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距取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4447发布日期:2022-04-30 20:0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距取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距取放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半导体工业快速发展,自动化生产的应用逐渐普遍化,并且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产品在料盘和加工工位的间距不一样,加工设备无法同时兼顾不同的间距,导致对多工位进行上下料都是单个产品进行取放,一次上下料需要机械手多次重复动作,此方式效率极低,不符合现在生产的效率需求。
3.综上可知,相关技术亟待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距取放料装置,旨在解决由于料盘和加工工位的间距不一致导致设备取放料效率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距取放料装置,包括驱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第二取放单元和至少两个第一取放单元,各个所述第一取放单元均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取放单元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与各个所述第一取放单元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均一致,且所述第二取放单元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取放单元之间,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用于带动各个所述第一取放单元往复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取放单元与所述第二取放单元之间的间距大小。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距取放料装置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和第三取放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取放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取放单元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与各个所述第一取放单元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均一致。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之间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之间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比与所述第二传动比不相等。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放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一取放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取放机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传动方向。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取放单元包括第二连接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第二取放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取放机构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传动方向。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距取放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单元和第二导向单元,多
个所述第一取放单元均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取放单元均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第一滑轨和多个第一滑块,多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取放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一滑块一一对应连接。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包括第二滑轨和多个第二滑块,多个所述第二滑块均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取放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滑块一一对应连接。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等间距变距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取放单元包括第三连接机构、第三伸缩机构和第三取放机构,所述第三伸缩机构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机构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取放机构与所述第三伸缩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应用中,驱动单元通过第一传动单元带动各个第一取放单元进行运动,多个第一取放单元分别对多个物料进行取放操作,第二取放单元对物料进行取放操作,第二取放单元作为变距基准,第二取放单元与驱动单元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好固定,驱动单元在工作中同时带动各个第一取放单元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各个第一取放单元以第二取放单元为基准调整各个第一取放单元与第二取放单元之间的间距的操作,且第二取放单元和各个第一取放单元分别可实现单独上下取放产品,因此可根据工作的需要实现等间距变距取放产品,从而能够适用于摆放产品的料盘间距与加工工位间距不一致的使用场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距取放料装置处于张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距取放料装置处于张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距取放料装置处于张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距取放料装置处于张开状态时的部立体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距取放料装置处于收回状态时的立体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距取放料装置处于收回状态时的俯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距取放料装置处于收回状态时的主视图;
25.其中:1、驱动单元;2、第一传动单元;3、第二传动单元;4、第一取放单元;41、第一连接机构;42、第一伸缩机构;43、第一取放机构;5、第三取放单元;51、第二连接机构;52、第二伸缩机构;53、第二取放机构;6、第一导向单元;61、第一滑轨;62、第一滑块;7、第二导向单元;71、第二滑轨;72、第二滑块;8、固定座;9、第二取放单元;91、第三连接机构;92、第三伸缩机构;93、第三取放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的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0.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距取放料装置,包括驱动单元1、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取放单元9和至少两个第一取放单元4,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均通过第一传动单元2与驱动单元1传动连接,第二取放单元9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与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均一致,且第二取放单元9分布于相邻两个第一取放单元4之间,第一传动单元2用于带动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往复移动,以改变第一取放单元4与第二取放单元9之间的间距大小。
31.在应用中,驱动单元1通过第一传动单元2带动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进行运动,多个第一取放单元4分别对多个物料进行取放操作,第二取放单元9对物料进行取放操作,第二取放单元9作为变距基准,第二取放单元9与驱动单元1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好固定,驱动单元1在工作中同时带动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以第二取放单元9为基准调整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与第二取放单元9之间的间距的操作,且第二取放单元9和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分别可实现单独上下取放产品,因此可根据工作的需要实现等间距变距取放产品,从而能够适用于摆放产品的料盘间距与加工工位间距不一致的使用场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更强。
32.其中,驱动单元1优选为电机,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传动单元3为带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或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或者其它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传动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进行设置。
33.在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传动单元3为带传动机构,第一传动单元2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一皮带和第一支架,第一带轮设置于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第二带轮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传动单元3包括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二皮带和第二支架,第三带轮设置于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第四带轮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三带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四带轮转动。
