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7592发布日期:2023-03-04 04:0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的运输系统。该建筑物包括井道,所述井道形成了电梯用于竖直地运送人员以及升降机用于竖直地运送物体的基础。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建筑物中的电梯用于将人员从一个楼层运输到另一楼层。为此目的,人员例如在进入楼层上的呼叫输入终端上输入呼叫,并且电梯轿厢响应于该呼叫而将人员运输到期望的目的地楼层。至此,已经建立了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并且特别成功地运行了许多年,其中电梯包含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可以使用例如呈缆绳或皮带形式的悬挂装置,借助于具有牵引滑轮的驱动引擎而在井道中向上和向下移动。通常,电梯轿厢包括长方体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具有地板、门、侧壁、后壁和天花板。乘客站在轿厢主体的内部随着轿厢移动。
3.除了如上所述的人员之外,还需要在建筑物中竖直运送无人操作的物体。例如,越来越多地在建筑物中使用自主式车辆、机器人和其他无人操作的物体。由于网上购买和订购物品的兴起,在最好的情况下,必须递送到购买者的公寓门口。此外,来自公寓和其他家庭的废物可能必须从建筑物中收集并转移出去。
4.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的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包括用于竖直运送人员的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以及用于竖直运送物体(诸如自主式移动机器人或物品)的自推进式升降机。电梯包括能够在井道中竖直移动的电梯轿厢。自推进式升降机包括能够在相同井道中竖直移动的升降机平台。电梯轿厢优选地沿着井道中的至少一个轿厢引导装置被引导。电梯还包括至少一个配重,所述配重优选地经由至少一个悬挂装置与轿厢连接,并且所述配重能够在井道中、在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相反的移动方向上与轿厢一起移动。电梯轿厢和配重由具有牵引滑轮的至少一个驱动引擎驱动。配重可以沿着井道中的至少一个配重引导装置移动。
6.对于大功率运输系统,自推进式升降机包括用于在井道中移上以及移下的至少一个驱动单元。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和自推进式升降机的有利组合确保了高范围的灵活性。例如,自推进式升降机可以包括具有竖直作用的摩擦轮驱动系统的升降机平台,摩擦轮在水平方向上被压到相关联的井道或导轨。其他驱动解决方案也可以适用,诸如能够使升降机平台在井道中移上以及移下的线性驱动器。
7.自推进式升降机的所述升降机平台至少暂时地位于井道中,并且在井道中能够相对于电梯独立地竖直移动。因此,用于竖直地运送物体的自推进式升降机基于与电梯不同的驱动类型,从而引起有益的冗余性和灵活性。
8.该运输系统提供了一种在建筑物中竖直运送人员和无人操作的物体的高效且有
效的方式。使用相同的井道还会随着时间在投资和费用方面提供显著的成本优势。例如,升降机可以用于在住宅建筑物中在楼层之间竖直运输自主式机器人或车辆以进行垃圾收集和处理。机器人可以被设计为家用机器人。升降机的另一有利应用可以是建筑物内的邮政服务和包裹递送。
9.运输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引导自推进式升降机的升降机平台的至少两个并且优选地四个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布置在井道中。相应的引导单元可以由导轨形成。导轨可以形成为中空型材。四个引导单元中的两个可以布置在井道的相对的侧面处或可以布置在井道的相对的侧面处上。例如,四个引导单元中的每个都可以与由至少一个驱动单元中的驱动单元驱动的相关联的轮相互作用。
10.可以是有利的是,各个驱动单元被设计为齿轮驱动器。自推进式升降机的升降机平台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并且优选地四个机动齿轮,所述机动齿轮能够与相关联的至少两个并且优选地四个引导单元相互作用。这些引导单元可以装备有移行辅助装置,诸如齿条、齿形带或滚子链。每个引导单元都可以包括导轨或由导轨形成。代替每个引导单元一个齿轮,还可以设想的是每个引导单元多于一个齿轮,可以预期的是这些齿轮可以组合在一起。
11.可以是特别有利的是,当设置四个引导单元时,引导单元包括两对竖直立柱和滚子链,其中滚子链中的一个被附接到立柱中的每个并且平行于立柱延伸,并且其中滚子链旨在接收相关联的齿轮。这种滚子链以较低成本提供了一种移梯。滚子链还可易于维护。竖直立柱可以形成为中空型材。
