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化的美缝剂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9182发布日期:2022-07-16 09:2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基于自动化的美缝剂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胶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基于自动化的美缝剂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2.美缝剂是勾缝剂的升级产品,美缝剂的装饰性实用性明显优于彩色填缝剂,解决了瓷砖缝隙不美观和脏黑问题等。美缝剂可以在瓷砖粘接后直接填加到瓷砖缝隙中。适合2mm以上的缝隙填充,施工比普通型方便,是填缝剂的升级换代产品。美缝剂施工后具有光泽,颜色丰富自然细腻,如金色、银色、珠光色等,而白色、黑色色度明显高于白水泥、彩色填缝剂,给墙面带来更好的整体效果,因此装饰性大大强于白水泥、彩色填缝剂。并且其凝固后,表面光滑如瓷,可以和瓷砖一起擦洗,具有抗渗透防水的特性,可以做到真正的瓷砖缝隙永不变黑。美缝剂在制备后,需要通过灌胶机进行灌胶包装,胶瓶在进入灌胶机前需要使胶瓶的方向一致,传统是通过人工将胶瓶方向统一后再层叠放置在胶瓶箱内,再进行胶瓶输送灌装,灌装熔口后,又需要通过人工将胶瓶排放至包装箱内进行封盖,这种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无法形成有效的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美缝剂制备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基于自动化的美缝剂制备系统,它包括有胶瓶箱,胶瓶箱底部设有倾斜的导瓶面,导瓶面较低一端的胶瓶箱内设有胶瓶提升带,胶瓶提升带输出端设有胶瓶分选组件,胶瓶分选组件输出端设有导瓶板,导瓶板出口与灌装机连接,灌装机出口处连接有封口机,封口机出口处设有胶瓶输送带,胶瓶输送带输出端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胶瓶导向单元,胶瓶输送带输出方向的胶瓶导向单元上方设有瓶盖排料单元;瓶盖排料单元输出方向的胶瓶导向单元上方设有旋盖单元,旋盖单元输出方向的工作台上设有倾斜的出瓶导槽,出瓶导槽下方安装有成胶输送带,成胶输送带输出端设有胶瓶层叠单元;胶瓶层叠单元输出方向的地面上放置有托箱架,托箱架上设有装箱单元。
5.所述的瓶盖排料单元包括有振料盘、振料盘内设有呈螺施形上升的排料板,排料板内侧设有排料内挡板,排料板输出端设有下凹形成的重力槽,重力槽处的排料内挡板上设有返料槽,重力槽输出端上方设有两条限位导杆,重力槽出口处的排料板上连接有两条托盖导杆,重力槽上方设有防叠导杆,防叠导杆其中一端与排料板外侧的振料盘内腔壁连接;防叠导杆另一端延伸至返料槽上方,托盖导杆与限位导杆平行形成瓶盖输送通道,瓶盖输送通道出口处设有出盖筒;出盖筒其中一端顶部与托盖导杆输出端连接,限位导杆输出端端部连接在托盖导杆下方的出盖筒底部,出盖筒顶部设有盖尖导向槽,盖尖导向槽输出端的出盖筒顶部向外延伸形成挡板铰位,挡板铰位底部活动铰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为两块,分别位于盖尖导向槽两侧;限位板顶部通过限位销轴活动铰接在出盖筒内腔壁顶部,限位
销轴上套装有v形卡簧,v形卡簧其中一条叉臂与出盖筒内腔壁顶部抵触,v形卡簧另一条叉臂与限位板表面抵触,安装后的限位板底部倾斜向下形成挡位。
