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鼓与中插辊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8309发布日期:2022-06-02 01:0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转鼓与中插辊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鼓与中插辊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医疗用品中,涉及到一种手术时用到的钡线纱布,其主要工艺步骤中涉及到切断、第一次折叠、第二次折叠和中部折叠,切断主要是将纱布卷释放的纱布进行分切,形成纱布片,第一次折叠和第二次折叠主要是将纱布片两端进行折叠,之后再进行中部折叠,中部折叠是将第一次折叠和第二次折叠的纱布片进行对中折叠,此过程中,纱布片在转鼓带动下高速旋转,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中部折叠处于转鼓的最下端,在折叠过程中容易导致第一次折叠和第二次折叠的纱布片端头无法受力导致掉落,形成散落导致炸片,导致最终不能折叠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鼓与中插辊配合结构,采用在转鼓外的周围设置底刀辊、二插辊和中插辊,折夹机构和拨叉机构与转鼓连接,底刀辊位于转鼓顶端,中插辊位于转鼓底部,每四个壁板组成一组与转鼓连接,多组壁板呈环形状布设于转鼓上,每三个折夹机构为一组与一组壁板配合,每两个拨叉机构为一组与一组壁板配合,折夹机构的折夹刀位于折夹缝内,拨叉机构的拨叉杆位于转鼓外,底刀辊和二插辊对纱布片两端进行折叠,中插辊对纱布片进行对中折叠,在对中折叠时,一插折痕和二插折痕的两端下垂的过程中,折夹刀仍夹持纱布片,吸附孔的吸附力作用于纱布片两端的端头,避免纱布片端头受到自重散落导致炸片,使其能够在高速旋转下折叠成型。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鼓与中插辊配合结构,它包括转鼓、底刀辊、二插辊、中插辊、折夹机构和拨叉机构;所述底刀辊、二插辊和中插辊位于转鼓外,底刀辊和中插辊分别位于转鼓的顶部和底部;折夹机构的折夹刀位于转鼓的折夹缝内摆动,拨叉机构的拨叉杆位于转鼓外摆动;转鼓的其中一部分折夹缝两侧的鼓体表面设置吸附孔与转鼓的负压腔连通,中插辊的中插刀插入吸附孔之间的折夹缝内。
5.所述转鼓为两端设置端板的柱状体,柱状体表面轴向设置多个呈环形布设的壁板与端板连接,中空轴体穿过端板与柱状体内的负压腔连通。
6.每两个所述的壁板之间设置折夹缝,每四个壁板组成一组形成三个折夹缝,位于中间的折夹缝两侧的壁板上设置多个吸附孔与负压腔连通。
7.所述底刀辊、二插辊和中插辊的辊体表面分别设置一插刀、二插刀和中插刀;一插刀和二插刀分别插入吸附孔两侧的两个折夹缝内。
8.所述折夹机构包括折夹轴轴体连接的折夹刀,以及与折夹轴两端配合的折夹轴承,拨动块与折夹轴一端连接固定;折夹轴承与转鼓端头的端板配合,拨动块位于端板外。
9.三个所述的折夹机构为一组,中间的折夹机构的拨动块位于其它两个拨动块的对应端。
10.所述拨叉机构包括拨叉轴两端配合拨叉轴承,以及与拨叉轴两端连接的摆臂,以及与摆臂连接的拨叉杆;拨叉轴承与转鼓端头的端板配合,摆臂位于端板外。
11.每两个所述的拨叉机构为一组,一组拨叉机构与转鼓上的一组壁板组合。
12.还包括转移轮,所述转移轮位于转鼓外,转移轮和中插辊之间设置刮片;转移轮包括吸附轴连通的多个吸附瓣。
1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14.四个壁板组成一组,两个拨叉机构组成一组,三个折夹机构组成一组;一组壁板有三个折夹缝,三个折夹机构的折夹刀位于折夹缝内摆动;两个拨叉机构的拨叉杆从一组壁板的两端向其中部翻转,或者从其中部向两端翻转。
15.一组壁板中间的折夹缝两侧设置吸附孔与转鼓的负压腔连通,在该折夹缝两侧形成吸附力。
16.底刀辊和二插辊分别完成纱布片前端的四分之一折和后端的四分之一折,中插辊完成对中折叠。
17.在对中折叠过程中,纱布片被夹持时,在夹持处,并没有夹持纱布片两端的端头,一插折痕和二插折痕的两端在自重作用下会发生下垂,随着转鼓继续转动后,纱布片逐渐发生偏移,被夹持的一端逐渐靠近吸附孔,并最终将纱布片的两个端头吸附,避免纱布片端头受到自重散落导致炸片。
18.中折后的纱布片在刮片的作用下,脱离夹持并露出中折折痕,经过转移轮时被转移至下道工序。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布局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组壁板与转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拨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插辊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移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纱布片折叠过程中的状态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纱布片。