12.在优选实施例中,升降机的升降机平台是移动式升降机平台,其被设计为能够进出井道并且可以在楼层中移动的车辆,其中升降机平台包括能够在楼层上移动的滚轮。可以是特别有利的是,升降机平台被设计为自主式车辆,所述自主式车辆还可以称为“机器人汽车”等等。这种车辆能够在没有人力输入的情况下感测其环境并安全移动。尤其地,自主式车辆能够在楼层上移动并且可以用于不同的任务,诸如分配物品。这些车辆也可以被集成在建筑物的废物流管理中。自主式车辆可以结合各种传感器(诸如雷达、激光、激光雷达、声纳、gps、里程计和惯性测量单元)来感知其周围环境。自主式车辆可以包括能够解释传感信息以识别适当的导航路径以及障碍物和相关标志的控制系统。移动式升降机平台可以被设计为例如沿着楼层上的标记线或线行进的自动导引车辆(agv)。
13.升降机平台在处于井道中时至少部分地与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重叠。因此,优选地,升降机平台的竖直投影小于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
14.显然,与电梯相比,由于自推进式升降机或升降机平台的紧凑和小型设计,自推进式升降机可以以电梯的性能不受影响或仅受轻微影响的方式操作。在优选实施例中,运输系统的特征在于,升降机平台的竖直投影所占据的底面积优选小于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所占据的底面积的80%,并且特别优选地小于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所占据的底面积的60%。
15.在井道中,升降机平台可以至少暂时地定位在电梯轿厢下方。然而,当应用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的特殊布置时,甚至可以设想升降机平台至少暂时地定位在电梯轿厢上方。
16.代替升降机平台在处于井道中时至少部分地与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重叠,可以设想的是,升降机平台在处于井道中时不与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重叠。换言之,自推进式升降机的升降机平台保持在电梯轿厢的行进区域之外。因此,自推进式升降机能够在整个井道高度上在井道中完全独立地竖直移动。
17.此外,自推进式升降机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升降机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升降机平台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彼此上下布置。
18.自推进式升降机平台可以是具有基本上板状形式或扁平构造的单一结构。然而,对于特殊需要,升降机可以包括升降机厢,其中升降机平台限定厢的楼层。
19.电梯轿厢和升降机平台可以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宽度。因此,在深度方面,与电梯轿厢相比,升降机平台可以缩短,使得升降机平台的深度优选小于电梯轿厢的深度的80%,特别地优选小于电梯轿厢的深度的60%。所述宽度的测量方向将与轿厢的深度的测量方向成直角。沿着从井道的前侧到后侧的方向测量该深度。
20.可以特别有利的是,为了使乘客流和物体流的不受干扰并且安全的相互作用,井道包括多个电梯井道门,以为乘客提供进入到电梯轿厢中的入口,多个电梯井道门被布置在井道的前侧处,且电梯井道门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多个楼层中的每个处,并且井道包括多个升降机井道门,以为物体提供进入到升降机平台上的入口,多个升降机井道门被布置在井道的与前侧相反的后侧处,且升降机井道门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多个楼层中的每个处,后者楼层中的每个优选地被布置在与在井道的前侧处的楼层中的相邻楼层相同的水平面上。升降机井道门中的每个都可以具有相关联的门驱动器,以往复地打开和关闭升降机井道门。
21.然而,也可以设想的是,代替在后侧处,升降机井道门还可以被布置在井道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处。
22.可以特别有利的是,与在井道的前侧处的电梯井道门相关联的多个楼层包括最低楼层,并且当然包括至少一个上部楼层,并且与在井道的后侧处(或在其侧面处)的升降机井道门相关联的多个楼层包括被布置在所述最低楼层下方的与在前侧处的电梯井道门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楼层。后述的被布置在最低的前侧楼层下方的至少一个楼层可以面向建筑物的外部,和/或作为示例可以是物品接收点或机器人存储位置。
23.电梯可以被配置为所谓的背包式电梯。电梯轿厢可以被支撑在背包框架(rucksack frame)上。然而,背包式电梯也可以是无框架的。配重可以沿着井道的侧面移动。电梯轿厢可以沿着至少一个并且优选两个轿厢引导装置被引导,并且配重可以沿着至少一个并且优选两个配重引导装置被引导。轿厢引导装置和配重引导装置位于井道的相同侧面处。悬挂装置可以由具有牵引滑轮的驱动单元驱动,并且可以以在偏转辊上的方式被引导,所述偏转辊相对于电梯的竖直投影或以电梯的平面图考虑被横向地布置在电梯轿厢处,悬挂装置在其整个长度上延伸到电梯轿厢的底部区域之外。