6.所述的胶瓶层叠单元包括有成胶推送气缸、送箱导轨,其中,成胶推送气缸安装在成胶输送带输出端一侧,成胶输送带输出端另一侧设有动力架,动力架上安装有托瓶组件,成胶推送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胶瓶推送板,胶瓶推送板正对推瓶槽方向,成胶输送带输出端端部竖直固定有成胶挡板;托瓶组件包括有转轮板,转轮板为两块,两块转轮板中心之间通过同步轴连接,同步轴端部套装在动力架上的轴承座内;两块转轮板相对一侧设有数量大于4组的托瓶组件,托瓶组件以同步轴为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在两块转轮板之间;转轮板上设有贯穿的推瓶槽,成胶输送带位于推瓶槽外侧,托瓶组件包括有托瓶铰杆、托瓶板,其中,托瓶铰杆为两条,托瓶铰杆呈n形,其n形顶部通过铰杆销与相应的转轮板铰接,托瓶铰杆的两条侧壁自然垂吊,两条托瓶铰杆的垂吊端相对折弯形成托板铰块,托瓶滑板的宽度小于两个托板铰块之间的距离,托板铰块顶部活动铰接有托瓶板,托瓶板其中一端的端部两侧与托板铰块顶部铰接,托瓶板另一端悬空,两块托瓶板的悬空端之间形成托瓶区;转轮板输出方向的动力架上固定有两条托瓶轨道,两条托瓶轨道其中一端伸至两块转轮板下部之间,托瓶轨道上活动安装有托瓶滑板,托瓶轨道其中一端安装有推板气缸,推板气缸的活塞杆与托瓶滑板底部连接,托瓶滑板顶部竖直插装有数量大于2的限位隔板,相邻限位隔板之间预留有胶瓶层叠区。
7.所述的旋盖单元包括有安装在胶瓶输送带上方的旋盖升降气缸,旋盖升降气缸底部安装有旋盖座,旋盖座内安装有旋盖电机,旋盖电机的传动轴向下与旋盖头连接,旋盖头下方设有导瓶压板,导瓶压板顶部设有竖直向上的限位导柱,限位导柱顶部向上穿过旋盖座与导柱限位螺母啮合,限位导柱上套装有导柱弹簧,导柱弹簧底部与导瓶压板顶部抵触,导柱弹簧顶部与旋盖座底部抵触;旋盖头正下方的导瓶压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瓶体定位槽,瓶体定位槽外侧的旋盖头底部设有上小下大的对中环。
8.所述的胶瓶导向单元包括有导瓶转盘,导瓶转盘安装在工作台上,工作台内安装有转盘电机,转盘电机的传动轴向上与导瓶转盘底部连接,导瓶转盘边缘处均匀分布有数量大于4的导瓶槽,导瓶转盘外侧的工作台上设有环形的限位环,限位环其中一侧设有进瓶口,进瓶口处的限位环与胶瓶输送带两侧的胶瓶挡板连接。
9.所述的装箱单元包括有安装在托箱架上方的送箱导轨,送箱导轨上活动安装有送箱滑座,送箱滑座由相应的送箱电机带动运转,送箱滑座上安装有竖直向下的送箱气缸,送箱气缸底部安装有吸箱板,吸箱板底部安装有吸箱气嘴,托箱架顶部安装有托箱辊,托箱辊由相应的托辊电机带动运转,托箱架输入端的托箱辊间隙处安装有箱底气嘴,正对托箱架的托瓶轨道另一端竖直安装有推瓶固定板,推瓶固定板上呈水平安装有装箱气缸,装箱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推瓶同步板,推瓶同步板上连接有若干条推瓶支杆,推瓶支杆上安装有装箱推板,装箱推板正对托箱架;托箱架的输出端倾斜安装有翻箱导板,翻箱导板较低一端底部安装有封箱架。
10.所述的胶瓶分选组件包括有排瓶输送带、排瓶挡板,其中,胶瓶提升带其中一端位于胶瓶箱内,胶瓶提升带另一端倾斜向上伸出胶瓶箱形成输出端,胶瓶提升带承托面上均匀分布有提瓶导板;胶瓶提升带输出端一侧设有出瓶风嘴,胶瓶提升带输出端另一侧设有排瓶输送带,排瓶输送带输入端外侧设有排瓶挡板,排瓶输送带的承托面上设有若干块竖
直分隔板,相邻竖直分隔板之间形成胶瓶分隔区,排瓶输送带输出端一侧设有排瓶风嘴,正对排瓶风嘴的排瓶输送带另一侧设有导瓶板,排瓶输送带下方设有返瓶单元。
