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1014发布日期:2022-08-27 03:1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立体仓储系统,以提供仓库的空间利用率,而提升机框架是立体仓储系统中的常用设备。提升机框架通常由立柱1’、横梁2’、顶层结构3’以及缓冲垫4’等部件组成,如图1~4所示,现有的提升机框架通常采用型材式立柱1’单元作为主体框架,并利用此框架形成单个整体置于货架中与货架对接。
3.现有的提升机框架大多以型材式立柱1’为主体框架,例如方管、工字钢等,由于型材式立柱1’的结构复杂且笨重,框架间的横梁2’需要装配人员配合扶助后利用螺栓固定,费时费力,这无疑增大了加工难度以及加工成本。此外,在使用螺栓将横梁2’固定于型材式立柱1’之后,在框架受到震动或长久使用的情况下,螺栓易产生松动,从而会导致横梁2’与型材式立柱1’单元发生脱离,增加提升机框架使用的危险性。
4.目前,针对现有的型材式立柱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以及螺栓易产生松动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型材式立柱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以及螺栓易产生松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包括:
7.立柱单元,所述立柱单元为开口状的凸字形结构,其为四个且呈四角布置,且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之间呈对称布置,所述立柱单元的闭口端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交替布置的第一连接孔和若干卡槽,其开口端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
8.若干柱卡单元,若干所述柱卡单元自上而下通过固定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所述卡槽以及开设于所述柱卡单元的第一侧壁的第二连接孔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立柱单元闭口端的外侧壁;
9.若干第一横梁单元,若干所述第一横梁单元通过螺栓设置于对应的两所述柱卡单元的第二侧壁之间,并位于左右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之间;
10.若干第二横梁单元,若干所述第二横梁单元沿所述立柱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横设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单元之间,且其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连接孔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一横梁单元与所述第二横梁单元错位布置。
1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二横梁单元包括:
13.横梁元件,所述横梁元件的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
1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二横梁单元还包括:
15.至少两垫块,两所述垫块对应设置于所述横梁元件的两端与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的侧壁之间,用于使所述横梁元件紧密设置于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
1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还包括:
17.若干斜撑单元,若干所述斜撑单元倾斜设置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单元之间,其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
1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柱卡单元包括:
19.板元件,所述板元件的横截面呈l形,且其一侧壁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
20.卡扣元件,所述卡扣元件设置于所述板元件的侧壁,所述卡扣元件的底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卡扣元件用于和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2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立柱单元包括:
22.若干支撑元件,若干所述支撑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卡槽的下侧,并与所述支撑槽相对应且配合连接。
2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立柱单元还包括:
24.若干第一限位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一限位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立柱单元的远离所述柱卡单元的侧壁,并围绕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布置;
25.所述柱卡单元还包括:
26.若干第二限位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二限位槽元件设置于所述柱卡单元的远离所述立柱单元的一侧壁,并围绕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布置;
27.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28.第三固定元件,所述第三固定元件的第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孔布置,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三限位槽元件,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元件相对应布置;
29.第四固定元件,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并螺纹套设所述第三固定元件的第一端布置,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立柱单元的远离所述柱卡单元的侧壁相抵接;
30.若干第一限位元件,若干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元件内,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元件相对应设置;
31.若干第二限位元件,若干所述第二限位元件沿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立柱单元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元件相对应布置,用于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槽元件对所述第四固定元件进行限位。
3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四固定元件包括:
33.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部,并螺纹套设所述第三固定元件的第一端;
