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导轨支架

文档序号:30596057发布日期:2022-07-01 20:4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导轨支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导轨安装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导轨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建筑成本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且安装电梯导轨属于高危作业,行业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电梯导轨自动化安装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梯导轨支架的安装又是电梯导轨安装不可或缺的一步,而现有的电梯导轨支架中,中间的调节构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2762482b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支架,该导轨支架包括框架、安装底座和用于使导轨压靠安装底座的装置,该导轨支架基本上防止在其位置导轨相对于导轨支架的固定点的横向运动并允许导轨相对于导轨支架的固定点的纵向运动。但该电梯导轨支架结构相对复杂,制作成本高且安装工序繁琐,只适用于人工安装,会给自动化安装带来困难。
4.再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6115412b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支架,该电梯导轨支架包括轿厢导轨及设置在轿厢导轨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对称设置有两块支撑板,该支撑板朝向外侧设有安装孔,还包括与支撑板连接的支架杆, 该支架杆能够处于支撑状态及折弯状态,当所述支架杆处于支撑状态时,该支架杆的对接部通过转换件抵触在支撑板侧壁上,当所述支架杆处于折弯状态时,该支架杆的对接部收容于所述安装孔中。该导轨支架可方便调节导轨的左右方向, 但具有多个活动构件,安装过程复杂,不便于自动化作业。
5.再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3130068b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支架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在每道混凝土圈梁上的成对角钢、固定在多道混凝土圈梁对应位置的成对角钢之间的槽钢、装在槽钢上并沿该槽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导轨支架,在导轨支架的安装结构中,通过角钢固定在混凝土圈梁上, 角钢上再固定槽钢,槽钢上再连接导轨支架,使得相邻两个导轨支架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米,符合电梯标准要求,通过该安装结构解决了需考虑圈梁间距大小的问题,即能适用于圈梁间距过长情况下导轨支架的安装。但是该安装结构需要预先在圈梁上安装槽钢,增加了安装工序,不适用自动化安装。
6.现有的电梯导轨支架结构不便于安装,而且其结构复杂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因此急需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导轨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轨连接组件与墙体固定组件,实现对电梯导轨的整体安装,同时导轨连接组件与墙体固定组件之间具有位姿补偿功能能在电梯导轨安装时进行位置调控。
8.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电梯导轨支架,其包括导轨连接组件与墙体固定组件;所述导轨连接组件与所述墙体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导轨连接组件包括压导板、导轨固定板和第二方形钢管,所述
导轨固定板的垂直端通过所述压导板与导轨连接,所述导轨固定板的水平端与所述第二方形钢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墙体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方形钢管和角钢底板装置,所述角钢底板装置的垂直端通过膨胀螺栓与井道壁连接,所述角钢底板装置的水平端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的第二端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形钢管和第二方形钢管的壁厚均为4~6mm。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方形钢管的第二端嵌套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的第一端的内部,并且嵌套处的所述第二方形钢管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在四周存在间隙。
12.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固定组件与井道壁固定后,所述第二方形钢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方形钢管第一端的焊接槽进行连接,所述焊接槽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方形钢管总长度的一半。
13.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固定板的垂直端设置有两个所述压导板,两个所述压导板的夹持端对称设置,导轨的两侧通过两个所述压导板的夹持端与所述导轨固定板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轨连接组件与墙体固定组件将整体结构进行整体的组合,使得电梯导轨便于安装,第一方形钢管可在第二方形钢管上嵌套移动来适应导轨和井道壁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一方形钢管与第二方形钢管之间在组装时存在着一定的空间,使得其在于电梯井壁安装时能调整整体的位置,实现了位姿补偿功能,避免了电梯导轨出现扭曲的状况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轴侧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仰视图。
20.图中,1-膨胀螺栓;2-角钢底板装置;3-第一方形钢管;31-焊接槽;4-第二方形钢管;5-导轨固定板;6-压导板;7-导轨;8-井道壁。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22.如图1-4所示,一种电梯导轨支架,包括导轨连接组件与墙体固定组件;导轨连接组件与墙体固定组件连接。
23.导轨连接组件包括压导板6、导轨固定板5和第二方形钢管4,导轨固定板 5的垂直端通过压导板6与导轨7连接,导轨固定板5的水平端与第二方形钢管 4的第一端连接。
24.导轨固定板5的垂直端设置有两个压导板6,两个压导板6的夹持端对称设置,导轨7的两侧通过两个压导板6的夹持端与导轨固定板5连接。
25.墙体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方形钢管3和角钢底板装置2,角钢底板装置2的垂直端通过膨胀螺栓1与井道壁8连接,角钢底板装置2的水平端与第一方形钢管3的第二端连接。
26.第二方形钢管4的第二端嵌套于第一方形钢管3的第一端的内部,并且嵌套处的第二方形钢管4与第一方形钢管3在四周存在间隙。
27.墙体固定组件与井道壁8固定好后,第二方形钢管4的第二端通过方形钢管的第一端的焊接槽31进行焊接,焊接槽31长度应超过第一方形钢管3长度的一半,以满足焊接后导轨支架的结构强度要求。
28.第一方形钢管3和第二方形钢管4的壁厚均为
29.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操作过程为:
30.首先,将导轨固定板5的垂直端通过两个压导板6固定在导轨7上,两个压导板6的夹持端压合导轨7,压导板6与导轨固定板5的垂直端均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孔,螺栓首先通过压导板6的螺孔后在穿过导轨固定板5的螺孔,然后与螺帽进行螺纹连接,最终将导轨7与导轨固定板5的垂直端固定在一起,导轨固定板5的水平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个平行放置的第二方形钢管4的第一端进行连接。
31.其次,将第二方形钢管4的第二端嵌套于第一方形钢管3的第一端的内部,第二方形钢管4的第二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角钢底板装置2的水平端连接,角钢底板装置2的垂直端开设有两个圆孔。
32.最后,调整第二方形钢管4在第一方形钢管3内的位置,进而调整导轨7 的水平距离,确定距离后,通过焊接槽31确认第一方形钢管3与第二方形钢管 4的焊接位置,然后将第一方形钢管3与第二方形钢管4焊接在一起,角钢地板装置的垂直端通过两个膨胀螺栓1与电梯井道壁8进行固定连接,完成整体电机导轨支架的安装。
3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