24.电梯轿厢可以是前侧被支撑的轿厢,其沿着一对相对的轿厢引导装置被引导,其中两个轿厢引导装置中的每个都被布置在井道的(并且因此电梯轿厢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处,并且在靠近井道的前侧的区域中。因此,这样的电梯可以被描述为“前置式电梯”。
25.尤其地,对于提供紧凑且平衡的前置式电梯设计,可以特别有利的是,电梯包括两个相对的配重,其中配重位于井道的相对侧面处。
26.当这些配重沿着配重引导装置被引导时可以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在井道的每个侧面上的配重引导装置和轿厢引导装置是由公共导轨型材形成,例如所述公共导轨型材优选地为中空轨道型材,并且更优选地形成为限定单个主体的轧制金属型材。这种导轨型材可简单地安装在井道中。
27.配重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最大程度地延伸到由升降机平台的竖直投影的最近边界所限定的虚拟边界线。换言之,两个相对的配重中的每个都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到深度中,但是不会干涉到升降机平台的投影中。因此,可以容易地确保运输系统的无故障和安全操作。
28.升降机井道门中的每个都可以包括可控制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以用于往复地打开和关闭升降机井道门,其中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可以由上述的移动式升降机平台控制,或者当升降机平台被永久地安装在井道中时可以由作为待被运送到升降机平台上的物体的自主式机器人控制。
29.根据另一方面,自推进式升降机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信号接收器和升降机控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从作为待被运送到自推进式升降机中的升降机平台上的物体的自主式机器人接收信号,所述升降机控制器用于控制自推进式升降机的操作。升降机控制器可以控制至少一个升降机驱动引擎的操作,以便将升降机平台移动到期望的楼层。因此,升降机井道门中的每个都具有相关联的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和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控制器,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用于往复地打开和关闭升降机井道门,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机井道门的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的操作,其中至少一个信号接收器以以下方式与升降机控制器和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控制器连接:自主式机器人能够将升降机平台呼叫到期望的楼层,经由打开的升降机井道门进入升降机平台,然后将升降机平台驱动到目的地楼层。
30.为了运输系统的可靠功能性,可以设置主电梯和升降机控制器。主电梯和升降机控制器被设置成使得其能够控制电梯轿厢和升降机平台的运动,使得可以防止电梯轿厢与升降机平台的碰撞。
31.当升降机平台是被设计为可以进出井道的车辆的移动式升降机平台时,对升降机控制器的至少部分控制可以位于升降机平台上。在这种情况下,升降机井道门中的每个也可以具有相关联的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和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控制器,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用于往复地打开和关闭升降机井道门,并且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机井道门的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的操作,其中至少一个信号接收器以以下方式与移动式升降机平台上的所提及的升降机控制器的部分控制和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控制器连接:移动式升降机平台能够打开升降机井道门,使得升降机平台可以进入并被带入到井道中。之后,升降机平台可以自主地行驶到目的地楼层。然而,主电梯和升降机控制器可以操控移动式升降机平台上的本地升降机控制器和/或电梯控制器,以便防止与电梯轿厢的碰撞。
32.如上所述,多个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自主式机器人或来自移动式升降机平台的信号,信号接收器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相关联的多个楼层中的每个楼层处的升降机井道门的附近。
