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7888发布日期:2022-04-14 21:0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带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的发展,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质量检测方法,在印刷包装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通过单目视觉或者双目视觉对印刷品上的图案、凹痕、镀边及凸痕等进行图像采集,并通过计算机算法进行分析,以检测相应部分的缺陷,从而检测出存在印刷缺陷的包装制品,不仅能够提升检测效率,而且对指导印刷制品的前道生产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随着市场对精品瓦楞、酒盒、烟盒、药包等硬质盒体的印刷产品的印制要求日益提高,各个硬质盒体的生产商对检品机的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4.在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将检测工位设置于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上,以能够充分利用检测机构的检测效率,由于精品瓦楞、酒盒、烟盒、药包的表面较软,因而采用输送带进行输送,但是在待检测的工件进入输送装置的输送带时,会与输送带之间产生摩擦力,并且部分的检测设备还会在输送带上增加调节工件位姿的调节装置。在调节工件姿态的过程中,工件会与输送带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使得输送带可能会偏移或歪斜,从而使得工件可能会脱离输送带,降低了输送效率及检测效率。
5.如果在输送过程中发现输送带偏移,工作人员需要先将整个设备停下来后,再进行输送带的归正,不仅降低了检测效率,还增加了人工成本。
6.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皮带校正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带校正装置,以能够在输送装置的输送带运行时就能够调节偏移的输送带。
8.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皮带校正装置,所述皮带校正装置设置于输送装置的上游,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带套置于所述皮带校正装置上,所述皮带校正装置包括:
10.底座,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游;
11.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输送带套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
12.第一校正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能够调节所述底座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滚轮张紧/松脱所述输送带;及
13.第二校正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能够偏转所述第一滚轮的轮面,以引导被张紧的所述输送带能够沿已偏转的所述第一滚轮的轴向移动。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平面,所述第二校正机构能够使所述第一滚轮绕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平面垂直。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校正机构包括:
16.第一定位基板,固定于所述输送装置的机架上,所述第一定位基板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
17.第二定位基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定位基板间隔设置;
18.调节螺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并且所述调节螺栓啮合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基板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之间的间距。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校正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置于所述调节螺栓上,并且被挤压于所述第一定位基板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之间。
20.作为优选,所述底座铰接于所述输送装置的机架上,并且所述底座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机架的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
2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校正机构包括:
22.连接件,所述第一滚轮的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连接件通过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的螺栓连接于所述底座,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滚轮的另一端偏转;及
23.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机构能够推抵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移动。
24.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25.基块,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基块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平行;及
26.调节螺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啮合,并抵接于所述连接件。
2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条形孔,一对所述第一条形孔平行设置。
28.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螺钉抵接于所述连接件位于一对所述第一条形孔之间的部分。
29.作为优选,所述皮带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输送带进入所述第一滚轮的夹角的第二滚轮。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校正机构及第二校正机构分别张紧/松脱及引导被张紧的输送带能够沿已偏转的第一滚轮的轴向移动,从而被张紧的输送带在恢复弹性变形时会在第一滚轮的轴向上沿靠近输送装置的滚轮的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在输送带运行时,校正偏离第一滚轮中心处的输送带,保证了输送效率和检测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校正装置的主视图;
32.图2是图1中的皮带校正装置的背面的机构示意图;
33.图3是图1中r处的局部视图。
34.图中:
35.11、输送装置的机架;12、输送装置的滚轮;13、输送带;
36.2、底座;21、第一侧板;211、第一铰接轴;22、第二侧板;221、第二铰接轴;
37.3、第一滚轮;41、第一定位基板;42、第二定位基板;421、第一定位孔;43、调节螺栓;44、弹性件;
38.51、连接件;511、第一条形孔;52、基块;53、调节螺钉;
39.6、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4.在纸制品的检测过程中,通常将检测工位设置于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上,以能够充分利用检测机构的检测效率,由于精品瓦楞、酒盒、烟盒、药包的表面较软,因而采用输送带进行输送,但是在待检测的工件进入输送装置的输送带时,会与输送带之间产生摩擦力,并且部分的检测设备还会在输送带上增加调节工件位姿的调节装置,以使相机能够准确采集到待检测的工件的所需检测的部分的影像。在调节工件姿态的过程中,工件会与输送带之间产生摩擦力,使得输送带可能会沿输送带的滚轮的轴向偏移或歪斜,从而使得工件可能会脱离输送带,降低了输送效率及检测效率。
