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4031发布日期:2022-04-09 09:5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梯的广泛运用,电梯的维修保养也日渐重要,在电梯的维修过程中,易出现一些突发事件,给维修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如:电梯突然断电,维修人员的误操作,电梯的侧重、对重侧轻或曳引机抱闸失效等状况均可能导致电梯突然下行至底坑,从而砸伤维修人员,甚至结束维修人员的生命,为了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因此部分电梯的底坑中设置了保护装置。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9635667u中公开了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梯井道,电梯井道内滑动设置有电梯轿厢,电梯井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和固定板,连接板上滑动连接有防护板,防护板设置为格栅板,连接板和防护板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和防护板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两侧,连接板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联动防护板打开对检修人员起到防护作用;这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通过在电梯底坑内设置防护机构,使检修人员在电梯轿厢的底部进行维修检查的时候对检修人员进行一定的防护,防止在进行检修工作的时候电梯轿厢意外坠落导致的安全事故。该装置仅仅设置了防护板,没有设置缓冲机构,掉落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轿厢或防护板等组件的损坏,同时该装置还占了用过多的外部空间。
4.因此,提出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包括底坑,所述底坑的上端设置有井道,所述井道的内腔设置有轿厢,所述底坑内腔中部的左右侧壁对称焊接有高强度固定座,两个所述高强度固定座的外部对称设置有缓冲座,两个所述缓冲座相背一侧的下端壁体对称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内腔顶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便拆插柱,两个所述高强度固定座顶部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便拆插槽,两个所述高强度固定座的相对一侧下端壁体对称开设有第二便拆插槽,两个所述缓冲座相对一侧的下端壁体对称开设有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内腔的相对一侧壁体对称开设有通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的内腔对称插设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背一侧壁体对称固定连接有便拆插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一侧壁体对称设置有内嵌式拉手,两个所述缓冲座的相对一侧上端壁体对称开设有缓冲槽,两个所述缓冲槽内腔的前后两端分别纵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导向柱,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导向柱的下端外部对称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两个所述缓冲座顶部的前后两端对称纵
向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导向柱,两组所述第一限位导向柱的下端外部对称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导向柱的上端外部对称套设有缓冲板,两个所述缓冲板的相对一侧壁体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承载座,两个所述承载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橡胶块,两个所述承载座底部相远离一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导向孔。
8.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限位导向柱的上端分别插设于两组限位导向孔的内腔。
9.优选的,两个所述高强度固定座分别位于两个卡槽的内腔,并且与卡槽适配。
10.优选的,两组所述便拆插柱分别插设于两组第一便拆插槽的内腔,并且与第一便拆插槽适配。
11.优选的,两个所述便拆插板的相远离一端分别穿过两个通槽并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便拆插槽的内腔。
12.优选的,两个所述承载座的相背一侧壁体与底坑内腔的左右侧壁紧密贴合,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一侧的下端壁体分别与两个缓冲座相对一侧的上端壁体紧密贴合。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的承载座、橡胶块、连接板、缓冲座、限位导向孔、第一缓冲弹簧、第一限位导向柱、缓冲板、缓冲槽、第二限位导向柱、第二缓冲弹簧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掉落的轿厢进行承载,同时可进行弹性缓冲,多组缓冲机构共同配合,可减少轿厢掉落产生的损害,增加了安全性,紧贴底坑的内壁设置,即不占用外部空间,也不占用过多的内部空间。