34.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传动单元3为链条传动机构,第一传动单元2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条和第二支架,第一链轮设置于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第二链轮设置于第二支架,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传动单元3包括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二链条和第二支架,第三链轮设置于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第四链轮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三链轮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四链轮转动。
35.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传动单元3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第一传动单元2包括第一涡轮、第一蜗杆和第三支架,第一涡轮设置于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第一蜗杆设置于第三支架,第一涡轮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二传动单元3包括第二涡轮、第二蜗杆和第四支架,第二涡轮设置于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第二蜗杆设置于第四支架,第二涡轮带动第二蜗杆转动。
36.请参阅图1至图3,变距取放料装置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3和第三取放单元5,驱动单元1通过第二传动单元3与第三取放单元5传动连接,第三取放单元5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与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均一致。
37.在应用中,驱动单元1通过第二传动单元3带动第三取放单元5进行运动,第三取放单元5对物料进行取放操作;驱动单元1在工作中同时带动第三取放单元5和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进行运动,从而实现第三取放单元5和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以第二取放单元9为基准调整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与第二取放单元9之间的间距的操作,且第二取放单元9、第三取放单元5和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分别可实现单独上下取放产品,因此可根据工作的需要实现等间距变距取放产品,从而能够适用于摆放产品的料盘间距与加工工位间距不一致的使用场合,实用性更强。
38.请参阅图1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2与驱动单元1输出端之间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第二传动单元3与驱动单元1输出端之间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第一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比不相等。
39.在应用中,第一传动单元2与驱动单元1输出端之间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第二传动单元3与驱动单元1输出端之间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第一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比不相等,优选地,第一传动比是第二传动比的两倍,从而使第一取放单元4与第三取放单元5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能够实现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与第三取放单元5之间等间距变距,从而能够适用于摆放产品的料盘间距与加工工位间距不一致的使用场合,增强实用性。
40.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取放单元4包括第一连接机构41、第一伸缩机构42和第一取放机构43,第一伸缩机构42通过第一连接机构41与第一传动单元2连接,第一取放机构43与第一伸缩机构42的输出端连接。
41.在应用中,第一伸缩机构42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或者其它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进行设置;第一取放机构43为机械抓手或气动吸盘,或者其它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进行设置;在工作中,第一伸缩机构42推动第一取放机构43向物料所在的位置移动,第一取放机构43抓取物料后,第一伸缩机构42带动第一取放机构43收缩,接着第一传动单元2将第一伸缩机构42传送到预定位置附近,然后第一伸缩机构42推动第一取放机构43向预定的位置移动,接着第一取放机构43松开物料,物料被放置在预定的位置。
42.请参阅图4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构42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
一传动单元2的传动方向。
43.在应用中,第一伸缩机构42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一传动单元2的传动方向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夹取和运输,同时有利于减小整体设备的尺寸,减少整体设备所占的空间。
44.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取放单元5包括第二连接机构51、第二伸缩机构52和第二取放机构53,第二伸缩机构52通过第二连接机构51与第二传动单元3连接,第二取放机构53与第二伸缩机构52的输出端连接。
45.在应用中,第二伸缩机构52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或者其它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进行设置;第二取放机构53为机械抓手或气动吸盘,或者其它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进行设置;在工作中,第二伸缩机构52推动第二取放机构53向物料所在的位置移动,第二取放机构53抓取物料后,第二伸缩机构52带动第二取放机构53收缩,接着第二传动单元3将第二伸缩机构52传送到预定位置附近,然后第二伸缩机构52推动第二取放机构53向预定的位置移动,接着第二取放机构53松开物料,物料被放置在预定的位置。
46.请参阅图4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伸缩机构52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二传动单元3的传动方向。
47.在应用中,第二伸缩机构52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二传动单元3的传动方向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夹取和运输,同时有利于减小整体设备的尺寸,减少整体设备所占的空间。
48.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变距取放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单元6和第二导向单元7,多个第一取放单元4均与第一导向单元6的输出端连接,多个第三取放单元5均与第二导向单元7的输出端连接。
49.在应用中,第一导向单元6对多个第一取放单元4的运动进行导向,第二导向单元7对多个第三取放单元5的运动进行导向,使得多个第一取放单元4和多个第三取放单元5的运动更加稳定,从而增加整体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50.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单元6包括第一滑轨61和多个第一滑块62,多个第一滑块62均与第一滑轨61滑动连接,多个第一取放单元4与多个第一滑块62一一对应连接。
51.在应用中,在第一传动单元2的带动下,各个第一取放单元4分别通过第一滑块62沿着第一滑轨61进行滑动,从而增加了每个第一取放单元4运动的稳定性。
52.请参阅图1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取放单元4。
53.在应用中,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大大地增加设置第一取放单元4的数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54.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单元7包括第二滑轨71和多个第二滑块72,多个第二滑块72均与第二滑轨71滑动连接,多个第三取放单元5与多个第二滑块72一一对应连接。
55.在应用中,在第二传动单元3的带动下,各个第三取放单元5分别通过第二滑块72沿着第二滑轨71进行滑动,从而增加了每个第三取放单元5运动的稳定性。
56.请参阅图1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滑块7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取放单元5。
57.在应用中,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大大地增加设置第三取放单元5的数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58.请参阅图1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等间距变距装置还包括固定座8,驱动单元1设置于固定座8,第二取放单元9包括第三连接机构91、第三伸缩机构92和第三取放机构93,第三伸缩机构92通过第三连接机构91与固定座8连接,第三取放机构93与第三伸缩机构92的输出端连接。
59.在应用中,第三伸缩机构92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或者其它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进行设置;第三取放机构93为机械抓手或气动吸盘,或者其它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进行设置;在工作中,第三伸缩机构92推动第三取放机构93向物料所在的位置移动,第三取放机构93抓取物料后,第三伸缩机构92带动第三取放机构93收缩,接着第二取放单元9随着固定座8传送到预定位置附近,然后第三伸缩机构92推动第三取放机构93向预定的位置移动,接着第三取放机构93松开物料,物料被放置在预定的位置;第三连接机构91、驱动单元1、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传动单元3、第一导向单元6和第二导向单元7均通过固定座8进行限位,大大地增加了整体设备工作的稳定性,有利于整体设备持续地进行高效地工作。
6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