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2107发布日期:2022-08-19 23:4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货物分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包裹自动分拣系统中,货物经由传动装置到达卸货口后都是依靠重力自由落入到分拣筐或者包裹中,会使货物与分拣筐或包裹之间受到冲击,增加货物与分拣筐或者包裹损坏的风险,尤其是生鲜、易碎品等货物存在较高的损坏率,造成客户的投诉率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能够降低货物与分拣装置或者包裹损坏的风险。
4.本技术了一种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安装架和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为柔性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与所述缓冲部的内腔连通的入货口,所述缓冲部设置有与所述缓冲部的内腔连通的出货口。
5.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缓冲部为塑料膜、油毡、编织布、无纺布、牛津布、合成布中的一种。
6.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缓冲部连接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出货口。
7.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调节件为塑料绳、弹性绳或钢丝绳中的一种。
8.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缓冲部具有弹性,在所述缓冲部的回弹力作用下,能够关闭所述出货口。
9.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缓冲部包括多个弹性件,且各所述弹性件均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10.在一种可能设计中,相邻所述弹性件之间具有间隙。
11.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为橡胶、硅胶、eva中的一种。
12.在一种可能设计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出货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入货口的面积。
13.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安装架为四边形,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缓冲部的形状为四棱锥。
14.本技术中,货物经传动装置传送至缓冲装置的上方时,传动装置上的货物能够下落并经入货口进入缓冲装置的缓冲部内,从而使货物在下落过程中能够与柔性材质的缓冲部接触,以使货物经缓冲部缓冲自身的冲击力后从出货口脱离缓冲装置,再进入分拣装置内,降低货物与分拣装置之间的冲击,起到保护货物与分拣装置的作用,同时也使分拣装置内的货物避免受到二次冲击造成损坏,因此,本技术中缓冲装置的设置大大减小了货物所受到的冲击,减少了货物因收到冲击造成的货物损坏或包装破损,降低了货物的损坏率,尤其是降低了生鲜、易碎品等货物的损坏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安装架能够固定
缓冲部,防止缓冲部受到货物的冲击而脱离安装架,提高了缓冲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安装架也用于连接其他装置,使缓冲装置能够固定在传动装置的侧下方,提高了缓冲装置的连接可靠性。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缓冲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出货口处于关闭状态;
17.图2为图1的正视图;
18.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图1的俯视图。
20.附图标记:
21.1-安装架;
22.2-缓冲部;
23.21-入货口;
24.22-出货口;
25.23-弹性件:
26.24-间隙。
2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9.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31.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2.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如图1和图4所示,缓冲装置用于放置于传动装置(例
如皮带传送机等用于运输货物的传动装置)的侧下方,缓冲装置包括安装架1和缓冲部2,缓冲部2安装于安装架1,且为柔性件;安装架1设置有与缓冲部2内腔连通的设置有入货口21,缓冲部2设置有与缓冲部2内腔连通的出货口22。
34.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货物经传动装置传送至缓冲装置的上方时,传动装置上的货物能够下落并经入货口21进入缓冲装置的缓冲部2内,从而使货物在下落过程中能够与柔性材质的缓冲部2接触,以使货物经缓冲部2缓冲自身的冲击力后从出货口22脱离缓冲装置,再进入分拣装置内,降低货物与分拣装置之间的冲击,起到保护货物与分拣装置的作用,同时也使分拣装置内的货物避免受到二次冲击造成损坏,因此,本技术中缓冲装置的设置大大减小了货物所受到的冲击,减少了货物因收到冲击造成的货物损坏或包装破损,降低了货物的损坏率,尤其是降低了生鲜、易碎品等货物的损坏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安装架1能够固定缓冲部2,防止缓冲部2受到货物的冲击而脱离安装架1,提高了缓冲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安装架1也用于连接其他装置,使缓冲装置能够固定在传动装置的侧下方,提高了缓冲装置的连接可靠性。
35.其中,安装架1为刚性材质,刚性材质的安装架1具有较高的抗压及抗拉强度,且不易损坏断裂,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使缓冲装置能够较好的连接在其他装置上,且在货物下落的冲击下不易产生形变,提升了缓冲装置的连接强度及使用寿命。
36.本实施例中,缓冲部2为柔性件,其中柔性件是自身柔软且能够变形(包括弹性变形或者非弹性变形)的结构,当柔性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时,使得该缓冲部2能够弹性变形,当柔性件由非弹性材料制成时,由于缓冲部2具有柔性,使其形状能够改变。且该柔性缓冲部2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均能够缓冲货物下落时的冲击力。
37.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缓冲部2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该缓冲部2可以为硅胶膜、橡胶膜、乳胶膜、eva膜等。由于硅胶材料、橡胶材料、乳胶膜、eva具有弹性,其延展性好,能够拉伸或收缩,即在外界拉力的作用下,该缓冲部2能够弹性变形,从而吸收货物下落时的能量,降低货物受到的冲击力。且缓冲部2由弹性材料制成时,在外力解除时还能够自动回复至未变形状态。
