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硬臂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72708发布日期:2022-08-02 22:1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高的硬臂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高的硬臂起重机。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生产的技术的大幅提升,大型化、综合型的超大工厂逐渐取代传统的分散式小型化的工作车间,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起重机是车间必不可少的装置,为人们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方便。
3.现有的一些起重机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则伸在需要的工作的货物上端进行工作,在起重壁与支撑臂之间形成了很大的扭力,这样长时间会造成损坏,现有的通过一些拉杆等一些固定物将起重壁的两端拉住,但是无论什么材质,在受很大拉力的时候都会发生一定的形变,这样还是导致起重壁与支撑臂之间存在一定的扭力,长时间还是会使该装置会有一定的损坏。
4.为此,提出一种稳定性高的硬臂起重机。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性高的硬臂起重机,解决了现有的一些起重机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则伸在需要的工作的货物上端进行工作,在起重壁与支撑臂之间形成了很大的扭力,这样长时间会造成损坏,现有的通过一些拉杆等一些固定物将起重壁的两端拉住,但是无论什么材质,在受很大拉力的时候都会发生一定的形变,这样还是导致起重壁与支撑臂之间存在一定的扭力,长时间还是会使该装置会有一定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硬臂起重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右侧所述竖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辊的杆壁转动连接有拉力绳;
7.所述固定壳的下端设有等力机构;
8.所述等力机构能够平衡支撑杆两端的重量。
9.通过拉力绳将货物固定住,此时第一电机开始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辊转动带动拉力绳向上移动,拉力绳带动货物向上移动,通过等力机构保证支撑杆两侧的力矩相等,避免支撑柱与支撑杆之间存在扭力,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0.优选的,所述等力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下端靠近两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固定壳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针,所述固定壳的左侧内壁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动变阻器,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
固定壳的下端内壁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气筒,所述固定壳的右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孔板,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接触开关,所述外壳的内壁位于孔板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浮板,所述外壳的右侧下端开设有漏气孔,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支撑柱的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板件,两个所述板件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二转辊的杆壁转动连接有拉绳,所述第二转辊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电机,所述拉绳的上端与支撑杆的左侧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通压孔。
11.在第一转辊带动拉力绳向上移动的时候,此时拉力绳受到向下的力,此时支撑板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弹簧被压缩,支撑板向下移动的时候导针移动,导针在滑动变阻器上面滑动,这样可以根据货物的重量,控制第二电机的输出功率,第二电机在受到功率的时候带动第二转辊转动,对拉绳产生拉力,这样将支撑杆两侧的力矩相等,避免了支撑柱与支撑杆之间存在的扭力,因为在第二电机输出功率后,如果第二电机持续输出电能,而第二电机不在转动,则会将电能转化热能,时间长会导致第二电机烧毁,当支撑板向下移动的时候,带动竖杆向下移动,竖杆带动活塞向下移动,活塞向下移动的时候将气筒内部的气体压进外壳的内部,此时气压将孔板上端的浮板推着向上移动,在此说明的是,因为外壳的上端开设有通压孔,所以浮板的上端气压不会增大,从而不会影响浮板的上移动作,浮板向上移动的时候,与接触开关接触,在接触的时候使第二电机通电,当货物离开地面的时候,此时拉力绳的拉力不变,这样此时支撑板下降的位移一定,此时浮板下端的气体通过漏气孔缓慢的泄压,慢慢的浮板下降在孔板的上面,此时第二电机断电。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空心螺纹杆,所述空心螺纹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有外套,所述外套的上端内壁与拉绳的上端固定连接。
13.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拉绳会发生一定的形变,此时通过转动外套,因为外套与空心螺纹杆之间是螺纹连接,此时外套进行上下移动,外套带动拉绳进行移动,这样调节拉绳初始的状态。
