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6501发布日期:2022-05-18 14:5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泵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


背景技术:

2.压泵瓶是一种按压式瓶体,通常应用于乳液瓶、洗发水等化妆品领域,按压结构是压泵瓶的重要组成部分。泵头是利用按压式吸液的原理,就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存在于存储液筒中的空气,造成内外气压,从而使液体在气压的作用下上升,从出液管中排出到管外。
3.部分泵压式出料的液体需单独储存且使用时必须混合使用,现有的压泵瓶泵压式结构一般为单个管道,不能够满足上述产品的使用需求,且普通的双管式结构也不能够对两种液体进行混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包括盖体、泵压组件和混合组件,所述盖体的下方固定有活塞筒,且活塞筒的下方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泵压组件安装于盖体和活塞筒的内部,且泵压组件的上方固定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上方通过水管万向节转动连接有上料管,且上料管的上方连接有压盖喷嘴,用于混合液体的所述混合组件安装于混合筒的内部,且混合组件包括加强杆、中心转轴、搅拌杆和旋挡板,所述上料管的下方内部固定有加强杆,且加强杆的中部下方固定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位于混合筒的内部,且中心转轴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混合筒的内壁固定有旋挡板。
6.优选的,所述泵压组件包括泵压管、活塞圈和弹簧,所述泵压管的下方外侧固定有活塞圈,且活塞圈的下方固定有弹簧。
7.优选的,所述盖体、活塞筒、连接管和泵压管均设置有两组,且泵压管与混合筒的内部相互连通。
8.优选的,所述泵压管通过活塞圈与活塞筒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且泵压管活动贯穿盖体的中部。
9.优选的,所述泵压管与活塞筒的内部相互连通,且泵压管的对称中心与活塞筒的对称中心重合。
10.优选的,所述中心转轴的对称中心与混合筒的对称中心重合,且中心转轴通过加强杆与上料管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
11.优选的,所述盖体的外侧上方安装有自动化组件,且自动化组件包括外固定框和微型电动伸缩杆,所述外固定框的中部下方安装有微型电动伸缩杆,且微型电动伸缩杆与压盖喷嘴固定相连。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设置有两个泵压组件能够对两个压泵瓶的内部进行泵压上料,并且能够通过混合筒和混合组件与两个压泵瓶内部的两种液体进行混合,而且具备自动按压结构,使用功能性较佳。
13.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注料组件,两个活塞筒和连接管能够分别与两个压泵瓶相连,两个泵压管均与混合筒相连使得两个泵压管构成连体式双管结构,从而能够将两个泵压管内部的液体共同泵压到混合筒的内部进行混合使用,能够满足不同产品的使用需求。
14.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点胶组件,外固定框与两个盖体固定相连,盖体旋接于压泵瓶上方固定,使得外固定框位置固定,通过微型电动伸缩杆便于下降推动压盖喷嘴的升降,从而便于对压盖喷嘴进行自动按压,无需人工反复按压,按压时活塞圈能够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于活塞筒的内部作活塞运动,同时带动泵压管的上下移动使得活塞筒的内部产生负压,泵压管与活塞筒的内部相连,进而使得压泵瓶内部的液体负压吸入活塞筒中并进入到泵压管的内部。
