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固液分离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8174发布日期:2022-04-23 19:2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固液分离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余垃圾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固液分离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3.餐余垃圾是食物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种,包括家庭、学校、食堂及餐饮行业等产生的食物加工下脚料(厨余)和食用残余(泔脚),其成分复杂,主要是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鱼、肉、骨头以及废餐具、塑料、纸巾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我国餐余垃圾数量十分巨大,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餐余垃圾也是垃圾分类的一个难点。
4.目前,餐余垃圾处理的处理流程大致如下:一、固液分离,将餐余垃圾中的固态垃圾和液态垃圾分离;二、将液态垃圾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废油可以进一步处理后回收利用,废水达到标准后可排入下水道系统;将固态垃圾进行烘干后,可进行垃圾分类。
5.现有的用于餐余垃圾的固液分离的设备往往结构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而且通常在将餐余垃圾的固态垃圾和液态垃圾分离后,还需要进行额外的工序(如将固态垃圾从固液分离设备中取出)才能将固态垃圾回收利用,不仅成本较高,操作复杂,而且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6.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固液分离的输送装置,利用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可以在壳体内输送餐余垃圾,在餐余垃圾的输送过程中,利用壳体上的透水孔可以将餐余垃圾中的液态垃圾分离,并且当壳体内的餐余垃圾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固态垃圾可以从固态物料出口排出,从而可以及时的回收液态垃圾和固体垃圾,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固液分离效果好,生产效率较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固液分离的输送装置,包括:
9.壳体,所述壳体呈筒状,所述壳体上均匀的分布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壳体水平设置;所述壳体靠近其一端的侧壁上设有物料进口,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物料进口的一端设有固态物料出口;
10.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内,伸入到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驱动组件;
11.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封堵板伸入所述固态物料出口内将所述固态物料出口封堵;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封堵
板与所述固态物料出口之间具有间隙;
12.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封堵板具有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为不锈钢网孔管,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物料进口的一端封闭。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设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隙配合。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水孔的孔径设为0.1-1mm。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外部设有挡台,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挡台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封堵板抵接。
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设为弹簧。
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态物料出口的下方设有固态垃圾收集箱。
2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下方设有液态垃圾收集箱。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22.本实用新型利用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可以在壳体内输送餐余垃圾,在餐余垃圾的输送过程中,利用壳体上的透水孔可以将餐余垃圾中的液态垃圾分离,并且当壳体内的餐余垃圾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固态垃圾可以从固态物料出口排出,从而可以及时的回收液态垃圾和固体垃圾,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固液分离效果好,生产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固液分离的输送装置隐藏部分壳体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5.图中:1-壳体、11-物料进口、12-固态物料出口、2-转动轴、21-螺旋叶片、22-驱动组件、23-挡台、3-封堵板、4-弹性件、5-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7.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固液分离的输送装置,包括:
28.壳体1,壳体1呈筒状,壳体1上均匀的分布有若干透水孔,壳体1水平设置;壳体1靠近其一端的侧壁上设有物料进口11,餐余垃圾通过物料进口11进入到壳体1内,液态物料可以从透水孔中排出;壳体1远离物料进口11的一端设有固态物料出口12,固态物料可以从固态物料出口12排出;
29.转动轴2,转动轴2的一端伸入到壳体1内,伸入到壳体1内的转动轴2上设有螺旋叶片21,转动轴2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转动轴2转动的驱动组件22,驱动组件22驱动转动轴2转动可以带动螺旋叶片21转动,从而可以输送壳体1内的餐余垃圾,在输送的过程中,可以对餐余垃圾施加一定的挤压力,使液态物料可以更快速的从透水孔中排出;
30.封堵板3,封堵板3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封堵板3伸
入固态物料出口12内将固态物料出口12封堵,此时,封堵板3可以使餐余垃圾不会从固态物料出口12排出,从而可以对壳体1内的餐余垃圾施加一定的挤压力,促进固液分离;在第二位置时,封堵板3与固态物料出口12之间具有间隙,此时,经挤压后残余的固态物料可以从固态物料出口12排出;
31.弹性件4,弹性件4使封堵板3施具有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弹性件4可以对封堵板3施加弹力,保证封堵板3在初始状态时位于第一位置。
32.需要说明的,壳体1优选的设为不锈钢网孔管,壳体1靠近物料进口11的一端封闭,保证餐余垃圾向固态物料出口12移动。
33.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22设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减速机5,减速机5的输出轴与转动轴2连接,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5带动转动轴2转动。
3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螺旋叶片21与壳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螺旋叶片21可以更好的输送餐余垃圾。
35.需要说明的,透水孔的孔径优选的设为0.1-1mm,以保证液态垃圾可以通过透水孔排出而固态垃圾被透水孔阻挡为准。
36.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壳体1外部设有挡台23,弹性件4的一端与挡台23抵接,弹性件4的另一端与封堵板3抵接,利用挡台23,弹性件4可以持续的对封堵板3施加弹性力;具体的,弹性件4优选的设为弹簧。
37.需要说明的,固态物料出口12的下方应设有固态垃圾收集箱,固态垃圾收集箱用于收集固态垃圾;壳体1的下方应设有液态垃圾收集箱,液态垃圾收集箱用于收集液态垃圾。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