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式智能传感封装及杀菌垃圾桶

文档序号:29676836发布日期:2022-04-14 21:4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接触式智能传感封装及杀菌垃圾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接触式智能传感封装及杀菌垃圾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公共垃圾桶主要分为有盖式和无盖式,无盖式的垃圾桶盛放大量的垃圾后,不仅会有很多垃圾溢出,也会有各种异味散出,细菌滋生。而有盖式的垃圾桶开启时不方便。两种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接触卫生安全问题,对公共环境都造成了较多污染,影响市容。
3.综上,目前使用的垃圾桶在短期收集垃圾过程中,缺少能够及时且连续处理垃圾的相关方式,如果能够降低垃圾桶的垃圾溢出和细菌滋生情况,已经成为公共垃圾收集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接触式智能传感封装及杀菌垃圾桶,通过相互配合的前置垃圾桶和后置收集桶,形成前置垃圾桶智能收集封装、后置收集桶封装收集杀菌的布局,避免了传统垃圾桶的大量异味和垃圾的溢出。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接触式智能传感封装及杀菌垃圾桶,包括前置垃圾桶和配合安装在前置垃圾桶一侧的后置收集桶,前置垃圾桶的上部挂有垃圾袋,前置垃圾桶内腔底部设置有倾斜坡道,前置垃圾桶内腔设置有一对位于倾斜坡道上方的低位电动门板;前置垃圾桶内腔设置有一对位于低位电动门板上方的中位控制盒,中位控制盒的两侧端配置有中位支架,两个中位支架的上端部之间配置有支撑加热环,中位支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挂杆;前置垃圾桶内腔设置有用于探测垃圾袋内部垃圾量的传感探测器;前置垃圾桶的一侧配置有与后置收集桶上侧开口位置相配合的外置电动门,外置电动门的下侧面配置有朝向后置收集桶内部的紫外杀菌灯。
7.垃圾袋的开口侧设置有至少四个挂耳,挂耳上设置有挂口,挂耳通过挂口挂在挂杆上,垃圾袋的上侧开口端设有一组加厚段,加厚段位于挂耳的下侧位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封装及杀菌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前置垃圾桶的上侧开口处设置有一对上位门板,上位门板位于初始位置的支撑加热环的上方。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封装及杀菌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位控制盒内包括有伺服电机和加热控制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中位支架的下端连接,加热控制器与支撑加热环电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封装及杀菌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位支架内部为中空结构,加热控制器的电控线路穿过中位支架的中部结构,电控线路的上端与支撑加热环电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封装及杀菌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垃圾袋的加厚段为单独的条形段,加厚段的条形段长度尺寸与支撑加热环分布的分布区间长度尺寸相同。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封装及杀菌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加厚段纵向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与支撑加热环的位置相配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封装及杀菌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前置垃圾桶的一侧面设置有下出口,下出口与倾斜坡道相配合;后置收集桶的一侧面设置有与前置垃圾桶的下出口相配合的前置入口。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封装及杀菌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前置垃圾桶的一侧面开设有一组底侧插槽,后置收集桶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插接在前置垃圾桶的底侧插槽内的前置插杆。
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配合的前置垃圾桶和后置收集桶,形成前置垃圾桶智能收集封装、后置收集桶封装收集杀菌的布局,处理方式连续且及时,能够直接降低传统垃圾桶的大量异味和垃圾的溢出的情况发生;