38.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缓冲部2由非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缓冲部2可以为油毡、编织布、无纺布、牛津布、合成布中的一种,使得缓冲部2具有轻便、耐磨、韧性好等优点,且该材质的缓冲部2所围成的形状能够改变,从而能够缓冲货物下落时的冲击力。
39.当然,缓冲部2也可以是其他柔性材质,在此不做限制。
4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缓冲部2可以整体设置为柔性件,使得缓冲部2的缓冲冲击的范围增大,提高缓冲装置的缓冲效果;或者,缓冲部2也可以部分为柔性件,例如,缓冲部2与安装架1连接的部分为刚性结构,未与安装架1连接的部分为柔性结构,从而便于实现缓冲部2与安装架1之间的连接,并提高连接可靠性。
41.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当缓冲部2为非弹性材质时,缓冲部2连接有调节件(图中未示出),调节件用于开启或关闭出货口22。
42.本实施例中,当调节件关闭出货口22时,缓冲装置处于封闭状态,从而使缓冲部2能够承接多个从入货口21进入到缓冲装置的货物,降低货物的下落高度,避免货物由于高度差过大收到较大的冲击,同时也能够避免由于货物太重未经缓冲部2缓冲直接从出货口22掉落脱离缓冲装置造成货物损坏;当调节件开启出货口22时,落入缓冲部2的货物能够从
出货口22脱离缓冲部2再进入分拣装置,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货物的下落高度,减轻货物之间的冲击,进一步降低了货物的损坏率。
4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调节件为塑料绳、弹性绳或钢丝绳中的一种。
44.本实施例中,当调节件为塑料绳、弹性绳或钢丝绳中的一种时,能够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且成本低、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能够便于实现对出货口22的开启或关闭,使落入缓冲部2的货物不易直接从出货口22脱离缓冲装置,以实现缓冲部2的缓冲作用,提高缓冲装置的可靠性。
4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缓冲部2具有弹性,在缓冲部2的回弹力作用下,能够关闭出货口22。
46.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部2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在外力消失时能够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具有更强的变形性能,且在弹性阻尼的作用下,具有更强的缓冲性能,因此当货物自传动装置落入缓冲装置时,缓冲部2能够与货物接触产生弹性形变缓冲货物下落的冲击力,减小货物的冲击。当货物经入货口21进入缓冲部2时,货物的冲击力能够作用于弹性材质的缓冲部2,从而驱动缓冲部2弹性变形以开启出货口22,以使货物经出货口22脱离缓冲装置进入分拣装置,并在货物脱离出货口22时缓冲部2在自身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形变以关闭出货口22,以便承接下一个下落的货物。因此缓冲部2具有弹性能够更易实现缓冲部2的缓冲作用,且无需另外设置开启或关闭入货口21的部件,从而能够降低缓冲装置的结构复杂性,使用更加便捷,节约劳动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7.其中,缓冲部2可以是1体成型也可以是由多个部件组成,在此不做限制。
48.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缓冲部2包括多个分体设置的弹性件23,且各弹性件23均与安装架1连接。
49.本实施例中,缓冲部2由多个弹性件23组成,且多个弹性件23拼接形成缓冲装置的出货口22,如图1和图4所示,当货物由传动装置掉落时,货物经任一角度或方向经入货口21进入缓冲装置,在多个弹性件23的作用下,能够使货物下落的冲击分散到各弹性件23,使各弹性件23发生弹性变形共同吸收货物的冲击力,并在货物的冲击作用下开启多个弹性件23拼接形成的出货口22,使货物离开缓冲装置,提高了缓冲部2的缓冲性能及可靠性,且能够根据货物的大小和重量自动调节出货口22的大小。同时各弹性件23均与安装架1连接,使弹性件23受到货物下落的冲击不易脱离安装架1,提高了缓冲部2的连接强度,保证了缓冲装置的缓冲作用。
50.其中,各弹性件23与安装架1连接的部位可以相互连接,也可以相互独立,在此不做限制。
51.具体地,如图2-4所示,相邻弹性件23之间具有间隙24。
52.本实施例中,相邻弹性件23之间的间隙24使得各弹性件23互不干扰,降低了各弹性件23之间的摩擦,提高了弹性件23的使用寿命,且在货物与缓冲部2接触时,相对独立的各弹性件23还能够便于各弹性件23的弹性变形,各弹性件23产生的适应性形变还能够使货物受力更均匀,提高了缓冲部2的缓冲性能,使货物不易损坏,保护了货物的完整,并能够便于在货物的冲击作用下开启出货口22,也能够便于各弹性件23在货物离开出货口22之后的回弹。
5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出货口22的面积小于入货口
21的面积。
54.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入货口21的面积较大能够增加缓冲装置的承接范围,避免货物由传动装置下落时由于入货口21狭小而不能进入缓冲装置,出货口22的面积较小能够避免小型货物进入缓冲装置后直接离开出货口22而无法起到缓冲作用,因此,这种结构能够提高缓冲装置的使用范围,保证缓冲装置能够实现缓冲作用。
55.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23的材质为橡胶、硅胶、eva中的一种。
56.本实施例中,当弹性件23的材质为橡胶、硅胶、eva中的一种时,具有韧性好、弹性高、成本低、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当货物与弹性件23接触时,能够产生适应性的形变以保护货物的完整,并减小货物下落的冲击力,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且可以恢复形变,从而保证了缓冲装置在任一时刻都能够实现缓冲作用。
57.当然,弹性件23也可以是其他弹性材质,在此不做限制。
58.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安装架1为四边形,在初始状态下,缓冲部2的形状为四棱锥。
59.本实施例中,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入货口21和较小的出货口22,使得缓冲部2的承接面积最大,从而使得货物从传送装置下落时能够从入货口21进入缓冲装置并与缓冲部2接触,在缓冲部2的缓冲作用下减小货物下落的冲击,降低货物的损坏率。
60.其中,安装架1也可以是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其他形状,相应地,缓冲部2可以是三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椎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6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