11.本发明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待灌胶的胶瓶放置在胶瓶箱内,通过胶瓶分选组件对胶瓶进行分端选择,分选后的胶瓶进入灌装机进行灌装,灌装完成后通过封口机封口,封口机、灌装机等均采用市面常规设备,封口后通过由胶瓶导向单元排瓶,通过瓶盖排料单元将瓶盖扣至胶瓶上,再通过旋盖单元将瓶盖旋紧,旋紧后由出瓶导槽带动落至成胶输送带上,成胶输送带带动送至胶瓶层叠单元处进行层叠,层叠后通过装箱单元进行装箱,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与外部系统配合可以形成有效的生产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的胶瓶分选组件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发明的瓶盖排料单元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发明的胶瓶层叠单元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发明的装箱单元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发明的限位板铰接示意图。
18.图7为本发明的旋盖单元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本发明的胶瓶推送板安装示意图。
20.图9为本发明的托瓶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10为本发明的装箱推板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10,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自动化的美缝剂制备系统包括有胶瓶箱401,胶瓶箱401底部设有倾斜的导瓶面,导瓶面较低一端的胶瓶箱401内设有胶瓶提升带402,胶瓶提升带402输出端设有胶瓶分选组件,胶瓶分选组件输出端设有导瓶板407,导瓶板407出口与灌装机602连接,灌装机602出口处连接有封口机601,封口机601出口处设有胶瓶输送带206,胶瓶输送带206输出端设有工作台203,工作台203上安装有胶瓶导向单元,胶瓶输送带206输出方向的胶瓶导向单元上方设有瓶盖排料单元;瓶盖排料单元输出方向的胶瓶导向单元上方设有旋盖单元,旋盖单元输出方向的工作台203上设有倾斜的出瓶导槽207,出瓶导槽207下方安装有成胶输送带508,成胶输送带508输出端设有胶瓶层叠单元;胶瓶层叠单元输出方向的地面上放置有托箱架516,托箱架516上设有装箱单元。
23.瓶盖排料单元包括有振料盘101、振料盘101内设有呈螺施形上升的排料板102,排料板102内侧设有排料内挡板103,排料板102输出端设有下凹形成的重力槽105,重力槽105处的排料内挡板103上设有返料槽108,重力槽105输出端上方设有两条限位导杆104,重力槽105出口处的排料板102上连接有两条托盖导杆106,重力槽105上方设有防叠导杆107,防叠导杆107其中一端与排料板102外侧的振料盘101内腔壁连接;防叠导杆107另一端延伸至返料槽108上方,托盖导杆106与限位导杆104平行形成瓶盖输送通道,瓶盖输送通道出口处设有出盖筒109;出盖筒109其中一端顶部与托盖导杆106输出端连接,限位导杆104输出端
端部连接在托盖导杆106下方的出盖筒109底部,出盖筒109顶部设有盖尖导向槽110,盖尖导向槽110输出端的出盖筒109顶部向外延伸形成挡板铰位,挡板铰位底部活动铰接有限位板112,限位板112为两块,分别位于盖尖导向槽110两侧;限位板112顶部通过限位销轴活动铰接在出盖筒109内腔壁顶部,限位销轴上套装有v形卡簧113,v形卡簧113其中一条叉臂与出盖筒109内腔壁顶部抵触,v形卡簧113另一条叉臂与限位板112表面抵触,安装后的限位板112底部倾斜向下形成挡位。
