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2277发布日期:2022-11-03 02:0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码头装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码头前沿集装箱立体连续装卸作业智能空轨运输系统与岸桥门式起重机及场桥门式起重机装卸作业主要为岸桥转接平台转接法和载运小车转接法。
3.由于岸桥与转接平台是同一结构体,与集装箱装卸小车衔接良好,装卸效率很高,大型码头岸桥设有与内集卡匹配的后转接平台,但是该转接平台与空轨运输衔接较差。岸桥转接平台需放置数个集装箱(1箱可重达26t),为了与空轨转接,平台外伸距离较长,使岸桥陆侧存在严重偏载,岸桥海侧需要配重,否则影响岸桥结构稳定,出现平衡问题。岸桥与空轨运输线之间的空间为载运小车的运行通道,占用了车道或装卸机具的堆存空间,浪费有限的码头前沿空间。由于载运小车既要进行横向移动,又要进行纵向移动,运行效率较低。载运小车法浪费了码头前沿空间,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包括岸桥,所述岸桥具有用于抓取集装箱船舶上的集装箱的岸桥吊具以及用于转移所述岸桥吊具的位置的岸桥小车,还包括用于转接所述岸桥吊具上的集装箱的移动转接平台以及用于将所述移动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转移的空轨转运机构,所述移动转接平台以及所述岸桥均具有供集卡车通过的集卡车道。
6.进一步,所述移动转接平台包括作业台面以及用于将所述集装箱转移到所述空轨转运机构上的转运组件,所述转运组件设于所述作业台面上方,所述移动转接平台的集卡车道设于所述作业台面下方。
7.进一步,所述转运组件包括滚轮装置以及接收所述滚轮装置转移来的集装箱的第一举升装置,所述第一举升装置将集装箱举升至所述空轨转运机构,所述滚轮装置设于所述作业台面上。
8.进一步,所述转运组件包括吊架、可于所述吊架上移动的小车吊以及用于接收所述小车吊送过来的集装箱的第二举升装置,所述第二举升装置将集装箱举升至所述空轨转运机构,所述吊架架设在所述作业台面上。
9.进一步,所述移动转接平台通过轨道移动。
10.进一步,所述移动转接平台有多个,所述空轨转运机构将所述集装箱送至另外的移动转接平台。
11.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取走另外的所述移动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的门式起重机。
12.进一步,所述门式起重机具有将所述集装箱送至铁路车辆、堆场或集卡车上的门机吊具。
13.进一步,所述门式起重机通过轨道移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通过空轨转运机构可以方便转移移动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且通过在移动转接平台和岸桥下方设置集卡车道,合理利用了码头前沿空间,提高了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采用滚轮装置、举升装置的的转接方式的码头前沿区域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采用滚轮装置、举升装置的的转接方式的堆场装卸场区域、铁路装卸区域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采用吊架、举升装置的转接方式的码头前沿区域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采用吊架、举升装置的转接方式的堆场装卸场区域、铁路装卸区域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中:1-岸桥;10-岸桥吊具;11-岸桥小车;12-第一集卡车道;20
‑ꢀ
空轨支撑座;21-输送单元;3-移动转接平台;30-作业台面;31-转运组件;32
‑ꢀ
第二集卡车道;320-滚轮装置;321-第一举升装置;322-吊架;323-小车吊; 324-第二举升装置;4-第一轨道;5-门式起重机;50-门机吊具;6-铁路车辆; 7-堆场;8-集卡车;9-第二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码头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包括岸桥1,所述岸桥1具有用于抓取集装箱船舶上的集装箱的岸桥吊具10以及用于转移所述岸桥吊具10的位置的岸桥小车11,还包括用于转接所述岸桥吊具10上的集装箱的移动转接平台3以及用于将所述移动转接平台3上的集装箱转移的空轨转运机构,所述移动转接平台3以及所述岸桥1均具有供集卡车8通过的集卡车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空轨转运机构可以方便转移移动转接平台3上的集装箱,且通过在移动转接平台3 和岸桥1下方设置集卡车道,合理利用了码头前沿空间,提高了转运效率。具体地,在移动转接平台3下方设第二集卡车道32,在岸桥1下方设第一集卡车道12,可以供集卡车8通过,合理地利用了高度空间,可以提高运转效率。集装箱船舶将集装箱送往码头前沿,岸桥1的岸桥吊具10将集装箱吊起后由其岸桥小车11带着集装箱来到移动转接平台3处,放到移动转接平台3 上后由其送给空轨转运机构,再由空轨转运机构送到堆场7装卸场区域、铁路装卸区域。优选的,该空轨运转结构包括空轨支撑座20和输送单元21,空轨支撑座20支起空轨行走线,输送单元21在空轨行走线上带着集装箱移动。
