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0831发布日期:2022-04-27 13:0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包装盒包括底壳和上盖,两者之间存在分离和盖合两个步骤操作不便捷的问题。不利于提升产品使用的便捷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其有利于实现包装盒在盖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
4.根据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装盒,所述包装盒用于承载电子设备,所述包装盒包括:
5.底壳,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固定腔;所述第二端面包括连接边缘;
6.上盖,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底壳的容纳腔,并且,所述上盖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连接边缘;
7.其中,当所述上盖绕所述连接边缘旋转时,所述包装盒可在盖合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包装盒位于所述盖合状态时,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底壳,所述底壳位于所述容纳腔;当所述包装盒位于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底壳远离所述容纳腔。
8.进一步的,沿第二方向,所述底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连接边缘设置于所述第四端面;
9.所述第三端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三端面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三端面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靠近所述连接边缘。
10.通过上述设置,当包装盒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即上盖在转动的过程中,可避免上盖和底壳产生干涉。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交,并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等于65
°
,并且,小于等于85
°

12.通过上述设置,即可保证包装盒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上盖和底壳不会产生干涉,保护了包装盒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保证第三端面的倾斜角度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固定腔的体积和包装盒的体积的比值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包装盒的小型化设计。
13.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当所述包装盒自所述开启状态切换至所述盖合状态时,所述底壳自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容纳腔;
14.当所述包装盒位于盖合状态时,沿第二方向,所述上盖包括相对设置的转动端面和扣合端面,所述转动端面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连接边缘;
15.所述扣合端面倾斜设置,所述扣合端面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扣合端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中心位置。
16.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倾斜上盖的扣合端面的方式,避免了上盖在转动的过程中,上盖和底壳产生干涉。保护了包装盒结构的稳定性。
17.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当所述包装盒自所述开启状态切换至所述盖合状态时,所述底壳自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容纳腔;
18.所述上盖包括转动端面,所述转动端面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连接边缘;
19.当所述包装盒位于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转动端面所处的平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处的端面重合。
20.通过上述设置,当将包装盒的底壳放置于平整的台面上,并旋转上盖,以使包装盒自盖合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此时,上盖的转动端面和底壳的第二端面可同时抵靠在台面上,以保证包装盒的稳固安放。
21.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盒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包括固定部和挂钩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挂钩部固定连接;
22.所述转动端面上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挂钩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在上盖的外部暴露出来;所述固定部设置于上盖的内部,与转动端面内表面抵接。
23.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固定或者移动挂钩部,以实现对包装盒的固定或者移动,操作便捷。
24.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还包括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至少部分结构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和所述容纳腔连通;
25.当所述包装盒位于所述盖合状态时,所述限位腔和所述固定腔连通,所述电子设备的暴露于所述底壳的至少部分结构固定于所述限位腔。
26.通过上述设置,当上盖盖合于底壳时,即当包装盒位于盖合状态时,上盖的限位腔和所述底壳的固定腔共同围成了用于固定电子设备的空间,以实现对电子设备各个方向的有效限位。
27.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当所述包装盒自所述开启状态切换至所述盖合状态时,所述底壳自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容纳腔;
28.所述限位腔包括凹陷区和过渡区,所述过渡区设置于所述凹陷区的周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过渡区相对于所述凹陷区靠近所述第一开口;
29.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手表主体和表带,所述凹陷区用于容纳手表主体;
30.当所述包装盒位于盖合状态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过渡区的靠近所述凹陷区的一端相较于所述过渡区的远离所述凹陷区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开口。
31.通过上述设置,手表主体可以固定于凹陷区中,同时,由于过渡区和凹陷区的连接位置存在高度差,因此,更有利于对手表主体进行限位。另一方面,倾斜设置的过渡区可避免压迫到表带,避免对其结构造成挤压变形。
32.进一步的,所述底壳还包括包容腔,所述包容腔位于所述固定腔的周侧,所述包容腔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配套设备;
33.所述包容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包容腔包括第二开口,所述配套设备可通过所
