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升系统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20745发布日期:2022-08-13 00:4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爬升系统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爬升系统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内爬塔机爬升方式主要有油缸侧置顶升和中置顶升,其中侧置顶升所需操作空间即电梯井尺寸较大,且不易操作,中置顶升所需操作空间即电梯井尺寸较小,且操作在内爬基节内部,易操作且适用范围广,中置顶升的爬带目前安装形式中爬爪之间的间距较大,爬带长度远超双倍内爬高度,导致爬带长度较长,原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爬升系统及起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爬升系统的原材料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爬升系统,其中,所述爬升系统包括:内爬框,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爬升机构,位于所述内爬框内侧,所述爬升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内爬基节和顶升横梁,所述顶升横梁通过顶升油缸和所述内爬基节的固定横梁连接,内爬基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内爬框定位配合的伸缩梁,所述内爬基节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换步爬爪,所述顶升横梁设置有顶升爬爪;爬带,吊装于所述内爬框的内侧并能相对所述内爬框升降,所述爬带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和所述顶升爬爪、所述换步爬爪定位配合的踏步,所述爬带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爬升机构的内爬高度且小于所述内爬高度的二倍。
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顶升爬爪能分别绕所述内爬基节和所述顶升横梁转动,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顶升爬爪的距离为l1,任意两个所述踏步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顶升油缸的顶升行程为l3,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顶升爬爪的转动半径均为a,l2<l3+l1+a<2*l2。
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伸缩梁下端面的距离为l4,位于顶部的所述踏步和位于顶部的所述内爬框的距离为l5,l5<l3
‑‑
l4。
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爬升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内爬框顶部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能在避让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往复翻转,并在支撑位置限位支撑所述爬带。
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爬带的限位件和用于供所述爬带穿过的定位槽,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内爬框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
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支撑位置的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定位槽的外侧。
1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内爬框顶部内侧对应所述支撑块设置有加强垫块,位于支撑位置的所述支撑块支撑于所述加强垫块上。
1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内爬框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撑块通过支撑销轴铰接于所述支架。
1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爬带分别吊装于所述内爬框的两侧,所述下内爬基
节的两侧和所述伸缩梁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爬带设置有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顶升爬爪。
1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爬升系统。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爬升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将内爬框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中置爬升系统,需要爬升操作空间小,易于操作,并将换步爬爪下置于内爬基节靠近顶升爬爪的位置,相对现有技术中换步爬爪上置,减小了换步爬爪和顶升爬爪之间的间距,使爬升机构爬升的过程中爬带需要和爬升机构配合的长度缩短至爬升机构总内爬高度的一倍至两倍之间,降低了爬带的长度,使爬升系统的原材料成本降低。
16.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爬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爬升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爬升系统221顶升爬爪1内爬框23顶升油缸11加强垫块3爬带2爬升机构31踏步21内爬基节4支撑块211固定横梁41限位件212换步爬爪42定位槽213伸缩梁5支架22顶升横梁6支撑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23.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爬升系统。