33.所述多个信号接收器可以经由短程无线数据通信,从被集成在或至少关联在自主式机器人或移动式升降机平台中的数据通信装置接收请求信号。
附图说明
34.下面参考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增强技术的不同方面。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些附图中:
35.图1涉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在公共井道中的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和自推进
式升降机的运输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
36.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运输系统的另一示意图;
37.图3以简化俯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运输系统的电梯;以及
38.图4示出了来自图3的运输系统的升降机的升降机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39.图1示出了用于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10的竖直运输系统1。运输系统1包括电梯3。电梯3具有电梯轿厢5,所述电梯轿厢5被布置在建筑物10中的井道2中以能够沿着基本竖直的轴线移动。电梯轿厢5主要用于人员的移动。在所示的示例中,电梯轿厢5通过悬挂装置7与配重6连接。用于支撑电梯轿厢5和配重6的悬挂装置7可以被设想为缆索或带或者若干缆索或带。为了移动电梯轿厢5和配重6,使用具有牵引滑轮9的驱动引擎8。例如,这种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的驱动引擎8被布置在井道2的井道头部区域中。代替所谓的无机室电梯3,还可以设想将驱动引擎8布置在井道头部区域中的单独引擎室中。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建筑物”是指例如住宅楼、办公楼、体育场或购物中心,但也可指轮船。
40.运输系统1还包括用于竖直地运送物体的自推进式升降机4。自推进式升降机4包括至少临时地位于井道2中的升降机平台11。升降机平台11可以永久地安装在井道2中。在这种升降机平台11上,可以运送自主式移动机器人(例如家用机器人)或其他无人操作的物体29。然而,对于运输系统1特别有利的是,升降机平台11被设计为可以在建筑物的楼层上移动的移动式升降机平台,并且其仅位于或安装在井道2中,以上下移动来接近不同的楼层。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可以在平台的上侧上或者使用特定容器来承载和运输作为松散物品的物体29。
41.自推进式升降机4基于与电梯3不同的驱动类型。因此,升降机平台11可以相对于电梯轿厢5独立地在井道2中竖直地移动,所述升降机平台11可以沿着升降机平台引导装置(此处未示出,但可参见图4)而被引导。自推进式升降机4的升降机平台11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未示出)以用于在井道2中移上以及移下。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3与自推进式升降机4的组合确保了高范围的灵活性。
42.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3包括具有电梯控制器31的电梯控制系统,所述电梯控制器31用于控制驱动引擎8的操作,以在操作期间例如响应于从设置在建筑物中的每个楼层处的多个层站操作面板(未示出)中的一个和/或从设置在电梯轿厢5内的轿厢操作面板(未示出)接收到的呼叫而使电梯轿厢5移位。电梯控制器31处理所接收的电梯呼叫,并且相应地启动驱动引擎8,以借助于悬挂装置7使电梯轿厢5在井道2中移动。电梯控制系统还包括门控制器(未示出),以用于控制轿厢门(未示出)和电梯井道门的操作。电梯轿厢5的轿厢门和相应的井道门在轿厢到达期望楼层时打开。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访问电梯轿厢5的这些井道门将被布置在井道2的前侧12处。井道2的相对侧(在下文中称为后侧)用13表示。井道2还包括连接前侧12和后侧13的两个侧面19。
43.升降机平台11包括控制升降机平台11向期望楼层的移动的升降机控制器3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升降机控制器32还包括发送和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和接收单元被设计成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便经由通信网络与主电梯和电梯控制器33进行无线通信。可以根据先前提及的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例如wlan/wifi系统、4g/lte(长期演进))或诸如ip(互
