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7433发布日期:2022-05-11 12:1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机房电梯的电梯控制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的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


背景技术:

2.电梯控制柜中的部件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部件,另一类是控制部件,控制部件数量相较于操作部件的数量少,总体体积也小。在电梯检修和紧急操作时,可以通过控制部件使操作部件对应的产生动作,操作部件使电梯发生相应的动作。
3.无机房电梯区别于有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的主机在井道内的上方,控制柜一般安装在井道内的厅门侧。电梯故障时,出于救援需求,经常需要利用控制柜监测观看到电梯的钢丝绳运动轨迹。为了满足电梯的正常运行、检修及紧急操作,控制柜内具有的部件数量比较多,导致控制柜体积大,在一些井道较小的电梯中难以安装,不得不牺牲别的电梯零部件的安装空间以满足控制柜的安装要求,这就给电梯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4.因此,现有电梯控制柜存在在较小井道无机房电梯中难以安装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本实用新型具有在无机房电梯中容易安装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由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主柜和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副柜组成,主柜内设有控制部件,副柜内设有操作部件,控制部件通过总线束连接操作部件,总线束上设有插接件。
7.前述的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中,所述总线束包括与控制部件连接的第一线束和与操作部件连接的第二线束;所述插接件包括与第一线束连接的公头和与第二线束连接的母头;公头的外侧设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一端与第一线束固定;母头的外侧设有与第一套管螺接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一端与第二线束固定。
8.前述的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中,所述主柜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被第一线束穿过的第一卡圈,第一卡圈的一侧设有与主柜内壁固定的第一压紧机构;所述副柜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被第二线束穿过的第二卡圈,第二卡圈的一侧设有与副柜内壁固定的第二压紧机构。
9.前述的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中,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均包括压板,压板的两侧均设有螺钉,压板通过螺钉连接主柜或副柜,压板上设有多个平行的通槽,通槽内设有凸起,通槽的两端均设有圆角;所述第一线束或第二线束反复折弯后经过所有通槽。
10.前述的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中,所述压板的材质为pvc。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控制柜的基础上,将现有控制柜中的部件,按照操作部件和控制部件分类,拆分成两部分,并以总线束(总线束实际上是将现有控制柜
中操作部件与控制部件之间的多根导线合成了一股,并进行了加长)连接控制部件和操作部件,在保持原有电路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将操作部件和控制部件分别固定于副柜和主柜中,副柜和主柜的体积相较于原有的控制柜体积均极大的缩小。副柜安装在电梯门套内,只需要在门套与门洞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即可,不占用井道空间,安装非常容易。主柜仍然安装在井道内,但体积更小,容易在较小井道中得到足够的安装空间,也就容易安装,不需要牺牲别的电梯零部件的安装空间就能满足主柜的安装要求,给电梯的设计降低了难度。通过插接件使主副柜可完全分离,先各自完成安装后,再连接起来,避免整体安装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困难,进一步的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比较容易。通过在插接件的外侧设置两个螺接的套管,避免插接件受潮、进灰,保持插接件接触良好,并且当总线束受到拉扯的时候,通过管套避免插接件松脱,进一步确保插接件接触良好,使控制柜的故障率较低。通过在压板上设置多个通槽,使线束在压板上反复折弯,可以使线束在受到较小的压紧力(避免压断)的基础上不会移动,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避免线束在受外力作用下与操作部件或控制部件之间的连接断开,进一步的使控制柜的故障率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在无机房电梯中容易安装的优点,并且故障率较低。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3.图2是图1在a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第一压紧机构的正视图。
15.图4是第一压紧机构的左视图。
16.图5是压板的左视图。
17.附图中的标记为:10-主柜,11-控制部件,12-第一线束,13-公头,14-第一套管,15-第一卡圈;20-副柜,21-操作部件,22-第二线束,23-母头,24-第二套管,25-第二卡圈;30-压板,31-螺钉,32-通槽,33-凸起,34-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19.实施例。部分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电梯控制柜,如图1所示,由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主柜10和安装于电梯门套内的副柜20组成,主柜10内设有控制部件11,副柜20内设有操作部件21,控制部件11通过总线束连接操作部件21,总线束上设有插接件。所述主柜10和副柜20均是市面上可以采购到的柜子,前侧具有可以旋转打开的门体。
20.所述总线束包括与控制部件11连接的第一线束12和与操作部件21连接的第二线束22;所述插接件包括与第一线束12连接的公头13和与第二线束22连接的母头23;公头13的外侧设有第一套管14,第一套管14的一端与第一线束12固定;母头23的外侧设有与第一套管14螺接的第二套管24,第二套管24的一端与第二线束22固定。
21.所述主柜10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被第一线束12穿过的第一卡圈15,第一卡圈15避免第一线束12被主柜10的侧板割伤,第一卡圈15的一侧设有与主柜10内壁固定的第一压紧机构;所述副柜20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被第二线束22穿过的第
二卡圈25,第二卡圈25避免第二线束22被副柜20的侧板割伤,第二卡圈25的一侧设有与副柜20内壁固定的第二压紧机构。
22.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均包括压板30,压板30的两侧均设有螺钉31,压板30通过螺钉31连接主柜10或副柜20,压板30上设有多个平行的通槽32,通槽32内设有凸起33,通槽32的两端均设有圆角34。
23.所述第一线束12反复折弯后经过第一压紧机构的压板30上的所有通槽32。第二线束22反复折弯后经过第二压紧机构的压板30上的所有通槽32。
24.所述压板30的材质为pvc。
25.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控制柜的基础上,将现有控制柜中的部件,按照操作部件和控制部件分类,拆分成两部分,以并以总线束(总线束实际上是将现有控制柜中操作部件与控制部件之间的多根导线合成了一股,并进行了加长)连接控制部件和操作部件,在保持原有电路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将操作部件和控制部件分别固定于副柜和主柜中,副柜和主柜的体积相较于原有的控制柜体积均极大的缩小。副柜安装在电梯门套内,只需要在门套与门洞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即可,不占用井道空间,安装非常容易。主柜仍然安装在井道内,但体积更小,容易在较小井道中得到足够的安装空间,也就容易安装,不需要牺牲别的电梯零部件的安装空间以满足主柜的安装要求,给电梯的设计降低了难度。通过插接件使主副柜可分离,先各自安装完成后,再连接起来,避免整体安装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困难,进一步的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比较容易。通过在插接件的外侧设置两个螺接的套管,避免插接件受潮、进灰,保持插接件接触良好,并且当总线束受到拉扯的时候,通过管套避免插接件脱离,进一步确保插接件接触良好,使控制柜的故障率较低。通过在压板上设置多个通槽,使线束在压板上反复折弯,可以使线束在受到较小的压紧力的基础上不会轴向移动,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避免线束在受外力作用下与操作部件或控制部件之间的连接断开,进一步的使控制柜的故障率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在无机房电梯中容易安装的优点,并且故障率较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