24.胶瓶层叠单元包括有成胶推送气缸511、送箱导轨514,其中,成胶推送气缸511安装在成胶输送带508输出端一侧,成胶输送带508输出端另一侧设有动力架501,动力架501上安装有托瓶组件,成胶推送气缸511的活塞杆上安装有胶瓶推送板512,胶瓶推送板512正对推瓶槽507方向,成胶输送带508输出端端部竖直固定有成胶挡板513;托瓶组件包括有转轮板502,转轮板502为两块,两块转轮板502中心之间通过同步轴连接,同步轴端部套装在动力架501上的轴承座内;两块转轮板502相对一侧设有数量大于4组的托瓶组件,托瓶组件以同步轴为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在两块转轮板502之间;转轮板502上设有贯穿的推瓶槽507,成胶输送带508位于推瓶槽507外侧,托瓶组件包括有托瓶铰杆509、托瓶板510,其中,托瓶铰杆509为两条,托瓶铰杆509呈n形,其n形顶部通过铰杆销与相应的转轮板502铰接,托瓶铰杆509的两条侧壁自然垂吊,两条托瓶铰杆的垂吊端相对折弯形成托板铰块,托瓶滑板504的宽度小于两个托板铰块之间的距离,托板铰块顶部活动铰接有托瓶板510,托瓶板510其中一端的端部两侧与托板铰块顶部铰接,托瓶板510另一端悬空,两块托瓶板510的悬空端之间形成托瓶区;转轮板502输出方向的动力架501上固定有两条托瓶轨道503,两条托瓶轨道503其中一端伸至两块转轮板502下部之间,托瓶轨道503上活动安装有托瓶滑板504,托瓶轨道503其中一端安装有推板气缸505,推板气缸505的活塞杆与托瓶滑板504底部连接,托瓶滑板504顶部竖直插装有数量大于2的限位隔板506,相邻限位隔板506之间预留有胶瓶层叠区。
25.旋盖单元包括有安装在胶瓶输送带206上方的旋盖升降气缸208,旋盖升降气缸208底部安装有旋盖座209,旋盖座209内安装有旋盖电机210,旋盖电机210的传动轴向下与旋盖头211连接,旋盖头211下方设有导瓶压板212,导瓶压板212顶部设有竖直向上的限位导柱213,限位导柱213顶部向上穿过旋盖座209与导柱限位螺母啮合,限位导柱213上套装有导柱弹簧214,导柱弹簧214底部与导瓶压板212顶部抵触,导柱弹簧214顶部与旋盖座209底部抵触;旋盖头211正下方的导瓶压板212上设有上下贯穿的瓶体定位槽,瓶体定位槽外侧的旋盖头211底部设有上小下大的对中环219。
26.胶瓶导向单元包括有导瓶转盘202,导瓶转盘202安装在工作台203上,工作台203内安装有转盘电机,转盘电机的传动轴向上与导瓶转盘202底部连接,导瓶转盘202边缘处均匀分布有数量大于4的导瓶槽204,导瓶转盘202外侧的工作台203上设有环形的限位环205,限位环205其中一侧设有进瓶口,进瓶口处的限位环205与胶瓶输送带206两侧的胶瓶挡板连接。
27.装箱单元包括有安装在托箱架516上方的送箱导轨514,送箱导轨514上活动安装有送箱滑座515,送箱滑座515由相应的送箱电机带动运转,送箱滑座515上安装有竖直向下的送箱气缸517,送箱气缸517底部安装有吸箱板,吸箱板底部安装有吸箱气嘴518,托箱架516顶部安装有托箱辊519,托箱辊519由相应的托辊电机带动运转,托箱架516输入端的托
箱辊519间隙处安装有箱底气嘴520,正对托箱架516的托瓶轨道503另一端竖直安装有推瓶固定板521,推瓶固定板521上呈水平安装有装箱气缸522,装箱气缸522的活塞杆上安装有推瓶同步板,推瓶同步板上连接有若干条推瓶支杆523,推瓶支杆523上安装有装箱推板524,装箱推板524正对托箱架516;托箱架516的输出端倾斜安装有翻箱导板,翻箱导板较低一端底部安装有封箱架。
28.胶瓶分选组件包括有排瓶输送带404、排瓶挡板405,其中,胶瓶提升带402其中一端位于胶瓶箱401内,胶瓶提升带402另一端倾斜向上伸出胶瓶箱401形成输出端,胶瓶提升带402承托面上均匀分布有提瓶导板419;胶瓶提升带402输出端一侧设有出瓶风嘴403,胶瓶提升带402输出端另一侧设有排瓶输送带404,排瓶输送带404输入端外侧设有排瓶挡板405,排瓶输送带404的承托面上设有若干块竖直分隔板408,相邻竖直分隔板408之间形成胶瓶分隔区,排瓶输送带404输出端一侧设有排瓶风嘴406,正对排瓶风嘴406的排瓶输送带404另一侧设有导瓶板407,排瓶输送带404下方设有返瓶单元。返瓶单元包括有返瓶输送板412、返瓶振动器413,其中,机架414上部设有横梁,横梁上竖直固定有返瓶导柱415,返瓶输送板412外侧设有导柱导块416,导柱导块416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返瓶导孔,返瓶导孔与返瓶导柱415套合,返瓶导柱415上套装有输送板弹簧417,输送板弹簧417底部与横梁抵触,输送板弹簧417顶部与导柱导块416底部抵触,返瓶输送板412底部安装有返瓶振动器413,安装后的返瓶输送板412倾斜10-35
