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双投口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6935发布日期:2022-08-27 00:5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是一种并联双投口垃圾箱。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要求人们在投放垃圾时对垃圾按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然而可回收垃圾在回收利用时,由于可回收垃圾种类繁多、性质不同,往往需要再次分类回收,而现有的可回收垃圾箱多为单投口单盖板式,不同种类的可回收物品混杂在一起,不便于后续的再次分类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并联双投口垃圾箱,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垃圾箱存在收集的各类的可回收垃圾混杂在一起不便于后续分类回收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并联双投口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垃圾箱本体前侧设有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对应第一垃圾投口位置的垃圾箱本体上铰接有用于启闭第一垃圾投口的第一投口盖板,对应第二垃圾位置的垃圾箱本体上铰接有用于启闭第二垃圾投口的第二投口盖板,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左右并列设置且相连通。
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6.上述第一投口盖板上侧和第二投口盖板上侧均可铰接连接在垃圾箱本体内侧,第一投口盖板能于向垃圾箱本体内翻转时开启第一垃圾投口,第二投口盖板能于向垃圾箱本体内翻转时开启第二垃圾投口。
7.上述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可均为矩形形状,第一投口盖板和第二投口盖板均为矩形盖板。
8.上述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的宽度可均为20厘米至50厘米。
9.上述对应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连接处下方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可设有隔板,隔板将位于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下方的垃圾箱本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对应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下方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前侧设有回收箱门。
10.上述垃圾箱本体可为由前箱壁、后箱壁、上箱壁、下箱壁、左箱壁和右箱壁围合而成的长方体箱体,隔板包括前固定板部和后旋转板部,前固定板部固定安装在垃圾箱本体内,后旋转板部前端和前固定板部后端铰接连接在一起,后旋转板部后端与后箱壁可拆卸安装在一起,对应前固定板部左侧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垃圾投口下方的挡板,挡板后端和下箱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板,挡板、竖板、前固定板和垃圾箱本体箱壁围成与回收箱门连通的厨余垃圾回收桶放置腔。
11.上述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可位于垃圾箱本体前侧的左上部,回收箱门设置于垃圾箱本体前侧的左下部,对应第二垃圾投口右侧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前侧上设有进出箱门。
12.上述对应进出箱门位置的后箱壁内侧可设有物品放置架,物品放置架包括水平支撑板、限位杆和加强杆,水平支撑板后端铰接连接在垃圾箱本体的后侧壁上,水平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竖直限位杆,限位杆和垃圾箱本体的后侧壁相抵,限位杆下端和水平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
13.上述垃圾箱本体的前侧上部可具有竖直箱壁,第一垃圾投口和第二垃圾投口开设于该竖直箱壁上。
1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并联的第一垃圾投口、第二垃圾投口对应的第一投口盖板、第二投口盖板,由此能实现对可回收垃圾的初步分类回收,便于可回收垃圾的再次分类回收,另外还利于大体积的垃圾投入,具有使用简单、便捷和安全的特点。
附图说明
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为附图1中沿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17.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附图4为附图2中沿b-b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垃圾投口,2为第二垃圾投口,3为第一投口盖板,4为第二投口盖板,5为前箱壁,6为后箱壁,7为上箱壁,8为下箱壁,9为回收箱门,10为前固定板部,11为后旋转板部,12为挡板,13为竖板,14为厨余垃圾回收桶放置腔,15为进出箱门,16为水平支撑板,17为限位杆,18为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该并联双投口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垃圾箱本体前侧设有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对应第一垃圾投口1位置的垃圾箱本体上铰接有用于启闭第一垃圾投口1的第一投口盖板3,对应第二垃圾位置的垃圾箱本体上铰接有用于启闭第二垃圾投口2的第二投口盖板4,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左右并列设置且相连通。
24.在使用时,可在对应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下方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前侧或后侧上开设清理箱门,由此便于清理垃圾箱本体内的垃圾,可在对应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连接处下方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设有隔板,通过隔板将位于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下方的垃圾箱本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由此推动第一投口盖板3经由第一垃圾投口1投入的可回收垃圾会落至左腔室中,而推动第二投口盖板4经由第二垃圾投口2投入的可回收垃圾会落至右腔室中,投放垃圾时,将塑料和金属经由第一垃圾