14.优选的,所述活塞的上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电陶瓷,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板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通电弹簧。
15.当卸货后,此时支撑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支撑板带动导针复位,支撑板在上移的时候带动活塞上移,活塞与压电陶瓷接触,压电陶瓷形变产生电流使通电弹簧进行收缩,通电弹簧收缩带动单向轴承进行移动,让第二电机进行复位,当压电陶瓷停止形变的时候,通电弹簧带动单向轴承复位。
16.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17.使活塞在复位的不受阻力。
18.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油箱,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杆壁外侧套接有筒件,所述筒件的右侧与油箱的左侧连通,所述筒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管件,所述管件的左侧位于第一转辊的上端。
19.在不断的工作的时候,会出现拉力绳交错的显现,工人需要定期的涂抹润滑油,在每次工作的时候,此时通过支撑板的上下移动带动顶杆的上下移动,在顶杆上下移动的时候,将筒件内部的润滑油挤出,;这样可以在每次工作的时候,对第一转辊进行注射润滑油,
避免了拉力绳出现交错绞线的现象。
20.优选的,所述油箱的上端内壁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21.油箱上端随使用后的气压减小,导致后期出油不顺,此时通过第二弹簧对压板施加压力,压板始终对润滑油有作用力,这样可以保证出油的顺利。
22.优选的,所述漏气孔的直径为气筒的直径的百分之一。
23.这样可以在使接触开关通电后慢慢的漏气实现断电。
24.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最大弹力为拉力绳的最大拉力。
25.这样保证改拉力在可控的范围内。
26.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外侧涂有环氧富锌底漆。
27.避免固定壳被空气氧化腐蚀,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9.1、通过货物的重量,控制拉绳的拉力,使支撑杆两侧的力矩尽可能相等,这样支撑柱与支撑杆之间不存在扭力,保护了两者的连接点,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0.2、通过转动外套,可以对拉绳的初始状态进行合理的调节,在每次工作的时候,对第一转辊进行注射润滑油,避免了拉力绳出现交错绞线的现象,进一步提改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的挤出头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的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的图2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底座;2、压电陶瓷;3、单向阀;4、支撑柱;5、支撑杆;6、等力机构;7、支撑板;8、竖板;9、第一电机;10、第一转辊;11、拉力绳;12、固定壳;13、油箱;14、筒件;15、管件;16、顶杆;17、第二弹簧;18、压板;19、外套;20、空心螺纹杆;21、连接板;22、单向轴承;23、通电弹簧。
38.601、第一弹簧;602、滑动变阻器;603、导针;604、外壳;605、通压孔;606、孔板;607、浮板;608、漏气孔;609、竖杆;610、活塞;611、接触开关;612、第二电机;613、拉绳;614、板件;615、第二转辊;616、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硬臂起重机,解决了的技术问题;以及针
对于现有的一些起重机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则伸在需要的工作的货物上端进行工作,在起重壁与支撑臂之间形成了很大的扭力,这样长时间会造成损坏,现有的通过一些拉杆等一些固定物将起重壁的两端拉住,但是无论什么材质,在受很大拉力的时候都会发生一定的形变,这样还是导致起重壁与支撑臂之间存在一定的扭力,长时间还是会使该装置会有一定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4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起重货物自身的重量,控制左侧的拉力,使两侧的力矩相等,使支撑杆与支撑柱之间扭力尽可能小,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4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4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硬臂起重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下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壳12,所述固定壳1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上端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竖板8,两个所述竖板8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10,右侧所述竖板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转辊10的杆壁转动连接有拉力绳11,所述固定壳12的外侧涂有环氧富锌底漆;
44.所述固定壳12的下端设有等力机构6;
45.所述等力机构6能够平衡支撑杆5两端的重量;
