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辊可调的输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1624发布日期:2022-02-09 14:2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动辊可调的输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被动辊可调的输料装置。


背景技术:

2.运输机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输送带偏离的现象,即辊轴与输送带不完全垂直、辊轴与输送带贴合不够紧密,输送带偏离是运输机工作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例如,物料进入输送带时存在瞬间冲力,导致输送带左右不均匀松弛,就会产生输送带偏离的现象。偏离现象影响运输机正常工作,可能造成输送带划伤、撕裂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皮带完全无法使用,这大大地缩短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辊可调的输料装置,可以随时调整被动辊在水平面内的位置,通过被动辊的调节以达到输送带的位置调节,使输送带与主动辊和被动辊形成良好的贴合,避免因输送带偏离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被动辊可调的输料装置,包括辊架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辊架前、后两端的被动辊和主动辊,所述被动辊和主动辊的外侧套设有输送带,所述辊架的前端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滚轴,所述被动辊转动设置于所述滚轴上,所述辊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滚轴向前侧移动的调节机构。
5.优选的,所述辊架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滚轴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6.优选的,所述滚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方头部。
7.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左右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的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前侧面由内向外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延伸板前侧的倾斜面呈镜像对称布置,所述滚轴上设置有向后延伸布置且与所述延伸板一一对应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悬空端与所述延伸板前侧的倾斜面相接触,两个所述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顶紧所述第一调节板左、右两侧的第一调节螺栓。
8.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座板,所述座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座,所述第一调节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座内。
9.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座的前后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前后长度;
10.所述座板上且位于第一调节板的后侧滑动设置有两个第二调节板,两个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后侧面由外侧向内侧倾斜布置,两个所述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顶紧所述第二调节板后侧倾斜面的第二调节螺栓。
11.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调节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延伸板的后侧。
12.优选的,所述座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延伸板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座,所述第二调节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座内。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可以随时调整被动辊在水平面内的位置,通过被动辊的调节以达到输送带的位置调节,使输送带与主动辊和被动辊形成良好的贴合,避免因输送带偏离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顶紧机构便于调节被动辊的前后位置,通过被动辊前后位置的调节便于使输送带形成张紧状态,便于输送带的检修、拆卸、更换等。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去掉输送带);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a部分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头部的设置方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俯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b部分放大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辊架,11-安装座,111-滑槽,12-座板,121-第一导向座,122-第二导向座,
25.2-主动辊,3-被动辊,4-输送带,
26.5-滚轴,51-方头部,52-驱动杆,
27.6-第一调节板,61-延伸板,
28.7-第一调节螺栓,8-第二调节板,9-第二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
31.如图1-7所示,一种被动辊可调的输料装置,包括辊架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辊架1前、后两端的被动辊3和主动辊2,所述被动辊3和主动辊2的外侧套设有输送带4,所述辊架1的前端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滚轴5,所述被动辊3转动设置于所述滚轴5上,所述辊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滚轴5向前侧移动并顶紧输送带4的调节机构。
32.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辊架1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的内侧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滑槽111,所述滚轴5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111内。
33.优选的,所述滚轴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方头部51,所述滚轴5通过所述方头部51与所述滑槽111配合连接,即所述方头部51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 111内,且所述方头部51与所述滑槽111的上、下两侧面紧密贴合。这样,可以避免滚轴5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增
强被动辊3在滚轴5上转动时的稳定性。
34.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左右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座11之间的第一调节板6,所述第一调节板6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延伸板61,所述延伸板61的前侧面由内侧向外侧倾斜设置(以两个所述延伸板6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且两个所述延伸板61前侧的倾斜面呈镜像对称布置,所述滚轴5上设置有向后延伸布置且与所述延伸板61一一对应的驱动杆52,所述驱动杆52的悬空端与所述延伸板61前侧的倾斜面相接触,两个所述安装座1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顶紧所述第一调节板6左、右两侧的第一调节螺栓7。这样,调节两个第一调节螺栓7使所述第一调节板6左右移动时,由于两个所述延伸板61前侧的倾斜面镜像对称布置,会导致一侧的延伸板61对相应的驱动杆52形成一个向前的挤压推力,另一侧的延伸板61 有远离相应的驱动杆52的趋势,这样在一个挤压、一个远离趋势的作用下,滚轴5会在水平面内形成一个转动,以达到调节被动辊3与输送带4贴紧的目的。
35.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安装座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座板12,所述座板1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座121,所述第一调节板6左右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座121内。
36.进一步地,为便于被动辊3的拆装以及输送带4的张紧,所述座板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板6向前移动的顶紧机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向座121的前后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调节板6的前后长度,保证第一调节板6可以在第一导向座121内前后移动;所述顶紧机构包括两个前后滑动设置于所述座板1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板6后侧的第二调节板 8,两个所述第二调节板8的后侧面由外侧向内侧(以两个所述第二调节板8 相对的一侧为内侧)倾斜布置,两个所述安装座1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顶紧所述第二调节板8的倾斜面的第二调节螺栓9。这样,调节所述第二调节螺栓9 向内侧移动时,第二调节螺栓9会对第二调节板8后侧的倾斜面形成一个挤压力,这个里在斜面的分力作用下,形成一个驱动第二调节板8向上移动的分力,第二调节板8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调节板6向前移动,并使延伸板61顶紧驱动杆52,驱动杆52被顶紧后,整个滚轴5便处于稳定状态,输送带4也处于张紧状态。此时,无论输送带4与被动辊3之间的接触还是与主动辊2之间的接触,只要存在接触不紧密、贴合状态不好的状况,都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螺栓7,使输送带4与滚轴贴紧。
3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调节板8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延伸板61的后侧,这样第二调节板8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延伸板61上,使第二调节板8的作用力更加稳定。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座板12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延伸板 61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座122,所述第二调节板8前后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座122内。
38.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螺栓7和第二调节螺栓9均为蝶形螺栓,便于直接用手旋拧调节。
39.工作原理:张紧输送带4时,调节所述第二调节螺栓9向内侧移动,第二调节螺栓9移动时会对第二调节板8后侧的倾斜面形成一个挤压力,这个里在斜面的分力作用下,形成一个驱动第二调节板8向上移动的分力,第二调节板8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调节板6向前移动,第一调节板6通过延伸板61带动驱动杆52向前移动,直至输送带4被顶紧,整个滚轴5便处于稳定状态,输送带4也处于张紧状态。
40.输送带4张紧后,检查输送带4与主动辊2和被动辊3之间是否贴紧,若没有贴紧,则
进一步调节所述调节机构,使输送带4与主动辊2和被动辊3 形成良好贴合。调解时,调节两个第一调节螺栓7使所述第一调节板6左右移动,由于两个所述延伸板61前侧的倾斜面镜像对称布置,会导致一侧的延伸板61对相应的驱动杆52形成一个向前的挤压推力,另一侧的延伸板61有远离相应的驱动杆52的趋势,这样在一个挤压、一个远离趋势的作用下,滚轴5会在水平面内形成一个转动,滚轴5转动的同时带动被动辊3转动。若输送带4与主动辊2贴合不好,则被动辊3带动输送带4转动,使输送带4 与主动辊2形成良好贴合;若输送带4与被动辊3贴合不好,则被动辊3直接转动至与输送带4形成良好贴合。
4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