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包容腔;
34.所述包容腔中固定有加强板体,所述加强板体将所述包容腔分割为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主体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主体部分的尺寸与所述配套设备的尺寸相匹配。
35.通过上述设置,包容腔为配套设备提供了收容的空间,可以是为一个配套设备配置一个包容腔,也可以是将多个配套设备固定于同一个包容腔中。加强板体可加强包容腔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变形。同时,加强板体还可为配套设备隔出与之形状适配的空间,以避免包装盒在运输过程中,配套设备在包容腔中晃动的问题。
36.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盒可通过单一个平面折叠获得;或者,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3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8.在上述设置中,通过转动上盖的方式便可实现包装盒在盖合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的自由切换,有利于提升产品使用的便捷度,提升用户体验。
3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4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盒处于盖合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盒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承载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盒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壳和配套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壳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盒处于盖合状态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47.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盒处于开启状态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48.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49.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盒的再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50.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中包装盒的又一结构分解示意图。
51.附图标记说明
52.承载装置1
53.包装盒10
54.盖合状态11
55.开启状态12
56.电子设备20
57.手表主体21
58.表带22
59.充电设备30
60.文本设备40
61.底壳100
62.第一端面110
63.第二端面120
64.连接边缘121
65.固定腔130
66.包容腔140
67.第二开口141
68.加强板体142
69.主体部分143
70.辅助部分144
71.第三端面150
72.第四端面160
73.上盖200
74.容纳腔210
75.第一开口211
76.转动端面220
77.扣合端面230
78.限位腔240
79.凹陷区241
80.过渡区242
81.安装孔250
82.提手300
83.固定部310
84.挂钩部320
85.第一方向h
86.第二方向x
87.第三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8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89.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
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9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91.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承载装置1,该承载装置1包括包装盒10和承载于包装盒10内部的电子设备20以及电子设备20的配套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配套设备包括充电设备30和文本设备40。其中,电子设备20、充电设备30和文本设备40固定于包装盒10的内部。
92.具体的,充电设备30可以是作为外接电源向电子设备20提供电力支持。充电设备30也可以是作为连接器,连接外接电源和电子设备20,以使外接电源向电子设备20提供电力支持。文本设备40可以为说明书、保修卡等文本类的设备。
93.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为手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还可以为其他需要包装盒10对其进行定位的设备。
94.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装盒10包括底壳100和上盖200。其中,底壳100和上盖200旋转连接。
95.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盖200包括用于容纳底壳100的容纳腔210,容纳腔210设有第一开口211。底壳100包括沿第一方向h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0和第二端面120。第一端面110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电子设备20的固定腔130。
9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h可以理解为包装盒10的高度方向。底壳100的第一端面110可以理解为底壳100的顶面,第二端面120可以理解为底壳100的底面。
97.如图4-图6所示,底壳100还包括包容腔140,包容腔140位于固定腔130的周侧,包容腔140用于容纳电子设备20的配套设备。包容腔140沿第二方向x延伸,包容腔140包括第二开口141。配套设备(例如:充电设备30和文本设备40)可通过第二开口141进入包容腔140。
98.包容腔140中固定有加强板体142,加强板体142将包容腔140沿第二方向x分割为主体部分143和辅助部分144。其中,配套设备固定于主体部分143中,第二开口141连通主体部分143。沿第二方向x,主体部分143的尺寸与配套设备的尺寸相匹配。
99.通过上述设置,包容腔140为配套设备提供了收容的空间,可以是为一个配套设备配置一个包容腔140,也可以是将多个配套设备固定于同一个包容腔140中。加强板体142可加强包容腔140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变形。同时,加强板体142还可为配套设备隔出与之形状适配的空间(即主体部分143),以避免包装盒10在运输过程中,配套设备在包容腔140中晃动的问题。
100.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端面120包括用于固定连接上盖200的连接边缘121。
101.其中,包装盒10可在盖合状态11(必要时参考图1所示)和开启状态12之间切换。当包装盒10位于盖合状态11时,上盖200盖合于底壳100。此时,底壳100位于容纳腔210。当包装盒10位于开启状态12时,底壳100远离容纳腔210。
102.由于上盖200的一端旋转连接于连接边缘121,故可通过上盖200绕连接边缘121的旋转运动的方式,实现包装盒10在盖合状态11和开启状态12之间的灵活切换。
10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h、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两两互相垂直。