46.工作时,通过拉力绳11将货物固定住,此时第一电机9开始启动,第一电机9带动第一转辊10转动带动拉力绳11向上移动,拉力绳11带动货物向上移动,通过等力机构6保证支撑杆5两侧的力矩相等,避免支撑柱4与支撑杆5之间存在扭力,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环氧富锌底漆可以避免固定壳12不会被氧化腐蚀。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等力机构6包括两个第一弹簧601,两个所述第一弹簧601的上端与支撑板7的下端靠近两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弹簧601的下端与固定壳12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针603,所述固定壳12的左侧内壁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动变阻器602,所述支撑板7的下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竖杆609,所述竖杆60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610,所述固定壳12的下端内壁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气筒616,所述固定壳12的右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外壳604,所述外壳604的内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孔板606,所述外壳604的两侧内壁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接触开关611,所述外壳604的内壁位于孔板606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浮板607,所述外壳604的右侧下端开设有漏气孔608,所述底座1的上端位于支撑柱4的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板件614,两个所述板件61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辊615,所述第二转辊615的杆壁转动连接有拉绳613,所述第二转辊615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电机612,所述拉绳613的上端与支撑杆5的左侧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外壳604的上端开设有通压孔605,所述活塞610的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单向阀3,所述漏气孔608的直径为气筒616的直径的百分之一,所述第一弹簧601的最大弹力为拉力绳11的最大拉力;
48.工作时,在第一转辊10带动拉力绳11向上移动的时候,此时拉力绳11受到向下的力,此时支撑板7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弹簧601被压缩,支撑板7向下移动的时候导针603移动,导针603在滑动变阻器602上面滑动,这样可以根据货物的重量,来控制滑动变阻器602
所分担的电压大小,从而实现控制第二电机612的输出功率,在此说明的是,滑动变阻器602与第二电机612为串联,第二电机612在受到功率的时候带动第二转辊615转动,对拉绳613产生拉力,这样将支撑杆5两侧的力矩相等,在此说明的是,该处的滑动变阻器602应根据两端的力臂进行设计,降低了支撑柱4与支撑杆5之间存在的扭力,因为在第二电机612输出功率后,如果第二电机612持续输出电能,而第二电机612不在转动,则会将电能转化热能,时间长会导致第二电机612烧毁,当支撑板7向下移动的时候,带动竖杆609向下移动,竖杆609带动活塞610向下移动,活塞610向下移动的时候将气筒616内部的气体压进外壳604的内部,此时气压将孔板606上端的浮板607推着向上移动,在此说明的是,因为外壳604的上端开设有通压孔605,所以浮板607的上端气压不会增大,从而不会影响浮板607的上移动作,浮板607向上移动的时候,与接触开关611接触,在接触的时候使第二电机612通电,当货物离开地面的时候,此时拉力绳11的拉力不变,这样此时支撑板7下降的位移一定,此时浮板607下端的气体通过漏气孔608缓慢的泄压,慢慢的浮板607下降在孔板606的上面,此时第二电机612断电;这样可以通过货物的重量,控制拉绳613的拉力,使支撑杆5两侧的力矩尽可能相等,这样支撑柱4与支撑杆5之间不存在扭力,保护了两者的连接点,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因为漏气孔608的直径为气筒616的直径的百分之一,这样可以使漏气的时候缓慢,因为第一弹簧601的最大弹力为拉力绳11的最大拉力,保证第一弹簧601不会被损坏。
4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杆5的上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空心螺纹杆20,所述空心螺纹杆20的杆壁螺纹连接有外套19,所述外套19的上端内壁与拉绳613的上端固定连接;
50.工作时,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拉绳613会发生一定的形变,此时通过转动外套19,因为外套19与空心螺纹杆20之间是螺纹连接,此时外套19进行上下移动,外套19带动拉绳613进行移动,这样调节拉绳613初始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5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活塞610的上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电陶瓷2,所述底座1的上端位于板件6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单向轴承22,所述单向轴承2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通电弹簧23;