°
,返瓶输送板412较高一端位于排瓶输送带404输出端下方,返瓶输送板412较低一端与胶瓶箱401上部的返瓶口418连接,胶瓶提升带402输出端下方倾斜安装有第一返瓶导板411,第一返瓶导板411较低一端位于返瓶输送板412上方。
29.竖直分隔板408上方设有防叠拔杆409,防叠拔杆409其中一端与排瓶挡板405顶部连接,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倾斜30-45
°
,其倾斜端下方设有第二返瓶导板410,第二返瓶导板410较低一端位于第一返瓶导板411上方,防叠拔杆409底部与排瓶输送带404承托面之间形成胶瓶单层输送通道。
30.采用上述方案后,胶瓶堆放在胶瓶箱内,在导瓶面的作用下,胶瓶向胶瓶提升带下部靠拢,胶瓶提升带动作带动提瓶导板动作,胶瓶箱内其中一部分胶瓶由提瓶导板承托,提瓶导板上升时带动胶瓶随同上升;
31.出瓶风嘴由外部风机供风,带有胶瓶的提瓶导板上升到出瓶风嘴位置时,出瓶风嘴将胶瓶吹向排瓶输送带方向,最终使胶瓶滑动至排瓶输送带上,未吹落的胶瓶在胶瓶提升带运转时从胶瓶提升带输出端落至第一返瓶导板上;
32.胶瓶行至排瓶输送带上后落至胶瓶分隔区内,由排瓶输送带带动向后输送,当发生胶瓶层叠时,上层的胶瓶被防叠拔杆阻挡,在防叠拔杆的导向作用下,胶瓶落至第二返瓶导板上;
33.单层的胶瓶由排瓶输送带带动顺利穿过防叠拔杆上方向后输送,排瓶风嘴由外部风机供风吹向胶瓶分隔区,当胶瓶分隔区内的胶瓶瓶底位于排瓶风嘴方向时,排瓶风嘴的风力在瓶底较大阻力的作用下推动胶瓶,使胶瓶从排瓶输送带上吹风落至导瓶板上,通过导瓶板带动进入灌胶机;
34.当胶瓶分隔区内的胶瓶瓶尖位于排瓶风嘴方向时,由于瓶尖的受风面较小,排瓶风嘴的风力无法吹动胶瓶,胶瓶由排瓶输送带输出端落至返瓶输送板上,同时第二返瓶导板、第一返瓶导板上的胶瓶最终落至返瓶输送板上,返瓶输送板在返瓶振动器的作用下由
返瓶口返回胶瓶箱;
35.灌胶机对进入的胶瓶进行灌胶,灌胶完成后通过封口机封口,封口机、灌装机等均采用市面常规设备,封口后的胶瓶落至成胶瓶输送带上,通过胶瓶输送带带动送向导瓶转盘处并被导瓶转盘盘缘阻挡;
36.瓶盖通过振料盘振动向上输送,重力槽的宽度小于瓶盖盖口的宽度,大于瓶盖顶部(尖端)的宽度,当行至重力槽处时,在振动力以及瓶盖尖端自重作用下,其尖端会向下进入重力槽;
37.继续向后行走时,防叠导杆底部与排料板之间的高度小于瓶盖的高度,当有尖端向上的瓶盖或层叠的瓶盖向后行走时,会触碰到防叠导杆,被防叠导杆阻挡无法向后行走;
38.在振动盘及防叠导杆的导向作用下,瓶盖最终穿过返料槽返回振料盘重新排料,顺利穿过防叠导杆下方的瓶盖(尖端向下的瓶盖)继续前进通过重力槽导向进入瓶盖输送通道,刚进入时盖盖尖端由两条托盖导杆承托(尖端向下位于两条托盖导杆之间);
39.瓶盖输送通道由输入端至输出端扭曲(旋转)180
°
,继续行走至瓶盖输送通道输出端时,在瓶盖输送通道的扭曲作用下,瓶盖尖端向上,继续行走排至出盖筒内;
40.此时的瓶盖尖端向上位于盖尖导向槽内,在v形卡簧的作用下,限位板底部倾斜向下形成挡位挡在出盖筒出口处,最外侧的瓶盖尖端进入两块限位板之间,瓶盖盖体最外侧通过限位板阻挡,无法排出;同时在限位板的倾斜作用下,瓶盖盖体会稍微倾斜;
41.导瓶转盘在转盘电机的带动下行走(每行走一下为一个工位),当导瓶槽正对胶瓶时,导瓶转盘盘缘不再阻挡,胶瓶进入导瓶槽,转盘电机带动导瓶转盘行走一个工位(限位环用于防止胶瓶被甩出)行至出盖筒处;
