驱动力是由液压系统提供的,在液压系统运行时,通过液压油在液压腔内逐步形成压力将活塞顶起,而内部液压油的流向需要靠单向阀控制,而现在技术的液压千斤顶内部的单向阀仅仅靠一个由重力驱动的挡板式结构,这种设计在某种使用角度下可能会发生液压油流向混乱的问题,从而导致千斤顶失去液压油带来的顶升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弹簧的球形阀 601,通过弹簧的弹力对各腔体接口进行密封,相比于传统的靠重力控制的板状单向阀,在结构简单的基础上实现了在任何使用角度都能正常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油串路导致千斤顶失去作用的情况,目前常见的千斤顶只能竖直向上进行顶升工作,这种设计只是用在千斤顶受竖直压力时,而当千斤顶需要将某个重物的一侧向上顶升时,此时所受的压力方向将倾斜,如果长时间在这种受力情况下工作,会对千斤顶的顶出轴产生极大地损耗,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通过在顶升头4上增加转动连接的转向板5,可以使转向板5在竖直平面进行大于一百八十度的转动,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倾斜的转向板5分解所承载重物的非竖直向下的压力,有效保护顶升杆3,避免顶升杆3长期受到向一侧的力而发生形变或磨损。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