52.工作时,当卸货后,此时支撑板7在第一弹簧601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支撑板7带动导针603复位,支撑板7在上移的时候带动活塞610上移,在此说明的是,压电陶瓷2与支撑板7不连接,活塞610与压电陶瓷2接触,压电陶瓷2形变产生瞬时的电流使通电弹簧23进行收缩然后复位,通电弹簧23收缩带动单向轴承22进行移动,让第二电机612迅速复位,通电弹簧23带动单向轴承22复位,在此说明的是,单向轴承22的外圈为方形设计,这样对外圈限制自转的可能;进一步提改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5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壳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油箱13,所述支撑板7的上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顶杆16,所述顶杆16的杆壁外侧套接有筒件14,所述筒件14的右侧与油箱13的左侧连通,所述筒件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管件15,所述管件15的左侧位于第一转辊10的上端,所述油箱13的上端内壁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8;
54.工作时,在不断的工作的时候,会出现拉力绳11交错的显现,工人需要定期的涂抹润滑油,在每次工作的时候,当支撑板7向下移动带动顶杆16向下移动低于注油端的时候,此时油箱13的内部向筒件14内部注油,当支撑板7上移的时候带动顶杆16向移动,同时顶杆
16封住注油的一端,当顶杆16上移的时候越过注油的一端时,此时油箱13停止注油,顶杆16将注油端的上面润滑油挤进管件15,在此说明的是,筒件14位于注油端的上部的容腔,所储存的润滑油足够充满管件15,这样在顶杆16上移的时候,油箱13存在一定的回油,顶杆16也能够将润滑油顶出,油箱13上端随使用后的气压减小,导致后期出油不顺,此时通过第二弹簧17对压板18施加压力,压板18始终对润滑油有作用力,这样可以保证出油的顺利;这样可以在每次工作的时候,对第一转辊10进行注射润滑油,避免了拉力绳11出现交错绞线的现象,进一步提改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55.工作原理:
56.工作时,通过拉力绳11将货物固定住,此时第一电机9开始启动,第一电机9带动第一转辊10转动带动拉力绳11向上移动,拉力绳11带动货物向上移动,通过等力机构6保证支撑杆5两侧的力矩相等,避免支撑柱4与支撑杆5之间存在扭力,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环氧富锌底漆可以避免固定壳12不会被氧化腐蚀,在第一转辊10带动拉力绳11向上移动的时候,此时拉力绳11受到向下的力,此时支撑板7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弹簧601被压缩,支撑板7向下移动的时候导针603移动,导针603在滑动变阻器602上面滑动,这样可以根据货物的重量,来控制滑动变阻器602所分担的电压大小,从而实现控制第二电机612的输出功率,第二电机612在受到功率的时候带动第二转辊615转动,对拉绳613产生拉力,这样将支撑杆5两侧的力矩相等,避免了支撑柱4与支撑杆5之间存在的扭力,因为在第二电机612输出功率后,如果第二电机612持续输出电能,而第二电机612不在转动,则会将电能转化热能,时间长会导致第二电机612烧毁,当支撑板7向下移动的时候,带动竖杆609向下移动,竖杆609带动活塞610向下移动,活塞610向下移动的时候将气筒616内部的气体压进外壳604的内部,此时气压将孔板606上端的浮板607推着向上移动,在此说明的是,因为外壳604的上端开设有通压孔605,所以浮板607的上端气压不会增大,从而不会影响浮板607的上移动作,浮板607向上移动的时候,与接触开关611接触,在接触的时候使第二电机612通电,当货物离开地面的时候,此时拉力绳11的拉力不变,这样此时支撑板7下降的位移一定,此时浮板607下端的气体通过漏气孔608缓慢的泄压,慢慢的浮板607下降在孔板606的上面,此时第二电机612断电;这样可以通过货物的重量,控制拉绳613的拉力,使支撑杆5两侧的力矩尽可能相等,这样支撑柱4与支撑杆5之间不存在扭力,保护了两者的连接点,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因为漏气孔608的直径为气筒616的直径的百分之一,这样可以使漏气的时候缓慢,因为第一弹簧601的最大弹力为拉力绳11的最大拉力,保证第一弹簧601不会被损坏,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拉绳613会发生一定的形变,此时通过转动外套19,因为外套19与空心螺纹杆20之间是螺纹连接,此时外套19进行上下移动,外套19带动拉绳613进行移动,这样调节拉绳613初始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当卸货后,此时支撑板7在第一弹簧601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支撑板7带动导针603复位,支撑板7在上移的时候带动活塞610上移,在此说明的是,压电陶瓷2与支撑板7不连接,活塞610与压电陶瓷2接触,压电陶瓷2形变产生电流使通电弹簧23进行收缩,通电弹簧23收缩带动单向轴承22进行移动,让第二电机612迅速复位,当压电陶瓷2停止形变的时候,通电弹簧23带动单向轴承22复位,在此说明的是,单向轴承22的外圈为方形设计,这样对外圈限制自转的可能;进一步提改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在不断的工作的时候,会出现拉力绳11交错的显现,工人需要定期的涂抹润滑油,在每次工作的时候,当支撑板7向下移动带动顶杆16向下移动低于注油端的时候,此时油箱13
的内部向筒件14内部注油,当支撑板7上移的时候带动顶杆16向移动,同时顶杆16封住注油的一端,当顶杆16上移的时候越过注油的一端时,此时油箱13停止注油,顶杆16将注油端的上面润滑油挤进管件15,在此说明的是,筒件14位于注油端的上部的容腔,所储存的润滑油足够充满管件15,这样在顶杆16上移的时候,油箱13存在一定的回油,顶杆16也能够将润滑油顶出,油箱13上端随使用后的气压减小,导致后期出油不顺,此时通过第二弹簧17对压板18施加压力,压板18始终对润滑油有作用力,这样可以保证出油的顺利;这样可以在每次工作的时候,对第一转辊10进行注射润滑油,避免了拉力绳11出现交错绞线的现象,进一步提改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