15.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封装组件,混合筒内壁的旋挡板呈弧形状结构,使得泵压管内部的液体泵入后能够冲击到混合筒内壁的旋挡板并产生回旋碰撞,从而促进液体之间的混合,通过水管万向节的设置便于转动上料管,从而便于带动上料管内部下方中心转轴的转动,使得中心转轴外侧的搅拌杆能够对混合筒内部的两种液体进行混合搅拌,使得最后混合后的液体能够通过上料管和压盖喷嘴进行出料。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的混合筒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盖体;2、活塞筒;3、连接管;4、泵压组件;401、泵压管;402、活塞圈;403、弹簧;5、混合筒;6、水管万向节;7、上料管;8、压盖喷嘴;9、混合组件;901、加强杆;902、中心转轴;903、搅拌杆;904、旋挡板;10、自动化组件;1001、外固定框;1002、微型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一种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包括盖体1、泵压组件4和混合组件9,盖体1的下方固定有活塞筒2,且活塞筒2的下方连接有连接管3,泵压组件4安装于盖体1和活塞筒2的内部,且泵压组件4的上方固定有混合筒5,混合筒5的上方通过水管万向节6转动连接有上料管7,且上料管7的上方连接有压盖喷嘴8;盖体1的外侧上方安装有自动化组件10,且自动化组件10包括外固定框1001和微型电动伸缩杆1002,外固定框1001的中部下方安装有微型电动伸缩杆1002,且微型电动伸缩杆1002与压盖喷嘴8固定相连;外固定框1001与两个盖体1固定相连,盖体1旋接于压泵瓶上方固定,使得外固定框1001位置固定,通过微型电动伸缩杆1002便于下降推动压盖喷嘴8的升降,从而便于对压盖喷嘴8进行自动按压,无需人工反复按压。
21.如图2所示,泵压组件4包括泵压管401、活塞圈402和弹簧403,泵压管401的下方外侧固定有活塞圈402,且活塞圈402的下方固定有弹簧403;盖体1、活塞筒2、连接管3和泵压
管401均设置有两组,且泵压管401与混合筒5的内部相互连通;两个活塞筒2和连接管3能够分别与两个压泵瓶相连,两个泵压管401均与混合筒5相连使得两个泵压管401构成连体式双管结构,从而能够将两个泵压管401内部的液体共同泵压到混合筒5的内部进行混合使用,能够满足不同产品的使用需求;泵压管401通过活塞圈402与活塞筒2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且泵压管401活动贯穿盖体1的中部;泵压管401与活塞筒2的内部相互连通,且泵压管401的对称中心与活塞筒2的对称中心重合;按压时活塞圈402能够在弹簧403的弹性作用下于活塞筒2的内部作活塞运动,同时带动泵压管401的上下移动使得活塞筒2的内部产生负压,泵压管401与活塞筒2的内部相连,进而使得压泵瓶内部的液体负压吸入活塞筒2中并进入到泵压管401的内部。
22.如图2-3所示,用于混合液体的混合组件9安装于混合筒5的内部,且混合组件9包括加强杆901、中心转轴902、搅拌杆903和旋挡板904,上料管7的下方内部固定有加强杆901,且加强杆901的中部下方固定有中心转轴902,中心转轴902位于混合筒5的内部,且中心转轴902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903,混合筒5的内壁固定有旋挡板904;中心转轴902的对称中心与混合筒5的对称中心重合,且中心转轴902通过加强杆901与上料管7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混合筒5内壁的旋挡板904呈弧形状结构,使得泵压管401内部的液体泵入后能够冲击到混合筒5内壁的旋挡板904并产生回旋碰撞,从而促进液体之间的混合,通过水管万向节6的设置便于转动上料管7,从而带动上料管7内部下方中心转轴902的转动,使得中心转轴902外侧的搅拌杆903能够对混合筒5内部的两种液体进行混合搅拌,最后混合后的液体通过上料管7和压盖喷嘴8进行出料。
23.综上,该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使用时,首先可以将盖体1旋接于压泵瓶上方固定,使得两个活塞筒2和连接管3分别与两个压泵瓶相连,并且将外固定框1001与两个盖体1固定相连,使得外固定框1001位置固定,然后可以通过微型电动伸缩杆1002下降推动压盖喷嘴8的升降,从而对压盖喷嘴8进行自动按压,按压时活塞圈402能够在弹簧403的弹性作用下于活塞筒2的内部作活塞运动,同时带动泵压管401的上下移动使得活塞筒2的内部产生负压,泵压管401与活塞筒2的内部相连,进而使得压泵瓶内部的液体负压吸入活塞筒2中并进入到泵压管401的内部,从而能够将两个泵压管401内部的液体共同泵压到混合筒5的内部进行混合使用;
24.在这一过程中,混合筒5内壁的旋挡板904呈弧形状结构,使得泵压管401内部的液体泵入后能够冲击到混合筒5内壁的旋挡板904并产生回旋碰撞,从而促进液体之间的混合,混合筒5的上方通过水管万向节6转动连接有上料管7,可以通过水管万向节6转动上料管7,从而带动上料管7内部下方中心转轴902的转动,使得中心转轴902外侧的搅拌杆903能够对混合筒5内部的两种液体进行混合搅拌,最后混合后的液体通过上料管7和压盖喷嘴8进行出料,就这样完成了该双管连体自动泵压式结构的使用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