17.2、本实用新型采用探测传感器进行垃圾量的实时判断,进而完成垃圾袋的加热封装,同时也能够作为通知清洁人员的通知信号,便于实现整个环卫管理的高效智能化布局。
18.3、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配合处理垃圾方式简单且有序,增强处理垃圾过程中的无接触性,提升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公共卫生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中位控制盒、中位支架以及支撑加热环、挂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置垃圾桶、后置收集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置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置收集桶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前置垃圾桶;2-后置收集桶;3-垃圾袋;101-倾斜坡道;102-下出口;103-低位电动门板;104-中位控制盒;105-中位支架;106-支撑加热环;107-挂杆;108-上位门板;109-传感探测器;110-探测水平线;111-外置电动门;112-紫外杀菌灯;113-底侧插槽;201-前置入口;202-前置插杆;301-挂耳;302-加厚段;303-挂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一
28.请参阅图1、图2,前置垃圾桶1和后置收集桶2相互配合,垃圾袋3挂在前置垃圾桶1的低位电动门板103上方,当传感探测器109探测到垃圾袋3中的垃圾量达到其所能监测到的探测水平线110,两个中位支架105开始相向靠拢,当两个中位支架105上的支撑加热环
106到达前置垃圾桶1内部的中间位置后,支撑加热环106也会对加厚段造成一定挤压。支撑加热环106开始加热,垃圾袋3上侧两个条形的加厚段302受热熔化、融合在一起,继续受热发生断裂,带有挂耳301的部分加厚段302与垃圾袋3上侧的部分加厚段302分离。
29.低位电动门板103向下打开,已经被部分加厚段302封口的垃圾袋3下落,从倾斜坡道101落入后置收集桶2中,外置电动门111下侧的紫外杀菌灯112对后置收集桶2内部进行杀菌。
30.另外,当传感探测器109探测到垃圾袋3中的垃圾较多时,可通过无线模块[本实用新型中未给出具体结构,但属于通讯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进行赘述]向远程服务台或清洁人员的随身终端发送信号。同时可以在每个前置垃圾桶1上配置定位模块[比如gps],便于清洁人员快速到达,打开上位门板108,快速在挂杆107上挂上新的垃圾袋3。
[0031]
实施例二
[0032]
请参阅图3,中位控制盒104安装了伺服电机、加热控制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中位支架105的下端连接,另外一个中位支架105通过联动轴杆安装在中位控制盒104的另一侧面。
[0033]
加热控制器的电线路从中位支架105的内部空槽穿过,电线路的上侧端与支撑加热环106电连接,当伺服电机带动中位支架105到达需要进行加热的指定位置后,加热控制器开始控制支撑加热环106进行加热,加热控制器内还设置了计时模块,支撑加热环106加热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伺服电机带动中位支架105回到其初始的边侧区位。
[0034]
实施例三
[0035]
请参阅图4、图5、图6,后置收集桶2配合安装在前置垃圾桶1的一侧,前置垃圾桶1的底部设置成固定的支脚,不用经常挪移前置垃圾桶1。而后置收集桶2的底部设置了滚轮结构,在后置收集桶2内的封装垃圾较多时,直接将后置收集桶2缓缓抽离前置垃圾桶1,将后置收集桶2中的封装垃圾清理掉。
[0036]
实施例四
[0037]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0038]
清洁人员先打开上位门板108,将垃圾袋3挂在两个中位支架105、支撑加热环106之间,然后关上上位门板108,完成垃圾袋3的放置。人们将垃圾扔进垃圾袋3中,当垃圾袋3中的垃圾量达到一定程度,传感探测器109探测的垃圾袋3中的垃圾到达探测水平线110,可能已经达到垃圾袋3可承载量的70%以上,传感探测器109通过通信模块将“当前垃圾桶的垃圾袋3已经满载,需要清洁人员前来更换垃圾袋3”的信号传输给负责本区域的清洁人员,同时附带发送垃圾桶的位置信息。
[0039]
传感探测器109探测的垃圾袋110中的垃圾到达探测水平线后,两个中位支架105向内靠拢运动,两个中位支架105上的支撑加热环106完全靠拢后,支撑加热环106开始加热,对加厚段302进行加热,加热一定时间后,垃圾袋3两侧的加厚段302发生熔接并在中间位置发生熔裂,下侧的垃圾袋3脱离挂耳,低位电动门板103打开,垃圾袋3就顺势落入后置收集桶2中。
[0040]
后置垃圾桶2中的封装垃圾袋3较多时,将后置收集桶2从前置垃圾桶1一侧抽出,将后置收集桶2中的多个垃圾袋3集中处理到垃圾站或垃圾车中。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