联网协议)技术或线装技术(例如以太网技术)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实现传输。除了其他功能之外,主电梯和升降机控制器33还确保运输系统1的安全操作,并且尤其是,不会在电梯轿厢5和升降机平台11之间发生碰撞。
44.定位于电梯轿厢5下方的升降机平台11至少部分地与电梯轿厢5的竖直投影重叠。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升降机井道门(此处未示出)提供的用于升降机平台11的入口可以被布置在井道2的侧面19中的一个处。与此相反,在下面的图2中,参考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升降机平台11的入口被布置在井道2的后侧13处。
45.图2示出了被部分示出的建筑物10的示意和简化表示,其中提供了具有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3和自推进式升降机4的井道2,所述升降机4用于以前面所述的方式基于与电梯不同的驱动类型竖直地运送物体。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建筑物10具有多个楼层14和15。14所表示的楼层与井道2的前侧12相关联,其中这些楼层包括第一楼层14’、第二楼层14
‘’
等;最上面的楼层在此示例性地为第五楼层14v。乘客可以经由电梯井道门17和相邻的轿厢门35从该前侧12进入电梯轿厢5。在井道2的相对的后侧13上布置有多个电梯井道门18,其中井道门18提供了用于升降机平台11的入口。这些至少在高度方面具有较小尺寸的井道门18旨在为无人操作的物体提供入口,并且不应当用作普通人员入口。在相同的水平面上的各个楼层(即楼层14’、14”、14
”’
、14’v
、14v和楼层15’、15”、15
”’
、15’v
、15v)可以连接到公共层,使得例如在楼层14v处的人员可以经由建筑物10中的通道或走廊(此处未示出)通过步行到达楼层14v。与井道2的前侧12处的电梯井道门17相关联的多个楼层14具有最低楼层14’。如可以在图2中看到的,与井道13的后侧13处的升降机井道门18相关联的多个楼层15包括楼层15n,所述楼层15n被布置在所述最低楼层14’的下方。该楼层15n用作主入口楼层,其例如可以专门用于经由(未示出的)建筑物入口或者从存储设施或等候区从外部来的自主式车辆、机器人和其他无人操作的物体的通行。
46.图2还示出升降机井道门18中的每个都包括用于往复地打开和关闭升降机井道门18的可控制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34。为了打开和关闭升降机井道门18,可以由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控制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34。因此,如图1所示,集成在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中的升降机控制器32具有发射和接收单元,所述发射和接收单元被设计成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便与与升降机井道门驱动器34相关联的信号接收器(未示出)进行无线通信。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被设计为可以进出井道2并且可以在楼层上移动的车辆。为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提供滚轮27,使得升降机平台11(由虚线示出)能够在楼层上移动。
47.布置在建筑物10中的主电梯和升降机控制器33包括接口。该接口通信地链接到电梯控制器31。此外,该接口通信地链接到升降机平台11的处理单元,此处的处理单元为之前提及的升降机控制器32。接口通常用于传输数据以及用于数据的存储;因此,它被设计成用于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接口与升降机平台11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该网络可以包括允许根据已知的移动无线电通信标准之一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网络;它可以例如以gsm、umts或lte移动通信网络的形式实现。网络还可以包括数据网络,所述数据网络可以是用于所谓的云计算的it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例如,云计算是指将数据存储在远程计算机中心中,但也可以是指执行不是本地安装而是远程安装的程序。取决于相应的设计,使得特定功能可以例如在接口中或经由“云端”可用。例如,出于此目的,可以在云端中执行软件应用或其程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接口根据需要访问该基础设施,以便
执行软件应用。