34.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套设于所述螺纹套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立柱单元的远离所述柱卡单元的侧壁抵接。
35.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包括:
36.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内,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的底壁固定连接;
37.调节柱,所述调节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内,其第一端与所述限位弹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38.限位球,所述限位球设置于所述调节柱的第二端。
39.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采用货架式立柱作为提升机框架的主体,并通过柱卡单元卡进立柱单元,以将横梁单元架设于两立柱单元之间,不需要装配人员配合扶助,极大地减少装配人员的安装时间,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且易使框架与货架形成整体,融于货架体系中。
附图说明
4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的提升机框架的侧视图;
4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的提升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的提升机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图3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的使用状态图;
4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的侧视图;
4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48.图8为图7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49.图9为图7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立柱和柱卡单元的俯视图;
5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立柱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5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柱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部分立柱单元和柱卡单元的装配图(一);
54.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部分立柱单元和柱卡单元的装配图(二);
5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立柱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56.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柱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57.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柱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58.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立柱单元的剖面图;
59.图19为图18中d部的结构示意图;
60.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固定单元的爆炸图;
61.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第三固定元件的局部剖面图;
62.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0063]1’
、立柱;2’、横梁;3’、顶层结构;4’、缓冲垫;
[0064]
100、立柱单元;110、第一连接孔;120、卡槽;130、第三连接孔;140、支撑元件;150、第一限位槽元件;
[0065]
200、柱卡单元;210、第二连接孔;220、板元件;230、卡扣元件;240、第二限位槽元件;
[0066]
300、固定单元;310、第一固定元件;320、第二固定元件;330、第三固定元件;331、第三限位槽;340、第四固定元件;341、螺纹套;342、限位套;350、第一限位元件;351、限位弹簧;352、调节柱;353、限位球;360、第二限位元件;
[0067]
400、第一横梁单元;
[0068]
500、第二横梁单元;510、横梁元件;520、垫块;
[0069]
600、斜撑单元;
[0070]
700、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72]
实施例一
[0073]
如图5~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包括立柱单元100、若干柱卡单元200、若干固定单元300以及若干第一横梁单元400。其中,立柱单元100为开口状的凸字形结构,其为四个且呈四角布置,且相邻的两立柱单元100之间呈对称布置,立柱单元100的闭口端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交替布置的第一连接孔110和若干卡槽120,其开口端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130,用于替代现有的方管或工字钢等框架主体;若干柱卡单元200自上而下通过固定单元300、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10、对应的卡槽120以及开设于柱卡单元200的第一侧壁的第二连接孔210可拆卸安装于立柱单元100闭口端的外侧壁,柱卡单元200用于将第一横梁单元400安装于立柱单元100之间;若干第一横梁单元400通过螺栓设置于对应的两柱卡单元200的第二侧壁之间,并位于左右相邻的两立柱单元100之间;若干第二横梁单元500沿立柱单元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横设于对应的两立柱单元100之间,且其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第三连接孔130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第一横梁单元400和第二横梁单元500用于增强立柱式提升机框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0074]
其中,立柱单元100为货架式立柱,其横截面呈凸字形。
[0075]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立柱单元100在水平横向上和水平纵向上均对称设置。
[0076]
其中,立柱单元100的下端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螺栓,从而安装板能够通过若干螺栓安装于地面。
[0077]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地面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若干螺栓与地面连接,从而安装板能够通过若干螺栓与固定板连接,继而将立柱单元100安装于固定板上。