42.瓶盖盖体较低一端的水平面低于瓶体顶部的水平面,胶瓶在行至瓶盖处时,胶瓶的出胶口处会先与瓶盖盖体较低一端内腔接触,继续行走时,拉动瓶盖,瓶盖挤开限位板(v形卡簧两条叉臂受力相对靠拢),采用上旋式的限位板,使瓶盖在输出时,限位板可以对瓶盖施加一定压力,使瓶盖刚好可以与出胶口扣合;从而实现瓶盖的平稳输出;瓶盖扣完后导瓶转盘继续行走一个工位至旋盖单元下方;
43.旋盖升降气缸带动旋盖座下降,旋盖座同步带动导瓶压板下降,导瓶压板逐步与胶瓶上部接触,当胶瓶发生偏移时,在对中环的作用下进行自动对中,最终导瓶压板压在胶瓶顶部的瓶口外侧(导柱弹簧受力压缩),旋盖座继续下降旋盖头开始与瓶盖接触,旋盖电机转动带动旋盖头,通过旋盖头带动瓶盖锁紧,锁紧完成后旋盖升降气缸带动旋盖座上升;
44.导瓶转盘继续行走一个工位至出瓶导槽上方,胶瓶在自重下下落至出瓶导槽内;通过出瓶导槽导至成胶输送带上,通过成胶输送带承托向后输送,当行至成胶输送带输出端时被成胶挡板阻挡;
45.动力架上安装有转轮板电机,转轮板电机按常规方式带动同步轴转动,同步轴同步带动两块转轮板转动,当转轮板的推瓶槽行至成胶输送带处时(其中一个推瓶槽位于转轮板最下方位置);
46.成胶推送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胶瓶推送板将成胶输送带输出端的胶瓶(与成胶挡板接触的胶瓶)推向推瓶槽,使胶瓶穿过推瓶槽和托瓶铰杆的n形槽后行至托瓶板上;
47.托瓶板在托板铰块的限位作用下不会向下旋转,原始状态呈水平状态,两块托瓶板的悬空端之间形成托瓶区;胶瓶由两块托瓶板共同承托,转轮板继续转动;
48.当带有胶瓶的托瓶组件行至转轮板的输出方向时(胶瓶层叠区上方),胶瓶进入胶瓶层叠区,转轮板继续运行带动托瓶组件下行(胶瓶层叠区下方),胶瓶在限位隔板的作用下两侧被限位,托瓶板继续下行时,托瓶板底部会与托瓶滑板(或与下层的胶瓶)接触,托瓶板的悬空端会向上旋转,托瓶板的悬空端向上会顶起胶瓶(使胶瓶呈水平状态),防止胶瓶侧倾;
49.当托瓶板的悬空端向下经过限位隔板后,托瓶板上的胶瓶即由托瓶滑板(或下层的胶瓶)承托,完成胶瓶层叠,当其中一个胶瓶层叠区的胶瓶层叠满之后,推板气缸带动托瓶滑板行走一个工位,继续进行层叠;
50.全部胶瓶层叠区装满后即为一箱,层叠完成后推板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托瓶滑板和层叠好的胶瓶向托瓶轨道输出端行走,行至托瓶轨道输出端时(位于装箱推板与送箱导轨之间)停止;
51.送箱滑座由相应的送箱电机带动行走外部包装箱层叠区上方,送箱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吸箱板下行,使吸箱气嘴与包装箱顶部接触,外部气源动作,通过吸箱气嘴吸住包装箱,送箱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被吸住的包装箱上行离开包装箱层叠区;
52.送箱滑座由送箱电机带动行至送箱导轨的输入端(托瓶轨道输出端),送箱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包装箱下行,使包装箱底部与箱底气嘴接触,箱底气嘴在外部气源的带动下动作,将包装箱底部吸住;送箱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吸箱气嘴上行,在吸箱气嘴的吸力作用下,包装箱顶部上行,包装箱底部在箱底气嘴的作用下被吸住,从而打开包装箱箱口;
53.装箱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推瓶同步板、推瓶支杆带动装箱推板向层叠好的胶瓶方向行走,最终进入胶瓶层叠区与胶瓶接触,继续动作时推动层叠好的胶瓶向包装箱箱口方向前进,最终将层叠好的胶瓶一次性推入包装箱;
54.胶瓶在装箱后托箱辊由托辊电机带动运转,将装满后的包装箱向后输送,由托箱架的输出端输出在翻箱导板的倾斜面导向下,使包装箱的后端向下(箱口向上)翻至封箱架上,完成封箱即可。
55.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