48.图3和图4是运输系统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代表图。在图3中,以图示方式示出了牵引滑轮驱动式电梯3的电梯轿厢5的一些技术细节;用于竖直运送物体的自推进式升降机4的升降机平台11由虚线示意性地示出。象征性地示出了用于引导升降机平台11的升降机引导单元22以及用于移上以及移下的移行驱动单元23(参见下面的图4)。
49.升降机平台11在位于井道中以用于上下移动时与电梯轿厢5的竖直投影重叠,其中升降机平台11的竖直投影明显小于电梯轿厢5的竖直投影。在根据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升降机平台11基本上完全投影在电梯轿厢5内。该投影条件还包括,使升降机平台11的最小后侧部分可以位于轿厢的竖直投影的外部的布置。为了容易访问升降机平台11和关于升降机平台11进行处理,使升降机平台11靠近并且更优选地紧邻井道2的设置有相邻的升降机井道门18的后侧13的附近可能是有利的。升降机平台11的竖直投影所占的底面积约为电梯轿厢5的竖直投影所占的底面积的50%。
50.电梯轿厢5是前侧被支撑的轿厢,其沿着一对相对的轿厢引导装置20被引导,其中两个轿厢引导装置20中的每个都被布置在井道2的侧面19中的一个处(并且因此在轿厢的侧面处)并且在靠近前侧12的区域中。电梯3包括两个相对的配重6,其中配重6位于井道2的相对的侧面19处。配重6在水平方向上最大程度地延伸到由升降机平台11的竖直投影的最近边界限定的虚拟边界线。
51.配重6沿着配重引导装置21被引导。在本实施例中,在井道2的每个侧面19上的配重引导装置21和轿厢引导装置20由公共导轨型材形成,例如所述公共导轨型材由整体轧制的金属型材制成。关于具有公共导轨型材和配重的所述特定构造的这种前置式电梯的进一步细节可以在申请人的pct申请pct/ep2019/085699和pct/ep2019/086382中找到,其公开内容将在下文中涉及。电梯3包括两个驱动引擎8(此处未示出),其中为配重中的每一个都提供一个驱动引擎。
5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概述,图4针对自推进式升降机4示出了运输系统1,而没有示出电梯3。自推进式升降机4的升降机平台11包括两个驱动单元35,以用于在井道2中移上以及移下,其中两个驱动单元35中的每个都驱动两个齿轮26。因此,升降机平台11包括四个齿轮26。四个引导单元22被布置在井道2中,其中四个引导单元22中的两个被布置在井道2的相对的侧面19处或被布置在井道2的相对的侧面19上。引导单元22包括两对竖直立柱25和滚子链26,滚子链26中的一个附接到立柱25中的每个并且平行于立柱25延伸,其中滚子链26旨在接收相关联的齿轮26。立柱25可以形成为中空的轨道型材。具有机动齿轮以及滚子链和竖直立柱从而使升降机平台可以移上以及移下的类似升降机平台已经被公开在wo 2018/189110a1中,然而其涉及不同的技术领域。令人惊讶的是,申请人发现,这种来自竖直地在货架之间驱动的订单拣选系统的升降机平台可以有利地被实施在建筑物中的竖直运输系统中,所述建筑物具有楼层,而在楼层之间将进行运输。
53.升降机平台11被设计为自主式车辆以用于供应可以进出井道2并且可以在楼层15中移动的物品。为了能够在楼层15上移动,升降机平台包括机动滚轮27(参见图2)。然后,升降机平台11像机器人汽车那样起作用,所述机器人汽车能够感测其环境并且在没有人力输入的情况下安全地在楼层上移动。替代地,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可以被设计为agv,所述agv例如沿着楼层上的标记线或线行进。
54.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如何能够将这种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带入到井道2中。井道2包括布置在每个楼层15上的可伸缩平台或坡道36。坡道36被设计成使得其能够从静止位置伸长到伸长位置。为了启动可控制的坡道36,可以设置滑动驱动器(未示出),所述滑动驱动器可以与升降机门控制器电联接,以用于控制升降机井道门18的操作。与主入口楼层15n相关联的伸长的坡道36由虚线示出。借助于坡道36,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能够经由伸长的坡道36而从楼层15n移动到井道2中。然后,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自己停靠到升降机引导单元,并准备好在井道2中移上以及移下。在停靠过程之后,坡道36滑动回到静止位置。坡道36的相应关闭运动由箭头s表示。在该静止位置,坡道被完全缩回,并且允许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不受阻碍地移上以及移下。井道2可以是无坑井道。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可以在不需要这种坡道36的情况下,从入口楼层15n移动到井道2中。伸长的坡道36可以包括形成伸缩式坡道的多个元件。
55.还可以设想将移动式升降机平台11从楼层15转移到井道2中的其它转移装置。例如,代替如上所述的可伸缩坡道36,可以在每个楼层15上设置可折叠坡道,其中在启动之后,可折叠坡道可以以可枢转方式从竖直静止位置移动到水平驱动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