[0078]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单元100由金属制成,如不锈钢或铝合金。
[0079]
优选地,立柱单元100由不锈钢制成。
[008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10的纵截面和第三连接孔130的纵截面可以为圆形,卡槽120的纵截面包括但不限于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0081]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柱卡单元200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
[0082]
优选地,柱卡单元200由不锈钢制成。
[0083]
其中,柱卡单元20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l形。
[0084]
其中,固定单元300包括但不限于螺栓。
[0085]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单元400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铝合金。
[0086]
优选地,第一横梁单元400由不锈钢制成。
[0087]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单元500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铝合金。
[0088]
其中,第二横梁单元500包括但不限于l形钢、工字钢、圆钢。
[0089]
优选地,第二横梁单元500与第一横梁单元400错位设置。
[0090]
如图9所示,第二横梁单元500包括横梁元件510,横梁元件510的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第三连接孔130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用于增强立柱式提升机框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0091]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元件510的两端可以嵌设于对应的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的内部;也可以固定设置于对应的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的外侧壁。
[0092]
优选地,横梁元件510的两端嵌设于对应的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的内部。
[0093]
第二横梁单元500还包括至少两垫块520,两垫块520对应设置于横梁元件510的两端与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的侧壁之间,用于使横梁元件510紧密设置于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避免在横梁元件510的两端嵌设于立柱单元100内且其尺寸小于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的尺寸的情况下,横梁元件510发生晃动。
[0094]
其中,垫块520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垫块、木垫块以及金属垫块。
[0095]
立柱式提升机框架还包括若干斜撑单元600,若干斜撑单元600倾斜设置于对应的两立柱单元100之间,其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第三连接孔130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用于进一步提升立柱单元100的稳定性,避免立柱单元100发生晃动。
[0096]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斜撑单元600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铝合金。
[0097]
其中,斜撑单元600可以为圆钢。
[0098]
具体地,斜撑单元600在竖直方向向位于两第二横梁单元500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两立柱单元100之间。
[0099]
其中,斜撑单元600的上端靠近位于上方的第二横梁单元500设置,斜撑单元600的
下端靠近位于下方的第二横梁单元500设置。
[010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斜撑单元600与立柱单元100的连接方式和第二横梁单元500与立柱单元10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焊接。
[0101]
优选地,斜撑单元600和立柱单元100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0102]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斜撑单元600的两端可以嵌设于对应的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内,也可以设置于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的外侧壁。
[010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若斜撑单元600的两端嵌设于对应的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内,斜撑单元600的两端与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的侧壁之间也设置有垫块520,以使斜撑单元600紧密设置于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
[0104]
立柱式提升机框架还包括若干连接单元700,若干连接单元700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三连接孔130、对应的第二横梁单元500或对应的斜撑单元600设置,用于将第二横梁单元500或斜撑单元600固定于立柱单元100。
[0105]
其中,连接单元700包括但不限于螺栓。
[0106]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式提升机框架还包括顶层结构和缓冲垫,顶层结构设置于立柱单元100的顶端,缓冲垫设置于地面,并位于立柱单元100的一侧。
[0107]
如图10所示,固定单元300包括第一固定元件310和第二固定元件320。其中,第一固定元件310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10、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10设置;第二固定元件320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一固定元件310,并抵住对应的立柱单元100,用于配合第一固定元件310将柱卡单元200固定于对应的立柱单元100的侧壁。
[0108]
其中,第一固定元件310包括但不限于螺栓,第二固定元件320包括但不限于螺母。
[0109]
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如下:
[0110]
将立柱单元100安装于地面;
[0111]
将柱卡单元200安装于第一横梁单元400的两端;
[0112]