投口1投入落入左腔室中,玻璃和废纸经由第二垃圾投口2投入落入右腔室中,塑料和金属混在一起后续两者很容易分离,玻璃和废纸混在一起后续两者也很容易分离,较塑料、金属、玻璃和废纸四者混在一起而言,本技术在垃圾投放时可按塑料和金属为一类、玻璃和废纸为另一类,提前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初次分类,由此便于可回收物的后期分类回收,加快后期分类速度,由于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左右并列设置且相连通,由此当投入的垃圾体积较大时,可同时推开第一投口盖板3和第二投口盖板4,此时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相当于组合成一个大投口,由此可供垃圾通过进入垃圾箱本体内,然后向左或向右移动将垃圾投入到隔板左侧或右侧。
25.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一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6.如附图1、2所示,上述第一投口盖板3上侧和第二投口盖板4上侧均铰接连接在垃圾箱本体内侧,第一投口盖板3能于向垃圾箱本体内翻转时开启第一垃圾投口1,第二投口盖板4能于向垃圾箱本体内翻转时开启第二垃圾投口2。由此在投放垃圾时,通过垃圾向内推动第一投口盖板3或第二投口盖板4就可打开第一垃圾投口1或第二垃圾投口2,即无需再另外用手来拉动投口盖板,更方便与垃圾的投放。
27.如附图1、2所示,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均为矩形形状,第一投口盖板3和第二投口盖板4均为矩形盖板。
28.如附图1、2所示,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的宽度均为20厘米至50厘米。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的宽度均为30厘米,两者高度均为37厘米。
29.如附图1、2所示,对应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连接处下方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位于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下方的垃圾箱本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对应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下方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前侧设有回收箱门9。由此推动第一投口盖板3经由第一垃圾投口1投入的可回收垃圾会落至左腔室中,而推动第二投口盖板4经由第二垃圾投口2投入的可回收垃圾会落至右腔室中,由此实现对可回收垃圾的初次分类,另外由于隔板低于第一垃圾投口1、第二垃圾投口2,由此当隔板左右两侧的垃圾箱本体内部空间投满时,位于隔板上方的垃圾箱本体的内部空间仍能用来存放垃圾,从而增加了垃圾箱本体的内部容积,而通过设置回收箱门9由于便于清理垃圾箱本体内的垃圾。
30.如附图1、2所示,垃圾箱本体为由前箱壁5、后箱壁6、上箱壁7、下箱壁8、左箱壁和右箱壁围合而成的长方体箱体,隔板包括前固定板部10和后旋转板部11,前固定板部10固定安装在垃圾箱本体内,后旋转板部11前端和前固定板部10后端铰接连接在一起,后旋转板部11后端与后箱壁6可拆卸安装在一起,对应前固定板部10左侧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垃圾投口1下方的挡板12,挡板12后端和下箱壁8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板13,挡板12、竖板13、前固定板和垃圾箱本体箱壁围成与回收箱门9连通的厨余垃圾回收桶放置腔14。
31.通过挡板12和竖板13的设置将垃圾箱本体内位于隔板左侧的空间分隔成独立厨余垃圾回收桶放置腔14和可回收垃圾存放腔,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功能多样性、空间利用率,根据需求,对应垃圾箱本体后侧箱壁上可设有门碰座,后旋转板部11后端可设有与门碰座相配合的门碰头,由此可将后旋转板部11后端定位安装到垃圾箱本体后侧箱壁上,具体的,挡板12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水平板部和倾斜板部,倾斜板部由前至后由上至下
倾斜设置,水平板部前端和前箱壁5固定连接在一起,倾斜板部后端和竖板13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由第一垃圾投口1投入的可回收垃圾可沿挡板12滑落至位于隔板左侧、竖板13后侧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当要回收上述可回收垃圾时,可使后旋转板部11后端与垃圾箱本体后侧箱壁分离,然后向前旋转后旋转板部11,由此回收人员就可经前固定板部10与垃圾箱本体后侧箱壁之间的同道进入位于隔板左侧的空间内回收可回收垃圾。
32.如附图1、2所示,垃圾箱本体的前侧上部具有竖直箱壁,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开设于该竖直箱壁上。
33.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区别仅在于:如附图3、4所示,第一垃圾投口1和第二垃圾投口2位于垃圾箱本体前侧的左上部,回收箱门9设置于垃圾箱本体前侧的左下部,对应第二垃圾投口2右侧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前侧上设有进出箱门15。通过设置进出箱门15由此便于人们进出垃圾箱本体内对内部的垃圾进行清运,本技术中位于隔板右侧的空间用来存放玻璃和废纸,而生活垃圾的废纸一般都是纸箱,其体积较大,由此其投入后可放置于位于进出箱门15后侧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部空间内,进一步提升了垃圾箱本体内部的容积。
34.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二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35.如附图3、4所示,对应进出箱门15位置的垃圾箱本体的后侧壁上设有物品放置架,物品放置架包括水平支撑板16、限位杆17和加强杆18,水平支撑板16后端铰接连接在垃圾箱本体的后侧壁上,水平支撑板16底部固定连接有竖直限位杆17,限位杆17和垃圾箱本体的后侧壁相抵,限位杆17下端和水平支撑板16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通过设置物品放置架,由此可将垃圾箱本体内部的纸箱折叠后放置在物品放置架上,极大的减小了废纸的占用空间,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本技术中,水平支撑板16铰接在垃圾箱本体的后侧箱壁上,由此在不使用时可将水平支撑板16向上翻起,节约其占用空间。
36.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