10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旋转上盖200的方式,实现上盖200与底壳100的位置关系的改变,即实现包装盒10在盖合状态11和开启状态12之间自由切换。具体的,当包装盒10自开启状态12切换至盖合状态11时,底壳100自第一开口211进入容纳腔210。当包装盒10自盖合状态11切换至开启状态12时,底壳100远离通过第一开口211远离容纳腔210。上述设置操作便捷,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105.继续结合图1-图3,以及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x,底壳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150和第四端面160,第三端面150和第四端面160均连接于第一端面110和第二端面120。连接边缘121设置于第四端面160。另外,包容腔140的第二开口141可开设于第三端面150上,也可开设于第四端面160上(必要时,参考图4-图6所示)。
106.当包装盒10位于盖合状态11时,沿第二方向x,上盖200包括相对设置的转动端面220和扣合端面230,转动端面220的靠近第一开口211的一端旋转连接于连接边缘121。
107.其中,第三端面150倾斜设置。具体的,第三端面150的靠近第一端面110的一端相对于第三端面150的靠近第二端面120的一端靠近连接边缘121。
108.通过上述设置,当包装盒10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即上盖200在转动的过程中,可避免上盖200和底壳100产生干涉。
109.结合图3和图8所示,第三端面150和第二端面120相交,并形成夹角α。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当夹角α大于85
°
时,上盖200在相对于底壳100进行旋转时,两者之间容易产生干涉。当夹角α小于等于65
°
时,第三端面150倾斜的程度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固定腔130的体积,不利于包装盒10的小型化设计。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大于等于65
°
,并且,小于等于85
°
中的任意一个确定的数值作为夹角α。
110.通过上述设置,即可保证包装盒10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即上盖200在转动的过程中,上盖200和底壳100不会产生结构上的干涉,保护了包装盒10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保证第三端面150的倾斜角度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固定腔130的体积和包装盒10的体积的比值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包装盒10的小型化设计。
111.发明人通过实验还发现,还可通过倾斜上盖200的端面,以避免上盖200在相对于底壳100旋转的过程中,两者发生结构上的干涉。
112.如图7所示,必要时,参考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扣合端面230倾斜设置,扣合端面230的靠近第一开口211的一端相对于扣合端面230的远离第一开口211的一端远离容纳腔210的中心位置。
113.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倾斜上盖200的扣合端面230的方式,避免了上盖200在转动的过程中,上盖200和底壳100产生结构上的干涉。保护了包装盒10结构的稳定性。
114.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倾斜上盖200的扣合端面230,或者仅倾斜盖合底壳100的第三端面150,以避免包装盒10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出现上盖200和底壳
100产生结构干涉的问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倾斜上盖200的扣合端面230以及底壳100的第三端面150,并且,需要保证扣合端面230和第三端面150的倾斜角度相适配。此时,当包装盒10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上盖200和底壳100产生不会产生结构上的干涉。同时,当包装盒10位于盖合状态11时,上盖200的扣合端面230和底壳100的第三端面150相抵靠,以保证包装盒10结构的稳定性。
115.如图3和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包装盒10位于开启状态12时,转动端面220所处的平面和第二端面120所处的端面重合。
11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将包装盒10的底壳100放置于平整的台面上。旋转上盖200,以使包装盒10自盖合状态11切换至开启状态12,此时,上盖200的转动端面220和底壳100的第二端面120也可同时抵靠在台面上,以保证包装盒10的稳固安放。
117.如图2所示,必要时参考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盖200还包括用于容纳电子设备20的至少部分结构的限位腔240,限位腔240和容纳腔210连通。当包装盒10位于盖合状态11时,限位腔240和固定腔130连通,电子设备20的暴露于底壳100的至少部分结构固定于限位腔240。
118.在上述设置中,电子设备20不能完全被固定腔130包裹固定,需要利用上盖200对电子设备20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当上盖200盖合于底壳100时,即当包装盒10位于盖合状态11时,上盖200的限位腔240和底壳100的固定腔130共同围成了用于固定电子设备20的空间,以实现对电子设备20各个方向的有效限位。
119.结合图2和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腔240包括凹陷区241和过渡区242,过渡区242设置于凹陷区241的周侧。当包装盒10位于盖合状态11时,沿第一方向h,过渡区242相对于凹陷区241靠近第一开口211。换言之,当包装盒10位于开启状态12时,沿第二方向x,过渡区242相对于凹陷区241靠近第一开口211。
120.电子设备20包括手表主体21和表带22,凹陷区241用于容纳手表主体21。具体的,当包装盒10位于盖合状态11时,沿第一方向h,过渡区242的靠近凹陷区241的一端相较于过渡区242的远离凹陷区241的一端远离第一开口211。当包装盒10位于开启状态12时,沿第二方向x,过渡区242的靠近凹陷区241的一端相较于过渡区242的远离凹陷区241的一端远离第一开口211。
121.通过上述设置,手表主体21可以固定于凹陷区241中,同时,由于过渡区242和凹陷区241的连接位置存在高度差,因此,更有利于对手表主体21进行限位。另一方面,由于表带22通常是以弯曲的形态固定于固定腔130中的,其暴露出固定腔130的部分也呈现弯曲的形态。此时,倾斜设置的过渡区242可避免压迫到表带22,避免对其结构造成挤压变形。
122.需要说明的是,当包装盒10位于盖合状态11时,无法清晰地看到包装盒10内部的结构。故上述关于限位腔240中凹陷区241和过渡区242的描述,均以包装盒10位于开启状态12的结构图进行结构上的示意。
123.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装盒10还包括提手3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固定提手300或者移动提手300,实现对包装盒10整体的固定或者移动。
124.其中,提手300包括固定部310和挂钩部320,固定部310和挂钩部320两者固定连接。上盖200的转动端面220上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250。挂钩部320穿设于安装孔250,并且,在上盖200的外部暴露出来。固定部310设置于上盖200的内部,并与转动端面220的内表面
抵接。在上述设置中,可通过固定挂钩部320,以实现对包装盒10的固定。同时,也可以通过移动挂钩部320,以实现对包装盒10的移动,操作便捷。
1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盒10可通过单一个平面折叠获得。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盒10也可以是通过将底壳100和上盖200粘接所形成的部件。
1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