29.图中:转鼓1,中空轴体11,负压腔12,折夹缝13,吸附孔14,底刀辊2,一插刀21,二插辊3,二插刀31,中插辊4,中插刀41,折夹机构5,折夹轴51,折夹刀52,折夹轴承53,拨动块54,拨叉机构6,拨叉轴61,拨叉轴承62,摆臂63,拨叉杆64,转移轮7,吸附轴71,吸附瓣72,刮片8。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图9中,一种转鼓与中插辊配合结构,它包括转鼓1、底刀辊2、二插辊3、中插辊4、折夹机构5和拨叉机构6;所述底刀辊2、二插辊3和中插辊4位于转鼓1外,底刀辊2和中
插辊4分别位于转鼓1的顶部和底部;折夹机构5的折夹刀52位于转鼓1的折夹缝13内摆动,拨叉机构6的拨叉杆64位于转鼓1外摆动;转鼓1的其中一部分折夹缝13两侧的鼓体表面设置吸附孔14与转鼓1的负压腔12连通,中插辊4的中插刀41插入吸附孔14之间的折夹缝13内。使用时,底刀辊2和二插辊3对纱布片两端进行折叠,中插辊4对纱布片进行对中折叠,在对中折叠时,一插折痕和二插折痕的两端下垂的过程中,折夹刀52仍夹持纱布片,吸附孔14的吸附力作用于纱布片两端的端头,避免纱布片端头受到自重散落导致炸片,使其能够在高速旋转下折叠成型。
3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转鼓1为两端设置端板的柱状体,柱状体表面轴向设置多个呈环形布设的壁板与端板连接,中空轴体11穿过端板与柱状体内的负压腔12连通。使用时,中空轴体11与真空泵连通,使负压腔12内产生负压。
32.优选的方案中,每两个所述的壁板之间设置折夹缝13,每四个壁板组成一组形成三个折夹缝13,位于中间的折夹缝13两侧的壁板上设置多个吸附孔14与负压腔12连通。使用时,同一组壁板中间的折夹缝13用于配合中插辊4对中折叠,吸附孔14与负压腔12连通作用于纱布片端头对其进行吸附,同一组壁板两侧的两个折夹缝13分别配合底刀辊2和二插辊3进行纱布片端头折叠。
3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底刀辊2、二插辊3和中插辊4的辊体表面分别设置一插刀21、二插刀31和中插刀41;一插刀21和二插刀31分别插入吸附孔14两侧的两个折夹缝13内。使用时,纱布片两端折叠时,底刀辊2上的一插刀21和二插辊3上的二插刀31将纱布片前后两端的四分之一插入折夹缝13内,中插辊4上的中插刀41将纱布片二分之一插入折夹缝13内。
3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折夹机构5包括折夹轴51轴体连接的折夹刀52,以及与折夹轴51两端配合的折夹轴承53,拨动块54与折夹轴51一端连接固定;折夹轴承53与转鼓1端头的端板配合,拨动块54位于端板外。使用时,拨动块54与凸轮机构配合,由凸轮机构驱动拨动块54带动折夹轴51转动,折夹轴51绕折夹轴承53转动时带动折夹刀52摆动夹持纱布片或松开纱布片。图中凸轮机构未示出。
35.优选的方案中,三个所述的折夹机构5为一组,中间的折夹机构5的拨动块54位于其它两个拨动块54的对应端。使用时,凸轮机构为两个,分布于转鼓1的两个端板侧面,分别驱动其中一端的两个拨动块54和另一端的一个拨动块54,避免发生干涉。
3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拨叉机构6包括拨叉轴61两端配合拨叉轴承62,以及与拨叉轴61两端连接的摆臂63,以及与摆臂63连接的拨叉杆64;拨叉轴承62与转鼓1端头的端板配合,摆臂63位于端板外。使用时,拨叉机构6的摆臂63与凸轮盘配合,凸轮盘驱动摆臂63带动拨叉轴61绕拨叉轴承62转动,拨叉轴61转动时带动拨叉杆64翻转。图中未示出凸轮盘。
37.优选的方案中,每两个所述的拨叉机构6为一组,一组拨叉机构6与转鼓1上的一组壁板组合。使用时,四个壁板组成一组与两个拨叉机构6配合,拨叉机构6的拨叉杆64主要用于翻转纱布片两端的端头,并对纱布片端头进行压持,将纱布片压持在壁板上。
38.优选的方案中,还包括转移轮7,所述转移轮7位于转鼓1外,转移轮7和中插辊4之间设置刮片8;转移轮7包括吸附轴71连通的多个吸附瓣72。使用时,纱布片在完成两个端头对折和中部对折后,形成折痕,在刮片8的干预下脱离折夹缝13并向转移轮7方向运动;转移轮7的吸附轴71为中空结构,且与离心风机和吸附瓣72连通,当折叠后的纱布片运动至吸附瓣72时,吸附瓣72的吸附力大于转鼓1上吸附孔14的吸附力,从而将纱布片吸附,且在转移
轮7旋转下转移至下一工序。
39.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