2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爬升系统100,其中,爬升系统100包括内爬框1、爬升机构2以及爬带3;内爬框1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爬升机构2位于内爬框1内侧,爬升机构2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内爬基节21和顶升横梁22,顶升横梁22通过顶升油缸23和内爬基节21的固定横梁211连接,内爬基节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和内爬框1定位配合的伸缩梁213,内爬基节2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换步爬爪212,顶升横梁22设置有顶升爬爪221;爬带3吊装于内爬框1的内侧并能相对内爬框1升降,爬带3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和顶升爬爪221、换步爬爪212定位配合的踏步31,爬带3的长度大于等于爬升机构2的内爬高度且小于内爬高度的二倍。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内爬
框1可设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也可外挂于建筑物的墙体。
25.本实施例中的内爬框1为框架式结构,爬升系统100主要应用于起重机,起重机的塔机通常安装于所述内爬基节21上,并随爬升机构2爬升,其中爬升机构2的内爬高度为塔机的能进行爬升的总内爬间距。图1中虚线结构分别为顶升爬爪221和换步爬爪212。
26.在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爬升系统100进行爬升操作时,通过顶升油缸23顶固定横梁211,带动内爬基节21上升,直至换步爬爪212超过踏步31,操作换步爬爪212使其落在踏步31上,收缩顶升油缸23,内爬基节21由爬带3支撑,继续回收顶升油缸23,直至位于下方的顶升爬爪221超过一处踏步31,操作顶升爬爪221使其落在爬带3的踏步31上,顶升油缸23伸长,内爬基节21向上爬升,重复步骤以上顶升油缸23的伸缩操作,最终伸缩梁213超过内爬框1后,对伸缩梁213进行伸出操作,使伸缩梁213落在内爬框1上,并将伸缩梁213和内爬框1固定。
27.本实施例通过将内爬框1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中置爬升系统100,需要爬升操作空间小,易于操作,并将换步爬爪212下置于内爬基节21底部靠近顶升爬爪221的位置,相对现有技术中换步爬爪212上置,减小了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之间的间距,使爬升机构2爬升的过程中爬带3需要和爬升机构2配合的长度缩短至爬升机构2总内爬高度的一倍至两倍之间,降低了爬带3的长度,使爬升系统100的原材料成本降低。
28.在一实施例中,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能分别绕内爬基节21和顶升横梁22转动,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的距离为l1,任意两个踏步31之间的距离为l2,顶升油缸23的顶升行程为l3,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的转动半径均为a,l2<l3+l1+a<2*l2。本实施例中具体通过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之间的距离、两个踏步31之间的距离、顶升油缸23的顶升行程以及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的转动半径四者之间的配合,使爬带3需要和爬升机构2配合的长度进一步缩短,从而尽可能地缩短爬带3高度。
2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换步爬爪212和伸缩梁213下端面的距离为l4,位于顶部的踏步31和位于顶部的内爬框1的距离为l5,l5<l3-(l2-l1)-l4。本实施例中配合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之间的距离以及顶升油缸23的顶升行程,使爬带3需要和爬升机构2配合的长度缩短至和爬升机构2的内爬高度相同。
30.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爬升系统100还包括安装于内爬框1顶部的支撑块4,支撑块4能在避让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往复翻转,并在支撑位置限位支撑爬带3。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块4能相对内爬框1翻转180度,当爬带3下落的过程中,支撑块4处于避让位置,此时支撑块4朝向内爬框1外侧,爬带3竖直下落到一定位置后,翻转支撑块4,使支撑块4在支撑位置限位支撑爬带3,爬带3需要上升时,可解除支撑块4对爬带3的限位支撑,通过驱动件吊升爬带3并将支撑块4翻转至避让位置。本实施例中仅通过翻转支撑块4就能实现爬带3的装拆,使得爬带3装拆无需借助辅助工具,降低了转运和使用成本。
31.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块4设置有用于限位爬带3的限位件41和用于供爬带3穿过的定位槽42,限位件41和定位槽42沿内爬框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本实施例中定位槽42贯穿支撑块4且一侧开口,能在爬带3下落到一定位置后,翻转支撑块4,使爬带3通过开口进入定位槽42内并与定位槽42定位配合,接着可操作限位件41,对爬带3进行限位操作。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限位销轴依次贯穿限位件和爬带3的方式,实现对爬带3的限位。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支撑位置的限位件41处于定位槽42的外侧。
32.在一实施例中,内爬框1顶部内侧对应支撑块4设置有加强垫块11,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块4支撑于加强垫块11上。本实施例中加强垫块11的上平面为支撑平面,内爬框1具体通过加强垫块11对支撑块4进行支撑,能避免支撑块4支撑不稳而导致爬带3晃动的情况。
3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内爬框1设置有支架5,支撑块4通过支撑销轴6铰接于支架5。本实施例中的支架5可焊接于内爬框1,通过支撑销轴6依次贯穿支架5和支撑块4的形式将支撑块4铰接于内爬框1。如图2所示,支撑块4处于支撑位置,加强垫块11和支撑销轴6共同受力支撑爬带3。
34.在一实施例中,两个爬带3分别吊装于内爬框1的两侧,内爬基节21的两侧和伸缩梁213的两侧分别对应爬带3设置有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如图1所示,两个爬带3分别设置于内爬框1的左右两侧,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也均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爬带3定位支撑配合。
3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起重机,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爬升系统100,该爬升系统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起重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