16.2、该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便拆插槽、便拆插柱、卡槽、通槽、便拆插板、限位板、内嵌式拉手、高强度固定座、第二便拆插槽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缓冲座以及与缓冲座连接的连接板、承载座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缓冲组件进行维护或更换,操作方便,稳固性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承载座与连接板连接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固定座、缓冲座、限位板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坑;2、井道;3、轿厢;4、承载座;5、橡胶块;6、高强度固定座;7、连接板;8、缓冲座;9、限位板;10、第一限位导向柱;11、第一缓冲弹簧;12、限位导向孔;13、缓冲板;14、第一便拆插槽;15、第二便拆插槽;16、卡槽;17、便拆插柱;18、缓冲槽;19、第二限位导向柱;20、第二缓冲弹簧;21、容纳槽;22、通槽;23、便拆插板;24、内嵌式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4所示,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包括底坑1,底坑1的上端设置有井道2,井道2的内腔设置有轿厢3,底坑1内腔中部的左右侧壁对称焊接有高强度固定座6,两个高强度固定座6的外部对称设置有缓冲座8,两个缓冲座8相背一侧的下端壁体对称开设有卡槽16,两个高强度固定座6分别位于两个卡槽16的内腔,并且与卡槽16适配,两个卡槽16内腔顶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便拆插柱17,两个高强度固定座6顶部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便拆插槽14,两组便拆插柱17分别插设于两组第一便拆插槽14的内腔,并且与第一便拆插槽14适配,两个高强度固定座6的相对一侧下端壁体对称开设有第二便拆插槽15,两个缓冲座8相对一侧的下端壁体对称开设有容纳槽21,两个容纳槽21内腔的相对一侧壁体对称开设有通槽22,两个容纳槽21的内腔对称插设有限位板9,两个限位板9的相背一侧壁体对称固定连接有便拆插板23,两个便拆插板23的相远离一端分别穿过两个通槽22并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便拆插槽15的内腔,两个限位板9的相对一侧壁体对称设置有内嵌式拉手24,通过设置的第一便拆插槽14、便拆插柱17、卡槽16、通槽22、便拆插板23、限位板9、内嵌式拉手24、高强度固定座6、第二便拆插槽15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缓冲座8以及与缓冲座8连接的连接板7、承载座4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缓冲组件进行维护或更换,操作方便,稳固性高,两个缓冲座8的相对一侧上端壁体对称开设有缓冲槽18,两个缓冲槽18内腔的前后两端分别纵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导向柱19,两组第二限位导向柱19的下端外部对称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20,两个缓冲座8顶部的前后两端对称纵向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导向柱10,两组第一限位导向柱10的下端外部对称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11,两组第二限位导向柱19的上端外部对称套设有缓冲板13,两个缓冲板13的相对一侧壁体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两个连接板7相对一侧的下端壁体分别与两个缓冲座8相对一侧的上端壁体紧密贴合,两个连接板7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承载座4,两个承载座4的相背一侧壁体与底坑1内腔的左右侧壁紧密贴合,两个承载座4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橡胶块5,两个承载座4底部相远离一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导向孔12,两组第一限位导向柱10的上端分别插设于两组限位导向孔12的内腔,通过设置的承载座4、橡胶块5、连接板7、缓冲座8、限位导向孔12、第一缓冲弹簧11、第一限位导向柱10、缓冲板13、缓冲槽18、第二限位导向柱19、第二缓冲弹簧20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掉落的轿厢3进行承载,同时可进行弹性缓冲,多组缓冲机构共同配合,可减少轿厢3掉落产生的损害,增加了安全性,紧贴底坑1的内壁设置,即不占用外部空间,也不占用过多的内部空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使用时在承载座4、橡胶块5、连接板7、缓冲座8、限位导向孔12、第一缓冲弹簧11、第一限位导向柱10、缓冲板13、缓冲槽18、第二限位导向柱19、第二缓冲弹簧20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掉落的轿厢3进行承载,同时可进行弹性缓冲,具体的,轿厢3掉落会撞击橡胶块5以及承载座4组成的整体,进而承载座4会挤压第一缓冲弹簧11,同时承载座4会带动缓冲板13挤压第二缓冲弹簧20,第一限位导向柱10、限位导向孔12、第二限位导向柱19的设置可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多组缓冲机构共同配合,可减少轿厢3掉落产生的损害,增加了安全性,紧贴底坑1的内壁设置,即不占用外部空间,也不占用过多的内部空间,在第一便拆插槽14、便拆插柱17、卡槽16、通槽22、便拆插板23、限位板9、内嵌式拉手24、高强度固定座6、第二便拆插槽15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缓冲座8以及与缓冲座8连接的连接板7、承载座4进行拆卸,具体的,拆卸时相背拉动两个内嵌式拉手24带动两个限位板9向外位移,两个限位板9带动两个便拆插板23的端部分别
从两个第二便拆插槽15的内腔脱离,然后向上提起缓冲座8带动两组便拆插柱17从两组第一便拆插槽14的内腔脱离即可,从而方便对缓冲组件进行维护或更换,操作方便,稳固性高。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