将柱卡单元200卡进立柱单元100内;
[0113]
使用连接单元700将第二横梁单元500安装于两立柱单元100之间;
[0114]
使用连接单元700将斜撑单元600安装于两立柱之间。
[0115]
本实施例使用货架式立柱作为提升机框架的主体,代替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框架主体,例如工字钢,方管焊接等复杂加工工艺的框架主体,同时利用柱卡单元200和第一横梁单元400代替现有的横梁,在框架组装时,只需利用横梁上柱卡单元200卡进立柱单元100后,再利用固定单元300固定,从而无需人工扶助,省事省力。
[0116]
实施例二
[0117]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变形实施例。
[0118]
如图13~15所示,立柱单元100包括若干支撑元件140,若干支撑元件140设置于对应的卡槽120的下侧,并与支撑槽相对应且配合连接,用于对柱卡单元200进行限位,避免柱卡单元200脱离立柱单元100。
[0119]
如图16~17所示,柱卡单元200包括板元件220和卡扣元件230。其中,板元件220的横截面呈l形,且其一侧壁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10;卡扣元件230设置于板元件220的侧壁,卡扣元件230的底部开设有支撑槽,卡扣元件230用于和卡槽120配合连接,且支撑槽与对应的支撑元件140配合连接,从而能够减少卡扣元件230的根部受到的应力,避免卡
扣元件230在长期的使用下而与板元件220脱离。
[0120]
具体地,在支撑槽和对应的支撑元件140连接的情况下,支撑元件140能够降低卡扣元件230根部受到的挤压,从而避免卡扣元件230从板元件220上脱离,增加卡扣元件230的使用时间。
[0121]
本实施例通过使用支撑元件140对卡扣元件230进行支撑,降低卡扣元件230根部收到的挤压,从而避免卡扣元件230从板元件220上脱离,增加卡扣元件230的使用时间。
[0122]
实施例三
[012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实施例2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0124]
如图15所示,立柱单元100还包括若干第一限位槽元件150,若干第一限位槽元件150设置于立柱单元100的远离柱卡单元200的侧壁,并围绕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10布置。
[0125]
如图16所示,柱卡单元200还包括若干第二限位槽元件240,若干第二限位槽元件240设置于柱卡单元200的远离立柱单元100的一侧壁,并围绕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10布置。
[0126]
如图18~19所示,固定单元300包括第三固定元件330、第四固定元件340、若干第一限位元件350以及若干第二限位元件360。其中,第三固定元件330的第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10以及第一连接孔110布置,其靠近第二连接孔210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三限位槽元件331元件,第三限位槽元件331与第二限位槽元件240相对应布置;第四固定元件340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孔210内,并螺纹套341设第三固定元件330的第一端布置,第四固定元件340的第二端与立柱单元100的远离柱卡单元200的侧壁相抵接,用于配合第三固定元件330将柱卡单元200固定于立柱单元100的侧壁;若干第一限位元件350设置于对应的第三限位槽元件331元件内,并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元件240相对应设置;若干第二限位元件360沿第四固定元件340的周向设置于第四固定元件340的第二端靠近立柱单元100的侧壁,并与第一限位槽元件150相对应布置,用于配合第一限位槽元件150对第四固定元件340进行限位。
[0127]
其中,第三固定元件330包括但不限于螺栓。
[0128]
其中,第二限位元件360为限位凸起。
[0129]
具体地,在第二限位元件360进入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元件150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避免第二限位元件360在震动的情况下发生转动,继而避免第四固定元件340发生转动或松动;在第一限位元件350进入到对应的第二限位槽的内部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元件350能够对第三固定元件330进行限位,从而避免第三固定元件330自行转动或松动。
[0130]
如图20所示,第四固定元件340包括螺纹套341和限位套342。其中,螺纹套34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孔210的内部,并螺纹套341设第三固定元件330的第一端,用于对第三固定元件330进行限位;限位套342套设于螺纹套341的第一端,并与立柱单元100的远离柱卡单元200的侧壁抵接,用于配合第二限位元件360对螺纹套341进行限位,避免第二限位元件360发生转动或松动。
[0131]
如图21所示,第一限位元件350包括限位弹簧351、调节柱352以及限位球353。其中,限位弹簧351设置于对应的第三限位槽元件331内,其第一端与第三限位槽元件331的底壁固定连接;调节柱352滑动设置于第三限位槽元件331内,其第一端与限位弹簧35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限位球353设置于调节柱352的第二端,用于进入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内对第三固定元件330进行限位。
[0132]
具体地,在第三固定元件330完全进入到第四固定元件340的内部的情况下,限位球353进入到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内,从而对第三固定元件330进行限位;在第三固定元件330离开第四固定元件340的内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反向转动第三固定元件330,此时限位球353收到挤压而进入到第三限位槽元件331内,以释放第三固定元件330。
[013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134]
工作人员将卡扣元件230卡进卡槽120内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螺纹套341的第一端放置于第二连接孔210的内部,并将限位套342与立柱单元100的侧壁进行抵接,且将第二限位元件360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内,以对限位套342进行限位,继而对螺纹套341进行限位;
[0135]
工作人员将第三固定元件330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210并螺纹进入螺纹套341的内部,并在第三固定元件330完全进入到螺纹套341的情况下,限位球353进入到第三限位槽元件331内,以对第三固定元件330进行限位,避免第三固定元件330进行转动。
[0136]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限位元件350配合第二限位槽对第三固定元件330进行限位,通过第二限位元件360配合第一限位槽对第四固定元件340进行限位,从而能够避免固定单元300发送松动或自行脱落。
[0137]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38]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