2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移动转接平台3包括作业台面30以及用于将所述集装箱转移到所述空轨转运机构上的转运组件31,所述转运组件31设于所述作业台面30上方,所述移动转接平台3的集卡车道设于所述作业台面30下方。在本实施例中,细化上述的移动转接平台3,它包括作业台面30和运转组件31,上述的第二集卡通道32设在作业台面30的下方。
23.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图2,为所述转运组件31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运组件31包括滚轮装置320以及接收所述滚轮装置320转移来的集装箱的第一举升装置321,所述第一举升装置321将集装箱举升至所述空轨转运机构,所述滚轮装置320设于所述作业台面30上。即采用滚轮装置320和第一举升装置321来配合以完成集装箱的转移,具体地,被岸桥小车11转移了位置的岸桥吊具10将集装箱放在滚轮装置320上,然后通过滚轮装置320将集装箱送至第一举升装置321。其中滚轮装置320采用平铺的多个根滚轮,它们运转的方向一致,可以带着集装箱在水平面上产生位移,然后再通过第一举升装置321将滚轮装置320送来的集装箱举升至空轨转运机构的抓取点,该第一举升装置321可以采用气缸、电动推杆等线性驱动方式来实现集装箱的升降。滚轮装置320和举升装置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也不再详述它们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24.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3和图4,为所述转运组件31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运组件31包括吊架322、可于所述吊架322上移动的小车吊323以及用于接收所述小车吊323送过来的集装箱的第二举升装置324,所述第二举升装置324将集装箱举升至所述空轨转运机构,所述吊架322架设在所述作业台面30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吊架322以及在吊架322上移动的小车吊323来实现转移,具体地,岸桥吊具10先将集装箱放在作业台面30 上,然后小车吊323吊起该集装箱,然后通过在吊架322上移动至第二举升装置324的位置,由第二举升装置324接收到小车吊323送来的集装箱后再送至空轨转运机构。该方式与上述的滚轮装置320的区别在于可以利用高度空间。两种转运的方式均是可行的。
2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移动转接平台3通过轨道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转接平台3采用轨道形式,平行于轨道纵向与岸桥1快速同步,行驶至岸桥1后悬臂区域并自动保持同步,岸桥1将集装箱卸至移动转接平台3上等待驳接。为了对该轨道进行区分,将该轨道定义为第一轨道4。
26.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移动转接平台3有多个,所述空轨转运机构将所述集装箱送至另外的移动转接平台3。在本实施例中,整个系统可以不止一个移动移动转接平台3,例如还可以设移动转接平台3来接收空轨转运机构送来的集装箱,提高了转运效率。
27.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还包括用于取走另外的所述移动转接平台3上的集装箱的门式起重机5。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取走另外的所述移动转接平台3上的集装箱的门式起重机5,所述门式起重机 5具有将所述集装箱送至铁路车辆6、堆场7或集卡车8上的门机吊具50。在本实施例中,此时可以配置门式起重机5的门机吊具50来抓取接收了空轨转运机构上的集装箱的移动转接平台3上的集装箱,然后再由其门机吊具50将集装箱送到堆场7装卸场区域、铁路装卸区域,具体可以是送到铁路车辆6、堆场7或集卡车8上。
2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门式起重机5
通过轨道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门式起重机5也可以调整位置,如通过第二轨道9来进行移动。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