45.如果在输送过程中发现输送带偏移,工作人员需要先将整个设备停下来后,再进行输送带的归正,不仅降低了检测效率,还增加了人工成本。
4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皮带校正装置,该皮带校正装置设置于输送装置的上游,多个输送装置的滚轮12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输送装置的机架11上,并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排列,以撑持被输送带13输送的工件。输送装置的输送带13套置于皮带校正装置上,皮带校正装置包括底座2、第一滚轮3、第一校正机构及第二校正机构,底座2设置于输送装置的上游,并连接于输送装置的机架11,第一滚轮3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2上,输送带13套置于第一滚轮3上,第一校正机构设置于底座2上,并能够调节底座2与输送装置之间的距离,使底座2能够靠近或远离输送装置的机架11,以使第一滚轮3在远离输送装置的机架11时张紧输送带13或使第一滚轮3在靠近输送装置的机架11时松脱输送
带13。
47.第一滚轮3在张紧输送带13时,由于被张紧的输送带13会恢复弹性变形,使得偏离的输送带13会在第一滚轮3的轴向上沿靠近第一滚轮3中心处的位置滑动,以使被张紧的输送带13的形变量最小,从而能够校正偏离的输送带13。
48.当输送带13与第一滚轮3的摩擦力较大时,输送带13与第一滚轮3的摩擦力会阻碍偏离的输送带13在第一滚轮3的轴向上沿靠近第一滚轮3中心处的位置滑动,为了能够引导偏离的输送带13在第一滚轮3的轴向上沿靠近第一滚轮3中心处的位置滑动,第二校正机构设置于底座2上,并能够偏转第一滚轮3的轮面,被张紧的输送带13在恢复弹性变形时会在第一滚轮3的轴向上沿靠近输送装置的滚轮12的方向移动,即引导被张紧的输送带13能够沿已偏转的第一滚轮3的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在输送带13运行时,通过调节第一校正机构及第二校正机构,以校正偏离第一滚轮3中心处的输送带13,不仅不会影响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力成本。
49.借由上述结构,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3与多个输送装置的滚轮12的上游,并且第一滚轮3与多个输送装置的滚轮12沿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由于在调节第二校正机构时,第一滚轮3绕与输送带13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摆动会倾斜输送带13的输送平面,从而会使位于输送平面上的工件滑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滚轮3的轴线平行于输送带13的输送平面,第二校正机构能够使第一滚轮3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与输送带13的输送平面垂直,从而在调节第二校正机构时,第一滚轮3在偏转后,不会影响输送带13的输送平面,使输送带13平稳输送工件。
5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校正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基板41、第二定位基板42及调节螺栓43,第一定位基板41固定于输送装置的机架11上,第一定位基板4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二定位基板42固定于底座2上,并与第一定位基板41间隔设置,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滚轮3及多个输送装置的滚轮12的排列方向平行,第二定位基板4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421,调节螺栓43穿过第一定位孔421并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定位基板42,并且调节螺栓43啮合于第一螺纹孔,从而在正向/反向旋扭调节螺栓43时,能够使第二定位基板42靠近或远离第一定位基板41,进而能够调节第一定位基板41与第二定位基板42之间的间距。
51.优选地,第一校正机构还包括弹性件44,弹性件44套置于螺栓上,并且被挤压于第一定位基板41与第二定位基板42之间,从而能够防止调节螺栓43因振动松脱,以能够保持第二定位基板42与第一定位基板41之间的间距。
52.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调节第一校正机构,底座2铰接于输送装置的机架11上,并且底座2与输送装置的机架11的铰接轴位于第二定位基板42与第一滚轮3之间,在旋扭调节螺栓43的过程中,当第二定位基板42靠近第一定位基板41时,第一滚轮3远离输送装置的滚轮12,以张紧输送带13,;当第二定位基板42远离第一定位基板41时,第一滚轮3靠近输送装置的滚轮12,以松脱输送带13,进而能够方便地调节第一校正机构。
5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21及第二侧板22,第一滚轮3设置于第一侧板21及第二侧板22之间,并且第一滚轮3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第二定位基板42设置于第一侧板21及第二侧板22之间,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侧板21及第二侧板22,第一定位孔421为条形孔,并与输送平面的延伸方向垂
直的方向延伸,以便于旋扭调节螺栓43。弹性件44为压簧,并且压簧被挤压于第一定位基板41和第二定位基板42之间。第一侧板21铰接于第一铰接轴211,第二侧板22铰接于第二铰接轴221,第一铰接轴211与第二铰接轴221均设置于输送装置的机架11上,并且第一铰接轴211与第二铰接轴221重合,以使底座2铰接在输送装置的机架11上。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校正机构包括连接件51及调节机构,第一滚轮3的一端可转动设置于连接件51上,第一滚轮3的另一端可转动设置于底座2上,连接件51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511,连接件51通过穿过第一条形孔511的螺栓连接于底座2,并能够沿第一条形孔5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连接件51能够相对第一滚轮3的另一端偏转,调节机构设置于底座2上,调节机构能够推抵连接件51沿第一条形孔5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连接件51相对第一滚轮3的另一端偏转。
5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基块52及调节螺钉53,基块52固定于底座2上,基块5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条形孔511的延伸方向平行,调节螺钉53与第二螺纹孔啮合,并抵接于连接件51,以使调节螺钉53能够推抵连接件51沿第一条形孔5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连接件51相对第一滚轮3的另一端偏转。
56.优选地,为了保证连接件51在摆动时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件51设置有一对第一条形孔511,一对第一条形孔511平行设置,以保证连接件51在摆动时绕第一转轴转动。
57.进一步地,为了使连接件51受力均匀,调节螺钉53抵接于连接件51位于一对第一条形孔511之间的部分,从而使连接件51受力均匀。
5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铰接轴211与第二铰接轴221均设置于第二定位基板42和第一滚轮3之间,为了避免输送带13在进入第一滚轮3时与底座2或输送装置的机架11干涉,皮带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输送带13进入第一滚轮3的夹角的第二滚轮6,第二滚轮6能够使输送带13避开易于输送装置的机架11接触的区域,从而避免输送带13在进入第一滚轮3时与底座2或输送装置的机架11干涉。
5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